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16 11:24:3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教案汇编[6篇]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手是非常常见的身体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用手来做游戏,但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确实不知,这节课就是认识手,让幼儿通过这节课来认识他们的小手,手上有几个手指头,或是小手能够干什么,并且,两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让幼儿能进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认识自己的小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已有两只手,而且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动室中增强幼儿和同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

  活动准备小猪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灯片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小猪”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动吗?

  师:因为是老师的手在帮助小猪动起来。

  1、小手变魔术师: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几只手吗?(两只)师: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一直到五个手指头.

  2、认识手心、手背我们一起来和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图片(幻灯片)比一比师: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小手伸出来,来和老师的手比下和自己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们用自己的小手在做事情。

  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护小手:

  总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小手,不让自己的小手受伤,并且讲卫生、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科学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尝试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一些简单的机械和工具,让学生认识生活中运用的一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并通过研究这些简单的机械原理,培养学生开展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的能力。而本课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引领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常用的工具,及其中蕴含的机械问题,为以后的'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课的研究活动中,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研讨的问题有:

  在六年级里,我们对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应该要求到什么程度?关于制定研究计划,在本套教材中从三年级就开始了,先是口头的制定观察计划、简单的书面计划,有一定的研究主题的计划等等,到了六年级,对于制定研究计划,我们要求学生们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对于他们提出的研究主题,要不要作一定的引导或者是限制?

  学习“我们常用的工具”,实际上是学生在对客观存在的机械和工具进行评价,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仅要考虑到它们的性能,而且还要考虑到其他标准,如它们的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等。建议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图表、文字、口述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对常用机械工具试用工具等活动中,关键是可能会发现为什么螺丝刀可以很方面的起出螺丝钉,而用钉锤虽然不能很方便地起螺丝钉却能很轻松的拔除铁钉?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我得去研究一下。因而就有了根据在试用工具中产生的问题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的活动。这个问题来自于前面的活动,也会对后面的研究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要能够在以后的时间里方便开展研究活动。

  二、教学目的:

  1、认识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通过对不同工具不同特殊用途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各种常用工具蕴含的科学原理。

  2、学习更科学、系统地制定研究计划。

  三、教学准备:

  锤子、螺丝刀、剪刀、起子等常用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出示锤子、螺丝刀,引入“工具”概念。

  2、调查、讨论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以完成的工作

  3、试用不同的工具,发挥各自工具的特点,方便快捷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充分展开活动体验。

  4、描述不同工具在实践使用中的不同感受,激发学生探究激情。

  5、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2、 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让幼儿认识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能用三角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这次活动我注重了幼儿的操作,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拼图,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活动准备:

  1、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头饰若干,红领巾、三角形彩旗等

  2、 用三角形拼成的热带鱼画面一幅、拟人的三角形图片、展台、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角形。

  1、教师利用展台出示拟人的三角形娃娃,边出示边以拟人的口吻说:“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都叫我带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2、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厚纸片,让幼儿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幼儿回答正确后,告诉他们:这是三角形纸片。并教幼儿学说几遍“三角形”

  3、再出示红领巾、三角形彩旗,让幼儿数一数他们的边数、角数,并说出它们都是三角形的。

  二、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拼好的图,让幼儿进行观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

  (1)、出示热带鱼图片,请幼儿观察它们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请幼儿找出一个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进一步感受三角形

  特点。

  2、

  游戏

  “图形娃娃”找家。

  (1)、教师讲述

  游戏

  的玩法:“游戏开始,幼儿戴头饰边听音乐边做动作。音乐一停,幼儿迅速跑进与头饰相同的图形内,每个图形内的幼儿互相检查是否走错,然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什么图形娃娃。然后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2)、让幼儿做游戏。

  3、让幼儿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图:启发幼儿拼出多种物

  三、展评幼儿的作品,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分享作品。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尾巴。

  2、认识动物的尾巴功能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念儿歌并表演动作:

  猴子尾巴长,小猪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师带领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提问:

  (1) 谁的尾巴长又长?

  (2)谁的尾巴卷又短?

  (3)谁的.尾巴像把扇?

  (4)谁的尾巴像棉花糖?

  (5)谁的尾巴毛茸茸?

  (二)观察活动

  1、教师事先将动物的图片盖住,只露出局部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这是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观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来的?(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再掀开遮住的部分,让幼儿检查猜的是否正确)

  2、教师将所有的动物图片剪成四部分(头、身、脚、尾巴)放在一起,随意抽一张,请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将它拼成完整的图。

  3、每拼出一只动物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树荡秋千

  (2)小狗高兴时尾巴会摇一摇

  (3)孔雀尾巴可以用来展示自己的美丽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师说一说动物园常见动物的趣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17

【经典】科学教案09-25

科学教案[精选]07-23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15

科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科学教案08-24

科学教案【经典】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