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5 07:57:4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赛、换、蹈”;书写“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讨论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谜语导入)

  1、猜谜语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

  2、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说说你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吗?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地方作个记号。

  2、小组内互相请教,解决疑难。

  3、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学会什么,谁教会了自己什么,小组内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三、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

  2、自愿试读,纠正字音。

  3、识记生字交流: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4、检查识字情况:变序开火车读。

  四、再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个别读,评议。(重点评议字音)

  五、写字指导

  1、学生读“我会写”的字后,谈识字方法及自己的发现。

  2、老师范写“家”字,学生观察。

  3、学生练写“家”,老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写错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其它字,评议,再练写,鼓励学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词卡片,给“家、全”扩词。

  2、摘果子,看看谁摘的果子多。

  二、朗读感悟

  1、指导学生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看图说说这是谁的家?他家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

  (3)[板书:奇妙?]奇妙在哪儿呢?

  对课文的感悟,围绕“奇妙”一词展开。

  2、读第二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

  3、读第三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奶奶放弃了自己喜欢的京剧,换成了足球频道;奶奶不看电视却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

  学生朗读,指出老人对儿女子孙的浓浓爱意。(范读——练习读)

  4、读第四节,想想奇妙在哪里。

  (我们不再看球赛,而是听音乐,看舞蹈)

  5、读第五节,想想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什么东西。

  (互敬互爱,为了他人的快乐,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

  6、全班齐读第二节至第五节。‘

  三、小组讨论,用“因为……所以……”造句。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1、联系课文:因为爸爸爱奶奶,想让奶奶……,所以……。

  因为奶奶爱我们,想让我们……,所以……。

  2、联系自己家的情况,用“因为……所以……”造句。

  四、实践活动把课文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里人谈谈他们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所含的复杂感情。

  2.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本文的教学主要从找出文章线索人手,然后围绕这个线索按照段落顺序逐步讲解,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题法、讨论法、教师范读、演讲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使其懂得审视自己的行为,珍惜亲情,探寻与父母、长辈相处的最佳方式。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本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感受本文平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

  2.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

  难点: 1.本文的线索是吃的东西,这一点较不常见,对此应稍作分析。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不多,却感人至深,其原因何在?

  教学突破 : 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可通过演讲,引导学生自己明白体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从文题入手,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 1.)讲述让自己悔恨的往事,进入新课学习

  2.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3.朗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研读l、2自然段

  4.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5.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思考相关问题

  一、创建情景。导入课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们至今想起仍悔恨不已呢?

  2.鼓励学生举手讲述,注意对学生的心结进行开导。

  3.师:本文题为“永久的悔”,它的作者 是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老师,写这篇文章时季老师已年近九十,却还在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可见这件事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地位。那么,让这为九十多岁的老人难忘,始终无法释怀的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板书课题)

  1.低头沉思,回忆往事。

  2.举手讲述让自己至今懊恼不已的往事,注意情节的完整性。

  3.听教师讲述,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

  二、分析课文第l、2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齐读课文第l、2自然段。

  2.师: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 板书: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思考回答。 生: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3.思考回答。

  3.师:为什么说它是作者心中“永久”的悔? 抽学生回答。 板书: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师:作者在第1段用了两个成语“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抽学生回答,总结。

  5.让学生用上面两个成语造句,并加以点评。 生:因为它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

  4.思考回答。 生:这两个成语说明作者后悔的事有很多,但却能不假思索地说出让他感触最深的事,因为它一直在他心中,是作者无法解开的心结。

  5.用“俯拾皆是”和“唾手可得”造句。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明了文章线索(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学生默读课文。

  2.师:刚才大家都阅读了课文,对文章 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2.踊跃回答。 生:全文是围绕吃的东西展开的。

  3.师:很正确,具体有哪些吃的呢? 抽学生回答。 板书:白的黄的红的

  4.师:不错,“白的、黄的、红的”就是本文的线索,它贯穿文章始终。作者为什么要以吃的为线索呢?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作了说明,请大家找出来。

  5.抽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6.师:因为孩子最容易关心吃的东西,所以作者对小时候的记忆总与吃的 联系在一起,这一点可以理解。但 为什么母亲吃不到好东西这件事也会让他想起母亲呢? 组织学生讨论。

  7.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加以总结。

  3.思考问题。 生:白的麦子面,黄的小米面和棒子面,红的高粱饼。

  4.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5.朗读:.“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

  6.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小组长,作好 讨论记录。 生:母亲之所以只吃红的是因为她把白的和黄的让给了我,这让我感动至深。 生:母亲艰辛一生,作者儿时无法体会,成人时又无法报答,内心悲凉。

  7.汇报讨论结果,在教师点拨下明确。

  四、本课小结

  本课熟悉了课文内容,明确了文章线索,对第l、2自然段进行了分析,知晓了作者心中永久的悔是什么,初步感受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母亲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永久的悔

  季羡林

  最深切、最真实、最难忘--永久的悔: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线索:白的黄的红的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第二课时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阅读3、4自然段,对作者家境和母亲形象有初步认识

