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时间:2024-03-01 07:50: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小班教案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小班教案9篇

小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2、能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3、乐意参与角色扮演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教学难点:分清自己在故事中的角色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准备:图片、玻璃杯一个,PPT展示图 棒棒糖一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动

  师: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呢?

  2、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个好听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3、师:小熊和棒棒糖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二、 欣赏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变化。

  1、幼儿边听故事边欣赏PPT。

  问:(1)小熊碰到朋友时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来和朋友一起分享)(2)小熊先遇到了谁?(出示小鱼图片)遇到小鱼后,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鱼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

  (3)小鱼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马上把棒棒糖怎么样了?小螃蟹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说的?(让幼儿来学习说小螃蟹与小熊的对话)(4)小螃蟹游走了,谁又来了?(出示小乌龟图片)碰到小乌龟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样了?这回,小乌龟对小熊说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说的?

  教师: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小熊心里怎么样了?为什么?(难过,朋友都走了,周围一个朋友都没有,都不和他玩了)3、小朋友们有好东西会和大家分享吗?(会)那你们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错了,可是,怎样能让河里的.朋友尝尝棒棒糖的甜味呢?谁来帮帮小熊。

  三、(小朋友们想了怎么多办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个更好的办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1)棒棒糖放到水里会怎样呢?(融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搅拌搅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变成什么味道啦?)( 2 )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棒棒糖溶化得快一点呢?(搅拌)(河水变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来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师的故事讲完了,谁想来扮演这些小动物,表演给大家呢?

  2、大家都想来表演,那我就要来看看,谁表演的好我们就请谁来表演。

  3、分角色:如一组扮演乌龟,二组扮演小鱼,三组扮演螃蟹,四组扮演小熊。

  4、教师讲述,幼儿角色扮演对话。

  5、师: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师准备了很多图片,你想扮演哪个角色,就选哪张图片和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

  6、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讲述。教师适时辅导。

  7、请幼儿按自己选择的角色坐下,分组集体表演一次。

  六、教师小结: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会怎么做?我们下节课再来表演!

  幼儿园棒棒糖教案,棒棒糖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零食,现在的棒棒糖有着诱人的外表和甜腻的味道,吸引着所有的小朋友们,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学会将棒棒糖变成艺术的创意来源,学会怎样绘画棒棒糖。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按事先确定的标记选择相应的实物并归类。

  2、能选择参加不同的数学活动,听懂老师的要求,按规则进行操作。

  3、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装有各色珠子的小篮子、玻璃绳、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以情节引出某一活动内容并介绍规则

  如穿珠活动。教师可以兔妈妈家的大门需要珠帘为由,吸引幼儿参加穿珠的活动。向幼儿说明规则:穿珠时,要按绳头上的标记来选珠子穿。也可以用厨师帽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请幼儿按竹签上的`标记选珠子,为娃娃做几串爱吃的冰糖球。

  2、介绍其他平行或相关活动内容及规则

  如"穿回卤干"和"穿蔬果串"活动。告诉幼儿,规则与"穿珠珠"一样,按竹签上的标记来选材料穿。玩"喂娃娃"活动时,要按娃娃选好的食物标记(事先贴好的)选材料喂。

  3、活动过程的指导

  幼儿自选活动后,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为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援助或提出活动建议,如:协调活动材料,解释活动规则,建议参加其他平行活动等。如幼儿操作有误,可以质疑的方式引起幼儿对出错问题的注意,让幼儿自己意识到出错所在后自己纠正。

  4、活动结束的交流

  ⑴展示幼儿的作业:穿好的珠帘或冰糖球、回卤干、蔬果串、吃饱肚子的娃娃等,分别请幼儿描述自己在穿物品或喂娃娃时,选出来的是些什么材料。(即用语言表述归类材料的共同属性)

  ⑵引导幼儿集体检查各归类材料的结果对错情况,讨论有争议的结果,如:"是将所有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还是只把一种形状的苹果穿在一起对?"

