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1-24 09:06: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实用的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实用的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 ei 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知道ai ei ui的标调位置。

  4、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句子。

  5、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6、认识“你、他、水、白、皮、子、在”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学习重点:

  学会复韵母ai ei ui,明确单韵母与复韵母之间的不同之处。

  复韵母既不能读成两个音,也不能不表示口型变化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6个带调单韵母。

  2、说说单韵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强调口型不变)

  3、看口形,猜一猜老师读的是哪一个单韵母?

  (二)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3个复韵母和它们的`拼音。单韵母a e u最喜欢和i做朋友了。你看,它们在一起就成了ai ei ui,它们都是由两个单韵母合起来的,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复韵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复韵母。

  (三)学习复韵母ai。

  1、看插图说话引出ai:图上画了什么?(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谁个儿高?谁个儿矮?(姐姐高,弟弟矮。)

  2、ǎi是第几声?第一声该怎么念?板书:ai

  3、学习 ai的发音,认清字形。

  ai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复韵母,“复韵母”念两遍。

  复韵母 ai 是哪两个单韵母组成的?怎么把a和 i合成 ai 呢?

  教师示范,告诉学生,复韵母发音时口型要变。a读重些,i读轻些,两个音要连在一起,不能分开,读 ai 时可体会一下 “矮”的读音。(教师领读三遍,学生各自模仿着读,集体读,指名读。)

  4、对比读,a---ai,让学生看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听清发音,说说老师刚才发的是什么音。

  5、四声练习。

  学儿歌:a母出现a上标,a母不在找 o e,i 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点去掉。

  让学生注意,ai的调号标在a的头上,因为a发音时的开口度比i大。结合口语训练进行四声练习: 我挨着你,你挨着我,āi āi āi。旧社会,孩子常挨饿,ái ái ái。姐姐高,弟弟矮,ǎi ǎi ǎi。我爱爸爸,我爱妈妈,ài ài ài。

  (四)学习复韵母ei。

  1、看插图说话引出ei: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丁丁砍柴,发出ei ei ei的声音。)

  2、教师范读ei,谁能说说口形是怎样变化的?(先发e音,很快地向i滑动,e重i轻。)

  3、学生领读,指名读,齐读。

  4、给ei标调,进行四声练习。

  (五)学习复韵母ui。

  1、看插图引出ui:图上画着什么?你能从图上找到复韵母ui吗?

  2、ui,u在前,i在后,读的时候口形应该怎么变?谁会读?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发ui这个音的?(先发u,口形慢慢变小,变成i。u重i轻,一口气连成。)指名读、齐读。

  3、告诉学生ui的声调标在i上,运用顺口溜:i、u同在标在后。进行ui的四声练习。

  (六)巩固练习。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2、打乱次序带调读ai ei ui。

  (七)书写指导。

  这三个复韵母都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在四线格中写在什么位置,复韵母也写在什么位置。两个单韵母组成一个复韵母,是读一个音。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

  2.进一步学习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情节中记忆洗衣动作的顺序。

  3.在做转圈动作时能与同伴协调,控制圆圈的大小。

  准备:

  1.幼儿事先在家中观察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图(图一:放衣服;图二:放水后衣服飘起来了;图三:洗衣服;图四:甩干)

  3.音乐磁带。

  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感受音乐

  1.教师逐一出示流程图,引导幼儿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

  ①用洗衣机洗衣服,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请你用动作来回答。

  ②幼儿创编放衣服的动作。③出示图一,明确第一步骤是“放衣服”。

  2.幼儿随音乐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洗衣服”情景。

  3.个别幼儿示范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4.幼儿按节奏随音乐“洗衣服”。

  二、幼儿集体探索游戏

  1.集体讨论表现洗衣机的动作。

  ①讨论。

  A.我们怎么变成一台洗衣机呢?

  B.洗衣服的时候是怎么转的?

  C.甩干的时候又是怎么转的?

