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8 08:41: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合集(6篇)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感受儿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词语“摇摇摆摆、蹦蹦跳跳”。

  3.懂得做个有礼貌、有爱心的孩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学唱歌曲《走路》并把山羊公公编入歌曲中。

  (2)做过体育游戏“过独木桥”。

  2.物质准备:棒偶、小兔、山羊公公各一个,背景图一副。小白兔头饰、山羊公公头饰、小鱼头饰。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有节奏、完整地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理解词语“摇摇摆摆、蹦蹦跳跳”。

  3.活动指导:通过谈话演示教具、角色表演等形式帮助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及音韵美。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听音乐交替模仿兔子和山羊公公走路的样子进入教室。(歌曲《走路》)

  2.出示图片和棒偶,引导幼儿讨论和表述。

  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叫独木桥?

  如果小白兔和山羊公公同时要过独木桥,应该怎么办?(鼓励幼儿大胆表述,注意回应和提升幼儿的语言经验。)

  3.视听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提问:儿歌的名称是什么?儿歌里有谁?说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操作棒偶,再次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并理解儿歌内容。

  提问: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模仿动作并学习词语“蹦蹦跳跳”。)

  山羊公公是怎么走路的?(模仿动作并学习词语“摇摇摆摆”。)

  小白兔遇到了山羊公公,它是怎么说的?它是怎么做的?

  河水为什么哗哗笑?鲤鱼为什么蹦蹦跳?

  5.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帮助幼儿感受儿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提问:这首诗歌好听吗?哪里好听?(让孩子评价)

  6.幼儿学习朗读儿歌。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幼儿小声跟读。(利用棒偶操作)

  (2)集体朗诵。(指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并读准字音。)

  (3)分组分角色朗读,一组扮演小白兔,另一组扮演山羊公公,边读儿歌边表演。(注意指导幼儿表演出角色的动态特征。)

  7.分角色表演。(指导幼儿表演出角色的动态特征。)

  8.讨论、理解儿歌主题。

  提问:(1)小白兔为什么要让山羊公公先过桥?

  (2)如果在公共汽车上遇到爷爷奶奶应该怎么做?(联系经验)

  小结:小白兔是个有礼貌、有爱心、尊重老人的好孩子,大家都喜欢它。我们也要向小白兔学习,做个有礼貌、懂得谦让的孩子。

  附:儿歌

  小白兔过桥

  小白兔过小桥,

  走到桥上瞧一瞧,

  山羊公公过来了,

  摇摇摆摆走上桥。

  小白兔往回跑,

  站在桥下把手招,

  山羊公公您走好,

  山羊公公您先过桥。

  河水听了哗哗笑,

  小鱼乐得蹦蹦跳,

  都夸白兔有礼貌。

  小百科:小白兔俗称兔子,是哺乳类兔形目,草食性脊椎动物。为幼小的白色的兔子。因为比较可爱,常出现在儿歌和冷笑话当中。

中班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春雨的吉他》这是一首语言优美、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通过春雨的声音以及小听众的表现,来体现春天美妙的声音和美好的意境。《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中班幼儿好奇心强,对大自然中的现象感兴趣,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进行分享。本节活动通过创设春雨的情境,引导幼儿发现和表现出春天的声音并进行仿编,体验发现和创作的乐趣,感受春天美好的意境。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启发式提问、直观演示和示范朗诵,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诗歌内容大胆想象并进行仿编,从而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创作的快乐。

  二、教学策略

  1.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体验创编的乐趣。

  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春雨的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春天还有哪些好

  听的声音,你能把他仿编到诗歌中吗?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想像春天的声音,体验仿编诗歌带来的乐趣。

  2.通过出示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天的意境。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直观的画面更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

  通过出示春雨、蝴蝶姐妹、蜗牛弟弟的图片,引导幼儿更直接的感受理解诗歌的内容。

  3.通过教师优美的声音朗诵,感受诗歌春天优美的意境。

  教师用优美的声音,富有感情的朗诵,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加上好看的动作,富有感情的朗诵。

