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7 15:54:4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读题。

  2. 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 认读生字,生词。

  2. 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 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 学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 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 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 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 “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 指导朗读。

  (1) 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 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 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 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 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先默读画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2 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 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3.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对?为什么?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4.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教学总结: 这篇课文是语文版第八册的一则数学趣味故事,故事情节生动,饶有趣味,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教参上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上。对文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建议让学生在自行探究中去发现、感悟。覃老师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正是按教参的这一思路设计教案的。结果学生的兴趣全在探究数学问题上,语文课倒像是在上数学课。

  我认为备课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材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不应该迷信教参。于是我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故事;2、体会婵德拉的智慧和善良。教学时,我着重抓了两部分来处理:在熟读课文6-13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说清仆人们放米的经过;抓住王公、村民们的表情变化,指导朗读,进而体会婵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从整堂课来看,效果不错。我最满意的是在引导学生复述放米的经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先说第一排怎么放,再依次说第二、第三、第四排怎么放,这样一排排的说,既降低了难度,又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看到了计量单位的变化,体会到了米量是怎样在成倍成倍地增长的。因此在要求学生完整复述放米经过时,学生的思维清晰,语言准确简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第二部分抓王公、村民们的表情变化指导朗读,因时间不够,显得比较匆忙,读得还不到位,似乎是为了每个步骤的完成而进行不间断的教学,过重重视了教学的预设,处理的不够深入、扎实,给人浮于表层的感觉!如何让语文课上的扎实、真实、朴实,是我今后要摸索的道路!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

  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

  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

  二)、 指导看图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

  碧水 秀峰 倒影

  对歌 榕树 壮乡

  象鼻 骆驼 笔架

  竹伐 鸬鹚 画廊

  三)、 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学生打开书。

  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

  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5.出示:

  bi feng ying

  碧 水 秀峰 倒影

  对 歌 榕树 壮乡

  bi luo tuo jia

  象 鼻 骆驼 笔架Lang

  竹 伐 鸬鹚 画廊

  ⑴学生自由读。

  ⑵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

  (强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

  ⑶指名读,齐读。

  ⑷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

  ⑸看图理解词意。

  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

  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

  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

  鸬鹚:水鸟名,俗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

  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

  ⑺齐读生字词。

  四)、 教学字形,指导书写

  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出示: 碧 峰 影 鼻

  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4.学生描红记字。

  5.教师范写。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 作业设计

  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

  2.扩词:

  碧 ( ) ( )( )

  峰 ( )( )( )

  影 ( ) ( )( )

  鼻 ( ) ( )( )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

  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写字。

  二、教具准备:

  挂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朗读课文。

  二)、 看图说话。

  1.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

  (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

  2.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

  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三)、 开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

  学生准备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佳小导游”。

  四)、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出示:骆 驼 架 廊

  4.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5.学生描红记字。

  6.教师范写。

  骆 、驼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架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紧凑,中间的横要写长一些。

  廊:注意笔顺,先写外面,再写里面。

  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设计

  1.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架 驾

  ( )驶 笔( ) ( )势 劳( )

  峰 锋

  山( ) 秀( ) 刀( ) 笔( )

  2.写出下列风景区在什么地方。

  漓江 故宫 西湖 长城 中山陵 黄山

  3.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⑴暑假里 妈妈带我去桂林旅行

  ⑵漓江的风景多么迷人

  ⑶鹚的羽毛是黑色的吗

语文教案 篇3

  新课标所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众多新理念。何谓动态教学?在新课程教育理念及众多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学要素资源最大化、学习效率最优化为宗旨,以文本为教学载体,以社会生活为教学背景,以多元互动为基本前提,以教师为平等中的首席,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特征,以师生、生生多元、多层次交叉对话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因此,何谓动态教案?我想应该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理念的教学设计。

  一、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全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与“自我”;

  (二)全程充分体现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与实践;

  (三)全程充分体现生活的、开放的语文。

  (四)全程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二、与此同时,它还应重新确立以下几个概念

  (一)课堂“预知”。课堂的“预设”应更新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预知”更为科学合理。

  (二)课堂“零提问”。课堂是以教者“零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

  (三)“教学标底”。“教”与“学”从某种角度讲,应是“合同”关系。文本的教学应有最基本的“教学标底”要求。

  (四)“标底差”。作为学生受知识、能力、阅历的局限,很难达到课标、教材及教师的所设“标底”,这差额就是“标底差”,这“差”就是老师引领的空间。

  (五)“我的观点我举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生在寻找证据用以佐证自己观点的过程,就是反复阅读、反复与文本对话,反复与作者、编者对话,从而理解、内化文本的过程。

