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8 09:35:5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集合5篇]

语文教案 篇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3页彩色插图,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不懂就问”,第二页和第三页的主题是“勤于搜集资料”。第一页四幅小图,分上下两块安排。上面一块图的右下方是页页插图的主题,左边是一位小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向老师请教,右上方是两位小学生参观校史馆,向老师询问有关问题。可以看出两位小学生参观的兴趣很浓,问得很仔细并很有礼貌。下面一块有两幅小图,左上角方框内是课间同学之间相互请教,相互交流。右下方框内是两位同学在校园里向花工请教培育花卉有关知识从本页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都很爱动脑筋,善于学习。第二页和第三页是通版图画。第二页上面一幅图是一位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内容抄录到笔记本上。下面的方框图是几位小学生在学生校图书馆(室)搜集资料,他们有的正在查阅,

  有的正在摘抄,可以看出他们都很专心。左上角圆形图内是一位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第三页上面有四幅小图,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内容分别是在阅览室读书读报并相互交流;上网搜集资料;参观有关展览;边参观边记录;采访老人时认真听,仔细记,有的还作录音。下面图画是几位小学生向老师展不他们搜集的有关资料,汇报搜集资料的心得。老师认真地欣赏着学生们搜集的资料。

  二、学情分析

  指导观察第一页插图,可以先由老师阐述“勤学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还可以发动学生交流不懂就问的好处,说说自己的体会,老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可举一些实例,说明有“不懂就问”好习惯的人后来对国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如果孔子不耻下问,程门立雪等小故事,也可举班级或学生校里好学生多问的同学生进步很快的例子,说明“不懂就问”的意义,然后依次观察插图。

  三、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的学习生活,使学生懂得勤学生好问、不懂就问的道理,引导他们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平时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使学生明白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1.老师这里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同学们:

  (1)老师打算写一篇关于张家港历史文化的文章。请问同学们,老师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老师的一个朋友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她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2.引导学生谈谈收集资料的重要性。

  3.老师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1)上面一幅图的女同学在哪儿?在干什么?(2)圆形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3)下面一幅图上的男同学在做什么?

  2.指导观察第2页上的图片。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认真观察第2页下面的图,然后,清你说说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和访问来收集资料)除了这些,你认为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收集资料呢?(小组讨论,交流)

  3.讲授收集资料常用的方法。

  第3页上面的四幅图,都是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那么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呢?

  (1)做摘抄笔记。把你认为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来,可以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摘抄。为了便于查阅,分类不要杂乱。(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续的画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

  三、引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畅谈学习收获。

  教学后记: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平时收集资料的重要,他们都很有兴趣地忙于做收集资料的准备,我相信只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不断加以引导和督促,一定能让学生体会到收集资料的乐趣,并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勤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问题,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2.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

  1.展示优秀的收集资料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摩。

  2.教师告诉同学们,这些都是收集资料的主人优秀的学习成果。

  3.学生展开讨论:我们从现在开始,应该怎么做?

  二、引导学生尝试收集资料。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每个学生一份。

  2.学生阅读材料,收集资料。

  要求:

  (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多作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收集的资料,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收集资料的成果。

  三、教师小结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重在鼓励,希望同学们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指导看第4页上的图,让学生感知“不懂就问”的重要性

  1.齐读“不懂就问”。

  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

  (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

  (3)第3、4幅图表现的是哪里?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4)看第5页左上方的一幅图,这是在哪里?两名同学正在干什么?老师呢?

  (5)看第5页右上方的'一幅图,这几名同学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6)最后两幅图表现的是哪里?同学在干什么?老师又分矧在做什么?

  四、组织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

  1.看完第4、5页的8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

  (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卜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样?

  3.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办?

