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12-28 09:19:0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秀]美术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秀]美术教案9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体会自然形态的美感。

  2.能用泥塑的方法,从“仿生”的角度对瓶子进行创意设计。

  3.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从“仿生”的角度设计制作一只独特的瓶子。

  难点:形成观察自然、向自然学习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泥塑工具、牙签等。

  (教师)课件、陶土、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自己带来的瓶子

  提问:瓶子有几个部分组成?说说你的瓶子都有什么特点?

  (2)出示图片:奇特的瓶子

  提问:你更喜欢哪组瓶子?为什么?它与普通的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示课题《瓶子新生代》

  二、探究学习

  1、分析从雕塑形象转变的瓶子

  (1)欣赏《秦韵》

  提问:这一组瓶子让你想到了什么?

  它和兵马俑又有什么不同?

  (2)出示雕塑《国王与王后》及其造型瓶

  提问:你觉得这个瓶子的设计如何?妙在哪里?

  (3):观察联想

  2、自由讨论

  (1)出示三个瓶子

  (2)提问:这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什么?

  它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3、欣赏

  (1)学生作品

  (2)走进大自然,寻找灵感

  三、设计制作

  1、分组讨论:

  想要设计什么样的瓶子?打算怎么做?

  2、作业要求:分组合作,用泥设计制作一个由自然物得到启发的有创意的瓶子

  四、交流展示

  (1)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和灵感来源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课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 篇2

  课题:8大树的故事(一)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目的要求:

  1.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根、干、枝、杈叶等)。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培养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关键: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具:范图(树干结构)、彩笔、蜡笔等。

  教学内容: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

  1. 教师讲一个故事:兔子种了一棵苹果树。狐狸欺侮兔子:“这树是我的!”兔子向松鼠诉苦,松鼠说:“我有办法。”苹果树结了好多好多青苹果。夜里,狐狸睡着了,松鼠在苹果上洒了辣椒水。再涂上红颜色。早上,狐狸醒来见苹果红了,高兴得跳起舞来:“好吃苹果啦!”它摘了一篮子苹果,“啊呜,啊呜”吃起来。“呸,呸!又酸又辣的苹果,真不好吃!”以后,,狐狸再也不要这苹果树啦。

  2.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大树下的故事)

  3. 板书课题。

  4.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狐狸狡猾,想霸占别人的劳动成果,松鼠用智慧打败了狐狸。我们要学习松鼠的聪明,小兔的勤劳等。

  三.合作式学习活动。

  1. 提问:大树有哪些部分组成?

  2. 老师补充后出示大树结构图。

  3. 提问:树上、树下、树洞可能有什么故事?(邻近两位同学互相讲一讲)

  4. 谁能根据课本上的绘画作品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5. 分析画面构图。(如何突出重点)

  四.创作实践活动。

  1. 学生自由选取大树的一个部分进行构图。

  2. 教师巡视辅导。

  五.课上表演。

  小组合作表演大树下的故事。(自编)

  六.课后拓展。

  问: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请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欣赏邮票,利用设计邮票的方式将射阳湖的特色展示。

  2、对邮票的喜欢和兴趣,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3、萌发幼儿对家长的喜爱和自豪感。

  活动准备:

  1、 各种邮票图片。

  2、教师已设计的射阳湖特色邮票的图片。

  3、荷花、荷叶、藕莲、芦苇等风景图片。

  4、油画棒人手一份、水彩笔人手一盒、橡皮纸、剪刀、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寄信会去哪里啊?"(邮政局)

  --"夏老师昨天去邮局寄信的时候,邮局的.叔叔说这封信少了一样东西不能寄,你们能帮老师看看到底少了什么吗?"(邮票)

  --"刚刚小朋友们说的很对,那你们知道邮票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二、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幼儿欣赏邮票

  --"今天夏老师带来了一些邮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1、教师出示自己几张有代表性的邮票,让幼儿欣赏,并提出问题。

  --"你看到的邮票是什么样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你看到什么颜色的邮票?"(彩色的)邮票上面有什么图案和花纹吗?(有不一样的数字、有竹子、有兰花、有福娃、有小姑娘、十二生肖、运动员、五星红旗)

  --"你最喜欢哪张邮票,为什么?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欣赏家乡风光,激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已设计的特色邮票,引起幼儿兴趣。

  --"刚刚是夏老师设计的一张关于我们射阳湖特色的邮票,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射阳湖的景色。我们来看看我们美丽的射阳湖有哪些风景特色?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我们射阳湖漂亮吗?(漂亮) 我们射阳的风光那么美,你们能不能帮助我们美丽的家乡设计一张漂亮的邮票,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美丽的射阳湖,都来参观我们的家乡。

  2、鼓励幼儿设计特色邮票,感受家乡美景。

  --"看了那么多美丽的风景,你准备设计一张什么家乡特色的邮票?