  体育活动:

  1、早操:学习新操。

  2、体育游戏:拉着小动物走

  目的:练习向指定方向走,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

  指导要点:

  做游戏时应注意,只有听到"预备—走"或"小朋友,回去吧"的指令,幼儿才能开始向前走或往回走。

  自选活动:大型器械等。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够成熟,缺乏连贯性;孩子们安静倾听同伴发言的习惯仍需加强等等。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唱歌曲,学习模仿淘米洗菜的动作。

  2、 借助淘米、洗菜的情境动作理解歌词,记忆歌词的顺序。

  3、 体验歌曲中招待朋友的愉快心情。

  4、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 米、菜、锅、水。

  2、 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米、锅,请幼儿猜测要干什么,引起对歌曲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钢琴和磁带的伴奏演唱歌曲。

  3、 分组表演歌曲。

  教师鼓励幼儿加入表情进行表演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4以内手口一致地数数以及认识数字1、2、3、4。

  2、复习红黄蓝绿颜色,巩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半圆形的图形。

  3、乐于参加数学操作和游戏活动。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间蘑菇房子,在每座房子的房顶上分别有贴有1个半圆形、2个三角形、3个圆形及4个方形;一只小鸡、两只小猫、三只熊猫、四只兔子的图片。

  2、幼儿数学用书及人手一份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董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小动物家玩,你们想去吗?

  二、学习4以内的.数数,感知4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绿房子,引导幼儿观看房子上的图形。

  师:小朋友看,这个蘑菇房子上有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三角形?(2个)

  猜猜里面住着谁?(小猫)

  请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房子里面住着2只小猫。2个三角形和2只小猫都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2)

  2、依次出示黄房子、红房子和蓝房子,学习1、3、4手口一致的点数。

  三、游戏活动:学做小动物。

  请幼儿们当小动物,教师用三角铁敲几下,幼儿就学做小动物叫几声或跳几下,进一步巩固4以内数的感知。

  四、幼儿操作

  1、教师:小动物们找到了许多闪闪发光的宝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得到了什么样的宝石?

  小熊的袋子里是什么形状的宝石?(方形)有多少颗?(4颗)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画4颗宝石。

  2、幼儿操作,分别数一数小动物找到了什么形状的宝石,有几颗,在相应小动物的图片旁边涂画相应数量的宝石。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学做饼干,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种印花工具(小雪花积塑、带有凸凹不平花纹的小玩具等)、几何图形模具(酸奶瓶剪成的圆形小圈、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朴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饼干。

  2、吃过不同形状的饼干。

  3、学习儿歌《饼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朗诵儿歌《饼干》。

  二、学习制作不同形状的饼干。

  1、小朋友朗诵得很好,你们喜欢吃饼干吗?(喜欢);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圆、方、三角、椭圆)老师逐一出示食物饼干;我们吃过的饼干上有没有花纹呢?(有)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饼干,好吗?(好)

  2、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b、把团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压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

  d、用几何图形模具将橡皮泥切割下来,变成一块圆形、方形或椭圆的饼干,将边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这样一块饼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3、小朋友自己来学做饼干......。(放一点音乐)

  4、请小朋友把做好的饼干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

  三、评讲幼儿作品:

  a、从颜色上看:多漂亮的饼干呀!有红色、绿色、蓝色.......;

  b、从形状上看:这些饼干多美呀!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 c、从数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饼干,真棒!

  四、活动延伸: 将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动物模具,教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做其它的东西,如;小鸭、小鸡等。

  教学反思

  教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做其他的东西,如:小鸭、小鸡等。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多多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激发他们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自己玩;老师也准备一些小动物的模

  小百科: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是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可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小班教案 篇6

  目标:

  1、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疼爱。

  2、了解爸爸爱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

  3、通过活动,生发对爸爸的崇敬之情。

  重点:感受爸爸对自己的疼爱。

  难点:了解爸爸爱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

  准备:绘本《我爸爸》中的个别图片

  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爸爸,你喜欢爸爸什么呢?”有个小朋友叫朗朗,他也很喜欢自己的爸爸,咱们来看看他喜欢爸爸什么?

  二、阅读绘本

  第一页:“这就是朗朗的爸爸,朗朗说我爸爸真的很棒! 他爸爸到底哪儿棒呢?咱们来看看。”

  第二张:“哇!他爸爸给你什么感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郎朗说:“我爸爸很高大,能够保护我,他真的很棒!”“你的爸爸也很高吗?他也能保护你的。”

  第三张:朗朗的爸爸在跑步?你觉得朗朗的爸爸跑步速度快不快?从哪儿看出来的?郎朗说:“我爸爸跑步很快,他真的很棒!”

