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0 08:15: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实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7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阅、固认识、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镜浪费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收集有关从玩或平常小事中有所收获的名人资料。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字词意思。

  (3)熟读课文,从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在玩中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边玩边想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科学、对伟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边玩边想的良好习惯。

  四、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二、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四、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五、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三、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四、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五、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浪费时间?

  玩耍伟大发现(显微镜、微生物)

  边玩边想,边想边玩

语文教案 篇2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情趣的科普作品。根据本文特点,教学时可以疑促读,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在感悟诗歌表达上的精妙、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以疑激趣

  教师可通过回顾本单元已学过的描写秋天美景和黄山奇石的课文的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质疑。质疑后先存疑,以疑促学,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主解疑

  初读环节,教师可进行激趣启发:发现问题了不起,如果能通过自己读文解决问题就更棒了。引导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随后可按小节接读诗歌,检查学生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是否能自主解决质疑时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同时用笔在文中圈圈画画,自主解决疑难。以此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获得初步的理解。

  三、研读交流,探究释疑

  课文二、三、四节是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可再提出如下问题:哪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组织学生读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收获,在组内质疑解疑;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实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逐渐突破课文的重难点。随后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如小组朗读表演、列表展示学习成果、做小解说员看插图讲解、画简笔画介绍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等。通过读、演、说、画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第一和第五小节,可引导学生在自由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问句的疑问语气,启发他们懂得只有认真观察自然才能有所发现的道理,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中,还要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生词。比如针对四海为家一词,可做这样的设计: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能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你还知道有什么事物或什么人也四海为家吗?或者试着用上四海为家说一句话。

  上述过程要以读文解疑为主线,或自读自悟,或合作探究。在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感悟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竞赛读、展示读,并试着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按照泡泡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找的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组织模仿第二、三、四小节的句式续编诗歌,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实现读写的有效结合和语言的迁移运用。此后,还可启发学生思考是否产生了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新的疑问走出课堂,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语文教案 篇3

  设计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低年级语文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合作与探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时目标

  1、 让学生在读、思、议、画的综合实践中把课文二、三两个自然段读好、读懂,并在此基础上背下来。

  2、 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录像 图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冬天快要到了,从遥远的北方飞来了一群群

  生齐读课题

  2、录象演示图一

  看图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 感悟丹顶鹤的颜色美

  1、 过渡:丹顶鹤飞过平原,飞过河流,飞过高山,飞呀飞呀,瞧,它们飞到了我们的教室。

  2、 出示图二,指导看图

  (1) 同学们想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些什么?向它们打个招呼吧。

  (2) 看图,说说丹顶鹤的外衣是什么颜色的.?

  3、 自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4、讨论交流、品读词句

  (1)“洁白”

  (2)比较:丹顶鹤的翅膀是黑的

  丹顶鹤的翅膀边儿是黑的。

  投影演示

  (3)出示句子:“丹顶鹤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指名读句子。

  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颜色是鲜红鲜红的?

  “丹”表示什么颜色?

  5、指导朗读感悟丹顶鹤的美丽

  6、小组合作、拓展练习

  丹顶鹤的外衣多么美丽呀,让我们小组合作一起为图片上的丹顶鹤空穿上美丽的外衣吧!

  (1)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最好?

  (2)图片展示,并向大家介绍。

  (二) 自主学习,体会丹顶鹤的逗人喜爱

  1、 过渡,丹顶鹤不仅很美丽,也很逗人喜爱。

  2、 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丹顶鹤什么地方逗人喜爱?

  3、 指名交流

  (1) 看图体会丹顶鹤修长的体形

  (2) 理解词语“展翅飞翔”、“引吭高歌”

  学生自由模仿

  多媒体演示

  你想读给人家听一听吗?

  (3)为什么丹顶鹤又叫“仙鹤”?

  (4)朗读体会

  三、 赏读课文,强化感受

  1、 角色体验

  下个星期,我们将举办一次保护珍稀动物的主题队会,如果请你当讲解员向大家介绍丹顶鹤,你打算怎样介绍。

  指名介绍

  2、 读中感悟,强化感受

  欣赏课文录音

  配示朗读全文

  3、 课外延伸

  学了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想做些什么?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总结词语。

  2、认识生字,并能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

  3、能够区分一些相近的词语。

  4、能够阅读短文。

  5、培养其发现生活及创造生活的能力。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2、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示例:算盘 盘算 到达 达到 领带 带领 展开 开展 喜报 报喜 喜欢 欢喜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是用合一合的办法识八个生字。

  ①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发现它们组合的规律。

  ②注意提示姓xìng、警jǐng的正确读法。

  ③自由练习读词语,鼓励学生进行扩词练习,如,肤色、大胆、警报。

  2、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先让学生读一读词语,自主发现每组两个词不在意思上的联系,接着读句子,结合句子的意思选词填空,最后再把句子读一读。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鲁班造伞》这篇短文

  让学生默读明意,自主识字,朗读感悟,并鼓励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或家长听。

  二、口语交际

  1、课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小制作。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三、展示台

  这次展示台安排了两项内容:

  一是展示自己收集到的邮票。

  二是展示自己收集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

  3、能针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4、默读课文。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第2自然段,体会翠鸟的行动十分敏捷。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默读课文。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自然段的教学,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自然段的教学,体会“总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个外表非常漂亮的鸟,它动作敏捷,身影灵巧,大家想走进它的世界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方面[Y1]?

