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教育活动观摩总体反思

教育活动观摩总体反思

时间:2022-04-01 23:10:28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活动观摩总体反思

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教育、方案教育、区域教育、旅行教育等路径对儿童进行社会领域教育。为了充分发挥每条路径的独特优势, 确保每条路径的正常运行, 教师需要了解每条路径的基本含义、重要地位和操作程序。今天很有幸观摩了本园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活动课,让我对开展社会教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启示和认识,现总结一下观后感想。

首先三位老师能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符合本年龄段的活动是动了脑筋的,且能从幼儿的实际发展出发设计课程充分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我们知道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手段主要有上课、游戏、劳动、生活、节日活动等,这些教育手段的利用,可以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不少国家都把社会领域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在美国,有一个称为“社会研究”的课程领域。1983年,美国的社会研究全国委员会给社会研究下了一个定义:社会研究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课程领域,它的目标源自生活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公民的本质,它从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提取教育内容,反映学生个人的、社会的及文化的经验。这个定义是同公民-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社会学习”必须是具体的,使幼儿投入到做事及感受、体验的过程之中。“社会学习”必须帮助幼儿成为家庭、社区、国家及世界中积极主动的、能胜任的成员。“社会学习”是本质的人类活动,是生活中自然发生的部分,它包含内容和过程两个方面的学习,强调信息处理过程,强调决策和问题解决,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法国,幼儿教育的第一大目标就是发展和-谐人格,促进儿童情绪的成熟与社会化。他们认为幼儿教育主要是把幼儿引向社会化,使他们从参与同伴与成人的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了解人际关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禁止过分情绪化,排除攻击性,知道与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团结生活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引导幼儿学习自己的文化,分辨并欣赏别人的文化,等等。这些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活动来实现,如参观、访问、沟通、实验、操作及其他形式多样的协作活动。由此可见,幼儿社会教育是世界幼儿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幼儿教育史上注重社会教育的历史传统的同时,应借鉴和吸收国外有关幼儿社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实践,推动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完善和发展,提高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质量。