  三、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欣赏和体会诗歌中春天的意境。丰富词汇“陶醉”。(重点)

  2.能有感情的`朗诵,能替换诗歌中的词句大胆想象并进行仿编。(难点)

  3.萌发热爱春天,体验创作的快乐。

  四、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教师和幼儿一起去户外寻找春天的声音。

  (2)幼儿有听过弹奏吉他的经验。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活动过程

  1.创设春雨的意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1)播放春雨的图片和声音。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看,怎么了?听,春雨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原来春雨在弹吉他,弹奏出了这么多动听的声音。

  (2)再次播放春雨的声音,引导幼儿感知春雨声音的美妙。

  教师:听了春雨的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小结:春雨的声音这么动听,老师也陶醉在春雨的吉他声中了。

  2.教师完整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春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在弹吉他?

  小结:滴滴答,滴滴答,春雨在弹吉他。

  (2)他的听众可不少,他的声音都吸引了哪些小听众?

  小结:春雨的声音太动听了,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都来当小听众了,他们都是怎样认真听的?让我们再来听一听。

  3.教师有感情朗诵诗歌,幼儿多种形式的表演诗歌。

  (1)教师提问: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他们都是怎样认真听的?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的样子吗?他们都陶醉在春雨的吉他声中,你知道什么是陶醉吗?

  小结:花婆婆竖起了耳朵,蜗牛弟弟伸长了脖子,蝴蝶姐妹停止了飞舞,他们都陶醉在春雨的吉他声中。春雨的声音太动听了,大家都陶醉了。

  老师:听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让我们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诵一下吧。

  (2)出示图片,幼儿看图朗诵

  (3)幼儿用优美的声音加动作表演朗诵。

  (4)幼儿分角色扮演小听众表演诗歌。

  (5)幼儿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4.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进行仿编。

  (1)教师:春天里还有许多动听的声音,他们也想来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你都听到了春天的哪些声音?他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仿编到诗歌中吗?

  (2)个别幼儿示范

  (3)教师示范仿编

  (4)你仿编了一首完整的诗歌,你们想不想来试试?现在请小朋友把春天的声音仿编到诗歌中,和你周围的小朋友交流一下,音乐结束的时候,把你仿编的诗歌分享给大家。

  (5)幼儿朗诵仿编的诗歌。

  5.活动延伸

  教师:春天的声音太动听了,让我们回到班级中将仿编的诗歌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课后反思:

  本活动首先通过创设春雨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通过倾听春雨的声音,感受春雨声音的美妙和动听,并大胆表达自己听到春雨时的感受,初次体会陶醉的含义。

  幼儿学习诗歌中,我通过优美的声音进行示范朗诵,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美,体会春天优美的意境。活动环节中我通过层层梯进,引导幼儿了解诗歌的内容。

  第一遍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诗歌中春雨的吉他声,以及被吸引的小听众,

  第二遍朗诵诗歌引导幼儿了解花婆婆、蜗牛弟弟、蝴蝶姐妹,他们是如何认真听的,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感受到春雨弹奏的吉他声这么动听,再一次引导幼儿感受和体会陶醉的含义。本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多种形式的表演诗歌,引导幼儿体会到表演的乐趣。首先引导幼儿看图朗诵,在朗诵的基础上发现很多孩子加上了好看的动作,第二遍朗诵时,引导幼儿加上好看的动作表演,

  第三遍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诗歌,用动作大胆表现小观众的样子,幼儿对表演充满兴趣,于是,我引导幼儿再次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交换表演。春天还有许多动听的声音,把他们仿编到诗歌中一定也很好听,通过活动前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的声音,他们都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在仿编诗歌时,幼儿能大胆进行仿编,有的小朋友与同伴合作进行了仿编,孩子的兴趣非常浓厚,回到班级中我们继续分享给其他的小朋友。本节活动中在示范朗诵和幼儿表演时我还加入了好听的音乐,注重多领域的整合,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美的意境。