  5、汇报:

  1)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

  2)它的`动作十分敏捷;

  3)喜欢生活的地方。

  6、那么你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的?然后给大家读一读。

  7、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那么第一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谁愿意说一说[Y2]。

  8、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写它的外形,你最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又用什么来体现它特点呢[Y3]?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腹刹

  3)重点指点字形:腹 蹬 浅 疾 脱 隐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

  1、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2、选作: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注意写作的层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恰当地进行词语搭配。

  2、能针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3、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产生喜爱鸟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语言训练,能针对“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让我继续了解翠鸟这个可爱而漂亮的小动物,看看它还有哪些特别之处。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气。

  2、指名读,互相评议。

  3、默读课文,你从哪儿看出翠鸟不仅漂亮,而且是捕鱼高手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相关词语。

  4、汇报交流。

  5、教师指导体会:刹那间,它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Y4]。

  6、那么带着你的体会,在读一读。

  7、“我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Y5]?

  三、完成课后习题。(词语搭配)

  1、自由发言,交流。

  2、独立完成,集思广益。

  四、课堂小结:作者观察的多仔细啊,他把翠鸟的外形和动作写的非常的准确,希望大家能够学习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五、作业:语文一日一练。

  板书:14、翠鸟

  漂亮小巧玲珑行动敏捷

  [Y1]默读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Y2]培养学生概括,语言组织的能力。

  [Y3]结合身边的小动物,说一说,体会课文中“总分”的写法。

  [Y4]使学生充分体会翠鸟动作的敏捷。

  [Y5]结合生活实际谈感受,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案 篇6

  《生命的林子》是一哲理美文。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文体,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故事大道理》、《枕边故事》等等。代表作家有刘燕敏、毕淑敏、周国平等等。这种文体的兴起,与《读者》杂志的热销也有密切关联,同时适应了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林子》假借玄奘早年刚出家的故事,提出了“做矮子中的将军”和“做将军中的将军”的人生命题,当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这文章中的方丈,运用的教学方式就是情境教育,因此,在研究情境教育的现场,选用这样一文章让学员们进行教学设计,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为了节约时间,我主要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交流。

  这节课,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读懂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深龙多”、“鹤立鸡群”等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文章通过对比、形象描绘,生动说理的方法,明白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存在环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如下: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3节。

  1、一读:学生快速阅读1-3节,用一个词语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欲行)

  2、再读:思考,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

  先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原因,然后结合具体的词句加深理解。

  主要原因:

  寺:名胜、才多

  玄奘:事繁、己微

  用“与其……不如……”连起来说说。

  具体的词句:

  名胜:香火鼎盛名满天下香客如流

  才多:水深龙多高僧济济

  事繁:法师应酬太多喧喧嚷嚷

  己微:远不如想出人头地

  这些词语,学生大多能很好理解,这里重点突出“水深龙多”的教学。

  同学们,你们记得在《三顾茅庐》中,人们称诸葛亮为什么?(卧龙)

  还有哪些词语中含有“龙”呢?(卧虎藏龙、龙争虎斗、群龙无首等等)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人们用“龙”比喻什么?

  然后,让学生用“法门寺水深龙多、高僧济济”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话。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5节

  1、学生自读,想一想方丈为什么要向玄奘提出这个问题?

  2、交流:这一段,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段落,这一部分,是方丈对玄奘志向的考察,如果玄奘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那后面的观看松树林的环节,也就会落空。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方丈的智慧和细心。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9节

  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读:玄奘和方丈来到了林子,他们看到了什么景象?划出有关句子。

  二画:教师板画:山顶乱枝纵横的松树;一片修颀挺拔的松林。通过图画只管展示情境,加深学生体会。

  三演:如果你就是山顶的松树或者是松林中的一棵松树,我来采访你们,问问你们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从中体会乱枝纵横的松树和松林中松树的不同成长环境和生长状态。

  补充:高山之巅无美木,伤多阳也。太好的环境同样不利于成长。而松林中的松树,因为有了竞争,有了奋发,有了上进心,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四拓:松林中除了有竞争,其实,还有合作,和一棵孤零零的松树比起来,它们更有集体的力量:

  说话:

  当狂风袭来时,松林;

  当暴雨倾盆时,松林;

  当洪水肆虐时,松林;

  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才能成就人才。

  五比:眼前山顶的乱枝松,方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鹤立鸡群)

  而一片松林,让玄奘想到了什么词语?(水深龙多)

  理解:鹤立鸡群,虽然超出了群体,但是,毕竟标准不高。“鹤鸣高岗”,只是在山岗上而已。而且,长期混同于鸡群,也会有沦落为“鸡”的危险。

  但是,“龙”就不同了,“飞龙在天”,比起“鹤”来,显然不在同一个标准了。

  六悟:通过眼前景物的对比,玄奘明白了什么?你又明白了什么?体会文章所揭示的真意。

  通过六个环节层层推进,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把握文章的中心。

  四、学习文章第四部分:第10节

  玄奘听了方丈的话之后,怎么做的呢?

  通过写话的方式,拓展想象,理解。

  写话练习二选一:

  1、玄奘从此潜心苦修,

  (补充文本的不足,也就是如何解决事繁的问题,如何面对法师应酬的问题。)

  2、玄奘见到了上次劝说他离开的人后,

  五、教学最后一部分。

  引读这一小节。因为这一部分,应该认为是文章的一个累赘,没有必要“卒章显志”。道理,应该是让学生感悟的,而不是灌输的。所以,通过引读,一带而过。

  六、拓展。

  搜集玄奘的故事,推荐阅读《西游记》。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

  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

  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

  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优秀教案02-04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备课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