教育活动观摩总体反思

首先,上课,也称有明确教育目标的、有计划的、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的教育活动。上课是幼儿获得社会知识、社会技能和发展社会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课程的主要手段。在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视野里,上课赋予了一种新质。上课的目的,不只在于系统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在于让幼儿在同教师、同伴、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体验、感受,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情感;上课的内容不一定是系统的学科知识,对于幼儿而言,具有一定联系的生活经验、规则更为重要,学科知识的生活化是上课内容的一种重要改造;上课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定要时刻和全班幼儿共同作用。除了全班集体教育形式外,固定小组、自选小组、个别及自愿(可小组、可个别) 等形式也是常被采用的形式。几乎每一节课都是各种形式的有机组合的过程;上课不等于教师讲授,全由教师讲授的课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不能取得最佳的成效。幼儿园上课往往是多种方法(如前所述) 有机结合的过程,尤其注重由幼儿参与的方法。幼儿园的课要注重幼儿的情绪,注重幼儿的体验,注重幼儿的兴趣及投入度。幼儿园的上课是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活动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因此,教师更应重视在游戏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劳动中指导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自主的活动。与上课相比,游戏中幼儿有更充分的自由。当然,上课过程中采用的游戏手段不同于这里的游戏,上课中采用的游戏被注入了某种目的。从陆老师的小班社会活动《给我抱抱》中我能体会到这一点。游戏中,幼儿主动积极地、创造性地活动,使幼儿的语言、动作、个性等身心得到发展。游戏中,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的、教育要求易被幼儿接受,其社会化也能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游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它是受社会生产方式、道德观念、文化习俗及环境影响的,具体表现在:幼儿游戏种类、游戏内容、游戏规则都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并有一定区域性、民族性。如游戏中的角色往往是社会中的人物或带有人性象征的动物,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是幼儿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游戏的规则也总是反映生活中的原则与要求,游戏中的材料也总会带有时代特点。总之在游戏情境中,幼儿身体力行成人生活,积累有关社会经验,使自己逐渐成为“社会人”。角色游戏是儿童永恒的游戏,是幼儿期孩子人见人爱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见的爸爸、妈妈、老师、医生等角色形象的行为,就是幼儿的社会行为模仿。幼儿模仿角色体态言行,在角色交往中根据角色的社会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处理着角色间的人际关系。除角色游戏之外,还有表演游戏、结构游戏、智力游戏等。无论哪一类游戏都有社会化教育的内容与作用。结构游戏要求幼儿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表演游戏要求幼儿间相互配合协调,还能陶冶情操;智力游戏要求幼儿善于自控、遵守规则、诚实操作等。因此,游戏是幼儿了解社会与社会实践的手段,教师要多利用游戏手段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游戏中教师如何指导幼儿的社会学习和社会实践?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游戏,同时又不能把自己的意图强加于孩子。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具备了参加一些简单劳动的条件。他们体力逐年增强,身体逐年灵活,动作逐年协调,有了一些简单的知识经验,再加上好奇、好动,他们很乐意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张老师中班的社会活动《劳动最光荣》就是结合劳动所展开的,劳动的社会教育意义在于,组织幼儿劳动是向幼儿进行爱劳动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要培养幼儿对劳动的正确态度,真正建立起幼儿对劳动的兴趣、情感、能力和习惯,就要组织幼儿参加劳动。只有幼儿亲自投入劳动才能养成其劳动的习惯,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护劳动成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在每次劳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意志品质和集体责任感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幼儿凡是参加劳动,都要有一定的自我克制,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这无疑有利于形成幼儿的意志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无论是个别委托、值日生劳动还是集体性劳动,都有助于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劳动还能使幼儿认识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在集体劳动中,幼儿按一定要求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创造出劳动的成果,这样就容易形成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技能、技巧,培养团结精神,而且容易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巨大。组织幼儿参加劳动还关系到幼儿入学后对待学习的态度,适应学校环境的能力,关系到勤劳、独立的品质和性格的养成。

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自从小学校注意比较家庭送来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的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陈鹤琴先生也很关注幼儿园中的社会教育。他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园的活教材。儿童环境就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个人与家庭、社区等的交往。陈鹤琴先生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系统地作出规范,把社会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张宗麟先生在30年代初出版的《幼稚园的社会》是我国幼教史上最早全面、深入地论述幼儿社会领域课程及实施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论述了儿童之“社会”的特征、儿童的社会适应等理论问题,还讨论了社会领域课程的目标。他认为,中国的社会要求通过教育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国民。他对幼儿园社会领域内容及实施策略的选择、教育环境的匹配等论述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社会领域与其他课程领域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社会领域教育不是封闭的,它总是要借助一些内容、手段和方式,而这些内容、手段和方式往往与其他领域有着联系。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些内容和要求几乎都要通过其他课程领域或通过幼儿园全部的教育来实现。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实现这些内容和要求的过程中必然要渗透其他各领域的内容要求。社会领域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渗透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中心和重点。所以连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迎奥运》和毕老师的大班社会活动《竞选小班长》紧扣了这一主题。幼儿社会教育是教幼儿做人的教育,是形成和完善幼儿人格的教育,也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关于如何选择恰当的内容、适宜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社会态度、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一门关于人和社会、文化的课程,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经验,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大量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的发展为依据,应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我们知道,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该方法的使用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教学信息便捷、高效地传递提供了可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问题是,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在选择媒体时除了考虑形式的恰当与否,更应考虑其中的内容是否符合学习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是否有利于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具体教学任务的实际需要、是否切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最充分地利用媒体的优势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学习潜能反思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

【教育活动观摩总体反思】相关文章:

观摩大班区域活动反思04-17

大班观摩半日活动反思05-24

区角活动观摩反思05-24

区域观摩活动反思(精选12篇)06-15

区域活动观摩反思(精选16篇)04-20

观摩活动方案03-11

骨干教师活动观摩反思(精选10篇)03-20

教研观摩活动方案05-01

大班教育活动反思04-25

小班教育活动反思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