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9 08:34: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并熟记词语。

  3、通过朗读,感悟,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使学生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2、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

  1、揭题,理解题意。

  2、看了题目,你有什么要问?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细细品读,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不理解的词语做好标记。

  (2)

  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a理解关键词语“浸透”、“蕴含”。

  b改换句式:“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那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朗读体会语气的不同。

  c用自己搜集到的事例进一步体会教师的崇高。

  (3)

  指导朗读

  2、用学第一段的方法,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3、朗读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总结全文。

  1、练习背诵课文,自主性诊断。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感想?

  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小练笔:老师,我想对您说……

语文教案 篇2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相信同学们会比平时表现得更出色,同学们有没有这个信心。(有)今天,我们来上两节复习课,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

  二、整体回顾

  1、同学们打开书,看看第二单元有哪些内容。

  2、如果让你自己去复习,你认为应该复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字词 、重点句子 、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自己学会复习了。老师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制定了复习目标。

  三、课件出示复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

  3、回顾课文内容,感悟人物优秀品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四、依据复习目标复习

  1、这节课我们来完成复习目标中的第一项。

  2、同学们来读一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容易读错的字音。

  3、老师也给同学们整理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复习方法。

  4、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

  (1) 生字词。(复习提示:读一读,并写一写难写的字词。)

  特殊 迸发 魅力 给予 汹涌澎湃 萍水相逢 申请 措施 阻挠

  庸俗 岔道 竣工 藐视 勉励 纬度 凯旋 埋伏 轻蔑

  (2)、 比一比,再组词。

  予( ) 测( ) 浆( )勘( )竣( )

  矛( ) 侧( ) 桨( )堪( )峻( )

  茅( ) 湛( )俊( )

  (3)、容易读错的字。(复习提示:读一读,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迸发 情不自禁 狂风怒号 否则 藐视 轻蔑 给予 奔走相告

  肖像 要挟 强迫 吮吸

  (4)、四字词语。(复习提示:读一读,查一查画线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写一写易写错的词,用上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流光溢彩 沁透心脾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赞叹不已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解囊相助 非分之想 初出茅庐 功成名就 如饥似渴 成竹在胸 迫不及待 不假思索 始料未及 无拘无束

  5、学生复习后交流反馈,并适当拓展。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一谈复习这节课 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同学们复习的效果很好,这节课我们再接再厉来完成复习目标中2、3、4项,同学们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吗?(能)

  二、指名读复习目标(2、3、4)

  老师也根据复习目标制定了复习内容及复习提示。出示复习内容:

  阅读内容及复习提示

  1、概括说一说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示:浏览课文或读读喜欢的段落,想想以上问题再与同学交流。)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复习提示: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1) 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2) 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3)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4)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 课文中的重点段(复习提示:认真读一读,谈谈自己 的感想和体会)

  (1)第七课第四自然段 詹天佑不怕困难……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第八课第七自然段中 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三、学生根据复习内容复习。

  四、对以上内容进行反馈交流。

  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抓住重点词理解,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五、阅读方法提示:

  1、把心放到文章中,边读边想,遇到含义深刻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体会。

  2、要善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六、综合运用阅读方法,阅读训练。

  初夏的一天下午,(娇 骄)阳似火。树稍上的知了唱着令人烦闷的歌。五(二)班的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做操。他们不怕炎热,认真地做着每个动作,有的同学不时掏出手(捐 绢)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这时,二楼五(二)班教室窗前,出现了一个女同学的身影。她叫丁晓颖,是一位身残志(艰 坚)的少先队员。晓颖看着操场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五年来同学们对她热情相助的情景,顿时浮现在眼前:风雨中,同学们为她撑伞;雪地里,同学们背她上学。她生活在这个集体里,感到多么幸福啊!她抬头看看(列 烈)日,恨不得变成一片云彩为同学们遮荫,化作一股清风为同学们消暑。天气这么热,她难道不能为同学们做点事吗?

  忽然,她回头看见了摆在桌子上的水碗,心中一亮:“有了,给每人凉一杯水吧!免得大家又去喝冷水。”于是,她把每个同学的碗都找了出来,摆到桌子上,拣了两个大杯子,架着拐一步一步走下楼去打水。

  一趟、两趟、三趟……晓颖右手架拐,左手端杯,小心翼翼(yì)地一层一层地登上台阶。汗水顺着她的脸颊(jiá)淌了下来,残疾的右腿隐隐作痛,她紧蹙(cù)着眉头,咬着牙关,不停地上楼下楼,终于每个同学的水碗里都凉上了开水,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她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急匆匆地冲上楼梯涌进教室。看到桌子上每个人的水碗里都凉着开水,大家都怔住了,准又是丁晓颖!大家激动地端起水碗,纷纷围到她的身边,不住地感谢她。晓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有什么?你们快喝水吧!”看着同学们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晓颖的心啊,比喝了蜜还要甜!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字用“______”标出。

  2、照例子写词语。小心翼翼

  3、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 从第一自然段中,用“ 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______”画出一个拟人句。

  5、从短文中用“==”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6、缩句。 那一个个小小的水碗里充满了她对同学们的深情厚谊。

  7、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心中一亮”是什么意思。

  8、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事,告诉了我们 ____________道理。

语文教案 篇4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看录像。(大海)

  同学们,你们了解海洋吗?海洋与我们人类有哪些关系呢?