  2.阅读5-8自然段,初步感受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3.重点研读9-11自然段 ,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4.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一、阅读理解3、4自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阅读第3、4段,思考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抽多名学生回答,并总结。

  3.师:这两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人读者脑海。文中有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大家找出来。

  4.指导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以加深理解。

  5.师:母亲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6.师:如何理解“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组织学生讨论)

  1.阅读3、4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生:这两段主要讲述了作者贫困的 家境,将母亲的大致轮廓也勾勒了出来,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 调。

  3、生:立椎之地、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千辛万苦……

  4.用上述词语造句。

  5.生: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6.讨论这一句话中所饱含的深情

  二、分析阅读5-8自然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细读5~8段,掌握其内容。

  2.师:吃白的是最高标准,其次是黄的和红的,作者家平常都吃些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

  3.师: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抽学生回答,将内容板书(见板书设计)。

  4.让学生齐读第7段,注意读出感情。

  5.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母亲在中秋节给我半块月饼的事是整篇文章唯一一处对母亲行为的描写,语言极其 朴实,却让人感触甚深,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

  1.细读第5-8段。

  2.思考回答。 生:“‘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

  3.生: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

  4.齐读第7段,体会文中流露的母子情深。

  5.分组讨论,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在教师指导下领会文中自然流露的母亲对儿子的关爱情。

  三、重点研读9一ll自然段,进一步感受母子情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饱含深情地朗读“我在她身边呆到六岁……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2.抽一个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

  3.师:这两段是本文最感人的部分、每 次读来都让人有一种辛酸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年少时对母亲的恩情理解得并不深刻,等到知道报答时却已不能,这里包含了作者多少的无奈啊!指导学生领悟这两段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情。

  1.听教师朗读,感受其感情基调。

  2·充满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3.领悟作者平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深情,联想自己的情况,体会父母对自 己的爱。

  4.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 待”为题组织一次小型演讲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4.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平日是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的,从哪些小事中可 以反映父母对自己的爱。检讨自己 的不足,并思考应该如何去回应、去 报答父母、长辈的关爱。

  四、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疑难字词练习(见随堂练习设计)。

  2.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1.掌握相关知识。

  2.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课后习题。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按段落顺序对课文进行了较为详尽地分析,使学生对文中质朴语言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有了深入体会,明白了文章之所以动人应在于情而非文。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认识到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思索探寻与他们相处的最佳模式,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空悲切。

  六、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快快乐乐》。好,大家齐读课题,再读一边。

  2、谁能告诉老师,快乐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自由发言)

  二、讲解新知。

  1、我记的在你们开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过你们,我们的学校叫——大家一起说(xx学校)。

  2、对,说得非常好,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看到什么?

  师:对,是马路,那么什么样的马路?谁来补充一下

  生:宽阔的马路、宽宽的马路,长长的马路

  师:说的都很好。跟着老师说一遍。

  3、马路左边是什么呀?

  生:是草坪

  师:什么样的草坪?

  生:绿绿的草坪、绿色的草坪、绿油油的草坪。

  师:说的都不错跟着老师说一遍:绿油油的草坪。

  师“马路的右边是什么呢?

  生:楼房

  师:什么样的楼房?

  生:高高的、高大的。

  师:很好,再往前走,又是什么呢?

  生:操场。

  师:跟着老师说,宽广的操场。再往前走,是我们的教学大楼——希望楼,教学楼前面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每个星期一的7;30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希望我们每个同学按时参加,不要迟到。我们的教室在操场的南边,同学们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呀?(同学们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人民路学校,有宽阔的马路;有绿油油的草坪;有雄伟的希望楼;校园的上空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教师里有电脑、有大背投,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各年级的歌咏比赛:我们可以通过它看我们喜欢的课本剧和动画片:还可以通过它收看国际国内的新闻,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呀?你爱我们的学校吗?

  4|、同学们,我们学校不但环境优美,而且还有好多好多的老师和活泼可爱的同学们。你们升入一年级以后,有结识了好多的小伙伴,我们在一起快乐的学习、游戏。就像它们一样。

  (出示课件)大家看,这是同学们在上手工课,他们相互合作,把他们的作品贴在了墙上,这是课间休息,同学们在一起做游戏:这是他们在做操。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的在这样一所学校上学快乐吗?那么,我们打开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只看拼音不看汉字自由读一遍。

  3、汉字和拼音结合读一遍。

  4、只看汉字不看拼音读一遍。

  5、指名读。

  四、讲解亲亲热热。

  (出示课件)亲亲热热就要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要讲文明、有礼貌(出示课件)。

  五、(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六、学写生字。

  师:刚才我们共同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的`歌声甜美动听像一群小鸟在放声歌唱。同学们你们听过小鸟唱歌吗?怎么唱的?好听吗?想不想现在听一听?(放声音)这么好听的小鸟的歌声我们多想再听一会,可是却有一位小朋友让小鸟轻点叫,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

  生:有小孩在睡觉打扰小孩。

  生:有小朋友在学习,打扰学生学习……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理由,那你们猜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学完了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这首诗的题目叫“窗外小鸟轻点叫”。

  师:带着疑问快速的把书翻到48页,你们首先自己轻声的试着读一读,读完坐好。

  师:谁能自己把小诗完整的读完?我想问问你们,这首小诗很长,有许多生字,你是用什么办法完整的读完的呢?