  ②在教师动作、语言的提示下,幼儿练习表现洗衣机的动作。

  ③教师哼唱曲谱,幼儿练习。

  ④幼儿随音乐练习。

  2.集体讨论表现衣服的动作。

  ①教师做衣服,幼儿做洗衣机,随音乐共同游戏。

  ②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衣服的动作,猜测衣服动作的不同含义。

  三、幼儿分角色游戏

  1.少部分幼儿做衣服,大部分幼儿做洗衣机,随音乐游戏。

  2.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教师与幼儿讨论“晾衣服”的`情节,并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随音乐游戏。自我反思

  设计分析:

  该设计思路来源于我园的一次教科研活动。原方案的内容是表现洗手帕的情景,研讨意图是老教师向新教师示范如何引导幼儿合拍地做律动。

  研讨时我们没有采用老教师直接教新教师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师各自设计、相互交流的方法,结果“生成”了这一新的方案。该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师关注幼儿学习的细腻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师关注社会生活发展的有活力的创新思考。

  策略分析:

  1.探索环节的适度引导

  ①活动前让幼儿在家中观察,搜集相关的生活经验。将洗衣机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写给家长,让其引导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重点注意两个问题:

  A.放水之后,衣服会怎样;

  B.甩干之后,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②在自我探索的环节中,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③分两个部分集体探索“洗衣机”的游戏环节。洗衣机――教师逐一抛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并让幼儿逐步练习:在语言、动作的提示下练习――在教师的唱谱下练习――随乐练习。衣服――配班教师以“衣服”角色进入游戏,幼儿进行观察并猜测教师所做动作的含义。

  ④在延伸活动“晾衣服”的环节中,由于现场有观摩教师,执教教师就将“晾衣架”的问题抛给了观摩教师,重点让幼儿探索如何“晾衣服”。

  2.记忆策略的提炼运用

  ①教师利用流程图帮助幼儿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并在交换动作时给予动作和语言提示。

  ③幼儿游戏时,配班教师以“衣服”角色进入,引导幼儿观察并和幼儿共同讨论其动作的含义。

  3.空间位置的自我调整

  游戏中,幼儿动作的随意性会导致空间位置的改变,影响幼儿连续游戏。教师采取两种方法解决该问题:其一,当个别幼儿位置改变时,教师用游戏化的语言或改变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儿调整位置,并引导他们思考调整的原因。其二,当大多数幼儿改变位置时,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其原因,并用合适的游戏情境(如甩干)进行调整。

  同行点评:

  活动设计很有时代感,而且特别关注对幼儿主动学习的指导。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果及性质。

  2、利用各种蔬果的特征制作、组合成各种造型。

  3、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塑造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各种蔬菜、水果、牙签、及时贴、剪刀。

  2、教师制作的各种蔬果造型。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教师: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真多,大家互相瞧一瞧,都有什么?

  教室:今天,我们就来和水果、蔬菜交朋友。

  二、观察各种蔬菜、水果。

  1、分组观察带来的蔬果。

  教师:说一说你喜欢什么蔬菜和水果?它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看谁说的生动形象,让人了解这种蔬果的鲜嫩、美丽、可爱以及它的营养价值所在。

  2、教师:蔬果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做什么?

  3、教师:我们平时吃的蔬果还可以做出很多可爱的造型,一起欣赏一下。

  三、制作蔬果造型。

  1、教师:小朋友,说一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香蕉做的小狗,萝卜做的茶壶,青豆做的.蚂蚁,菜花做的绵羊......

  2、你想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来做?(幼儿自由探索、摆弄,创新不同的造型。)

  3、幼儿选材、自由创作。对个别幼儿在插接方面给予帮助。

  4、幼儿相互交流、自主创新。

  四、畅想未来的蔬果。

  未来的蔬果有不同形状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一种蔬果可以有很多种口味。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畅想未来的蔬果会是什么样子、什么口味的?(幼儿讲述、畅想。)

  五、展示、欣赏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讲述自己的创作。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 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 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 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 、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 、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 、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 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 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 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活动延伸:(组合编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

  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能合着节拍自由结伴表演。

  2、想象,创编各种不同的造型动作,学会控制,保持动作的造型。

  3、体验,分享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熊(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段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听一听,这两段曲子有什么不同?

  二、欣赏乐曲,熟悉乐曲旋律

  1、师弹奏曲一(小孩玩耍)和曲二(熊走路)让幼儿听赏分辨乐曲一的轻快,乐曲二沉重的不同旋律,并让幼儿说一说,做一做。

  2、再次听赏,自由做轻快和沉重的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师:轻快的音乐里还藏着一首歌曲呢,我们来听一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2、师范唱

  3、幼儿回答

  4、幼儿听着旋律一起哼唱歌曲。

  四、创编动作,合作游戏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两段音乐原来是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熊和小孩”,谁来告诉我,哪一段音乐是小孩游戏,跳舞,哪一段是熊出来了?(重点学一学熊走路的样子)

