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2-01 07:28:3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经典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教案(经典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舌头,了解舌头的作用。

  2、知道如何保护舌头。

  3、理解词语:舔、尝。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

  对舌头辨别食物味道功能的认识。

  活动准备:

  小兔、各种舌头图片、萝卜丝、碗筷、盐、辣酱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小朋友来到小兔家做客,小兔用萝卜丝招待

  二、小兔端出萝卜丝,让幼儿品尝萝卜丝的味道。提问:萝卜丝的味道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强调用舌头品尝萝卜丝的动作)。

  三、出示辣酱、盐让幼儿猜猜这些食物的名字,用什么方法知道它们的味道。让幼儿用舌头分别尝辣酱和盐,强调词语“舌头、尝、辣、咸”。把盐、辣酱与萝卜丝搅拌,等一会在请小朋友品尝。

  四、观看幻灯片

  1、出示小狗舔骨头的图片提问:小狗干什么?怎样吃的?让幼儿学学小狗舔骨头的动作,强调句子“用舌头舔”

  2、出示幻灯片《神秘的舌头》依次出示娃娃的舌头图。小猫的舌头图(说说舌头的作用)医生给阿姨看口腔的图、舌头生病的.图(让幼儿说说如何保护自己的舌头,不要吃太辣、太烫的食物)

  五、小朋友品尝凉拌萝卜丝,分享劳动的快乐。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也去种萝卜,做好吃的萝卜大餐,请小兔子来做客

小班教案 篇2

  小班语言教案:手指儿歌

  设计意图:

  吃过餐点,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散步。突然间有孩子指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叫起来:“我变成小兔了。”大家好奇地围过去问道:“你怎么变的呀?”有的认为是太阳公公帮他变的;有的则认为是他自己变的;有的'甚至疑惑他会不会真的变成小兔了。看到孩子们对影子这么感兴趣,我想:何不抓住孩子们生成的话题,顺应他们的活动,将疑团抛给他们,引导他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奥秘。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能大声的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3、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影。

  活动准备:

  1、图片,手影DV。

  2、《手指儿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引导幼儿说说手可以做什么。

  幼儿讨论。

  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手可以变魔术。

  四、让幼儿知道手指头会变魔术,引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观看手影DV,让幼儿感知手指头变魔术的乐趣。

  五、教师朗诵儿歌,一边朗诵,一边出示图片。

  提问: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内容回答,并用动作表示。

  六、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大声的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提问:

  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几个手指头变的?

  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时,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乐趣。

  七、让幼儿在屏幕上表演手指魔术,体验手指在屏幕上留下各种影子的乐趣。

  延伸:鼓励幼儿讨论手还可以变什么。

  附:儿歌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白兔呀。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花蝴蝶呀。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大老虎呀。

小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尝试用鼻子判断不一样的味道,进一步提高了解能力

  2、清楚简易的保卫鼻子的方式。

  教学预备:

  1、将香油、醋、酒、臭豆腐各自装入瓶里,做成味道瓶。

  2、有关保卫鼻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启发孩子清楚“神秘的味道瓶”。

  (1)勉励孩子用自个儿的方法判断瓶子里的物品

  师:“今日教师给孩子带来了四样好物品,你们猜一猜是啥?(孩子自由表达)”你是怎么样明白的?亦能用何样的方式明白教师给孩子带来的是啥礼品?

  (2)教育孩子不可以任意品尝不认知的食物。要留意食物安全。

  2、教孩子闻一闻味道并讲出来,明白是鼻子协助我们闻见了种种味道。

  请孩子用鼻子闻一闻各个瓶子,讲出瓶子里的味道。

  师:刚刚有孩子提出来用鼻子闻,下方我们便试试这一个方式可不可以?幼儿教师打开瓶子闻闻,再让孩子闻闻,让孩子讲出是啥?用相同的方式讲出其余三种液体的名称。

  幼儿教师在闻的过程内演示准确闻味道的方式:打开瓶盖,用手轻轻煽惑鼓动。

  3、协助孩子清楚保卫鼻子的方式。

  (1)请孩子融合日常生活经验说说,例如何保卫鼻子?

  师:“今日我们的'鼻子协助我们闻见了形形色色的味道,叫我们明白了瓶子里装的是啥?例如果鼻子不透气,我们便闻不到味道啦,因此我们要好好保卫鼻子,你明白有何好方法来保卫我们的鼻子吗?”

  (2)图示图片,启发孩子辨别对错。

  说一说图片上的孩子保卫鼻子的方式对不对?

