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创新教学设计优秀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3-12-23 09:05:42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教学设计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1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经典故事等,引导学生探究“诚信”的内涵。

  2、通过身边事例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3、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巩固演讲技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讲诚信的美德。

  核心素养训练

  1、【核心素养:健全人格】下面是某校同学开展的“人无信不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下列材料,为材料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

  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法媒称,最近一段时间经常传出中国的乘客在飞机上闹事的丑闻,引起舆论的激烈批评和官方的回应。中国民航局正在严厉处罚航班乘客的“不文明任性行为”,闹事乘客或被列为信用不佳,日后搭机可能受到限制。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25日报道,12月11日,4名中国游客在从曼谷飞往南京的廉价航空客机上发生争执,其中一名女乘客向服务人员泼开水,4人大闹机舱,迫使航班返航。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25日表示,此事件是个别乘客所为,但已严重损害中国整体形象。他说,文明出行是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准则。近年来中国民航业发展迅猛,出行旅客增速较快,也出现了个别不文明“任性”旅客。国家旅游局已表示将依法惩处不文明行为,把相关游客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民航局也将做出类似规定。

  示例:为防乘客任性,中国民航拟设个人信用记录。

  (2)“个别乘客的所为,不代表所有中国乘客的'整体形象。”其实,我们在旅途中也常常遇到充满诚信的人和事,你在旅行途中看到过这样文明诚信的美丽“风景”吗?请为大家讲述一个这样的故事。

  (略。(能讲述旅游中遇到的诚信的故事,注意称呼,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2、【核心素养:健康生活】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的名字,并简单概述。

  示例:立木为信。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使得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很快就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司机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示例一: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

  示例二: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

  3、【核心素养:理性思维】学校将要开展以“奏响诚信的美妙乐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八年级(1)班为了配合学校的这次活动,举行了演讲比赛,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准备】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的演讲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①搜集、整理资料;

  ②撰写讲稿(写演讲稿);

  ③熟悉讲稿(背诵演讲稿);

  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技巧)。

  (2)【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示例:实话实说——诚信你我他。

  (3)【简述事例】请你简述一个与主题相关的事例。

  示例:尾生与女子期于桥梁,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4)【精彩发言】你作为小组的推荐选手参加班级演讲,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作为演讲的结束语,不少于60字。

  示例: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同学们,让我们播下诚信的种子,让诚信之花绚丽绽放吧!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动脑筋说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别辅导

  揭示话题揭示话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看第一幅图

  老师引导提问:“小兔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南瓜?”

  “小兔想把南瓜运到什么地方去”

  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

  按照老师的问题逐个思考。对于有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要适时的引导,让他把话说完整。

  1、小兔妈妈问小白兔什么问题?

  2、假如你就是这只聪明有机灵的小兔你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让学生自己去说一说。

  3、全班交流自己想出的好办法。思考讨论

  大胆的'与全班交流

  利用机会培养学生大声说话的习惯。

  讨论评议

  1、哪种运南瓜的办法最好,引导学生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2、在小兔运南瓜中选出一种你觉得最好的画一幅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理由。

  选择并画图。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学习课文运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会用“虽然……但是……”,“如果……就……也……”造句。

  4、朗读课文,默写最后一小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太阳》。

  板书:太阳

  谈话: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这个落下去,那个升上来,人们热得受不了,就请来一个叫后羿的人,射下了九个太阳。还留下一个。你们说这可能吗?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太阳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的?板书:特点关系

  三、讲读第一大段。

  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

  (一)讲读第一小段。

  1、指名读。

  2、这小段重点介绍了什么?(板书:远)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3、“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为什么用“其实”呢?

  4、指名读第一小段。

  (二)讲读二、三小段。

  按同样的阅读方法,看二、三小段,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读第二小段。

  2、“抵”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3、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大

  4、为什么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呢?

