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1 09:25:1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必备】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导入新课

  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资料助读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1909-20xx),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预习检测

  1.生字注音

  丁卯年(mo)譬如(pi)朦胧(méng lóng)

  商酌(zhuó)鞠躬(jn)

  颠沛流离(pèi)感慨(ki)累赘(zhuì)拖沓(tà)

  2.生词注解

  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而不熟练。

  商酌:商量斟酌。

  修润:修改润色。

  恳切:诚恳而殷切。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妥当合适。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作出榜样。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明确: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2)第四自然段:送客

  (3)第五自然段: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时症:宣扬朦胧、顺势朦胧,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五、本文写作特点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语文教案 篇2

  第四单元复习

  一、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士——土以——已井——金

  二、《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4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先……再……”写话。

  三、《奶奶的白发》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完——玩怎——什

  2、回答问题:奶奶的白发怎样来的?

  四、《陈毅探母》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五、《好学的爸爸》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进——近吃——气

  3、多音字“好”辨析。

  六、《练习4》

  1、了解动物的叫声,会填空;拓展掌握一些动物的叫声。

  2、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咏鹅》,会填空。

  3、会说写一些道歉的话。

第五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看图将句子写完整、具体。

  一、《识字5》

  1、知道夏天台风、雷雨的特点。

  2、说、写出夏天的水果、动物、花儿;也可拓展一些。用“……有……有……还有……”将图意说说。

  3、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4、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逃——桃——跳瓜——爪蛙——娃河——荷

  5、多音字“了”辨析。

  二、《识字6》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用上词串中的词组合成句。

  3、仿“亮晶晶”的形式写几个词。

  三、《识字7》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积累“品”字结构的字。

  四、《识字8》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背诵儿歌,会填空。

  3、选字填空。

  五、《练习5》

  1、掌握特殊字的笔顺,如“北、奶”等。

  2、换偏旁汉字归类复习。

  3、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伞花》,会填空。

  第六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鲜花和星星》

  1、背诵课文,会填空。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3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真——正

  棵——颗

  二、《放小鸟》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2、多音字“着”辨析。

  3、抄写写小鸟样子的句子。

  三、《这儿真好》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坐——座向——象——像

  3、想象填空:

  “这儿有……有……还有……,真好!”

  四、《世界多美呀》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2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呼——乎他——她——它

  4、仿“蓝湛湛”的结构写几个描写颜色的词。

  五、《我叫足球》

  1、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根据1个偏旁进行汉字归类。

  2、根据课文填空:足球出身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那时只有()过生日时才踢。现在,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的'运动。

  六、《练习6》

  1、背诵四个成语和谚语,会填空。

  2、用几句话说说“六一”那天的活动。

  第七单元复习

  目标:会背诵有关内容,会填空;会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会运用数量词;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一、《三个小伙伴》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吧——巴——把半——伴火——伙

  二、《蚂蚁和蝈蝈》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3、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有——由东——冬汗——汉

  2、想象填空:冬天到了,蚂蚁在装满粮食的洞里有的……有的……个个……

  三、《古诗两首》

  1、背诵课文,会填空。

  2、会听写词语;组词、扩词。

  1、多音字“种、子”辨析。

  四、《练习7》

  结合课文背诵四个成语,会填空;背诵《江上渔者》,会填空。

  第八单元复习

  从后往前复习,抓住重点复习

  1、练习8

  (1)重点抓住动物的家在哪里,首先要学生知道各种动物的家在家里,其次,学生在写的时候不能写错字和拼音。

  (2)读读背背里,已经学过的字要会写,防止要求填空。

  临危(不)惧(多)谋善断

  (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小松鼠找花生果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油——由 结——洁 流——留 每——母 直——真

  (2)课文中容易要求天空的字要提醒学生注意,可以让学生听写句子。

  (3)注意填空(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3、咏华山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间——问 与——语 代——带

