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3-03 07:49:1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从多角度搜索有关鲸鱼的信息。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环境与材料

  1、与幼儿一起收集有关鲸鱼的信息。

  2、教学挂图《鲸鱼》。

  3、《科学》下P.22~23。

  一次备课

  一、引导讨论

  1、观看教学挂图《鲸鱼》,教师问幼儿: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什么?

  2、你了解到有关鲸鱼的`哪些信息?

  3、小结:蓝鲸是鲸鱼中最大的一种,它的身长达30多米,体重约1700吨,一张嘴能容纳10个成年人自由进入。它运动的时速为27公里,主要食物是小虾、水母、硅藻等浮游动物。他的力气很大,大约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的力气。由于长时间待在水中,每次浮上海面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15米的水柱。

  二、看画册《大鲸鱼》

  1、发现鲸鱼的全身都是宝,知道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绘画:可爱的鲸鱼。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目标突出,在活动中,孩子的表达积极性也很高,尤其是在讨论小动物们如何帮助大鲸鱼回到海边的方法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说再次涨潮时大鲸鱼就能自己回去了;有的说可以先用水倒在大鲸鱼身上,让它不会觉得口渴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的互动较多,大班下学期了可以尝试让孩子自主阅读,增加挑战。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趣味性,有节奏地朗诵。

  2、了解传统婚嫁习俗,丰富认知经验(相克相生)。

  3、在感知童谣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重难点:

  通过童谣,了解婚嫁习俗。

  知道事物间相克相生的有趣现象。

  活动准备:

  老鼠娶新娘PPT。

  活动过程:

  一、 音乐导入

  欣赏唢呐演奏的音乐《喜洋洋》

  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在什么时候会播放这样喜庆的音乐?

  小结:放这样的音乐,说明一定是有喜事发生。

  二、观察图片共同讨论,理解童谣

  在老鼠村,住着一位老乡长,最近在他们家,也要有一件大喜事。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大喜事。

  (一)第一段,理解学习童谣

  “小白菜,地里黄。老鼠村,老乡长。乡长女儿美叮当,要找女婿比猫强。”

  发生了什么喜事?这件喜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引导幼儿用童谣中的语句来说)

  乡长女儿叫什么?

  小结:乡长女儿长得漂亮,名字也好听,叫美叮当。

  乡长要找个怎样的女婿?

  小结:冬天的时候,地里的小白菜都变黄了。而正在这时,老鼠村的乡长要为自己的女儿找一个比猫强的女婿。

  把这个好消息用好听的`童谣去告诉其他人。

  出示PPT,师幼共同学念童谣第一段。

  (二)第二段,分析事物规律,发现事物间的有趣现象

  “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

  承接语:太阳第一个赶来了,它说我最强,我能发出光芒,照出影子。

  1)云儿说

  不行,为什么?

  小结:云能把阳光遮挡住。

  2)那有没有比云强的呢?

  小结:原来风儿能吹散云。

  3)你们同意风是最强的吗?请说明理由。

  小结: 能遮挡住风的还有墙呢。

  4)师:我们一起问问老乡长,墙行不行?

  不行,和身边的朋友讨论,还会有谁比墙厉害。

  你觉得美叮当应该嫁给谁?

  童谣小结: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墙不行,还是嫁给老鼠郎。

  师幼共同告诉老乡长(共同学念前半段)

  (三)通过童谣,了解中国传统民俗

  结婚一定要先选日子,听听,选在哪天?

  1、听童谣第三段

  选在哪天?(年初三晚上正合适)一起来介绍一下结婚的日子。

  提升:“正月一”新年的第一天。

  2、观察图片,谈论老鼠娶新娘的热闹场面

  结婚那天,看看老乡长一家在忙些什么?

  古代结婚不坐轿车坐什么?什么是嫁妆(结婚用品),洞房是什么意思?

  3、学念童谣

  那么特别的婚礼,你们也去凑凑热闹,一起帮忙抬花轿,办嫁妆吧。

  要求:新娘说,我要听好听的童谣,坐舒服的轿子,我才嫁给老鼠郎。

  小结:跟着童谣的节拍,踏出一致的步伐,新娘才能高高兴兴舒舒服服的。

  三、边朗诵边游戏,学习童谣

  1、共同学念童谣。

  2、边打节拍边朗诵。

  附童谣:老鼠娶新娘

  小白菜,地里黄。

  老鼠村,老乡长。

  乡长女儿美叮当。

  要找女婿比猫强。

  太阳最强嫁太阳,

  太阳不行嫁给云,

  云不行,嫁给风,

  风不行,嫁给墙。

  墙不行,还是嫁给老鼠郎。

  正月一,年初一,

  正月二,年初二。

  正月三,年初三,

  今夜老鼠娶新娘。

  抬花轿,搬嫁妆,

  大小老鼠来帮忙。

  敲锣打鼓发喜糖,

  新郎新娘入洞房。

  活动反思:

  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合理,活动中幼儿的配合十分重要。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活动以老鼠乡长找女婿,以及寻找过程中出现的一物降一物的情节,不同的是最后老鼠乡长的女儿嫁给了老鼠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共同交流。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孩子自由表达的兴趣和激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名称和部位。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了解牙齿的作用、形状、分布。

  活动难点:在操作过程中,根据牙齿的分布状况“安装”牙齿是难点。

  活动准备:

  (一)教师用纸盒简称“大嘴怪”

  1、教师出示“大嘴怪”,用“大嘴怪”的口吻说:“嗨,小朋友,你们好啊!我是大嘴怪,你们瞧,我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我的'牙齿像一部切碎机。

  2、师边说边摆弄“大嘴怪”,使其牙齿部位做开合动作。

  3、师摆弄“大嘴怪”,幼儿给“大嘴怪”喂食。“大嘴怪”先用门牙切咬食物,然后头一仰,吞到肚子里去了。

  (二)装饰小嘴怪。

  1、发给幼儿每人一只小嘴怪,请幼儿为小嘴怪装上整齐的牙齿,引导幼儿先观察牙齿模型,或同伴的牙齿,然后根据教师的范例将白纸剪成不同形状的牙齿粘贴在小嘴怪的嘴部。

  2、装饰小嘴怪,归小嘴怪画上眼睛、头发、衣服等。

  (三)馋嘴的小嘴怪。

  1、给你们的小嘴怪喂点吃的吧!

  2、幼儿操作小嘴怪,随着手的动作,小嘴怪的嘴一开一合,像吃东西的样子。

  3、幼儿还可为小嘴怪配音:“啊呜一口,恩——真好吃,嚼一嚼,真香啊!”

  4、幼儿仿编歌词,并配合动作表演。

大班教案 篇4

  目标:

  帮助宝宝学习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准备:

  数字卡片1~10(自制)、围棋棋子55个。

  方法:

  1、让宝宝把数字卡片1~10从左到右摆成一排。然后按照卡片上的数字将相同数量的围棋棋子分别摆在卡片下方。摆棋子时要求宝宝“左摆1个,右摆1个”,尽量让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朋友。

  2、摆好后让宝宝观察是不是所有的棋子都有朋友,指出那些没有朋友的棋子都是哪些数字下的棋子。

  3、家长讲解:数字1、3、5、7、9都有一个棋子没有朋友,叫奇数;数字2、4、6、8、10所有棋子都有朋友,叫偶数。

  指导:

  1、根据宝宝的兴趣来教,不一定一次全部教完,重在启发、培养宝宝的逻辑推理能力。

  2、随着宝宝能力的提高,可随意说出一个宝宝能够数出的`数字,让宝宝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通过多次练习,对奇、偶数的规律给予总结。

  蒙氏箴言:如果不通过书写语言和数字对所有这些帮助孩子理清了意识的初期收获加以巩固的话,它们就有可能被荒废,一旦它们借助语言和数字这两个工具被确定和巩固下来,这些经验就能为未来教育展开一个无限广阔的前景。

  计数练习:

  计数练习旨在帮助宝宝初步形成数的概念。通过练习,宝宝可以认识10以内的自然数和零,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与数之间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实物并能说出总数;理解数的结果并能用数词来表示,等等。

  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个人感觉在讲解双数时讲得不到位,所以在提问的过程中有的幼儿答非所问,在一个由于幼儿人数多,,不能围绕老师的意愿去活动,纪律有点差。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十月份班内开展了“大中国”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从四大发明到现代火箭,从中华健儿勇夺奥运奖牌到我国的名胜古迹,从国粹京剧到剪纸……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多,感受也越来越多。这段时间,孩子们看了电视《李小龙传奇》、《少林寺传奇》后,对中国功夫产生了极大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孩子们更多的了解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萌发幼儿爱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功夫是我国传统的文化,激发幼儿对中国功夫的兴趣,萌发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功夫的'一些基本动作,并尝试练一练。

  活动准备:

  1、《中国功夫》的音乐。

  2、教师学会一些武术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孩子们,你们看过国庆大典举行的阅兵仪式吗?从开国大典中我们能感受到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了,那你们觉得咱们国家什么很棒?

  2、教师:我最近发现有一样也是中国很厉害的,它就藏在一首歌里,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幼儿欣赏歌曲《中国功夫》

  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引出中国功夫。

  教师::没错,我发现中国功夫也是很厉害的。

  三、向幼儿介绍武术知识。

  1、教师:中国功夫也叫武术,是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有很多人喜欢练武术。

  提问:(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功夫?

  (2)有谁会一些武术动作?(幼儿演示)

  2、向幼儿介绍中国功夫简单的动作。

  (1)教师演示一组中国功夫的基本动作。

  教师:我最近也在学中国功夫,想看我露一手吗?