  三、综上所述,它还应具备以下几个程序

  (一)广泛“预知”,以不变应万变。

  目前,课堂“预设”与“生成”出现的频率极高。笔者认为课堂“预设”的提法应改为“预知”更科学。“预设”的落脚点在“设”,而“预知”的落脚点在“知”。就“知”与“设”而言,“知”应在前,“有知”才能“有设”。其实,课堂“预知”远比“预设”的范畴更宽、更广。所谓“预知”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所教文本涉及的所有相关信息及教学的环节作通盘的了解、知晓并掌握,作出以不变应万变的准备。具体应有以下几方面的“预知”。

  1.“双基”的预知。

  文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简要信息、课文中重、难点句的理解以及作者表达方法的运用和学生解决知识的能力程度等都需预知。如人教版小语第九册《金色的鱼钩》一文,涉及长征知识,这就必须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2.课堂教学程序的预知。

  根据文本所处单元的位置及特色、作者的写作目的、编者的编排意图,根据学生“双基”掌握的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教,教到什么程度,突出什么样的主题,都需预知。如《西湖的绿》《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这种课文就应采取“深文浅教,长文短教,扶放结合,重在欣赏”的教学策略。这里“预知”、“预设”相辅相成。

  3.课堂上可能质疑的'预知。

  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质疑的地方应尽可能地预知,当然,学生的质疑是一个动态的、不确定的,只能尽量想得宽些、广些。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小金花要排在第二,而不放在第三?课前老师就未预知到,当时老师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位学生告诉我:前一课《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按所写人物的“辈分”排的,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那是多么精彩的一笔,令人吃惊。这也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4.本的信息预知。

  文本以外有旧知识、学科间的联系、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相关信息,更需要预知。象《太阳》《只有一个地球》这些课文与自然联系非常紧密,虽不是要上成自然课,但应了解其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讲课时才能心中有数吧?这也应是“预知”而不是“预设”。

  (二)出示“预设模版”,生成问题

  下面出示一份《秋天的怀念》案例(人教版小语第九册作者史铁生阅读课文,因字数受限,学生完成内容略)。根据本案例这样的方式,每课都能达到“零提问”,且由学生自主阅读而生成问题。(附件──预设模块)

  一、阅读时间***.10.18

  二、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

  三、我能行

  1.文相关资料—作者、章时代背景(略)

  2.字书写

  3.系语境、生活理解词语

  4.佳句抄写

  四、主要内容

  五、阅读体会

  六、我与你分享

  七、我向你求助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2、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叙述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学课时:三课时

  一、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乐园

  教学重点: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具体的表达手段。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按组读词,读熟练,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

  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

  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

  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

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基础。掌握联系语境中推断具体含义的方法。

  (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1、

  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

  3、介绍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

  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具体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

  2、讨论句子的意思。

  (四)读一读

  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具体说明的?

  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

  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刻的表现。

  (五)作文 花与生活

  1.教学目标:通过写研究报告,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3.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发话题。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引导我们感受花的风姿,体会花的风情,品味花的风情花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也激发了我们观察,研究花的兴趣。今天我们来谈谈你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主题的。

  (二)分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以小组为单位,先小组内交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想研究这个问题?小组是怎样研究的?有什么研究结果?要求学生说清楚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三)全班交流,相互借鉴。

  引导学生关注,是否说清楚了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的结论是否合情合理。

  (四)复习研究报告写的方法

  1.帮助学生明确写研究报告的意义。

  写研究报告可以提高自己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记录自己参与实践的过程和体验。

  2.出示范文,复习研究报告的结构。

  (五)鼓励学生动笔成文。

  三、第三课时

  (一)学生动笔成文

  (二)整体评文,总结闪光之处

  (三)展评习作,赏读优秀作品

  1.选取几篇优秀习作,师生共评议:哪些同学的研究过程写得表楚,结论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等。

  2.选取更多的学生的精彩部分组织点评,进一步瓴悟如何突出研究报告的主体。

  (四)精心修改 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读互评互改。

  (五)抄写

语文教案 篇5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引导同学对字词的积累,和对文章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过程与方法:整体掌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作家笔下的美好生活。了解祖国各地的风俗。让同学更爱我们的祖国文化。

  教学思路:

  本文依照在反复的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学。

  教学的重点:欣赏文中人物的基础上学习有所偏重的描写方法。

  同学状况分析:同学对云南的风情并不了解。

  以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致力打开同学思路、激活其思维。充沛激发同学的自主意识和探索精神,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一、对歌欣赏,激趣引入

  播放视频片段“蝴蝶泉边”。

  在我们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身特有的民歌。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有的用歌唱来传授知识。因此,在许多民族中,小孩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学唱歌了。许多有名的歌手在本民族得到特别的尊敬。今天,就让我们去参与“云南的歌会”,了解云南的民歌!