  (2)重点要抓住课文当中的诗,以及每句诗在课文中所对应的句子。

  4、乌鸦喝水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渴——可 渴——喝 办——为 终——中 于——干

  (2)量词:一只乌鸦一个瓶子一颗石子

  (3)背诵课文,重点字的填空

  5、鲁班和橹板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已——己往——住往——网身——声、生、升

  (2)反义词:吃力——省力前——后

  (2)重点字也会填空

  6、司马光

  (1)生字和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别

  司——同候——后流——留园——元

  (2)量词:一个花园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

  (3)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4)句式:渐渐……(造句)

  (5)句式:终于……(造句)

  (6)重点字的填空。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

  2、联系生活实际识记生字,并积累成语。

  3、看图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做善于思考的孩子。

  4、绘画、写话、培养初步的习作能力。

  5、完成填字游戏,进行谜语展示。

  重点难点: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积累新词。

  2、进行口语交际。

  3、绘画、写话。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一字多义的用法。

  2、认读新词。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投影出示三个句子

  ①丹丹回头一看,原来是小艺。

  ②我的朋友马玲是回族,陈琳是满族。

  ③有一回,列宁去找养蜂的人聊天。

  2、指名读三句话,再读学习伙伴的提示语,想想三句话中回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集体,了解回的几种解释。

  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

  ②掉转。

  ③旋转、环绕。

  ④答复、答报。

  ⑤量词、指事件的次数。

  ⑥回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5、再读句子,选择回在句子中的准确意思。

  句①:回是掉转的意思。

  句②: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③:是量词,指事情的件数。

  6、学生汇报: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发现了什么。

  7、教师小结:汉字有一个字多义的'特点,因此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的意思,提高阅读能力。

  二、读读认认

  1、学生借助拼音读生词。

  2、小组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关系,了解字义。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说说识字方法。

  4、出示相应的图片认读。

  5、扩展练习: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用具,看是否能说出名称,并积累新词,学习新字,制成词卡。

  三、课堂练习

  1、投影出示句子,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中的意思:

  ①花

  妹妹穿着一件花衣服。

  公园里的花开得非常鲜艳。

  我花了五元买了一支钢笔。

  ②火

  早晨,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

  看到我的成绩,爸爸发火了。

  我军向敌人猛烈开火。

  2、字、音连线:

  zào guō sháo chǎn hú tāng

  汤 壶 灶 锅 勺 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积累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用具: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厨房用具卡片,指名认读。

  2、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词卡认读

  二、读读背背

  1、学生自由读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并想想这些成语意思。

  2、小组合作:读成语,互相正音,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语,提出不懂的成语。

  3、全班交流:分组读成语,讨论不懂成语的意思。

  4、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背成语。

  三、巩固练习:填空

  ()()协力()()成城()()不林

  人外()()博采()()()()益善

  ()学()问读书()()()()自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看图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挂图

  1、看图,说说每幅图画的什么内容。

  2、议图,弄明白四幅图连起来说的什么事。

  二、续编故事

  1、假如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2、选择合理的想法,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⑴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确实是爸爸的朋友,该怎么办?

  ⑵小朋友不认识这位叔叔,又该怎么办?

  三、全班展示

  1、小组评选好的同学到台前讲故事。

  2 、评选故事大王。

  四、讨论交流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完成展示台中的填字游戏,谜语展示。

  2、画画、写话。

  教学用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完成填字游戏。

  ⑴投影出示填字游戏。

  ⑵同桌合作,把词语补充完整。

  ⑶指名读成语,看是否正确。

  ⑷竖着读填好的字,说说发现了什么。(新世纪我能行)

  2、猜谜语

  ⑴学生出示自己准备的谜语。

  ⑵小组互猜谜语。

  ⑶全班猜谜语比赛,评出猜谜大王。

  二、画画、写话

  1、教师出示一幅画,指名说说画的内容。

  2、学生自己动手画一幅画,并说出画上的内容。

  3、写话,注意语句通顺,写清楚画上的内容。

  4、小组相互展示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中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并学习我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走进快乐读书屋的时间了。让我们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本很大很大的书,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读不完的大书》。

  板书课题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那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看看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品读赏析

  课件出示:大自然的鸟语花香。

  请同学看后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互读、互听、互学中读好描写优美景色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方法指导: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趣”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找出来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拓展延伸

  你见过大自然的哪些景象?