  生:看拼音。

  生:看上下文。

  生:提前预习。

  师:听了这些方法其他同学明白了吗?现在你们同桌之间或2个人再来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或互相帮助。

  师:我看见刚才同学们读得特别认真,那有谁互相帮助啦?怎么帮助?你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善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现在我要看看谁又是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能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你们仔细听,听完后给他评一评)

  师:谁说说她读的怎么样?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想挑战他?认为你读得比她好?这回你领大家共同来读。

  师:书上除了小诗还有什么?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师:这是一个多么明亮的教室,同学们在专心听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多认真呀!窗外的电线上还落着两只小鸟,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歌唱,这时一位小朋友在偷偷地对窗外的小鸟说:“你轻点叫”。这回通过读小诗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要让小鸟轻点叫了吗?它是怎么对小鸟说的?只说了一句话吗?谁能把小朋友说的话都读出来?既然小鸟打扰了小朋友们的学习,为什么不把它赶走呢?你看我这样对不对,小鸟你真讨厌,别叫了,我拿石头扔你,这样行吗?为什么?

  生:我们要爱护小鸟,拿石头打它它也会疼。

  师:小朋友真有爱心,是善良的护鸟卫士,保护小鸟,让小鸟和我们共同和谐和生活。

  师:那如果是我们小朋友在上课时小鸟在叫你们会对小鸟说什么?以后无论外面发生什么事,有什么声音我们都会怎么办?

  生:认真听讲不让外面的声音干扰。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义。

  教学重点

  了解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应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后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涉经史,善为,能隶书,晓音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略,撰成《后汉书》纪传八十卷,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二、人物介绍。

  董宣是东汉一个执法严格的官员,被刘秀赏赐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强项令”,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不仅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敢于大胆任用他,而且也受到当时人们的称颂。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三、教师范读、正音。

  晔( ) 圉( ) 匿( ) 骖乘( )叩( ) 叱( ) 箠( ) 楹( )敕( ) 桴( ) 臧( )

  四、课文解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又是怎样记叙故事的呢?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2. 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

  3. 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4. 董宣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5. 课文在塑造董宣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6.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采用过这样写法(侧面烘托)的'篇章?请举例说明。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董宣执法的故事,赞扬了他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清廉的优秀品质,侧面反映出刘秀知过能改、爱才的特点。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为主塑造人物形象,课文语言精练、详略有致。作者在记叙故事过程中客观地交代故事,不加以议论。

  六、课堂练习。

  准确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1)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明确: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因为藏匿在公主家,府吏不能够捕获(他)。

  (2)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明确:等到公主出门,(他)凭家奴(的身份)陪乘。

  (3)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明确:董宣在夏门外的亭子等他(看到车马),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比画着,大声数说公主的过失,呵叱(那)家奴下车,就打死了他。

  (4)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明确:陛下圣明德政复兴,但是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百姓,将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5)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明确:董宣不顺从,勉强使他跪下,董宣两手撑在地上,始终不愿意低头。

  (6)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明确:公主说:“您是平民百姓时,隐藏逃亡犯和死刑犯,官吏不敢到门前(来捉拿)。”

  (7)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明确:因此,(他)捕捉打击豪强,(那些人)没有一个不害怕得发抖的。

  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他廉洁为官的,并且把句子译成现代文。明确:“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这句话表现了董宣的廉洁奉公的美好品德。句子大意是:(使者)只看见布做的被子盖在尸体上。(董宣)的妻子和儿子抱头哭泣。(家中)只有大麦几斗,破车一辆。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册。

  2. 积累书下注释中的实词。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能辨析形近字.培养幸生的观察能力和识记能力规范书写。

  教学重点:"万花筒""我发现""我知道""读读背背"栏目的内容。

  教学难点:在"大舞台"上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初步领略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完成"万花筒"的学习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

  3.点拨:你发现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吗?("吩""纷""粉"都有共同的部件"分""绪""诸""暑"也有共同的部件"者")再仔细观察,它们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分"和"者"写得较宽,占的空间较大)

  4.引导正确书写。

  真是"火眼金睛",观察得真仔细。

  5.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并交流识记妙法。

  6.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展示。

  二、教学"我发现"(课件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读这四个句子,并指名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得"在不同句中的读音各不相同)

  3.教师点拨:它们仅仅是读音不同吗?(意思也不尽相同)

  4.再读句子,标出它们各自正确的读音,并说说各自在句中所表达的意思。

  5.:要正确理解多义字,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体会。

  三、教学"我知道"

  1.引人: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就是精髓,谁知道它们的名称及作者?

  2.指名学生回答,并书写。

  3.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4.相机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阅读四大名著。重点阅读《西游记,感悟其中最感兴趣的故事或人物。做攸笔记,为展示读书成果作准备。

  四、教学"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朗读。查字典。2.指名学生朗读。3.熟读,背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09-10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