  四、设计邮票,发挥乡土特色

  1、围绕乡土特色,幼儿设计邮票。

  2、教师适当的指导,鼓励幼儿创新发挥乡土特色。

  五、设计完成,介绍作品。

  活动完成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美术教案 篇4

  问题提出

  大家在节假日里,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教学目的

  1、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学会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学会修饰文本框的格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方法,掌握图片与艺术字格式的设置方法。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展示贺卡)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师:那大家在节假日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师:老师发现,如果要给自己所有的好朋友送贺卡,得花不少钱呢,对不对?生:(略)

  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既节约又环保的方法,(展示课题)制作电子贺卡。

  二、新授:

  1、页面设置:

  师:看老师手里的这两张贺卡,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师:对了,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要确定它的大小,制作电子贺卡也一样,我们通过页面设置的方法来设定纸张的大小。

  教师演示操作: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页面设置”命令。

  3)、选择“纸张大小”选项卡,设置合适的大小。

  4)、设置合适的页边距。

  2、贺卡内容:

  任务一、首先插入图片(剪贴画与来自文件均可),美化图片。然后自己探究如何插入艺术字与修饰艺术字。

  1)、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

  2)、利用菜单“格式”命令修饰图片。

  3)、利用图片工具栏修饰图片。

  4)、插入艺术字(祝福语)。

  5)、利用“格式”—艺术字命令修饰艺术字。

  6)、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

  7)、适当调整图片与艺术字的位置。

  8)、删除多余的'图片与艺术字。

  该部分的操作比较的琐碎,教师无需面面俱到,可以边做边讲,适当的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给其他同学演示操作。

  任务二、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与插入图片,并修饰文本框,美化版面。

  1)、插入水平文本框和垂直文本框。

  2)、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

  3)、调整文本框的位置。

  4)、修饰文本框。

  5)、插入图片,调整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作个别辅导,鼓励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3、美化贺卡:

  师:我们知道贺卡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要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协调一致,才能充分表达主题。

  师生讨论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自选图形的颜色、文本框的格式等。

  (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在颜色的设置方面,操作相似)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如何来设置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完成不了的操作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操作。

  三、:

  师:今天,大家都做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讨论。

  师:那么,大家今天做的贺卡想送给谁呢?

  学生回答。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电子贺卡。

  反思

  学生均以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以及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同时,还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并掌握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以及修饰文本框的格式。学习效果不错。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知巨人与小短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

  (2)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

  (2)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1)积极收集与讲述相关的童话故事;

  (2)共同参与画家与同龄人作品的欣赏点评活动。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窨,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

  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

  教学用具

  1、色彩笔。

  2、有关《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认为最大的人是谁?谁来形容一下到底有多大。

  你认为最小的人又是谁,有我么的小呢?

  二、欣赏感知

  1、欣赏课本中的卡通图《草丛中的世界》,感受草丛中的卡通动物世界,猜猜谁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们中间有怎样的历险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讲故事。

  2、欣赏《我变大了,老虎变小了》,感受凶猛的老虎变成小动物,我变成了大人,感受一种安全感,感受画面对比强烈的色彩。

  3、欣赏《巨人》,感受飞奔的巨人与海滩小朋友的'夸张对比。

  4、欣赏《巨人筑城堡不费力气》,体验巨人建筑师的角色,会有什么奇迹出现呢?

  三、小组活动,启发想像

  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如档我们变大或变小后走在深圳的公路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把自己变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发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小组创作

  1、小组内的同学,把自己设计成巨人或小矮人,把本组同学所想像中的场景表现在作品中。

  2、小组合作创作,要集中体现本组同学的主要构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完成。

  五、作品展评

  自由展示作品,评一评:

  (1)谁的想像力最丰富、最新奇?

  (2)谁画的人物表情、动作既夸张又有趣?

  (3)谁的画面表现得最美?

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美术教案-字的联想

  2,学习字的变化,侧重学习笔画的变化。美术教案-字的联想

  3,掌握字的书写方法。美术教案-字的联想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物投影等。

  学生准备:

  1、 油画棒 2、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先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猜字游戏",游戏的方法是:老师出题,用语言或形体动作提示小朋友们,通过提示,猜一猜是什么字,答对一题,每小队得100分。课上的每题答对同样得100分。

  题目是:猜字谜(米,雨雾,明)形体动作(个,吊,六,小)

  二、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令老师佩服,看来,每小队都收获不小,落后的小队别着急,比赛才刚刚开始,精彩还在后面,加油吧!

  师:通过刚才的比赛,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一个字原来有这么多生动有趣的意思在里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会变的字。出题。

  三、新授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海"字,看到它,同学们一定有好多关于大海的知识要告诉老师,那就说说吧?