  当然,在本节活动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创编时可以请创编一样内容的小朋友一起朗诵,充分让幼儿进行表达,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互相配合练习多人齐步走,努力协作完成游戏。

  2.在活动中感受互相合作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3.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在秋天搬运粮食准备过冬的自然现象。

  2.蚂蚁搬运食物的自然场景,自制蚂蚁触角头饰若干。

  3.若干沙袋“大米”。

  4.小糖果若干。

  5.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

  1.教师: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谁能学学他们走路的样子?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动物走路的样子。

  (二)练习

  1.教师:“哇,我们的身体都热乎乎的了!现在,要学蚂蚁宝宝走路了,我们先来看看蚂蚁妈妈是怎么走的?”

  幼儿观察蚂蚁妈妈走路的样子,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观察两人的步伐。蚂蚁妈妈渐渐走远。

  2.教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幼儿2-3人一组自由组合,第一个幼儿站立,戴上蚂蚁触角头饰;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幼儿的腰。幼儿尝试自由练习多人齐步走,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提醒幼儿一起走路的过程中步伐整齐一致,“蚂蚁”各身体部位不分离。

  3.教师:“刚才我们在学走路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小朋友遇到了麻烦。他们走着走着“小头”和“身体”就分开了,而且怎么也走不快。你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自由讨论,并请走得又快又好的几组幼儿作示范。鼓励幼儿积极尝试,在探索中找出更好的办法。

  4.小结:“哇,原来啊,小蚂蚁走路的时候每个部分都要方向一致,后面的小朋友要看着前面的小朋友,前面的小朋友出左脚后面的小朋友也要出左脚,前面出右脚后面也要出右脚,“小头”和“小身体”要一起走才能走得又快又好!”

  幼儿再次练习多人齐步走,着重强调多人合作,步伐一致。

  5.教师:蚂蚁宝宝们真棒啊,都学会走路了。

  (三)游戏:蚂蚁排队走

  1.现在老师把小蚂蚁的头上贴了标签,请一样颜色的蚂蚁在一组。

  教师组织小组比赛。

  (四)运粮食比赛

  1.教师:“刚才宝宝们表现得都不错,现在冬天快要到了,小蚂蚁们要储存粮食过冬了。我们要将这么多的`粮食运到我们的仓库里去了,请小蚂蚁们注意安全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千万别把粮食送错仓库喽!”

  请幼儿将箱子里的“粮食”搬运至“仓库”内。

  2.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幼儿出汗情况;并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要求: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碰撞,不踩到别人。

  (五)放松

  教师:“蚂蚁宝宝们,粮食都搬完了,一定很累了吧,蚂蚁妈妈给我们送来了好吃的!”

  教师将小糖果分发给幼儿品尝,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边品尝糖果边交流游戏经验。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的发展变化。

  2.感受家的温暖与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座小房子》教学挂图、语言cd(盒带)。

  2.幼儿学习资源2第1~5页。

  活动过程

  (一)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讨论,说说“我家的房子”。自己家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房子里都住着谁?他们在房子里都做什么事情?

  (二)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房子的温暖。

  1.结合挂图,观察画面,想象、猜测画面内容及故事的发展变化。

  (1)出示故事首页,观察了解故事主人公小房子的心情。

  提问:猜猜这是谁的家?小房子为什么不开心?

  (2)观察小鸟和大象图片,猜测图片的内容,尝试推理故事的发展,讨论:小房子会对小鸟、小老鼠、大象说些什么呢?他们会怎么回答呢?

  (3)观察小房子的表情变化。

  2.听了小动物们的回答,小房子的'心情会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怎样让小房子变得高兴起来?

  3.观看挂图,大胆表述故事后半部分的情节发展变化。

  小房子迎来了谁?他们都在小房子里做什么?

  小房子会喜欢现在的生活吗?它现在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4.展开故事结尾,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感受家的温暖。

  (1)引导幼儿猜测,在这一刻谁最幸福?为什么?