  总结:我们的鼻子本事非常大,既可呼吸,又可闻见许多的味道,因此我们要好好保卫自个儿的鼻子。别往鼻子里塞物品;别用手抠鼻子;流鼻涕及时擦;嬉闹时留意防止碰到鼻子。

  教学扩展:

  孩子们,叫我们一块儿到外头透透气吧,叫我们的小鼻子到外头闻闻都闻见了啥味道。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和顺接数的能力

  3.感知计数方法的多样性及趣味性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PPT

  2. 学具准备:黑白灰串珠、数字卡片、

  3. 操作册:第7-8页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玩游戏:“出手指,说数字”

  老师出5以内的手指,幼儿快速说出数字,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2. 游戏:“接着数”

  老师说出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这个数字后面的一个数字,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二)集体活动

  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春天来了,大自然的一切都在变化着,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在找春天时,我会和小朋友们来比赛,当我们看到景物时,老师会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看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第一幅:春天来了,温暖的春风吹着,人们走出家门高兴地放风筝。问:有几个人?2

  第二幅: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一朵朵野花都开了。

  问:有几朵花? 3

  第三幅 :漂亮的蝴蝶也飞来了。问:有几只?4

  第四幅:远处一片粉色的世界,原来是桃花开了。5

  问:有几棵桃树?

  问:为什么老师这么快就说出答案了,你知道吗?老师这里有个好办法:我先数出这边的,再接着往后数另一边的,这种方法叫目测

  第五幅:春风轻轻地吹着,柳树吐出了点点嫩芽。

  问:有几棵柳树? 6

  第六幅:天气渐渐暖和了,河里的冰融化了,青蛙从泥洞里爬出来,它们扑通扑通的跳到河里。 请问: 有几只青蛙?6

  第七幅:小鱼儿们快乐的游来游去。请问:有几条鱼?7

  第八幅: 小鸭子们也嘎嘎嘎的游来了。

  请问:有几只鸭子?7

  第九幅: 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问:有几只燕子?9

  师小结: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仅找到了美丽的春天,还学会了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往后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这个方法可让我们更快地数出一群物体的数量

  (三)分组活动

  1.数点物对应板。

  2.两人目测黑白灰串珠。

  3.操作册

  (四)游戏活动“出手指”

  教师举起双手,左右手同时各出几个手指,幼儿目测后,说出总数,如:左手出3,右手出5 ,幼儿说出8.依以上方法,两个幼儿一组,一个出手指,一个说总数。也可以每人同时伸出一只手,看谁先说出总数

  (五)交流小结

  活动反思:

  所谓目测就是要求幼儿用小眼睛一看就知道一堆物品是多少个。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方面,中班幼儿能目测1―5的数量,也就是说,小朋友不用一个一个的边用手指点,边在心里数,而是一看就能报出数量,再通过接着数,让幼儿知道这个方法就是比一个一个点数快得多呢。让孩子先看一堆的一共是几个(一下就看出来,先可以少一点,慢慢的'可以加多再练习)再接着往下数。最后的得出的数就是总数了。目测的本领学会了孩子会觉得很开心的,

  集体活动新授知识点时,教授方法可以由简单到难逐步提升,以促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新知识,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不会应用目测的方法,通过反复几次的练习,幼儿很快会掌握该方法。老师可以诱导孩子先用眼睛数5个,再用手指点数后边的。渐渐地他们也觉得这个方法好用,也产生了数数的兴趣。最后,我们做个小结:目测数群是很简单却很快的数数方法。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

  不足:在集体时和幼儿比比哪个办法数的快就更好了。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和体验,初步懂得人多时要排队。

  2、乐意与同伴有序的活动。

  活动准备:

  1、平衡木、梅花桩

  2、布置果园

  3、小猴子头饰、大篮子4、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今天天气真好,宝宝们一起跟妈妈出去锻炼身体。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锻炼身体)

  二、幼儿尝试去果园,摘桃子

  (1)春天来了,我们果园里的.桃子都熟了,宝宝们一起帮妈妈把桃子摘回来好不好?

  我们要过一条独木桥,踩着石头才能到萝卜地再运回一个萝卜踩着石头,在独木桥上走回来。

  (2)幼儿运水果,教师注意观察

  (3)幼儿讨论:刚才运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怎么运?

  (4)教师小结:我们去果园时,挤在一起抢着过,只会谁也过不去,或者掉在河里,只有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才能有快又有序地到达终点。

  三、再次运萝卜

  (1)请几名幼儿示范

  (2)集体运萝卜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记住要一个一个排好队,你不推,我不挤,慢慢过。

  (3)幼儿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四、吃桃子

  (1)宝宝们今天真乖,妈妈把这些桃子奖给你,宝宝们每人一个,请宝宝们想一想怎么来拿?

  (2)幼儿轮流拿桃子五、结束活动今天宝宝们真能干,帮妈妈运了这么多萝卜,累不累?跟妈妈一起回家休息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游戏性强,幼儿参与的部分较多,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活动中,回答问题活跃、积极、课堂纪律良好。

  在以后的活动那个中应充分体现幼儿为主,让幼儿脑、手都动起来,让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只起引导所用。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自然的声音唱歌,愉快的边唱边做动作。

  2.鼓励幼儿自己走着上幼儿园,不要大人抱。

  活动重点:幼儿用好听的自然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愉快的边唱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歌曲《不要妈妈抱》、《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2.观察理解画面,并根据画面内容依次提问。

  图片上有谁?他们要去哪里?他们是怎么去的'?谁做的对呢?

