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安全制度>《入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入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时间:2022-04-08 13:44:29 安全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入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入院管理制度:

入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1.病人入院须持本院医师签发的入院通知书,到住院处理室办理入院手续,由处理室护士护送入至病房。急诊危重病人应由急诊室护士及医师护送至病房。

1.2.病人未到场原则上不给办理入院手续,如病人已在病区,应与病区护士沟通确认后方可办理。

1.3.危重病人在护送途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保暖,保持各种管道固定通畅,防止输液或用氧中断,注意外伤病人体位,已保证安全。

1.4.病区护士接到住院处理室通知后,即准备床位及用物,对急诊手术或危重病人,须立即做好手术或抢救的一切准备工作。

1.5.病区护士应与护送人员办好病人交接,并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介绍住院规则和病房有关制度,协助病人熟悉环境。

1.6.护士须主动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等。对危重病人还须检查病人的皮肤、留置管道及全身状况,及时测量生命体征。

1.7.通知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2.出院管理制度:

2.1.医师开出病人出院医嘱后,护士应通知病人及其家属,以便做好出院准备。

2.2.根据医嘱录入住院费用及出院带药,指导病人到住院收费处结帐和到中心药房取药。

2.3.协助病人整理物品,清点被服和其他物品,请管床医生将疾病证明书、门诊病历及出院小结交给病人或家属。

2.4.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工作,征求病人或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意见。

2.5.病人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注销各种治疗卡,整理病历。

科室住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 住院患者非计划再入院管理制度》 要求, 结合我科医疗质量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非计划再入院的定义

非计划再入院是指患者出院16 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入院。若患者在上次住院时没有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疾病没有得到治愈、好转或控制、或未达到出院标准,  导致患者在出院后的16 天内因相同或相关疾病非计划再次入院。若患者再入院的原因与上一次住院的原因无关 再入院不列入非计划再入院。疾病非计划再入院率是评价医疗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而 患者 出院当天再入院是一个与平均住院日高度相关,医保部门特别关注的问题,需要从医疗质量管理的角度进行严格控制。

二、要求科室管理(质控)小组上报的非计划再入院指标体系 (住院患者出院16 天内再住院指标)

(一)住院患者出院当天再住院率。

(二)住院患者出院 2-16 天内再住院率。

(三)重点病种患者出院16 天内再住院率:1 、脑出血患者出院16 天内再住院率;2 、脑梗塞者出院16 天内再住院率。

(四)重点手术患者出院16 天内再住院率:脑血肿清除术患者出院 16 天内再住院率。

三、将非计划再入院指标作为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一)科室管理(质控)小组将非计划再入院作为评价各级医师的医疗质量的指标,进行 重点追踪、评价和控制。

(二)科室管理(质控)小组指定专人每月统计各级主管医师的患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 进行分析。

(三)科室管理(质控)小组每月5 号前上报上月 每例《非计划再住院登记表》。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 汇总分析,查找医疗管理及服务方面的原因 和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并书面上报医务科。

(四)重点对患者在科室诊疗期间病情观察与处置,患者病情评估,疗效及预后评估,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主治医师对出院标准的掌握 与执行等方面进行分析。

(五)为确保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将严格控制病人出院16 天内再入院发生率。无特殊原因,不上报医务科审批, 擅自办理病人出院16 天内再入院,每例扣相关责任人500 ~1000 元。

(六)对于因病情需要在本院内转科继续治疗的患者将 不列入非计划再入院。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2015-06-04 18:49 | #2楼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优质的医疗质量必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不断发展,根据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以求正确有效地实施标准化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一、指导思想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本制度将在运行中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项医疗技术细节控制,认真落实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医疗规范中来。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全程医疗质量控制系统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组成。

(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专家 教授、医教科、护理部负责人组成,院长任主任,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医务部)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保证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2)、审校医院内医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制定各项质量评审要求和奖惩制度。

(3)、掌握各科室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质量情况.及时制定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4)、对重大医疗、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鉴定,对医疗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5)、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护理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

(6)、对院内有关医疗管理的体制变动,质量标准的修定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2、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职责

(1)、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接受主管院长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全程医疗质量进行监控。

(2)、定期组织会议收集科室主任和质控小组反映的医疗质量问题,协调各科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3)、抽查各科室住院环节质量,提出干预措施并向主管院长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4)收集门诊和病案质控组反馈的各科室终未医疗质量统计结果,分析、确认后,通报相应科室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

(5)、每季度向医院提出全程医疗质量量化考核结果,以便与绩效工资挂钩。

(6)、定期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和不良医疗文件在院内部网上公布。

(二)、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其他相关人员3-5人组成。

(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一)过程控制指标如下:

1.门诊医师

(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 收住院。

(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 收住院;b. 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10)按专科收治病人。

(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

2.病房住院医师

(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

(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普通病人24小时、危重病人6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当班完成,急诊病人术前完成)。

(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5)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并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

(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

(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项。

3.病房主治医师

(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

(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4.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

(1)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

(2)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3)对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求72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危重病人至少每日查房1次;病人病情变化应随时查房;每周组织全科查房2次。

(4)查房内容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普通病人应有:①诊断及其诊断依据;②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有关方面的新进展。未确诊病人应有:①鉴别诊断;②明确的诊断思路和方法;③拟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危重病人应有:①当前的主要问题;②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

(5)疑难病例及入院1周未确诊病例,组织科内讨论或院内会诊,必要时向医务处申请院外会诊或远程会诊。

(6)指导和监督下级医师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7)组织术前和重要治疗前病例讨论,指导下级医师做好术中、术后医疗工作。重大手术和重要治疗要亲自参加。

(8)审批未愈患者出院,并指导病人出院后的继续治疗。

(9)审签主治医师审查的转科、出院病历。

5、其他:

(1)、急诊抢救病人院后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

(2)、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3)、急诊检查一般项目报告出结果时间≤2小时。平诊检查一般项目报告时间≤24小时。

(二)终末控制指标如下:

1、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0%

2、急重症抢救成功率≥84%

3、无菌甲级愈合率≥97%,无菌切口感染率≤0.5%

4、病床使用率≥85%

5、院内感染率≤7%,漏报率为0

6、传染病漏报率为0

7、合理使用抗生素

8、平均住院天数,平均门诊人次。

9、平均门诊人次医疗费用。

10、单病种人均住院费用。

11、病历质量甲级率≥90%,不能出现丙级病历。

12、临床与放射诊断符合率≥90%

13、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14、三日确认率≥95%

15、X片甲级率≥30%,不能出现丙级

16、麻醉死亡率<0.02%

17、化验室质控VIS<150

18、门诊病历合格率≥90%

四、检查考核办法:

1、科主任每周组织质管小组进行自查。制度不落实的,每次扣2分;执行

不完整的,每项扣1分。各项扣分均到个人,并与个人奖金挂钩。

2、医务部每周对各科室抽查1-2次。诊疗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每项指标扣个人2分,扣主任1分;统计指标,每项不达标扣个人1分,科主任0.5分。

3、每分分值按医院员工手册之规定执行。

【入院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01-05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5篇01-05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5篇)01-05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3篇)03-13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3篇03-13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集锦5篇02-15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集锦3篇03-13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通用3篇03-13

患者管理制度02-01

入院分娩的常识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