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生活小常识>《家庭急救常识普及方法

家庭急救常识普及方法

时间:2022-05-07 04:17:45 生活小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庭急救常识普及方法

常用急救常识(心肺复苏)

家庭急救常识普及方法

心脏停搏、呼吸骤停 是最紧急的情况。如未能在现场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全身严重缺氧而死亡。相反,则部分生命可被拯救。

据统计,7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院前,其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占猝死的首位;婴幼儿常由呼吸道感染引起;青年人以心肌疾病为主。

在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搏

3s时病人就感到头晕;10s即出现昏厥;30~40s瞳孔散大; 60s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min大脑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病人抢救应当在4min内进行,复苏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

一、猝死现场急救紧迫性

心脏病发作,约1/4患者的第一症状表现为猝死。以前可无心绞痛、心肌便死、心律失常等病症。冠心病猝死中,70%的患者死于医院外,4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5min内,30%的患者死于发病后15~120min内。

美国资料表明,死亡病因中以心血管疾病为首。每天约有1200人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几乎每分钟就有1人罹难,而其中约90%的猝死者由于心室颤动引起。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肺复苏开始的最佳时间是心脏停搏后4min内进行。

二、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的重要性

为抓住最关键的4min,必须建立阶梯式急救网。

1、最初接触患者的人,即“旁观者”,包括夫妻、父母、家庭其他人员、同事、朋友等,由他们先进行基础生命支持。

2、受过培训的救护车医技人员,及时到达现场,接替“旁观者”急救。美国目前救护车上的救护人员,能在接到呼救后3~5min内到达现场。日本东京一般由消防人员施救。中国上海的院前急救由中专毕业的医士或具有大专学历的医生承担,一般在接到急救指令后,救护车能在10~12min内到达患者的身边。

三、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的操作程序

1、确定意识状态 判断患者意识是否丧失,应在5~10s内完成。

(1)方法:抢救者可轻拍或轻摇患者的肩部(图6—1),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你认识患者,则最好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也可用刺激的方法如用手指甲掐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穴6s。

(2)注意点:患者一旦出现眼球活动或四肢活动及疼痛反应,立即停止掐压穴位。严禁摇动患者头部,以免损伤颈椎。若现场有亲人或旁人提供患者意识丧失的可靠信息,可省略以上步骤。

2、呼救及招人协助 一旦确定患者已昏迷,应立即呼救,

招呼最近的响应者。

(1)方法:大声叫“来人啊!救命啊!”(图-2)。

(2)注意点:求救时,应讲清事故地点、回电号码、患者病

情和治疗简况;绝不可离开患者。

3、将患者置心肺复苏体位 将患者仰卧于坚实平面如木板

上,使头颈、躯干无扭曲,平卧有利血液回流。

(1)方法:翻动患者时务使头、肩、躯干、臀部同时整体转动,

防止扭曲。尤其注意保护颈部,一托住颈部,另一手扶肩部,使

患者平稳地转动为仰卧位(图6-3)。

(2)注意点:抢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将患者近侧的手臂直举过

头,拉直其双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状。

4、抢救者的位置

应跪于患者的肩部,能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且有利

于观察患者胸腹部。

5、畅通呼吸道 凡意识丧失的患者,均应立即通畅呼吸道。

(1)仰头举颏法:(图6-4)。是最常用的操作法。

但操作时应注意手指不要压迫颏下软组织,以防呼吸道受压;也

不要压迫下额,使口腔闭合;有假牙者不必取出,有利于人工呼

吸。

(2)双手抬颌法:抢救者位于患者头侧,双肘支持在患者仰卧

平面上,双手紧推双下颌角,下颌上移,拇指牵引下唇,使口微

张(图6-5) 适用于颈部有外伤者。因此法易疲劳,也不易

与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

(3)仰头抬颈法;抢救者跪于患者头侧,一手置于患者前

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放在颈后,托起颈部(图6-6)。 注意不要过度伸展颈椎;有假牙须取出,以防松动的牙托堵塞呼吸道。

6、判断呼吸情况 抢救者可将自己的耳贴近患者口鼻,或侧头注视胸腹部.(图6-7)。

①看: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 ②听:患者口鼻有无出气声;

③感觉:抢救者面颊部有无气体吹拂感。 整个过程要求在3~5s内完成

患者有呼吸,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置患者于昏迷体位; 若无呼吸,需保持患者于仰卧位,行人工呼吸。

