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3 10:42: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同学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同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局部,使其成为一个新字?(同学自由说)一个小小的“石”字就这么有趣,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更有趣了。

  [以游戏方式导入新课,使同学在课开始就充溢兴趣]

  2、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谈自身的发现:这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它上面写着醒目的四个大字“宇宙来客”……)的确,这不是一块一般的石头,它来自浩瀚的宇宙,是天外来客(板书:天外来客)它的名字叫陨石(板书:陨石)

  [教师出示“宇宙来客”陨石图,巨大的石块,赫然醒目的“宇宙来客”四个大字,给同学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同学的好奇心被激发,探索欲望增强。]

  (二)展示资料,了解陨石

  1、关于陨石你了解了哪些知识?同学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展示资料: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出示:流星雨)1976年 3月8日,在俺国吉林省下了一场奇特的雨,从天空中降落下来的不是雨滴,而是大块的石头,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流星雨。在这次流星雨中降落下来的石头共有100多块,最大的重达1770千克。(出示各种形状的陨石)陨石的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如米粒,有的似龟壳,千姿百态。

  [通过展示资料,培养了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使同学对陨石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诗歌做好了铺垫,由于农村同学受条件所限,搜集的资料总是有限的,教师补充一些资料是非常必要的。]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关于陨石俺们课本上有一首诗歌,同学们想读吗?

  2、同学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识字方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同学区分重点字词。

  3、同学反复读诗歌,要求:读后告诉大家有什么收获?

  4、同学汇报读书收获,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通过自读诗歌,同学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四) 再读,理解内容

  1、同桌合作读书,要求一人读一小节,读后互相评一评。

  2、同桌合作读展示,集体评议。

  3、教师范读。

  4、同学评价教师朗读情况。

  5、同学自读:注意每句话后最后一个字的读音。

  6、指名读,集体评议。

  7、集体交流读懂的内容。

  (教后补记:俺知道了陨石是石头也是星星、俺知道了陨石是与大气摩擦发生的、俺发现这首诗歌的每小节后的字的读起来非常顺口,让人越读越能读出其中的韵味来……)

  [注重了以读为主,读的形式多样,同桌读、教师读、自身读、指名读,使同学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让同学在读中感受陨石的奇妙。]

  8、同学质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集体讨论后解答。

  [同学的探索欲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潜能是无穷的]

  (五)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想像:假如你是一块陨石,你从遥远的天际来到人间,你想向大家说什么?

  [以童话般的方式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本文是一篇富于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文章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鹤群飞行于空中的优美姿态,记录了鹤鹰之战的激烈场面,赞颂鹤的群体精神。如何体会鹤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鹤群精神,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文中"鹤鹰之战"开始时鹤群的惊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学重难点:

  文章描写细致传神,语言贴切富有表现力,可以借此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以及语言领悟能力,在教学中宜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学习重点,交代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方向。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快速阅读全文,感受文章要点。

  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在书上标志出来,也可以写出来。

  2、排除阅读障碍,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词句标出来,必要时查查工具书。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伫(Zh)立 绮 q )丽湮(y n)没剽悍(p )盘旋(X n)

  ②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绮丽:鲜艳美丽。

  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敌众:人数少的抵挡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只鹰抵挡不住众多鹤的攻击。

  无济于事:济,帮助。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盘旋:环绕着飞或走。本文指鹤群环绕着飞。

  (二)仔细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用第几人称写的?

  2、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3、梳理文章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提示:

  这篇文章是运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我"是鹤群翔空全过程的目击者,又是文中情感抒发者。运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我"的所见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没有半点雕琢的痕迹。作者从南侧群山上空浮现一排小斑点写起,一直写到鹤群向北飞去为止,叙述了自己观察到的鹤群翔空的全过程。其中鹤鹰之战是重点,战前,战斗,战后,是三个大层次。战前又有两个小的层次,前一层写"一"字形模队的飞翔貌,后一层写变换方向。战后,也分两层,一层是护送,一层是远飞。

  (三)深人阅读,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找出文章表现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

  2.找出文章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

  3.找出表现鹤群救护同伴的细节。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课文学习小结。

  注意结合所学内容的主要点小结即可,突出学习收获即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

  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词句,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2、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写“范围”“一刹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壮观景象。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

  一、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3.范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3.想想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上日出的?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然段内容并归纳。

  第一部分(1)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第二部分(2—5)叙述了几次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色,具体描写了日出过程中景色的变化。

  第三部分(6)观看日出的感受。

  三、讲读课文。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

  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交代了些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亮人物:我

  地点:海上事情:看日出

  环境:周围很静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一句中的“常常”说明什么?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说明“我”曾多次在海上看日出,下文是多次看日出看到的景象。)

  (3)小结:“海上看日出的伟大奇观是怎样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学会感情朗读课文,总结课文,对学生进行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行为教育。

  教学过程:

  一、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采用听课文录音、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学习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指导重点:课文的前面部分重点指导读好对话。奶奶的话要用爱护小林的语气读。小林的话用带有点神秘的口气读,同时要体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咦”?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读。“啊”,用高兴、惊喜的语气读,表示奶奶一切都明白了。

  二、总结全文,行为指导。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课文主要写午饭后,小林要去洗手帕和袜子,奶奶不让他洗。后来小林叫奶奶去午睡,自己洗好的手帕和袜子。)

  2、小林为什么不让奶奶洗手帕和袜子,而要自己洗?(小林热爱劳动,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小林尊敬老人,觉得奶奶年纪大了,应当让她多休息,所以不让奶奶洗手帕和袜子。)

  3、你们的手帕和袜子是自己洗的吗?

  4、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三、复习生字,听写生字。

  四、课堂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第4题,并口头练习用“连忙”说一句话。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PPT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是一种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松鼠)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松鼠(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收获!

  2、请同学向全班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

  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这段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2、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换毛等。

  1、从吃、活动、住分析松鼠的生活习性(出示课件)

  学生总结:(板书)

  外形

  2、吃: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生活习性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住: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分析“住”时,鼓励、组织学生学用“先……再……然后……;既……又……”造句

  五、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2、摘选本课优美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3、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1、喜欢小松鼠吗?把你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先让学生读词语,(出示提示词语)

  漂亮乖巧驯良清秀

  矫健敏捷机警玲珑

  光滑帽缨闪闪发光

  灰褐色向上翘着格外漂亮

  学习了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的《松鼠》以后,我们从作者笔下看到的是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会如何介绍自己呢?让学生尝试利用上面读过的词语来描述

  4、小组讨论: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松鼠》与《鲸》都是说明文,都是以准确说明为前提的。

  不同:

  (1)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2)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3)从语言的风格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5、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作品

  作业:

  1、根据老师上节课布置回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去写一写

  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2、完成“百年学典”《松鼠》这一课相应的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绝招》教案06-02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优秀教案02-04

(精选)语文教案07-28

【精选】语文教案08-06

语文教案[经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