  (2)那些动作是你喜欢的?

  3、幼儿与教师共同练习中国功夫。

  (1)教师:想不想跟我一起学?好,先活动活动手脚。准备,站如松。

  (2)、幼儿与教师共同练习2——3遍。

  4、幼儿在《中国功夫》的音乐中展示武术动作。

  (1)、教师:动作学会了吗?我们马上要召开武林大会,比一比谁是武林高手。那怎样才能成为武林高手呢?(不怕吃苦、认真……)有信心吗?你们把今天学的动作练一练。

  (2)、幼儿自由演示,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不错。只要勤学苦练,相信你们都能成为武林高手。

  5、介绍李小龙,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

  (1)教师:你们知道李小龙吗?是的,他是一位功夫高手。有一次,他到美国。一位美国拳击高手瞧不起他,认为中国功夫不行,就欺负李小龙并向他挑战。结果……,你们觉得中国功夫怎么样?(厉害、……)现在,不单中国人喜欢中国功夫,连外国人也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功夫,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骄傲、自豪……)

  (2)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拳术,中国功夫还有很多,象刀术、剑术、棍术、枪术……,我们以后再来了解它。

大班教案 篇6

  游戏目标:

  1、喜欢玩益智区——棋牌乐

  2、学习棋牌区的玩法

  3、能合作地玩游戏

  4、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游戏准备:

  各种棋牌

  游戏过程:

  了解各区域的玩法和投放的材料

  1、投放的材料:跳跳棋,象棋,围棋,扑克,拼图等

  2、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玩法:允许4个人进入棋牌区选择大家喜欢的游戏开始合作玩游戏,要求按照各个游戏规则进行游戏,违规的取消资格

  规则:

  没有带牌进入区域角的小朋友取消资格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速度的音乐。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风吹过时出现的情景。

  活动准备:

  音乐CD《风在哪里》,课件《风在哪里》。

  活动过程:

  一、听辨曲式:

  1。听音乐《去郊游》入场。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2。ppt播放:起风了,树叶往下落。

  师:"咦,树叶怎么会落下来?"(幼儿:风来了)3。引导幼儿说说风在哪里。

  师:"你们见过风吗?见过什么样的风?"4。幼儿观看课件,观察生活中的风。

  师:"你们看见风来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小结:"轻轻的风来了,树枝摆呀摆,花儿摇呀摇,蒲公英飘呀飘,风帆鼓呀鼓。急急的风来了,彩旗甩呀甩,树叶转呀转,红旗抖呀抖,衣服飞呀飞。"二、旋律感应: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感受旋律,体验AB式的两段不同感受的音乐。

  师:"风有时是轻轻地来,有时却急急地来,闭上眼睛请仔细听听,风什么时候在轻轻地走,什么时候在急急地跑?"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觉得刚才听到的音乐里风什么时候轻轻地来了?"3。引导幼儿用肢体表现慢节奏的旋律。

  师:"你听到了吗?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也来轻轻地摆动你的身体吧。"4。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感受快节奏的旋律。

  师:"这部分音乐中,风的'脚步声和刚才的感觉不一样了吧?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幼儿讲述)"我们再来听听,看看,感受一下大风的到来吧。"5。教师播放音乐,幼儿用肢体表现快节奏的旋律。

  师:"大风的到来是什么样的?我们随着风中的音乐表现一下大风的到来吧。"三、肢体表现:

  1。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风到来时的景物。

  师:"风来了,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我们也来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每个人想想从现在开始你变成了什么?等风来了,你就随着风动起来,听着音乐开始好吗?"2。教师播放音乐,幼儿自由舞动。

  3。教师再次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动作情节。

  教师小结:"原来可以一个人表现风来了,也可以与同伴合作来表示,想不想再和风一起捉迷藏?我们听着音乐和风一起玩玩。注意听辨不同的脚步声。"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和风玩了好长时间的游戏也累了,我们回家吧。"在《去郊游》的音乐中结束。

  活动反思:

  《风在哪里》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速度,并用"优美、舒缓、柔和"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一段音乐的感受,从而得出第一段音乐是"风轻轻地来",而用"急、快、猛"等词语来形容听第二段音乐的感受,得出第二段音乐是"风急急地来",说明了幼儿对音乐有一定的听赏能力。在用肢体动作表现风时,幼儿能用手摆动,身体扭动、转圈等各种动作来表现,并且也能通过动作的轻柔与有力来表现两种不同的风。在把自己变成风中的一样东西时,幼儿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变出各种不同的东西,如:小花、小草、大树等等。在与同伴合作表现风中的东西时,幼儿兴致极高,通过与同伴商量摆出各种造型,与两种不同的风做游戏。整个活动中,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与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勇敢地表现自己,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12-30

大班教案(经典)08-10

大班教案【经典】08-17

大班教案【精选】09-20

(精选)大班教案09-15

大班教案02-04

大班教案02-04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05

大班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