  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四、识记生字

  1、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指名读要认的字。

  五、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六、作业

  找出写景的文章,自己读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和极大的学问,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的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认识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陈维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2、认识6 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一本书很大,读也读不完,这是什么呢?(大自然)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五”,从书中感受大自然,一起寻找答案吧!

  二、自由读课文,自主感知。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职权篇内容。

  (让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式,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初度,让学生底可闻又出不理解。)

  (2)小组互动:

  互读课文,进行正音。

  (3)集体交流读书所得,了解自主读书情况。

  (在初读课文,前线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花草树木、充裕鸟兽给小朋友带来的快乐。)

  三、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1)像一项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

  (通过朗读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愉悦心情。)

  (2)把体现小作者仔细观察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从中感受善于观察是一种好习惯。

  (3)启发学生合作交流读懂了什么,杜勒克问有什么感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拓展延伸

  (1)你见过大自然中的那些现象?

  (2)你享受过大自然带给你的快乐吗?说说你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联想想象法。评析欣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雨说》教案设计

  一、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悒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1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分析理解诗意

  1. 找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正音

  2. 回忆如何赏析诗歌(出示小黑板)

  ① 注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富有激情。)

  ② 品味重点语句,感受诗的意境。

  ③ 整体朗读全诗。实现对全诗理解的升华。

  (一)朗读

  1.在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的音乐美。

  (明确:语调、停顿、重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

  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3.小组读。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并且给画面起个题目。

  师示范:如第五小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孩子们嬉戏的脚印清晰可见,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发,池塘里此文转自斐.斐.园 FF.Net的鱼儿活蹦乱跳,还有唱着歌谣的溪水……

  题目:大地期盼的春雨、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找一组学生一个描述画面,一个有感情的朗读)

  3.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4. 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二)品味

  (过渡语: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它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它是生命的源泉。权势抓住“雨”这些特征,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一些诗句,反复吟咏,细细品味。(自由发表见解)

  2.朗读“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体会,这一节内容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齐读第七、八两节,品味其中的“笑”。 体会:这两节中,“勇敢地笑”反复出现,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第七节中,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他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自己对勇敢、乐观、自信的赞美。第八节,用两句气势高昂的对仗句“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希望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将感情推向高潮。有了爱,才会有勇敢的笑,只有勇敢的笑,才有希望,“笑”体现了诗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强调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5.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显然,“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

  6. 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明确:拟人的手法,读了让人倍感亲切。)

  7.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的主旨有什么关系?(明确:副标题便于我们理解诗的主旨。这首诗特为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作,表明了作者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同时也符合孩子的理解程度,针对性强。)

  (三)全班齐读,感悟全诗。

  四、小结

  这雨不是波勃狄伦的《苦雨》,而是甜田地叫着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长出甜甜的苹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满“温声细语”、充满“爱心”的暖雨;不是范仲淹“连月不开”的霏霏“淫雨”,而是脚步轻快、其润如酥的喜雨。这雨滋润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这雨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充满快乐的四月,而不是艾略特所抱怨的“残酷的。四月。这雨“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又亲近人们,带来了笑声和歌声,这雨使天地人和谐交融在一起。这雨带来的春天,是纳斯鸟语花香的“甜蜜的春天”。“雨”对少年儿童“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话对“雨”说吗?请简要说说你的想法。

  五、作业:

  1以“我对雨说”为题写一首诗,仿照本诗的结构回答雨说。

  2 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体会这两种体裁的区别。

  3 选取两个画面进行生动的描绘。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上海广播电视塔雄伟壮丽的形象,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也和生字宝宝们见了面,过了一夜,你们再见到生字宝宝时还认识吗?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座广播电视塔、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巨人、黄浦江、脚踩大地、塔上、五光十色。

  2、出示生字,检查认读。

  明、浦、塔、踩、地、颗、方、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好吗?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二)精读感悟,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课文第一段,说一说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式练习:

  ①(什么地方)有(什么)。

  ②(什么)在(什么地方)。

  (2)学生根据句式,结合第一句内容进行填空。

  2、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小朋友们,有一位老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一看,可是,她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小朋友愿意帮助她吗?(师扮演老奶奶,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交流问题如下:

  (1)奶奶想到上海广播电视塔去看看,你能告诉我它在什么地方吗?(通过交流了解到东方明珠在上海的黄埔江边。)

  (2)奶奶去过黄浦江边,可是那儿的建筑物大家都称它是东方明珠。(使学生明确东方明珠是上海广播电视塔的名字。)

  (3)读第二句,既然它的名字是这样美丽,我们可得好好地夸一夸它。指导朗读,注意学生朗读时情感是否充分。

  3、把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小结:通过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了东方明珠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了它的美丽的名字。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数数一共有几句?

  2、学习第一句。

  (1)指读句子。出示“巨人”一词,看看老师,说一说,老师像不像一个巨人?说明理由。(明确巨人应该是非常高大的人)。

  (2)东方明珠像一个巨人吗?怎么体会到的?(找到词语: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并谈出自己的体会,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雄伟。)

  (3)出示课件,感受东方明珠脚踩大地,头顶蓝天的雄伟风姿。简介东方明珠:它是亚洲第一高塔,高度居世界第三,高达468米,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设计者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通过三根直径九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充满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东方明珠塔集观光、餐饮、购物、娱乐、住宿、广播电视发射为一体,已成为上海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

  (4)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东方明珠的确像一个巨人?示范读。

  3、学习第二句。

  (1)读第二句。说一说,读了这一句话,你觉得夜晚的东方明珠怎么样?(非常美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找句子中的词语来说一说。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我们的`同学都是出色的小画家,对色彩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说一说,可能有哪些颜色?

  (2)(出示课件,展示夜晚东方明珠的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近夜晚的东方明珠,感受它的五光十色的美丽。)

  (3)朗读这一句,读出你对它的夸赞。

  4、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看了文章的介绍,老师也很想到上海去看一看东方明珠,可是由于时间紧张,我只打算在那呆半天,你们说我是白天去,还是夜晚去?说说理由。

  (2)这样吧,你们读读对白天及夜晚景象的介绍,谁读得美,我就听谁的意见。

  (3)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的东方明珠白天有白天的姿态,夜晚有夜晚的风采,你们的意见我都采纳,干脆,我在那多呆一段时间,把白天和夜晚的美景都细细欣赏。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景吧。看课件,共同朗读第二段。

  3、学习第三段。

  东方明珠是如此的迷人,难怪到过那儿的人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它。齐读最后一段。(注意对“真是”的指导)

  (三)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如:对东方明珠的向往;对东方明珠的赞美;对祖国拥有这样雄伟而美丽的东方明珠的自豪。)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用具:

  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媒体资源:《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思考,完成以下要求(结合《燕子专列》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教学过程)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生词。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当局、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

  A、当局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子(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当局做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自己练习讲一讲。

  B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生:我要说:“小贝蒂,你是好样的!这么冷的天,你到处寻找燕子,你对燕子是多么关心!”

  生:我想说:“小贝蒂,你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可你毫不在乎,一心只想到救护燕子!”

  师:这个“只”字用得真好!