  生回答

  师:你们说得都挺好,看看今天的大海里来了谁?"海"多媒体演示

  师:问问同学们现在的字是谁呢?

  生:是大海的"海"

  师:它还是"海",就像小朋友今天换了件新衣服,但你还是你。老师要接着考考你们。

  师:春天来了,把你们了解的春天告诉大家吧?

  生:树发芽变绿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师:看到一个字,你们能想这么多,真了不起。春天真美呀,(演示"春",边演示边讲解)

  让学生变一变"春",可变一笔或几笔。

  师:春去夏来,多媒体演示"夏"

  师问:为什么这样变呢?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音乐感受,说出一个字?

  "秋"的演示

  师:秋去冬来,听,什么声音,哦,下雪了。"冬"的.演示。

  拼摆游戏

  师:请两位学生上台做个"小实验",找一找,拼一拼,变一变。

  甜,辣,伞,油

  教师示范:月

  学生演示:"云"字

  说一说

  会变的字在生活中的运用。节约用水,大暴光,烟花,安全放火

  比一比:变化前的字和变化后的字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想试试吧?把你们精彩的创意用笔告诉大家。

  四、学生作业(背景音乐)

  五、展示优秀作品

  六、评讲作业

  1. 说一说自己的作业

  2. 评一评同学的作业

  3. 在你最喜欢的作业上打上"★"

  六、总结

  今天真是大丰收,同学们的创意太妙了,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更多会变的字,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好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行!"

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过程与方法

  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学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 直 =温暖、平和

  暖 + 曲 =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 曲 =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 直 =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美术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课时

  安排

  共1课时

  课题

  第7课 节节虫

  教学时间

  二(1)、二(2)、二(3)、二(4)4/11-4/17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教学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讲授新课教学过程学生完成作业评价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 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 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 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2)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 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 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准备上课。在教师指导下看书,分析并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交流。节节虫的主要结构: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 生活中有许多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举例说明。欣赏优秀作品。分析草料的使用及制作方法。找出什么地方有创新表现。学生选择完成作业的方法,交流设计方案。学生完成作业。个人或合作完成。学生参观作品,评价作品。 稳定情绪,准备上课。激发制作兴趣,初步了解节节虫的外形结构和基本特征。

  了解自然界中的昆虫。了解节节虫的结构和特征,与自然界昆虫相联系,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使用材料和用具。巧妙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明确作业要求。按要求完成作业。启发学生设计构思,灵活巧妙运用材料,细致制作。加强交流沟通,巩固知识。

美术教案 篇9

  大班美术教案:绘画美丽的春天

  设计理念:

  通过幼儿课前对春天的寻找与发现,让幼儿亲身体验美丽的春天,再通过课件的播放配上背景音乐,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和创作的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又是容易转移的,他们有时会对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感兴趣。所以,老师先用《美丽的春天》课件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幼儿看到了春天的美景。摒弃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变"范例--示范--临摹"为"观察体验--语言引导-表现创作",使幼儿绘画活动成为快乐的生活体验,孩子们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图片,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鼓励幼儿大胆的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美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去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春天"。

  物质准备:1、《美丽的春天》的课件,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2、ppt,彩笔、蜡笔,纸、

  活动过程:

  1、以谈话形式导入,激发幼儿情趣

  师语: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已来到了我们的身旁,谁愿意说一说,春天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观察与体验(完整观看一遍)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有关春天的图片,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课件《美丽的春天》,伴随着《春天在哪里》的背景音乐,让幼儿欣赏。

  3、分段观察与引导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

  (1)第一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公园里有什么?听见了什么?他们好像在干什么?

  (2)第二组图片: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长得什么样?渗透保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3)第三组图片:观察"春天里的各种花"---桃花、梨花、野花、油菜花

  (4)第四组图片:观察春天里人们的活动:植树、放风筝。并渗透环保教育。

  (5)第五组图片:观察山村风景图片:说一说其特征。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巡视观看幼儿作画情况,尤其是要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作画。

  5、作品讲述

  幼儿互相欣赏,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教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6、课堂小结:这节课每个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所喜欢的美丽的春天,并在画面的安排、颜色的选择与搭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小朋友继续努力。

  7、活动延伸:

  (1)课后,将自己的'画涂上漂亮的颜色。

  (2)双休放假时与爸爸妈妈一起去郊游,亲自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认为首先打破了传统的"依葫芦画瓢"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课件,引导孩子观察与体验,然后鼓励孩子大胆自由的绘画与表现,最终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富有童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观察、想像、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另外,我也充分意识到教师在主题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支持者。因此,要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精选】10-21

美术教案[精选]10-29

(经典)美术教案11-18

美术教案(精选)12-04

美术教案(精选)07-20

美术教案(经典)09-04

美术教案[经典]08-13

(精选)美术教案09-06

(精选)美术教案07-31

美术教案(经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