  5、指名读第二小段。

  6、指名读第三小段。

  7、你怎样理解这段的内容?板书:光热

  (三)默读、思考:

  文章这三小段都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老师小结:作者用数字和比较的方法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写得生动、真切。

  四、讲读第二大段。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章是怎样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的,我们看课文第二大段。

  (一)指名读第四小段。

  提问:

  1、文章的第一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从哪里看出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板书:植物动物人

  3、煤炭的形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

  (二)指名读五、六小段。

  1、这两小段说明了什么?

  板书:云雨雪风。

  2、前面讲到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的生存有密切的关系,云、雨、雪、风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三)指名读第七小段。

  这小段介绍了什么?板书:杀菌

  老师: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四)(看板书)提问: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太阳和我们有关系的?

  老师小结:太阳与植物、动物、气候、杀菌的关系,这些都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五)讲读最后一小段。

  我们看文章的最后一小段,得出总的认识是什么?

  1、齐读。

  2、指名读第一、二两句话。思考这两句话与以上小段的关系?

  3、第二大段是什么样的段式呢?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说明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既然这是重点,前面为什么用那么一大段文字介绍太阳的特点呢?

  老师小结:

  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和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有密切关系。太阳是个能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给地球上的万物生长、人类生存送来适当的阳光温度、气候环境。正因为太阳有这些特点,才和我们人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梳理文章的结构,反复阅读,初步感受文章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用圈点法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初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行文思路。

  2、学会用圈点法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绿》,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二、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学生简介作者,教者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扬州。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散文名篇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先听录音,结合课文旁边的“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文后面的“圈点符号”,运用“圈点读书”法,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惊诧(chà)踞(jù)薄(bó)阴绺(liǔ)

  倏(shū)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

  四、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提问:课文题目仅一个“绿”字,简明、醒目。“绿”,处处可见,这里的“绿”不是泛说而是专指什么?

  明确:梅雨潭的绿。

  提问:绿,离不开梅雨潭,当然要写梅雨潭的景观了,梅雨潭的本质是什么?用原文一句话回答。

  明确: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提问:瀑布潭由哪两部分构成?

  明确:瀑布、水潭

  提问:课文哪些部分写瀑布,哪些部分写水潭?

  明确: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瀑布,第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水潭。

  2、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写瀑布的?

  明确:位置声响形、色

  位置——梅雨瀑在仙岩三瀑布中居“最低”处

  声响——“花花花花”(刚到山边便听得见)。

  形、色——“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提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什么?

  明确:还写了当时的季节天气,显得十分自然。

  提问:从文中找出再次写瀑布的语句,指出其与第一次写瀑布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作用。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微雨似的纷纷落下)

  明确:由宏观写瀑流转入细腻描绘飞溅的水花。

  ——于结构上看,是描写的推进。

  ——于内容上看,交代了梅雨潭的名称由来。

  ——于技法上看,自然插入作者的评议感触,景中见情,用笔散淡,散文的特色轻巧巧地表现出来了。

  3、学生在集体朗读课文第三段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这一段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内容?

  明确:这里显然是写瀑流下的“潭水”了——全文开始出现“绿”。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句句不离梅雨潭的绿,越写越迷人,越写越富于情致。作者着意写梅雨潭醉人的“绿”了。

  4、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首尾两段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

  明确:第四自然段,与首段紧密呼应,用字几近一致,仅仅多出“不禁”二字,既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也是行文水到渠成的归宿,极稳重地收束了全篇,把奔放的感情“蓄”在“惊诧”二字中,交由读者品味、想象。

【创新教学设计优秀】相关文章:

创新教学设计03-30

创新教学设计精选15篇05-01

创新教学设计15篇03-31

创新教学设计(精选19篇)09-23

教学设计创新心得体会05-23

创新教学设计(通用20篇)10-05

创新教学设计(集锦15篇)04-02

新课程下教学设计如何创新03-19

机械创新设计心得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