7

只要急救者能高度通气,则呼气中的氧即足以维持患者生命所需要的氧浓度。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抢救者用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紧鼻翼下端,深吸一口气,双唇包绕封住患者的嘴外缘,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

吹气要深而快,每次吹气量约800~1 200ml(成人患者需要量),每次吹气时患者胸部上抬即可;开始应连续两次吹气,以后每隔5s吹1次气,约每分钟12~16次;每次吹气后,放开鼻孔待患者呼气,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吹气(图6-8)

吹气时患者胸部若无起伏,为吹气无效。可能气道通畅不够、吹气不足或气道有阻,应重新开放气道或清除口腔异物。

口对鼻人工呼吸:

用于牙关紧闭、口腔严重损伤或颈外伤患者。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其头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下颌并闭合口腔,深吸气后,用口与患者的鼻腔密封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呼气时启开患者的口腔或分开双唇,有利于呼出气体。约每5s吹气1次,相当于每分钟12次,最多可达20次。此法产生胃扩张的机会较少,但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时不能使用。

口对口鼻吹气:适用于婴幼儿。先将婴幼儿头后仰,下颌部轻轻向上抬起,使患儿的、口、鼻孔充分开放。抢救者深吸气后用口包住患儿口鼻,吹气时注意胸部有无抬起。

8、判断有无脉搏

颈动脉为中心动脉,十分可靠和方便。

对婴幼儿或住院患者可检查股动脉。 应在5~10s内完成这一检查。

9、与急诊医疗救护系统联系

电话联系包括: 患者或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主要病情或灾情, 简要告知患者病情或事故现场的灾情,如患者是否昏迷、腹痛、中毒?是交通还是高空坠落事故?多少人遇难?目前经何种处理?病情或伤情是否得到控制?呼救者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10、胸外心脏按压

(1)方法:

1)定位:胸骨中下1/3处。(图6-10)。

2)频率:80~100次/min。

3)深度:婴儿1~2cm,儿童2~3cm, 成人4~5cm。

4)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值:

单人心肺复苏为15:2,即15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双人复苏为5:1。

儿童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压即可,其频率仅需5:1,按压频率应>100次/min。

婴幼儿的按压采用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

四、单人和双人现场 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

1、单人心肺复苏 。先2次连续吹气,确定按压部位,作15次胸外心脏按压,再作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进行4次循环(1min内)后,再用“看-听-感觉法”确定有无呼吸和脉搏(要求在5s内完成)

若无呼吸和脉搏,再进行4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 如有多人在,可轮流替换操作。(图6-12)

2、单人复苏转变为双人复苏 当现场有第2个抢救者时,可转为双人复苏。为使两人配合默契,作胸外心脏按压者应唱数(1-234、2-234、3-234……),以保证人工呼吸的动作务必不与胸部下压动作同步。

3、双人轮换急救位置 双人轮换急救位置时,不应打乱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节律,并应在第5次胸外按压的末尾进行。 检查患者的脉搏、自主呼吸及皮肤、粘膜、甲床色泽等。 如无脉搏,继续胸外心脏按压; 如有脉搏而无呼吸,继续人工呼吸;

脉搏和呼吸已恢复,仍应保持气道通畅,并处理休克,加强观察。

2、心肺复苏终止

若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且进行了30min以上的心肺复苏,才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1)脑死亡:

①深度昏迷,对疼痛刺激无任何反应; ②自主呼吸持续停止;③瞳孔散大固定; ④脑干反射消失,包括头眼反射、瞳孔对光 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消失 (2)无心跳和脉搏

推荐以下标准:即凡CPR已历时1h,而心或脑死亡的证据仍持续存在者应予以放弃

①脑死亡:不可逆性昏迷;自主呼吸终止持续15min以上,瞳孔散大固定;脑电图平波,脑血液循环终止;脑CT示弥漫性低密度影脑室脑沟消失;

②心脏死亡:持续CPR1h,仍无心电活动出现者。

论在全民中普及急救医学的重要性和简单急救方法2016-07-17 21:33 | #2楼

论在全民中普及急救医学的重要性和简单急救方法

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是人类社会的第一要务,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的基石。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建设“文化强国”,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学习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

