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听课月活动反思

听课月活动反思

时间:2022-03-23 04:46:56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课月活动反思

这次听课月活动,我与高老师到石码中心,实验小学,石码第二中心,榜山第二中心、隆教中心等学校听课。所听的学科有数学、语文、英语、品德、科学等学科,听课的对象有新提拔的学校中层领导,学校的骨干教师,支教的教师还有新调动的教师等。在听课、评课之后,我们还参加了学校的教研,与领导、部分骨干教师及开课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听课月活动反思

现在就以课堂教学为调研对象,重点进行总结。在这次“走进课堂月”中,我们了解到本市的部分课堂教学现状,有收获也有反思:

收获:

教师美在课堂。张文质老师说过:“好老师是课堂上比课堂下更漂亮”,课堂上“好的老师身体总是前倾的”。这一次听课,我就遇到很多这样“漂亮”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焕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她们前倾的身体呈现出一种姿态:一种教师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姿态;一种教师关注学生、用心倾听学生发言的姿态;一种师生互动、思维火花碰撞的姿态;一种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姿态。这样的教师是美丽的。像石码中心林亚菊、江玉女老师,石码第二中心蔡丹丹、黄朝霞老师。她们的“漂亮”就体现在与孩子交流的眼神中,体现在她们的肢体语言中,体现在她们对孩子的关注中,体现在她们对孩子尊重中,体现在她们对孩子自尊心的呵护与鼓励中。她们跟孩子说:“请你们划出来”“请你们读一遍”“你的小伙伴会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伙伴们听一听?”“谁来当当小老师?”“你们真的很聪明,老师佩服!”“老师很想分享你们的喜悦和成功,行吗?”“你们真是越来越会听,越来越会评价了!”她们的课堂是温馨的、和-谐的,孩子在这种温馨和-谐的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得到落实。

反思:

1、课程要有课程的特点。像“语文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与生成性,落脚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要培养的能力是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重视的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因此不能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语文阅读课,用教师的分析、解读代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不能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其它学科性的活动。

又如品德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生活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去捕捉活动主题,儿童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主题活动,是一种感受、体验、领悟、表达和构建的过程。不能只依靠听讲来学习,更不能把品德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或口语训练课。

2、教师不是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坐井观天》这一课,教师只让学生听老师范读一遍,就要求学生复述“这篇课文讲什么故事?”然后就出示了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和(   )争论(   )。这明显高估了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再来,课标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教师却要求学生把“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改为陈述句,显然也大大超过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与之相反的是,有部分教师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相信学生能无师自通,表现在一直包办学生的学习。如《小数除法》这一课,学生明明已经会解题了,用除法算式解答出22.4÷4=5.6并且已说出他的想法“被除数先扩大10倍,再把商缩小10倍”,这时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要点来表述,就可以突破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可偏偏老师对学生的表现很不满意,于是他翻来覆去地讲该怎么除,为什么要这么除,讲得是满头大汗,学生是听得稀里糊涂,结果教师出结论,“这班孩子太笨了”。又如《去年的树》是一篇很美的童话,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读懂这篇童话,可教师却舍不得放手,她认为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肯定读不懂。于是她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出现了几次对话?谁与谁的对话?课文出现了几次“好朋友”等等问题,把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以上问题这都是因为老师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舍不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缘故。

3、教师的指令要明确。教师指令不明,就会造成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如《花钟》这一课,在初读课文的环节中,教师发出指令:“初读课文,划一划生字”可他走到学生身边巡视学生读书情况时,又变成“把生字词圈起来”到底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划生字,还是只把生字词圈起来?在精读课文这个环节中,教师出示学习要求:“把课文美美地读几遍”学生刚要张口读,教师又开口提问了“有几种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弄得学生不知所措,只好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结果,把刚才的指令“把课文美美地读几遍”抛在脑后了,这就是教师指令不明确的缘故。

4、板书要规范,作图要准确。教师上课时,要经常板书。好的板书好比一堂课的“眼睛”,它展现了老师的教学思路,凝聚了教材的精华,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直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从教材的特点和课型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板书,使之成为“微型教案”。而有的教师明显忽视了板书的作用,如《花钟》整节课的板书只写了一个课题。在《四边形》这一课,教师画直线时,随手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 没有使用直尺。教师所出示的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都没有使用作图工具,因此都是不规范的图形,不规范的图形不仅会误导学生,还难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因此教师板书要规范、作图要准确。

5、部分课堂容量小。如《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节课,翻来覆去只教了7÷3与7÷2两道题;《我爱你,汉字》只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长城》只教了十三个生字的读音,与课文的分段;《用字母表示数》只讲评了创新的几道习题;品德课《秋天》据图说图,只说了几幅图的意思……课堂容量小,课堂内容较为浅薄。

建议: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仅是“范例”,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自主领会、探讨课程与教学,把教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加以利用,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对教材的多样化解读。比如《圆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车轴应安装在哪里?如果车轮做成正方形、三角形的,我们坐上去是什么感觉?知道太极图是怎么画出来的吗……”这时教学不再以“本”为“本”而是通过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拓展到大社会大课堂中。其次要注意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如课外阅读,家庭实验,科普读物,看电视报纸等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老师要转变观念,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教师一定要多读点书。当前,许多十分敬业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其原因多在于他们更多的只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涉猎提升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而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内空空,教学将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灵动境界。所以教师要多读书,才能厚积而薄发,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教师要多读书,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教师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学生喜爱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2014-11-2