  (2)小结:因为在这座房子里发生了许多令小房子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所以小房子也感到很幸福。

  (三)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自己家的温暖。

  (1)引导幼儿讨论:你的家有这样一座幸福的房子吗?说一说房子里的幸福事情有哪些?

  (2)小结:小朋友也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爸爸、妈 妈等许多亲人的疼爱,所以小朋友也是幸福的。

  (四)阅读幼儿学习资源2第1~5页,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活动延伸

  1.将故事投放到阅读区中,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大胆与同伴讲述故事内容。

  2.请幼儿回到家中给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为家人做事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光滑的吸管叠起来,探究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耐心和坚持性。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塑料杯子、小碗、各色吸管、计时器、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两名幼儿为一组参加比赛。当计时器开始计时后,两名幼儿同时将小碗或塑料杯子放置在桌面上,将吸管根一根平放在小碗或塑料杯子上进行叠高。在规定时间内以叠得高、吸管用得多的幼儿为胜。

  活动规则

  1、设定比赛时间,每组分钟。

  2、每组幼儿的`年龄应该相同(中班组或大班组)。

  3、赛程中,滚落的吸管须拾起重叠。

  活动提示

  小年龄幼儿游戏时,底盘材料可以选用小碗;年龄稍大的幼儿则可以选用塑料杯子。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能在各种材料建构成的障碍物上行走,练习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

  2.尝试各种练习平衡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投放:大块积木、塑料板、轮胎、自制梅花桩、礼物纸盒、沙包、矿泉水瓶。

  2.经验准备:幼儿有利用户外玩具材料,通过自己摆放进行游戏的经验。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规则:

  1.让幼儿利用有的材料自己动手找寻不同的“桥”。

  2.手提物体走一走自建的“小桥”。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准备活动。

  师同幼儿听音乐做“动物操”,活动腰部、手部、腿部、脚腕部的准备工作,同时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小熊去做客。

  师用语言导入游戏情节:小熊要去小动物家做客,可是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熊不能过河去看朋友了,请小朋友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可以顺利到达河的对面。

  二、游戏活动

  1.我们来搭“桥”。幼儿分组分别尝试用大块积木、塑料板、轮胎、梅花桩搭“桥”。

  (1)让幼儿利用已有的材料建构不同的“桥”。在幼儿搭“桥”时要求幼儿搭的“桥”不能断开,“桥”与“桥”之间必须连接上。并让幼儿分别上“桥”试着走一走。

  (2)让幼儿讲一讲每座桥的不同之处,请几名幼儿示范走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又快又稳地走过“桥”的。

  提问:“怎样利用这些不同材料搭桥?”

  “怎样将礼物一起带过河?”

  (3)幼儿自由练习,体验在不同障碍物上行走。

  2.送礼物。

  (1)小朋友给小熊搭好了“桥”,小熊为了感谢你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好好朋友家做客。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礼物也一起运过“河”去。

  (2)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把礼物(纸盒、沙包、矿泉水瓶)运到“河的对岸”,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运礼物。

  提示:从一个方向往返回来,互不碰到。

  三、结束部分

  1.鼓励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

  2.坐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做放松活动。

  3.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开展。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可以搭建的材料,幼儿在搭建中学会了协商、合作,并能进行尝试和改进,从起初的用一种材料搭建,慢慢的尝试用多种材料共同搭建,这样幼儿在自己搭建的'小桥上既练习了走平衡,又练习了在有间隔的物体上走平衡。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和伙伴相互交流、合作。在学习方法上考虑到一味的平衡会使幼儿感到单调乏味,因而设置了一个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活动,这样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锻炼了基本动作。

  小百科: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如道路、铁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设施 (如管道、电缆等)跨越天然障碍 (如河流、海峡、峡谷等)或人工障碍 (高速公路、铁路线)的构造物。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09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的教案11-08

(经典)中班教案07-26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21

(经典)中班教案08-17

中班教案【精选】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