  生:小贝蒂,你不怕寒冷,不怕危险,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你多么爱小动物啊!小贝蒂,你让我懂得了要保护动物,我要谢谢你!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教学演示课件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

  三、摘抄好词佳句。

  以《燕子专列》为例“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这里描写瑞士人民不怕寒冷救助燕子时,运用了“冒”“顶”“踏”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经验扩展运用,同时,进一步强化课文情境。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流派。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2.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配套录音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

  2.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诗乐曲等。

  四、教学过程:

  (一)朗读诗歌,把握感情基调。

  1.教师播放朗读带,提示学生做字词、停顿和疑难的标注。

  2.提问:通过预习和听朗读,能否体会到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学生讨论,明确——温情和憧憬的感情基调。)

  3.教师提示:除了这种感情基调,诗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情感线索,请学生在诗歌的学习中能体会到。

  (二)分析诗歌,把握结构和意象。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诗歌,可分组、分段朗读,提问: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请学生体会这些物象的意象。

  (明确——夜、蜜蜂、星星、湖、寒冷、苦难的诗、冰雪、冻僵的夜晚、瘦小的星等。)

  4.分析上下节诗中不同物象的象征意义:

  讨论、归纳。

  (明确——前一节诗中的意象营造出温情、浪漫、自由的氛围,后一节诗中意象描绘出寒冷和残酷的意境。)

  (三)比较阅读,体会诗歌主旨:

  1.根据分析,本诗有两种意境:一种是光明与美好的,一种是寒冷和残酷的,组织学生讨论这两种意境该如何理解。

  讨论、归纳——光明和美好的意境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而寒冷和残酷的意境的意境是诗人所厌弃和憎恶的,但也是诗人所生活的现实环境。

  2.问:诗题中的“变奏曲”如何理解?

  (明确——本诗前后两个诗节在结构上基本一致,但诗歌在意象的塑造,情感的`抒发上,形成强烈的对照,这正是变奏曲。)

  (四)回顾并总结全诗。

  《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本诗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巧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一气呵成,诗人以“星星”象征光明,塑造一系列最美好的东西,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但诗中的“星星”又有特定的情境和意义,它的光芒,不同于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现的,这正展示现实与理想相背离,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光明的理想。

  五、板书设计:

  星星变奏曲

  江河

  变奏曲

  温情、浪漫————寒冷、残酷

  对比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来自网!,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2课时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你们都有幸福美好的童年。可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出示图片,包括课文插图)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名字叫小珊迪。(板书课题:小珊迪)

  二、整体感知:

  1、师述: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大家一些时间练习读好吗?读完后,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自由读全文,要求:努力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3、读后反馈:将自己最想读的那个部分读给大家听。相机提示字音。评价。

  4、默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

  5、反馈:一句话告诉老师,你仿佛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依学生发言板书:可怜、诚实、善良等)

  三、研读悟情:

  1、师述: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诚实、善良的呢?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呢?请你再读课文,将最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作批注,然后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训练小组长)

  3、全班反馈研读情况。(以下教学要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组织,注意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

  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友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的孩子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激发情感。

  师述:同学们,这就是咱们的小珊迪,他的遭遇是那样的不幸;他的.死去是那样的痛苦。然而,在他去世之前,他首先想到是要找还那四个便士;他首先想到是那个可怜的小弟弟。这样的一个孩子,为了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便士,就这么走了,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人世。咱们拿起书,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生齐读)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女同学一起再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女生读最后一段)

  同学们,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读最后一段)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回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体男同学一起读课文最后一段。(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2、写好后,请大家自己站起来,用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吧。

  3、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是的,同学们,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诚实的面容;我们永远忘不了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牵挂着他的弟弟;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临死之前还想到找还那四个便士的先生。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一个多么可敬的孩子。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多一点守信。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板书设计 : 小珊迪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可怜

  诚实

  守信

  善良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

  1、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2)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

  (3)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4)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优秀教案02-0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