  2.揭示课题。

  (板书:8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呢?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会读会写田字格中8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两个生字。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低廉威胁大显神威望洋兴叹

  慷慨敬畏喜怒无常无穷无尽

  3.自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提示:矿是后鼻音,匮读第四声。

  2.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低廉:(价钱)便宜。

  慷慨:大方,不吝惜。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敬畏:又敬重又害怕。

  望洋兴叹:本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讨论:

  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全文可分几部分?哪部分写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海洋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第二段(第48自然段):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迎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第三段(第9自然段):写开发海洋,首先得保护海洋。

  四、精读训练

  1.自由朗读第一段,画出中心句。

  (出示:人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

  2.课文通过哪些方面来写海洋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呢?

  画出有关语句。

  交流:

  (1)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说说自己的理解。

  (2)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抓住慷慨、丰富、每日不可缺几个词)

  这两句之间的分号,说明什么?这两句都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

  (3)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抓住无情、冲垮、毁灭等)这句是讲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可怕灾难,所以人们在热爱海洋的时,又(敬畏海洋)

  3.引读第3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一段。

  要读出千百年来人类对海洋既热爱又敬畏的复杂心情,及面对它喜怒无常的无奈。

  齐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读训练

  1.过渡: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还会像千百年来的人们那样望洋兴叹吗?(指读第4自然段)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呢?

  2.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4自然段。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人们是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快速读读下面几个自然段,交流。

  (板书

  开发矿产资源

  索取高蛋白食品

  利用水力发电

  淡化海水缓解水荒

  建设海底城市)

  (3)课文是怎样具体开发、利用海洋的呢?对照课文,根据板书,四人小组逐个自然段讨论。

  交流:

  ①由于都在闹能源危机、座座、一艘艘已驶向、已潜入。

  (人类能源危机,导致到海底开发矿藏)

  看图理解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朗读第5自然段。

  ②由于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21世名的餐桌上来自海洋。

  (人类食物匮乏,导致到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

  朗读第6自然段。

  ③潮汐发电站价格低廉的电力。(人类用较少的价钱,获得大能量的电力)

  朗读第7自然段。

  ④用海水淡化缓解水荒。(人类遇干旱,用淡化海水的方法缓解)

  在海底建设城市

  (人口增长,拓宽生存空间)

  朗读第8自然段。

  (4)朗读第二段。

  3.课文学到这儿,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

  (人类面临困境时,把目光转向海洋,科学开发、利用海洋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根据板书,概括地说一说。

  自由说、指名说。

  4.齐读第三段。

  为什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我们可以怎样保护海洋?

  朗读第三段。

  三、总结全文

  朗读全文。

  海洋与人类有密切关系,我们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让它真正成为人类新世纪的希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设计思想:

  寓言《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执教者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录相,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再通过游戏“勇敢者闯关,”由小老师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帮助同学们理解了课文内容。跟着执教者设计小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内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吗?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小组表演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 教学准备

  课件

  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

  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 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

  做法

  结果

  3.指导朗读

  ① 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 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③ 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

  四、理解寓意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画风》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这节课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这节课主要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1、录音放出刮风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声音?(生齐说)(板书:风)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直奔主题: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画)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归纳出两大问题。

  课件出示:

  1、谁在画风?

  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指名读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再互相请教。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及它们的名字,并认读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分组读生字。

  (3)把名字分解,再读生字并组词(师点击生字,生开火车形式读)

  4、再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在画风?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三、图文并茂,探究学习

  1、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

  2、利用课件学习三幅画

  课件显示三幅画,学生欣赏,并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都画了什么?

  (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3、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汇报(任意说出一幅)

  课件演示:(风吹旗飘、风车转、雨丝斜、小树弯)明白风与它们的联系。

  教师板书:

  画风风车转

  小树弯

  雨丝斜

  四、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逐句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与段落。

  课件显示:

  (1)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朗读,教师重点指导重音“弯弯的”有感情齐读。

  (2)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四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边读边做动作,演感受。

  师生一起分角色来读。

  2、全文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小伙伴,四个人一小组练读。

  3、教师小结过渡。

  五、驰骋想象鼓励创新。(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1、师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

  2、学生实际操作,动笔画风。

  3、展示作品。

  六、全课总结,课下延伸

  课件显示:

  1、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

  2、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附板书设计如下:

  15画风

  赵小艺红旗飘

  风车转

  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的教案03-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