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05 08:42:3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10篇[合集]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10篇[合集]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及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产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兴趣。

  2、初步感知洗涤用品的特性。

  3、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

  2、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肥皂等;搅拌棍、水桶、小杯、脸盆、围裙、擦手布;吹泡泡用具。

  3、活动室环境设置(张贴五颜六色的泡泡画,让幼儿感到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中。)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抓泡泡

  播放音乐,教师吹泡咆,让幼儿抓泡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观察、讨论活动:

  ①提问:“泡泡好玩吗”?(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②让幼儿讨论怎样可以做泡泡水。

  ③提问:“泡泡水里面有什么呢”?(幼儿观察泡泡水,通过看看、闻闻、摸摸、说说自己的感觉。)

  ④怎样制作泡泡水呢?(通过讨论,打电话请教化工厂的叔叔阿姨)

  教师小结:洗涤用品和水混合在一起能做成泡泡水。

  3、操作活动:制作泡泡水

  ①请幼儿选择一种洗涤用品,加上水制作泡泡水。

  ②提示幼儿在实验中仔细观察水中有什么变化。

  ③教育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在地上和衣服上。

  ④教师巡回指导,让幼儿知道洗涤液溶化在水里,会冒出泡泡。

  并丰富词汇:大泡泡、小泡泡、圆泡泡。

  4、玩《吹泡泡》游戏。

  ①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

  5、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①让幼儿分别在户外有阳光及无阳光的地方吹泡泡、玩泡泡、追泡泡游戏。

  ②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活动延伸:

  1、用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开展劳动活动。

  2、开展绘画——有趣的泡泡活动。

  附:儿歌: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泡泡,

  吹成一个大泡泡,

  泡泡吹散了,

  泡泡飞上天了,

  泡泡吹破了,嘭!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有些东西溶于水、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物品。

  说一说:碗内的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粉末状、颗粒

  状、固体状)

  2、指导幼儿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三个小碗中,观察哪种糖化得快。

  (2)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温水一个加开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碗里的糖化得快。

  (3)让幼儿就以上问题交流、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在开水中溶化的比

  温水快。懂得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请幼儿说一说其他可以用开水冲泡后引用的物品的特点(如果珍、泡腾片)

  (2)组织幼儿用各种开水冲泡的饮品配制好喝的饮料,并交换品尝。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

  2、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香味的手帕、小袋子、饲养箱。

  图意说明:

  幼儿从秋天户外活动中学习运用五官去认识环境,并能探索大自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幼儿现在是什么季节,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利用五官发现季节的特征,再让幼儿自己动动眼睛、手、耳朵,鼻子,说说这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小朋友对于现在什么季节,他们都不知道,老师告诉他们的“秋天来了”,由于在开学小班适应期里,与孩子们一起做过“小手拍拍”的游戏,因此,我说一个器官,孩子们基本都能够指出来,并能够说出它的名称,如:嘴巴、眼睛、鼻子……。)

  二、课堂活动:

  1。让幼儿伸出手来,摸一摸桌子,告诉幼儿手可以摸东西。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小手,也能够跟老师一起把小手伸出来,我让他们摸摸自己的小椅子,他们都很高兴,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椅子,有的还用小手去摸摸别人的小椅子,很兴奋)

  2。让幼儿看一看幼儿用书,告诉幼儿眼睛可以看东西。

  (当让孩子们看书后,问他们“眼睛用来干什么的?”大部分孩子能够说出看书、看东西的。)

  3。拍拍手,引起幼儿的注意,并告诉幼儿因为耳朵可以听到声音,所以才会听到教师的拍手声。

  (当我拍拍手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跟着我拍手,我问“刚才老师在干吗呀?”杨苏芮小朋友就说:“老师在拍手。”“那你们怎么知道我拍手呢?”有的说“用眼睛看的”。“那拍手是什么声音的”?“啪啪啪”“你们用什么器官来听到声音的?”“耳朵”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4。拿出一条有香味的手帕,让幼儿闻一闻,告诉幼儿因为有鼻子,所以可以闻到香味。

  (我出示了一条有香味的手帕,给每个孩子闻了闻,孩子们都说香。问他们,“用什么闻到香味的?”“鼻子”一部分认真听的孩子在回答。)

  三、课外活动:

  1。先带着幼儿到一棵大树下,让幼儿用手摸摸树千、树叶,并让幼儿用眼睛观察,整棵大树及大树的叶子、枝干等。

  2。带着幼儿蹲在草地上,看一看草地上有没有小昆虫等,然后问幼儿刚刚看到什么。

  3。问幼儿用手摸树干、摸草地的感觉。也可以捡一块石头让幼儿摸一摸。

  4。当幼儿都能明白眼睛可以看东西,手可以摸东西后,让幼儿安静。

  (我带孩子们来到娃娃城那里的树下,让他们自己去摸摸树,摸摸草,和小树、小草亲近亲近,孩子们好兴奋呀!都用手去摸,张群淳小朋友还告诉我,“顾老师,这个树摸摸是毛的。”“小草好长呀。”“这个树尖尖的。”……孩子们把自己看见的都来跟我说了。)

  5。教师随机寻找各种声音,如:风声、鸟叫声……

  6。当教师找到声音时,立刻请幼儿听声音,或间幼儿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7。教师可以多找几种声音,让幼儿听,并让幼儿说出那是什么声音,也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其他的声音。

  8。带领幼儿到花丛旁边,让幼儿看花的颜色,并提醒幼儿看这是眼睛的功能。

  9。再让幼儿闻一闻花香,提问幼儿花是什么味道呢,并请幼儿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鼻子闻到了花香。”教师可以捡一些叶子、石头、花朵……带回教室。

  (在小朋友互相交流后,我就让他们安静下来,用耳朵听听,能够听到什么声音?这时,孩子们都静下来,用小耳朵来听,“老师,我听见小朋友说话的声音。”“听见很吵的声音。”“听见小朋友念儿歌的声音”……)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对事物进行观察以及知道并能说出五官和手的功能。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表现的还是很不错的。他们对于五官倒基本已经知道了,今天通过让幼儿在教室里感受,以及在教室外来感受:用眼睛看大树、草地等;用手触摸椅子、树干、树叶、石头;利用耳朵听听风声及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拍手声、钢琴声;利用鼻子闻闻花的香味及手帕的`香味……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会观察的乐趣。孩子们在观察、感受的过程中很兴奋,也很享受,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我感觉这个活动上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虽然孩子们刚刚上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坐不住,但是,今天这个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可以玩玩、看看、摸摸……他们很开心的,因此也能愉快地学。

  其实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都是不错的,只要我们老师稍微点播一下,去做引导人,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去做,去观察、去分析、去了解。

  因此,我觉得,在孩子们的任何活动中,多让孩子们走近生活,,体验生活,了解生活……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感受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种种乐趣!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结合我们课程中的主题《弯弯绕绕》,让孩子能更多的去感受弯绕的特点。

  活动目标

  1、探索弹簧的特点及作用。

  2、感知弹簧的盘绕形状及其特点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装有弹簧的圆珠笔、不装弹簧的圆珠笔、弹簧小玩具、自制弹簧的材料等等。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幼儿自由的探索

  今天我们每位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两只圆珠笔,你们玩一玩,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提醒孩子可以吧圆珠笔打开,看看笔里面有什么?

  二、了解弹簧的作用

  请幼儿说一说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发现小弹簧)

  幼儿玩玩小弹簧。(说一说弹簧的作用)

  观察小弹簧,(弹簧为什么会跳?它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的)

  引导幼儿发现如果把弹簧拉直了,它就不会跳了。

  弹簧的弹性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用。(幼儿观察和摆玩自己准备好的弹簧小玩具)

  让我们去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弹簧的物品。(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有弹簧的东西)

  结束部分

  动手做一做。

  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来制作小弹簧。把制作好的弹簧添加上一些有趣的形象,如变成弹簧娃娃,会是会跳的小公鸡等等。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区角中展示出幼儿的弹簧作品。

  教学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获得螺旋弯绕的弹簧能使某些物体具有弹性的感性经验,而不是弹簧的弹性这一知识点。因此在引题部分我就让孩子先自由的去探索和发现,从而引发幼儿探索的愿望。从中发现圆珠笔能跳起来的关键就是那个小小的弹簧。再通过准备好的一些弹簧玩具上,幼儿对于弹簧的弹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最后的制作环节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加深幼儿的感性经验,同时也培养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进行制作小弹簧时,有些孩子对于怎样缠绕铁丝还是不太清楚,有些缠得很少,没有几圈,弹簧就挑不起来了。因此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把作品展示在区角中,一是可以丰富我们的区角,二是可以让孩子去进一步的探索。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

  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

  【教学过程】

  观察美丽的晶体

  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飞机的基本特征,了解飞机的种类及其作用。

  2.知道飞机是一种空中交通工具,理解飞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各种飞机的资料,布置飞机图片或模型展。

  2.飞机结构图、航空展视频。

  活动过程

  1.认识飞机的外部特征。

  (1)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见过或坐过的飞机是什么样子的。

  (2)自由参观飞机图片展或选择自己喜欢的飞机玩具玩一玩,提示幼儿仔细观察: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观看飞机结构图,了解飞机的外部特征。

  教师小结:飞机是由机身、机翼、螺旋桨和起落架等部分组成。

  2.请幼儿坐到“机舱内”(小椅子上),播放飞机内部结构图,简单了解飞机的.内部结构。

  3.了解飞机的种类、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飞机?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干什么?