  五、发出号召,希望学生早日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不懂就问,说起来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能做到却是很难,这关系到老师平时对这一事情的关注程度及其对学生提问的态度,不断鼓励,民主教学,我相信不懂就问的人会不断增多。

  1、我们爱你啊,中国

  一、教材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在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应该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应该将文本的情感,作者的情感统化为读者的情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主要通过抒情、写话营造语文氛围,凸显语文综合素养,并辅以阅读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联,加深或拓宽文本。一方面告诉学生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处处皆语文;另一方面通过阅读的补充再次感受祖国的强大、繁荣、富强,力图在学生心中生成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说说歌曲的内容。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说一说诗中展示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组成的词和不理解的词。

语文教案 篇2

  【内容简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爬树;小鸭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游泳;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学会了飞翔。课文语言简朴,富有生活意义。让学生读后受到从小要自立,不依赖父母,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的启发和教育。

  【设计理念】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评价、讨论、表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自、己”等十二个生字,会写“己、子、去、自、果”五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不要事事依赖父母。

  【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看图说话。

  屏幕显示:青山绿水、几个小动物、一棵结满果子的树、一片绿绿的草地和一个美丽的池塘。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

  2、引入课题。

  这片草地这么美,小猴子、小鸭子、小鹰和他们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自己去吧》。

  3、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生字词,多读几次。如果遇到不会读的字也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虚心地向同学请教,或者请拼音朋友帮忙,再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画出来的词语,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看谁进步最快、读得最好。

  3、再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四个同学轮着每人读一遍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其他的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小组内仔细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朗读课文,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多少小节,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的什么事?

  2、你最喜欢哪小节哪个小动物的故事?请你先选你喜欢的这一小节认真、反复地读一读,直到能把这一小节读通顺为止。读通顺了,再想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哪个小动物的`什么事?(屏幕随意显示学生所选的小节的动画内容和课文内容。)

  3、同桌合作,选你最喜欢的小节分角色读,试一试,看谁读得最像。

  4、说话训练:填空。

  小白兔说:“妈妈,我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小白兔学会了______________。

  小蜜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小蜜蜂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刚才同学们经过自己的认真读书,弄懂了许多本来不懂的问题。现在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屏幕显示拼音和带生字的词:自己、去吧、要吃果子、多着呢、这样、大着呢。)

  1、自由认读。

  2、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自己喜欢的生字词?

  3、去掉拼音,先自由读,再“开火车”读。

  4、师随便点击,生齐读。

  5、只剩下生字,你会用哪个字组词、说话?先讨论,后汇报。

  6、指导书写“自、己”两个字,先让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及笔顺,然后老师边示范写边讲写字要领,学生仔细看,最后学生写,老师巡视,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并在班上展示。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就好像小猴、小鸭、小鹰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很多东西。谁先来告诉大家,这节课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了些什么?

  课后,请同学们再认真、有感情地读课文,试着表演一下课文中小动物们的对话和动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上节课,小朋友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小动物的事。

  2、再放课件,边听边感受小动物的可爱。

  师:看到这样可爱的小动物,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要读出语气。

  2、自由选择读:你最有把握有感情地读好哪一小节?请再读这一小节,边读边想:读了这一小节,你有什么想法?

  3、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写了几种小动物的事?用横线画出小动物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动物的妈妈的话,自己读一读,看看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4、同桌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边读边做动作。

  5、找你的好伙伴分角色读,边读边做动作。

  6、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建议。

  7、带着头饰表演读。

  8、背诵你最喜欢的句子。

  (三)联系实际,说说本领。

  师:你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的?先想一想,再与伙伴们说一说。

  (四)指导书写,运用新词。

  1、复习生字词。

  2、写“去、子、果”三个字。先引导学生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再指导书写。

  3、运用已学过的生字组词说句。

  4、把你喜欢的词语采摘到你的词语花篮里。

  (五)总结课文,陶冶情感。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你喜欢课文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六)布置作业,拓展课外。

  1、背诵课文。

  2、回家把课文中的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3、靠自己的努力学会做一件事,回校后向同学介绍经验。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多学生能够在自学中掌握生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新词。我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能够针对课文中的某段话、某个词发表自己有个性的感受,并随手写在书上以备与他人讨论交流。我班学生特别喜欢诗歌,因此在教学中不必给学生做过多琐碎的讲解,学生就能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完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然后组织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投影:生字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个十分个性化的宽泛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学生回答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出示生字、词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设计意图:前5个小环节,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从一开始练读?D?D读通顺?D?D读懂?D?D有感情朗读,到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这就需要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不要刻意的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的朗读课文后,由读大地的话变为自己就是大地来说自己的话,这样更能与文本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大敌对万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于孩子的心间了。第6个环节,意在让学生明白大地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灵表达,你们都是我的宝贝,我的体内所有的一切都是宝藏。并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为下文的续写做好铺垫。]

  (二)借助文本,换位抒情

  如果你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听了大地的话,你有什么想对大地说的?你能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吗?

