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教案活动反思怎么写

教案活动反思怎么写

时间:2022-04-01 04:01:18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案活动反思怎么写

教学案例的定义: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教案活动反思怎么写

2.教学案例的特征:案例作为一种写作的形式,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与撰写论文相比,它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它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

(1)与论文相比,有自己固定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论文的写作一般是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而案例写作是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与教案、教学实录相比,有自己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选材特点: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案例写作虽与教学实录的体例相近,同样是对教育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教学过程具体的实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至于怎样选择,要看案例撰写的目的和功能而定。

二、教学案例的种类

教育案例依据不同的写作目的以及确定的写作范围、时间、重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有偏于宏观的,大到介绍一个国家或地区;有偏于微观的,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

有的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有的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有的偏重理论分析;有的则偏重实践描述。

三、 教学案例的功能

1.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用于指导实践,但不少教师总觉得理论与教学实际有相当大的距离,难以与之挂钩,不如学一些具体方法来得实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凭经验、凭感觉行事的情况并不少见,最终也影响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这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教育案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脱离的不足,它像一道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许多教师对教育理论学了不少,但这并不一定表明已经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过案例的形式学习运用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2 . 案例是总结教教育经验的有效形式。有经验的教师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因此案例撰写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从实践中选择适当的实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哪些教法为什么取得了成功,哪些教法为什么效果不够理想。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3.案例是教师记录自己教学生涯的最佳选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适合写成论文,也不想记成流水帐,那么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选择。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经验、教训。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4.案例是进行教学交流和研讨的最好方式。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的有效载体。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四、教学案例的写法

1. 案例的结构要素。从文章结构上看,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读者交代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绍一堂课,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普通班级还是实验班级,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等等。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2)主题。案例要有一个主题。写案例首先要考虑我这个案例想反映什么问题,是想说明怎样转变差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动笔前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想法。比如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同的研究课题、研究小组、研究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情境、经历,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写作时应该从最有收获、最有启发的角度切入,选择并确立主题。

(3)细节。有了主题,写作时就不会有闻必录,而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特别是要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不能把“方法”介绍一番,说到“掌握”就一笔带过了。

(4)结果。一般来说,教案和教学设计只有设想的措施而没有实施的结果,教学实录通常也只记录教学的过程而不介绍教学效果;而案例则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这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5)评析。对于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对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同样一个“差生”转化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评析不一定是理论阐述,也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引起人的共鸣,给人启发。

2.写好案例的关键。写文章要考虑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写好个教育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所谓复杂的情境,是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所谓复杂,也是相对的。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选择什么样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怎么写?反思,是指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它的基本含义有三点:

第一,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第二,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第三,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前反思时要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

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叙事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以多种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将这种研究方式称为“叙事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的内容包括教学叙事、管理叙事或德育叙事。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最日常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将教学叙事作为所有叙事研究的重点。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目前,写教育论文是每个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事情,也确实有许多教师在写论文的时候犯了难。教师到底要不要写论文也引起过有褒有贬的争论。本文作者提出的教师做研究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故事,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叙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而不是去写那些有时是连自己也不理解的观念性的论文。这种方式与其说是教育论文,毋宁说是教育记叙文。以此类推,可以提出教学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等,在这些叙述中寻找那些有意义的细节,然后进行反思与分析。这也许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教案活动反思怎么写】相关文章:

怎么写幼儿园活动反思02-15

物理教学反思怎么写05-19

教学反思语文怎么写05-25

事故反思报告怎么写05-24

铁路事故反思怎么写05-24

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05-22

中石油事故反思怎么写05-23

安全事故反思怎么写05-24

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03-11

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写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