  2、师:我们也来玩这个游戏吧

  3、师讲解游戏规则:曲一,小朋友随欢快的乐曲自由表演,快乐舞蹈。曲二,大熊出场,按音乐节奏边走边巡视小朋友,这时,小朋友立即静止在一个造型动作上,大熊未离开之前一直保持不动。谁动了,就被大熊抓走。大熊离开了,小朋友才继续舞蹈游戏。

  4、师扮演熊,幼儿想象创编各种造型动作,鼓励与同伴合作造型。(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请个别幼儿扮演大熊,继续游戏。

  五、结束

  增加扮演大熊幼儿的人数,可突然中断曲一,改弹曲二,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反应能力。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台布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共同解答有关台布变形、台布用途等多变性趣味题。

  2、尝试一物多变多用的思维方式,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体验与伙伴合作游戏与学习的乐趣,培养乐于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1、购买、收集各种花样的方台布。

  2、设计一张用于记载幼儿比赛情况的表格。

  3、音乐磁带,小贴花纸奖品和帽子、夹子、丝巾等装扮辅助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了解感知新台布:

  (1)教师以“英子姐姐’’的身份出现,跟小伙伴们互相问好。

  (2)“英子姐姐"送给小伙伴们小礼物——新台布。

  (3)展示台布:说说台布的形状,数数台布的'顶角,摸摸台布的用料,看看台布的花纹。

  2、组队列表作准备:

  (1)请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台布,调整座位,组成四组参赛队。

  (2)教师在黑板上划表,建议幼儿给自己队取名字做标记,简表如下:

  3.合作解答趣味题

  (1)题一:折台布变形状(引导幼儿一起动手折一折)

  问:台布可以折变成哪些形状?(变长方形、变三角形、变梯形……)

  小结评议这一轮比赛情况并发奖。

  (2)题二:说台布新用途(引导幼儿想出多种用途,比赛哪组幼儿想得多,得奖多)

  提问:台布除了铺在桌上还可以用作什么?(用作窗帘、抹布、地毯、衣服……)

  小结评议第二轮比赛情况并发奖。

  (3)题三:装扮台布模特儿

  台布可以当“裙子、衣服”穿,请每组共同合作装扮一位幼儿,在用台布装扮后,可以再用夹子、帽子、丝巾等辅助用品装扮。

  音乐起,四位台布模特儿上场表演展示作品,请嘉宾老师评议发奖。

  活动延伸:

  1、请组内更换模特,再次用台布装扮,举办“台布时装秀”大赛。

  2、围绕台布解答奥数题“变角”,要求只折一下,让四个角变五个角、三个角和另外四个角等。(陆霞)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匍匐前进,增强幼儿上、下肢的力量。

  2、进行综合练习活动,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

  3、继续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4、通过游戏认读"匍匐前进、电网、地雷、矮墙"等汉字。

  活动准备

  1、材料:地雷若干(字卡)、矮墙两座(纸盒)、小山洞(桌子),小河一条(粘纸)电网两张(排球网)。

  2、场地布置,作战路线图(人手一份)。

  3、"侦察兵"挂饰人手一个,"匍匐前进、电网、地雷、矮墙"等汉字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吹哨子与幼儿进活动室,整队。

  师边吹哨子边与幼儿121进场,师喊口令:向右看齐、向前看、12报数,请报到2数的小侦察兵向前走一步。

  2、准备活动:四路纵队跟音乐做武术操一遍。

  师:今天我们小侦察兵又要学习新本领了,在学习新本领前,我们先来做一些准备动作。(师与幼儿听音乐表演武术操。)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练习"电网"下爬过,并讨论如何爬才能不碰到"电网"。

  (1)师指电网:现在,我们小侦察兵们要学习新本领了,你们看,这是什么?(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电网"汉字并认读)那我们该怎么来过这个"电网"呢?请你们先互相商量一下,该怎么过"电网"?(幼儿相互讨论并自由练习)

  (3)教师小结并示范匍匐前进。

  师:"小侦察兵们讲得都很好,而且都能安全地过"电网",但是请我们请他们来爬一下,你们要看仔细了,他们中谁的爬法最像侦察兵?"(两或三个幼儿同时示范,其他幼儿观察,比较出谁最像侦察兵的爬法)师:**小侦察兵最像侦察兵的爬法,这种爬的方法叫匍匐前进,(师出示字卡,幼儿认读)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师原地示范,边做边讲解要领:身体先侧躺,左手着地弯曲,头微侧靠向左肩,左脚弯曲右腿伸直,爬的时候左肘与左腿用力向前挪,右脚用力往后蹬,幼儿边看边听进行动作练习。