  第四张:朗朗的爸爸在做什么?谁来学学朗朗爸爸唱歌的样子?他说我爸爸唱歌很好听,他真的很棒!你们的爸爸会不会唱歌?你们觉得会唱歌的爸爸棒不棒!

  第五张:朗朗的爸爸这是在做什么呀?爸爸在逗朗朗开心。郎朗说我爸爸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他真的很棒!你们的爸爸会把你们逗得哈哈大笑吗?你们的爸爸好爱你们啊!

  第六张:朗朗的爸爸这么棒,看看朗朗要做什么?为什么只有爸爸,朗朗在哪儿呢?这有一双小手伸到爸爸胸前,这是谁的小手呢?他要做什么?朗朗说他很爱爸爸,他要抱抱爸爸。

  第七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什么了?爸爸抱着朗朗时表情什么样?你猜爸爸是什么心情?

  嗯,有一个这么好的宝贝,爸爸心里很美!爸爸紧紧的抱住了朗朗,这下朗朗知道了,爸爸也很爱他,永远爱他。

  三、谈话

  1、感受爸爸的`爱“你们的爸爸爱你们吗?爸爸做什么事情让你觉得爸爸爱你?这个问题回答的时候有点难,要把话说得长长的。我爸爸……我觉得爸爸很爱我。你们的爸爸爱你们的方法真多,有…有…”

  2、对爸爸表达爱。爸爸这么爱你们,你们爱爸爸吗?你会做什么让爸爸知道你很爱他?

  昨天是父亲节,小朋友都要给爸爸过节的,就像爸爸给你们过六一一样,你们给爸爸过父亲节了吗?哦,好可惜哦!那今天就用你们刚刚想到的方法给爸爸过节吧。相信爸爸一定会很开心的。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名称:

  建构活动——手指兄弟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手的外部结构,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发现可以做各种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关心自己的身体,知道怎样运用手和保护手。

  活动准备:

  1、手套一只,每个手指装饰成脸的摸样。

  2、可供幼儿操作的材料:毛豆,筷子和钥匙,笔和纸,油泥,皮球,积木等。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入,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谜

  语:五个小兄弟,高矮不一样,天天在一起,齐心把活干。)这是什么呢?引导幼儿猜出是小手。

  二、认识手的结构。

  2、教师出示戴上手套的一只手,引导幼儿认识手。

  师:对了,这就是小手,你们都有手吗?有几只小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小手是什么样子的?

  (启发幼儿说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名称,并发现手指的长短,粗细不一样)

  师:我们的手心和手背有什么不一样呢?(手心里有一条一条的叫做手掌纹,手背比较的摸起来比较的粗糙)。

  师:我们有几个手指呢?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叫什么呢?(引导幼儿知道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是五个手指兄弟的名字)。

  教师小结;我们都有两只小手,共有十个手指头,手指不仅长短不一样,粗细不一样,它们的名字也不一样。手指上还有手指甲,有关节。手分为手心和手背。

  三、认识手指的名称。

  1、出示手。你们发现了我们手指兄弟长得不一样,我们的名字也不一样。

  师:以手指兄弟的口吻说: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名字吗?那小朋友听好了。

  我最矮又最粗,但我最大,所以我叫大拇指。而我最瘦小,所以叫小拇指。我呢?我靠在老大的旁边,我叫食指。我是最中间的,你们可以猜猜我的名字是什么呢?就叫中指。最后剩下最后一位了,我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又不在中间,不好取名字,所以就叫无名指吧!