  [设计意图:这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延续上一个环节,在与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对方“表达说话”时,对方能够认真听,此时才能够让学生在换位思维后,感悟到大地的话语对说话的对方产生怎样的影响。也就是感悟语言的作用和魅力。]

  四、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四段,来抒发你自己的感情吧。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继续使用大地对万物的话,也可以换位说说万物对大地的话语;也可以离开书本,自己设定说话的对象。)

  3、学生仿照课文的前四段,将自己想说的话,也来写一篇简短的小诗。

  4、组内交流,推荐一篇优秀诗歌。

  5、全班交流推荐的诗歌,不满意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点评:

  1、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这首诗歌内容较为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即使个别的地方学生一时不懂也不必大讲特讲,而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慢慢提高,在读中感悟大地母亲的的无私奉献精神。

  2、续写诗歌,升华感情。在全诗的学习中,教师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学习热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朗读,并鼓励学生阅读后把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在感受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后自然而然的流露自己的感情进行诗歌的续写。

  本课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话语”为主题,一共编排了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向学生展现了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魅力。《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分五节。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把它的默默奉献精神化为诗的语言,前四节分别叙述大地母亲对种子、飞鸟、游鱼、小草的博爱之情,第五节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大地母亲“把一切有生命的精灵都当作自己的宝贝,把一切宝藏都愿藏在自己体内。”全诗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情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在城区,教学设备比较完善,学生由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字:认识10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写字:书写8个生字。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多音字“正”。

  3、学习偏旁:方框。

  4、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5、进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重视家人亲情和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愫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感悟儿歌的情感,并有节奏地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①同桌互相说一说。

  ②大声讲给同学听。

  2、出示元宵,这是什么?前些日子我们刚刚过了什么节?(元宵节)

  3、你们对元宵节有什么了解?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其民俗活动在每年阴历的第一个月(元)月十五日夜(宵)举行。元宵节还叫“灯节”。正月十五夜,街上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的花灯上有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团圆、甜蜜之寓意,象征全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象征各民族的大团结。)

  4、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的几月几日?世界上还有哪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点评:

  ①元宵节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而且刚刚过去,记忆犹新。课堂开始就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②学生通过自己查找元宵节的资料,从而培养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的能力。

  ③学生通过元宵节的经历,可以感悟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体会家人团聚的亲情可贵。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在不认识的字下面点点儿。

  2、老师大声读课文,你们做好指读姿势,会读的同学可以小声跟着读。

  3、同桌互相帮助,要求:不会的字请同桌帮助。

  4、自己练习读儿歌。

  5、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

  点评:

  在评价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评价,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生生都是平等的。

  学习生字:

  1、元宵节虽然过去了,但是老师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元宵”,请大家品尝。

  我带来的元宵可不是那么容易吃到的.,请你们先把“元宵”背后的字学会了,才能品尝到元宵的味道。(同学们认识的读读就行,把较难的字贴在黑板上。)

  2、在课文中读一读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出示课件)

  点评:测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有效的教学。另外,采用“元宵”进行测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方法记忆这些较难的生字。

  4、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刚才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大。(出示:“吃”、“团”)

  请小老师教学生字,说一说记忆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5、认识新偏旁:方框儿

  与“团、圆”二字相结合,说明其表示“围起来”的意思。

  (三)观察田字格,看一看这些字是怎样占格的。

  1、自己观察“团、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书写。

  3、学生独立书写生字。

  (四)游戏。

  摘灯笼的游戏。

  方法:能正确读出并能组词的同学可摘到小灯笼。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搭石道具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

  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精选)09-19

语文教案【精选】09-16

语文教案(精选)09-15

[经典]语文教案10-01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经典】09-10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