  3.激发幼儿模仿小兔和小鸭的兴趣。自己走着去上幼儿园。

  4.引导幼儿欣赏并感受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词。

  ⑴教师弹唱歌曲后,引导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

  ⑵请幼儿边欣赏歌曲边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⑶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5.幼儿学唱歌曲。

  老师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

  6.引导小朋友向小兔子、小鸭子学习,自己走着上幼儿园。

  7.活动延伸:幼儿集体表演。

  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边唱边表演。

小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特别缺乏这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美德。我们班的孩子总是为了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互不相让。《爱唱歌的小麻雀》是一篇充满关爱之情的小故事,希望通过此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关爱别人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小麻雀关爱同伴的美好情感,帮助别人的真正快乐。

  2、大胆表演小动物们的对话,理解词语“又”、“继续”。

  3、让幼儿快乐地参与故事表演中。

  准备:自制图书、故事录音、头饰。

  过程:1.引出活动,提高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出示图书,展示用大树做的封面,并介绍故事名称。

  (2)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名称猜测故事可能会讲些什么?

  2.理解故事内容。

  (1)老师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

  (2)提问:“谁住在大树的最上面?”“谁住在小麻雀的下面?”“谁住在大树的最下面?

  (3)提问:“谁不让小麻雀唱歌?”“为什么呢?”

  3.师生合作讲述故事。

  (1)老师一边放慢速与幼儿合作讲述故事,一边欣赏图书。

  (2)幼儿有表情的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并初步理解词语“又”、“继续”。

  (3)分析讨论:小麻雀可喜欢唱歌了,现在不能唱,谁能帮帮它想个好办法!

  4.听录音进行故事表演。

  (1)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2)小麻雀告诉大家:朋友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别人得到快乐,自己更快乐!

  5.延伸活动:小麻雀为大家唱歌,大家为它伴舞。

  6.小麻雀依依不舍地向大家告别。

小班教案 篇8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蚂蚁搬豆(手膝着地爬)活动目标:

  1、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行。

  2、通过蚂蚁囤积粮食的情境,体验爬行时拖带物体的方式努力坚持爬到目的地。

  活动准备:

  每人一个小蚂蚁的胸饰。豆豆(串珠、沙袋、积木)许多,大筐三个。室内干净的木地板活动场所。

  活动过程:

  一、游戏:小小蚂蚁兵操练。

  (1)幼儿大圆圈站立,交代年、蚂蚁角色:我们是蚂蚁兵,看看哪个蚂蚁兵本领最大。

  (2)放《进行曲》,小蚂蚁随着音乐向前走步,接着,听教师的口令做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转体动作、腹背动作、跳跃动作。

  二、了解幼儿玩法和规则。

  (1)交代情境:冬天到了,蚂蚁们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到远处搬“豆子”回家。

  (2)介绍游戏玩法:介绍豆子(串珠)和筐子的位置,认识场地的另一端有许多粮食,请小朋友扮蚂蚁爬过去,将粮食拿回来,放在筐子里,要求每人每次只能拿一个。

  (3)幼儿在场地的一端集合,教师提醒幼儿将自己拿来的粮食放在靠近自己的筐子里,不拥挤。

  三、游戏:蚂蚁搬豆。

  (1)请一名幼儿示范直线爬行和取放粮食的过程。

  (2)引导幼儿分批开展蚂蚁搬豆的游戏。

  (3)教师将粮食(沙袋)往后放约1.5米,鼓励幼儿要爬得更快更远,爬行方法同前。

  (4)教师再将粮食(积木)往后放约1.5米,鼓励幼儿坚持,不怕苦和累,方法同前。

  四、分享胜利,品尝豆子。

  大家围坐在垫子上,开开心心吃“豆子”,教师简单地进行评价,表扬不拥挤,爬得快的小蚂蚁。

  五、音乐活动:小蚂蚁散步。

  教师:小蚂蚁病、兵吃饱了,应该做什么呢?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边唱歌,边表演游戏“小蚂蚁散步”。

  活动反思:幼儿比较活泼,非常喜欢在户外活动,每次上体育游戏,小朋友们都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本次活动我改变了以往的`活动形式,为了让小朋友能够理解歌词内容,我先表演蚂蚁搬豆的情景,孩子们很赶兴趣,都争着要表演。然后,我引出歌曲,要求幼儿安静的倾听时发现幼儿听的很认真,还不自觉的跟着音乐拍手打节奏,这种先表演再倾听的形式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新颖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在活动中幼儿表现活泼,学会了手膝着地向前爬行的本领。但在让幼儿做准备运动时,没让幼儿距离拉开来,幼儿不开放手,在以后活动中要注意。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孩子也都能积极参与,蚂蚁搬豆主要是让幼儿练习手膝着地向前爬行,通过蚂蚁囤积粮食的情境,体验了爬行时拖带物体的方式。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精选】09-13

小班教案(经典)09-29

[精选]小班教案08-11

【经典】小班教案08-10

小班教案[精选]08-08

(经典)小班教案09-22

小班教案[经典]09-16

小班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