昨天早上,应邀到颜厝中心小学听课,听了三节语文课。第一、二节是二年级的语文阅读课《从现在开始》,第三节课是情境作文教学。从大处着眼,三节课各有各的精彩,基本上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改大方向。从小处来说,三节课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缺憾。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缺憾的课堂是不真实的,唯有缺憾,才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在这里探讨课堂存在的问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扎实更精彩。

文:连碧红

早上听的二年级的语文阅读课《从现在开始》,两位执教老师都列出了一个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说明这两位老师对课标的解读还是比较准确的。二年级的语文课标要求:“学习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很明确地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什么——就是抓读书!低年级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主要靠讲解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抓读书,在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有感情。

正确地读,是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一要做到,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顿地读,能按句逗停顿;也不能把每个字都拖长声音地唱读。三要进一步做到,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要自然停顿。在教学时,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对生字的字音、易错读成地方音的字的读音要重点加以指导。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朗读训练方式,使学生逐步做到流利地、有感情地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目的,朗读训练才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好的语文课有三味:语文味,人文味,书卷味,其第一味就在于语文味。所以语文课的教学亮点,首先也是在朗读上。张田若老师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第一节课中,教师出示了课文部分精彩的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象,却忽视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第二节课教学环节比较清晰,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影像动画)——品读课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合作学习,两节课课堂精彩不断。但在热闹的外表下两位老师都忽视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让学生读书。学生没有读课文,又如何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学生没有读课文,怎么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没有读课文,怎么来品读精彩句段?学生没有读课文,怎么来体会文章的感情?学生没有读课文,又如何接受文本的熏陶?这样的课堂能否真正落实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扎实有效?

第三节课是《情境作文教学》,教师很有激-情,教师的激-情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教师的热情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创设了一个合作画画的比赛情境,给学生提供写作材料的来源,解决学生作文的“无米之炊”问题。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通过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想写乐写;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习作时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应该说这一节课是全新的精彩的值得借鉴的课。只不过,一些细节还需再加雕琢。如:在写作指导时,几个学生都用“激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赛。这时老师应细化细节,加以指导,除了“激动”一词,还可以怎样来表达此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与词汇,像:“急得都跳上桌子,一个劲地喊”‘加油,加油’”,“急得直跺脚”,“心里七上八下的”,“心里像揣着一只兔子,砰砰直跳”使写作指导深入有效,深化课堂的厚度,使整个课堂更上一台阶。

确实,精妙绝伦的花园需要匠心独具的园丁,绮丽多姿的课堂需要个性飞扬的教师。教育要发展,课堂要精彩,学生要张扬个性,就需要个性飞扬的老师。

11/6/2014

这次“走进课堂月”,我与高老师到石码中心,实验小学,石码第二中心,榜山第二中心、隆教中心等学校听课。所听的学科有数学、语文、英语、品德、科学等学科,听课的对象有新提拔的学校中层领导干部,学校的骨干教师,支教的教师还有新调动的教师等。在听课、评课之后,我们还参加了学校的教研,与领导、部分骨干教师及开课教师进行座谈,探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现在我就以“走进榜二中心的课堂”为重点反馈对象,谈一谈我的收获与反思:

收获:

1、在这次“走进课堂听课月”的活动中,我与高老师到过榜山第二中心小学的芦州、洋西、田边、翠林等完小校听课。所到学校校园干净整洁,学生有礼貌,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像洋西小学,就能充分利用各班的黑板报、学校的宣传栏等,向孩子介绍社会建设的喜人成果、身边的文明事迹和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校园文化的氛围。

2、教师乐于奉献非常敬业。像上次到梧浦小学,我就发现,午休时间还有很多老师在办公室里工作:有的老师在探讨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法;有的在批改作业;还有的老师在为学困生做指导,把对学生的爱心落实在教育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3、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严格按功课表上课,不挪用技能科,专课专用,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教师能较好地领会课改精神,转变自身角色,较好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张文质老师曾说过:“好老师是课堂上比课堂下更漂亮”的,这一次听课,我就遇到很多这样“漂亮”的老师。她们的“漂亮”就体现在与孩子交流的眼神中,体现在她们对孩子的关注中,体现在她们对孩子尊重中。她们的课堂是温馨的、和-谐的,孩子在这种温馨和-谐的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落实。

有收获就有反思,下面我就把这次听课活动中所遇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反思:

1、课程要有课程的特点。像“语文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实践性,主体性与生成性,落脚点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要培养的能力是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不能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成语文阅读课,用教师的分析、解读代替学生的合作学习。

又如品德这门课程的特点就是“生活性,活动性与开放性”,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去捕捉活动主题,把教材内容转化为主题活动,儿童实地参与活动,是一种感受、体验、领悟、表达和构建的过程。学生不能只依靠听、讲来学习,更不能把品德课上成看图说话课或口语训练课。

2、部分课堂容量较小。如《我爱你,汉字》这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只介绍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长城》这一课只教了十三个生字的读音与课文的分段;品德课《秋天》据图说图,只说了几幅图的意思……课堂容量较小,课堂内容较为单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教学内容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向学生的经验回归,尽量拓展学习空间,增加课堂容量。

3、做一个会读书的教师。当前,许多十分敬业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却不怎么理想,其原因多在于他们更多的只是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涉猎提升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而教学实际上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内空空,教学将永远无法进入游刃有余的灵动境界。所以提倡,教师要多读书,才能厚积而薄发,让自己在教育教学上底气十足,挥洒自如;教师要多读书,才能拓展课堂空间,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质量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听课月活动反思。

【听课月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听课反思05-19

听课活动反思04-17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4-21

初中物理听课反思05-19

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4-17

事故反思月活动05-23

教研月活动反思05-24

公开课听课反思03-01

小学语文听课教学反思05-24

听课物理课反思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