  教师小结:运输飞机可以帮我们将货物送到比较远的地方。直升飞机可以解救被困在高高山上的人们。这些都属于民用飞机,还有许多飞机他们有着特殊的任务,例如军用飞机,可以保卫我们国家的航空领域,攻击敌人,防止敌人对我们国家的破坏。

  4.幼儿观看航空展视频,感受空军飞行员的飞行技术。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科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中班科学活动《不会飞的鸟》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不会飞的鸟(如鸵鸟、企鹅等),了解其形态和习性。

  2。在活动中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准备:

  1。鸵鸟、企鹅图片。

  2。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一些不会飞的鸟的经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一些不会飞的鸟,了解其形态和习性。

  难点:外出游玩时知道要爱护鸟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讨论讲述、图片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让幼儿欣赏歌曲《大鸵鸟》

  2、配合图片和背景图引导幼儿再欣赏一遍。

  3、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内容

  提问: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它会飞吗?为什么不会?

  让幼儿知道鸵鸟是鸟类中最大的,它生活在沙漠地带,为了适应经常奔跑的生活,翅膀退化便于平衡身体。

  4、联系幼儿的生活,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不会飞的鸟?(企鹅)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

  5、教师小结:知道一些鸟是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翅膀才逐渐的退化,所以不会飞。

  活动反思: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小朋友们所喜欢的`,在课上,孩子们开心的交谈着:我家养过小兔子,可是,它后来自己跑掉了;我家养过猫,它会捉老鼠;在课上,我和孩子们讨论了什么是濒危动物,为什么会成为濒危动物这个严峻的话题。孩子们从中知道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幼儿开始并不知道鸵鸟和企鹅是属于鸟类,活动中才了解,但幼儿对它们的生活习性还是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的,相信通过这次的“爱鸟周”活动,幼儿在关于“鸟”的知识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对于护鸟、爱鸟、爱护环境等方面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在玩玩、摇摇瓶子过程中,发现声音的轻响

  3、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中的声音音频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幼儿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教师事先准备3个瓶子:空瓶子、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装满黄豆的瓶子)

  1、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空瓶子)看看你们的桌子上面,把瓶子拿起来玩玩,瓶子有声音吗?(没有)怎样让它发出声音呢?(幼儿讨论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碰碰手、碰碰椅子、放东西到瓶子里等。老师有一种办法和你们不一样,我摇摇瓶子就会有声音,(出示装有少量黄豆的瓶子摇一摇)问,你的瓶子也摇一摇有声音吗?启发幼儿瓶子是因为装了东西而发出的声音(教师倒出黄豆证实)。

  小结:瓶子碰碰某个地方就能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集体操作装黄豆

  瓶子有声音了吗?我们的瓶子发出来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响声大一个响声小)怎么回事?幼儿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游戏《大鼓和小鼓》

  师:知道了瓶子的这个秘密,我们一起来表演大大的声音和小小的声音好吗?(伴奏:我是一只大鼓,我的声音很大,咚咚咚我是一只小鼓,我的声音很小,咚咚咚可进行两次)大鼓的声音用黄豆多的瓶子用力摇,小鼓的声音用黄豆少的瓶子轻轻摇。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性。

  2、通过学生的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3、增强学生记录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通过本次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与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以后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挖土壤;

  分组材料:一袋土壤、一根玻璃棒、一只昆虫盒、一只方形盘、一张报纸、一张记录表、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讲述:课前,我们分小组到几个地方去挖了土壤(板书:土壤),下面就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挖到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汇报。

  3、讲述:看来,大家对土壤了解得还真不少啊!老师这儿也有一位小朋友,她去研究了土壤以后,还写了一首小诗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好,那就送给大家吧!

  4、学生欣赏小诗:

  土壤是位伟大的母亲,

  她是孩子有的很小,很小,

  有的却很大,很大;

  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

  从黑色蚂蚁到白象、红马……

  ……

  世界上亿万个生命,

  在他温暖的怀抱里长大!