  2、让幼儿用自己的手练习说手指的名称。

  师;小朋友的手指也有名字了,你们的手指兄弟非常的高兴,我们一起请它们来跳跳舞吧!(先握好拳头,请到哪个手指就哪个手指站起来)。

  师:老师举起手指,小朋友来说出它们的名字。

  3、引导幼儿知道手的作用。知道自己的小手真能干。

  师:我们的小手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幼儿说说小手的作用)。

  4、通过玩游戏“看谁摸的对”来让幼儿知道手的用处很大。不仅可以拿出物品,还可以感知出物品的特征,如,软,热,光滑,粗糙等。

  5、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

  师:我们的小手的用处可真大呀!不仅可以拿物品,而且可以感觉出物体的特征,还可以画画,干活!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小手呢!(引导幼儿讨论)。

  老师小结:小朋友都知道保护小手要在天冷的时候及时的擦油。不能玩刀,玻璃,不玩火,不咬指甲等办法。那小朋友一定要记住哦!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景和儿歌中了解信号灯,斑马线,天桥等交通设施的功能。

  2、能遵守基本的几哦哀痛规则,在交通设施的帮助下安全通行。

  3、初步懂得做事要小心,遇到意外不慌张,并设法解决。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信号灯,斑马线,天桥图片

  2、在教师里布置道路场景,包括若干辆玩具小汽车,用纸画出斑马线,信号灯,用平衡木充当的天桥。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

  教师:(1)、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东西。

  (2)、这些都是在马路上经常会看到的、东西、它们可以帮助和保护人们安全通过,叫做交通设施。。

  3使用道具布置道路场景,引导幼儿观看情景表演,了解常见交通的功能。

  教师;爸爸送丫丫去幼儿园,他们一路上会经过那些交通设施呢?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1)在情景表演中了解信号灯和斑马线的作用。

  2)旁白;爸爸和丫丫站在马路边,他们想过马路。

  丫丫;爸爸,我们站在着而干什么?怎么还不过马路呀?。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就有了不少新发现,他们指出马路上的车子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开的快,有的开的慢;汽车在马路上开时是一边一个方向的,要不然很危险等等。了解信号灯,斑马线,天桥,对与我们小班孩子来说完成的真的很不错。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脚的功能,懂得保护脚的方法。

  2、体验脚对生活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仿真娃娃一个,眼罩若干

  2、特小的鞋、大鞋,高跟鞋、反季节的鞋的。

  3、海绵垫子、塑料地毯、晴纶地毯、地砖等铺成的“道路”。

  活动过程:

  一、摸一摸,探索脚的结构

  1、游戏导入。

  教师出示仿真娃娃。

  孩子们,我们来玩个游戏,请你们蒙住眼睛,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找找娃娃的小脚在哪里?

  2、通过摸一摸,初步了解脚的结构

  孩子们,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找到娃娃的小脚呢?小朋友们说了自己是怎么找到娃娃的脚,

  现在请你们来摸一摸自己的小脚。谁来说说,你的小脚上面有什么。 (小脚上有脚底、脚背、脚趾头、脚趾甲)。

  二、动一动——深入探究

  1、感受脚的功能

  (1)孩子们,你们看前面有四条小路,它们是一样吗?我们去上面走一走好吗?

  (2)、请小朋友们说说感受?

  你刚刚走了哪条小路?走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帮助幼儿丰富“滑滑的”、“软软的”、“麻麻的”、“硬硬的”等词汇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脚能够感觉到硬的和软的、光滑的和粗糙的、冷的和热的.。

  2、了解保护脚的方法。(看电视播放图片)

  (1)小朋友们,我们的小脚有这么多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小脚,让小脚找到自己最适合、最舒服的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吧。

  (2)教师播放图片。

  教师一边播放,一边根据不同的鞋子提问,看到不合适、不舒服的鞋时,教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用手势打×。

  教师小结:我们走路的地方有水泥地,也有瓷砖地,走在上面会扎脚,会凉,所以我们要穿鞋子,鞋子小了,我们的脚不舒服,大了走路不方便,热天穿棉鞋又热,所以我们的小脚要根据季节的不同穿合适的鞋子。

  三、议一议。

  请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讲讲,引导幼儿了解脚的作用,更能理解保护脚的重要性。

  孩子们,我们的小脚除了走路,还能做什么呢?(学袋鼠跳,跑步,跳舞,踢球,骑车等)。

  四、跳一跳——脚律动操,锻炼脚的肌肉。

  小鸭小鸭,去捉大虾;小兔小兔,蹦蹦蹦;袋鼠袋鼠,跳跳跳;我们一起跳起来。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经验,自我保护的意识较差,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精选)09-01

(精选)小班教案08-18

小班教案[经典]09-16

【精选】小班教案09-04

(经典)小班教案09-22

小班的教案04-20

小班教案11-07

(精选)小班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