  轻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

  譬(pì)喻

  糯(nuò)米

  蹲(dūn)踞

  忌讳(huì) 酬(chóu)和

  铁箍(gū) 熹(xī)微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譬喻:打比如。忌讳:忌怕而隐避。

  扶摇而上:形容直往上升。

  别具一格: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酬和:本意敬酒,引申为交际往来。

  悠游自在:快活的样子。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若无其事或漠不关心。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憨厚:老实朴素。

  教师请同学读课文。

  分为三种形式代表三个局面。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根据自身的理解,任选角度,用”云南的歌会是一个_____的歌会”这个句子说一句话。

  给同学鼓励。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有哪些不同?有什么特点?

  3.假如你作为一名游客来到了云南,根据课文的介绍,你喜欢参与哪一种歌会?为什么?

  教师教唱几句《刘三姐》对歌中的几句。

  三、赏析品读

  同是写唱歌,但偏重点、写法却各不相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文章将云南歌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个性的独特尽情展示了出来。我们不由叹服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精巧!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歌会,去感受那一股扑鼻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云南的歌会憨厚自然,气势壮观,请同学们说一说,自身读后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为什么?

  教师点评。

  (二)刚才我们知道了对歌的形式下面我们

  精读“山路漫歌”

  1.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赶马女孩,听听她们都唱些什么歌?她们的歌声充溢一种什么样的美?

  2.既然这样,但作者并不直接写赶马女孩唱歌,而是用许多笔墨去描写由呈贡进城一路的景色。

  3.现在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同学们边勾画出好词好句,与大家分享。

  在这个歌唱局面中,作者移步换景、从视觉听觉比喻拟人描景,偏重写唱歌的环境,请想想,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

  云南确实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所以作者要一笔一笔,慢慢描绘,为读者画出一幅充溢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图,然后再自然而然地写到“赶马女孩的歌唱”。为“赶马女孩的歌唱”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在美好环境中长大的女孩,自然是歌声动人,情韵动人。山鸟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交织成一支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

  4.假如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赶马女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唱出什么样的歌?

  (三)运用精读“山路漫歌”的阅读方法,阅读“山野对歌”和“村寨传歌”。

  四、借鉴运用,品味描写

  “彩云之南游赏罢,踏花归来马蹄香”。

  赏读《云南的歌会》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似乎与作者进行了一次云南之旅。民俗是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你的周围,滋养着你,为你的生命提供必需的养分。让我们也捡拾起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的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灵魂鲜活起来。我们身边有哪些类似云南歌会般美丽浓郁的民俗呢?你能说给大家听吗?(视频展示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迎财神,元宵赏花灯,端午赛龙舟等图片)

  (五)安排作业

  增强同学的感性认识,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同学首尾接龙回答问题。

  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三个歌唱局面。

  文章对三个歌唱局面的描绘在内容上各有偏重,而在写法上也是各不相同的。首先我们让男同学读第一个局面(第2、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二个局面(第4段)、最后全班齐读第三个局面(第5段)。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同学们要边做勾画批注。

  同学通过抢答的形式。

  引导同学通过朗读、体验、交流等整体掌握文章内容,初步领略云南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

  说出自身的理由。

  同学合唱。

  同学各抒己见。

  (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回答)

  同学互读课文。

  小组的形式。

  同学择其精要,研讨品味,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朗读,感受那一种离尘世很远,离心灵却很近的美。

  [同学听录音“这条路……接着起飞”]

  例: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用了拟人修辞,显得活泼生动,它的蓝色令人疑心“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更是奇特的联想,让人感受到花的灵性和花色的纯洁。又如,“最有意思的是云雀……”中,“起飞”“扶摇”“盘旋”“唱歌”“钻”等动词把云雀轻捷的身姿、悦耳的鸣叫描绘得栩栩如生。

  同学说出自身感受表达的要清晰。

  同学说出你对这段内容学到了什么?

  找同学用对歌的形式唱出你想说的?你想问的。

  同学自主阅读,小组质疑。

  小组讨论并回答。

  例如:我们先来听听“对调子”都唱些什么?

  “多”字说明什么?能不能去掉?

  既然“对调子”多唱情歌,那么它采用什么方式唱歌呢?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调子”都是什么大比拼?

  “金满斗会”呢?这是一个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盛会?

  从哪里可以看出歌会盛大?

  如此壮观的局面,给人的感受如何?

  收集当地的民风民俗,学习本文的写法,以“家乡风情”为题,写一篇随笔。

  课后反思:

  在今天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们周围充溢了诱惑,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同时包括我自身。感谢沈从文!是他,让我们停下脚步,去体味这些乡野间自在优美的生命;是他,让我们回望来路,去拣拾那些本就存活于我们生命中自然鲜活的基因。在民间感受着美好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经典)语文教案08-13

语文教案12-25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

语文教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