  (4)分批练习匍匐前进(也可分前后),师提醒幼儿注意不能碰到"电网"。

  (5)师小结:刚才我们学的新本领叫什么?(匍匐前进)

  2、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场地,加入新的练习内容。

  a、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并提出要求。

  师:接下来我们要正式开始执行任务了,今天,解放军叔叔给我们送来了一张线路图,要求我们小侦察兵按线路图来完成这些任务,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任务?(师与幼儿边看图边说)

  ①师边说边指:看,这儿是出发点,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任务要经过什么地方?(师与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边看边说,山洞→小桥→电网→返回)那么第二个任务要经过什么地方呢?看,这儿还是出发点,要经过矮墙→雷区→返回。

  ②师:小侦察兵们,如果要完成这些任务,你觉得哪个任务最困难?为什么?第一个任务是先钻过"山洞",走过这座"小桥",再小心地爬过"电网",然后快速跑回来。(教师边讲解边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

  b、幼儿分组巡回练习,教师从旁指导,提醒幼儿要一个一个排好队,按顺序不争不抢不吵不闹。

  c、教师请幼儿进行比赛并记好记录。

  师:现在要进行比赛了,看看哪个队最快最好的完成任务?

  规则:幼儿要排好队,一个一个地过,如果掉下桥扣一分,碰到电网扣两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为优胜队。

  d、教师小结,颁发优胜旗。

  3、第二次比赛--挖"地雷"。

  a、教师讲解新的`游戏玩法,提出新的要求,作出正确示范,连续跳过两座"矮墙"后,来到雷区,找到"地雷"的字宝宝后把"地雷"的字宝宝放到安全区(箩筐)里,再快速跑回来。

  师: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接下来我们再来以比赛的形式完成第二个任务,好吗?(师指图)看一下第二个任务是要求我们连续跳过两座"矮墙",来到"雷区",找到"地雷"的字宝宝后小心地拿出来,注意要找准确了,如果不是"地雷"的字宝宝不能拿出来,还是放在原来的地方;如果是"地雷"的字宝宝就轻轻地拿着它把它放到安全的地方(箩筐)去,再快速跑回来。

  b、一幼儿示范后,其他幼儿巡回练习,教师从旁指导。

  师:接下来要看小侦察兵们的表现了,看哪组把"地雷"排除得既快又好?(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挖"地雷"时一定要轻、小心)

  c、幼儿分组进行比赛并记好分数。

  规则:跳矮墙时不能碰到矮墙,否则扣一分,挖地雷时一定要轻轻地、小心地挖,重则扣一分,找错也要扣一分,最后得分高为优胜队。

  d、教师小结,颁发优胜旗。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组找到的"地雷"多?(师与幼儿一起数数,得出每队的得分后颁发优胜旗)

  活动结束

  幼儿集合,做放松操。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根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声音能够代表不同的含义。

  2、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一类材料:铃鼓、双响筒、碰铃、沙球,动物头饰等。

  二类材料:各种声音的磁带、录音机、挂图等。

  活动过程:

  一、演奏节奏乐《交游》,感受声音的不同。

  1、游戏:听声音猜物品

  一名老师背着孩子分别用铃鼓、双响筒、碰铃、沙球发出声音让幼儿猜,猜对了,就送相应的礼物。

  2、演奏节奏乐《交游》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

  三、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教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录音机播放的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些什么?

  (1)火警

  (2)咳嗽

  (3)玻璃碎了

  (4)拍手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四、声音的故事:听声音编故事

  (1)、整体欣赏:听声音讲故事,故事里边发生了什么事?

  (2)、分段欣赏: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发生的?都有些谁?发生了什么事?

  (3)、表演故事2遍

  孩子们,声音的故事真美,我们到外边去听听,声音又讲了那些故事。

  课后感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所以,我选择了这个与幼儿夕夕相关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声音作为活动内容,目标是:1、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根源,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声音能够代表不同的含义。2、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01-21

[经典]大班教案07-26

大班教案[精选]09-17

【精选】大班教案10-02

大班教案【精选】09-20

大班教案(经典)11-16

(精选)大班教案09-12

(经典)大班教案08-22

(经典)大班教案08-29

大班教案(精选)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