  5、师解“土”字。“土”字这里有两横,这表示土壤是一层一层的,植物把根这样深深地扎进肥沃的表层土里,吸收里面的养分。

  二、猜想假设

  1、学生猜想我们挖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2、观察: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来观察观察土壤,观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观察事物的好方法呀!

  三、制定方案

  提问:小朋友,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呢?小组商量一下。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

  四、实施方案

  A、观察的时候要仔细,如发现有活的东西,请小心地放入昆虫盒内,因为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其它东西可以放在方形盘里。

  B、大家一定要分工合作,并作好记录!每一小组要把你们从土壤发现的属于同一类的物体名字写在同一个方框里。

  ⑤、学生观察土壤。

  五、展示交流

  ①、请一组派一个代表来交流。(在学生开始交流前,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尊重别人。对于第一个上来交流的同学要及时表扬。)把学生带上来的记录表进行实物投影。

  学生汇报结束后问: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植物)

  这些物体为什么又要放在同一个方框里呢?(板书:动物)

  这些物体又是属于哪一类的?(板书:动、植物遗留物)

  还有这些呢?(板书:杂物)

  ②、还有哪一组也要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发现呢?你们为什么要把这些物体分成这样四块呢?

  ③、请没有汇报的小组再进行集体交流。

  对上来交流的学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这是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肯定。因为新的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时机应全程化,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适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是必要的。

  ④、讲述:大家观察得非常投入,从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东西,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在这些东西中,哪些是土壤里本来就有的呢?是呀,土壤本来就是小动物们和植物们的家嘛。

  ⑤、讲述:在土壤里,有本来就居住在里面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一些外来的东西,是哪些东西呢?它们是怎么来的?所以,我们也把杂物叫做垃圾。我们抛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呀,如果我们给土壤妈妈的杂物太多了,会怎样呢?

  ⑥、讲述:是呀,如果我们乱抛弃废物的话,土壤妈妈还会生病的`呢?为了使土壤妈妈的身体能够健康,我们应该为她做些什么呢?

  ⑦、总结:大家说得多好啊,土壤妈妈有了我们这些环保小卫士,一定会很高兴的,而且会越来越美丽的,这样,我们就能和小动物们、植物们一起在土壤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六、拓展创新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土壤里有什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土壤里有植物、有动物、有动、植物的遗留物、还有杂物,里面有许多秘密呢!这堂课,我们研究得开心吗?老师看到大家研究得……津津有味更加开心。今天,我们研究了土壤以后,如果你也有什么感想,也可以写成小诗或写一段美文,同学之间在课后可以互相交流体会。关于土壤,你们是否还想知道一些其它问题呢?

  2、总结:现在大家的头脑里又产生了许多小问号,说明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而且对我们周围的土壤世界非常关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带着问题去研究事物,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外,你们可以去自由研究下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行吗?

  板书:植物、动物土壤、动、植物遗留物、杂物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土壤不是单纯的物质,它是由空气、水、沙、黏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在探究过程中他们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镊子解剖种子;能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研究并作记录。

  2、喜欢探究种子的奥秘,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3、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观察发芽的蚕豆,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在课前10天左右提供蚕豆种子、发放记录表,用于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和蚕豆发芽情况。 课堂上准备: 分组观察材料──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学生准备好观察记录表以便汇报; 刚发芽的蚕豆、棉花,为第三部分实验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植物妈妈利用各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种子经过一段旅途之后,如果找到合适的环境它就开始萌发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讨论: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出示一些蚕豆种子:这些蚕豆种子有没有具备发芽的条件?缺少哪些条件?

  汇报蚕豆发芽时吸水量的观察记录。

  计算:10粒蚕豆种子的吸水量大约为 毫升,平均每粒吸水 毫升。

  2、观察发芽的蚕豆 激发研究兴趣

  讨论研究方法及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分组研究:蚕豆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认识种子的各部分。

  推测: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寻找证据证明各部分的作用。

  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归纳种子各部分作用。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子叶有什么作用?找到证据了吗?你有什么疑问产生吗?

  讨论研究操作步骤。

  分组将蚕豆如33页插图所示做好实验装置 设计蚕豆发芽情况记录表。

  你们能完成这项研究吗?

  各研究小组讨论各自的研究计划。

  汇报交流研究计划。

  4、若干天后,各组归纳实验结论并汇报。

  三、小结

  板书设计: 2.6 萌发的种子 1、观察蚕豆发芽时的吸水量 2、观察发芽的蚕豆 3、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经典)科学教案08-10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8-13

【精选】科学教案07-28

(精选)科学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