现场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和人口素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国的这项工作相对滞后,成为发展社会事业的一条短板。据了解,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公民学习掌握现场救护技能的比例达50%以上,而在我国,目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 急救医学是一门多专业的综合科学。是处理和研究各种急性病变和急性创伤的一门新专业,也就是指在短时间内,对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意外灾伤和疾病,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救护措施的科学。它不处理伤病的全过程,而是把重点放在处理伤病急救阶段,其内容主要是:心、肺、脑的复苏,循环功能引起的体克,急性创伤,多器官功能的衰竭,急性中毒等。并且急救医学还要研究和设计现场抢救、运输、通讯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急救医学包括:院前处理(急救中心)、医院急诊室、危重病人监护病房(ICU)三部分. 因此,急救设备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呼救伤病人进行现场急救和运送,要求接到呼救电话或其他方式的信息后,救护车(或救护艇)要立即出动,医护人员要随车(或随艇)前往尽快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急救后,迅速安全地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合适的医院急诊科(室)。根据我国情况,呼救伤病人中一类是生命有危险的病人,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窒息、大出血、昏迷病人等,称为危重病人,约占10~15%,其中要就地进行复苏抢救的特别危重病人不足5%;另一类是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例如骨折、急腹症、普通外伤病人等,占呼救病人中的大多数,在进行简单现场处理后,就近送到合适医院或特约医院治疗。②对各类灾难遇难者进行院前急救,例如水灾、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战场救护等,在现场救护并组织合理分流运送,在这种现场急救中还关系到救护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③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例如大型会议、重要会议、比赛等,发生情况按上述情况处理。 近年来猝死的情况越来越多,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以及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猝死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者情况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发病1小时内,可见在如此短时间内就可将一条鲜活的生命结束,这更体现了急救医学普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生猝死的几种原因有:

1.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可以迅速出现休克、昏迷,以致猝死。

2.脑出血 高血压病患者易患脑出血,出血积存在颅内,无法排出, 压迫脑组织而致猝死。

3.肺栓塞 瘀血形成血栓,栓塞在肺动脉而猝死。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酗酒是发病原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外溢,发生自体消化所致。

5.哮喘 哮喘病人在某些刺激物的侵袭下,突发呼吸道强力收缩,进而不幸丧命。

6.过敏 青霉素、普鲁卡因易引起药物过敏。造成病人过敏性休克死亡.

7.猝死症候群 此病多见于年轻人(17~40岁),死前各项检查均正常。原因可能与钠离子通道代谢异常有关。

8.葡萄球菌性暴发性紫癜 临床表现为在呼吸道感染康复过程中,突然发生病情恶化,病人多死于中毒性休克。

9.毒品,某些药品过量,也易造成猝死.

10.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前者最常见,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及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电解质紊乱等所致长Q-T综合征等。

但面对如此可怕的猝死,如能普及一些急救知识便可大程度挽救人员性命。

一旦心跳骤停就应当机立断、分秒必争、就地进行复苏抢救。因为心跳停止超过4~6分钟常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或死亡。在抢救的同时还需弄清病因,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是气道通畅、人工呼吸、人工循环。首先应使气道通畅,必须将患者放置在硬的平板上,取仰卧位,撤出枕头及垫在头部的衣物等,救护者双手将患者头部后仰,托住下颌关节,清除口腔异物,使由鼻孔经咽喉部至气管的气道保持通畅,使猝死时松弛的舌根不至于后倾堵塞气道 ;人工呼吸的目的是猝死后立即维持呼吸功能,以保证机体主要器官特别是大脑的有氧代谢,保护呼吸中枢的功能,防止脑水肿,简单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即救护者深吸气后将气吹入 病人口中(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20次/分进行,也可用简易面罩呼吸器(507)接氧气后加压给氧,如复苏无效,则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后可接人工呼吸器或呼吸机,以及时有效给氧消除或减轻因缺氧所致的脑损害;人工循环主要内容为胸外心脏按压、直流电除颤、静脉或心腔内注射药物 3 方面。胸外心脏按压方法要正确,两手掌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下部,以保持主要按压力放在胸骨上,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按压时肘伸直,压力需足够大,压低胸骨3~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以60~70次/分的速率按压,连续按压不间断。由于胸外按压使胸廓变化,胸腔内压改变,使胸腔内外动静脉压力发生压差,从而使循环恢复。按压有效的指征是:①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② 血压:收缩压在7999.32帕左右;③散大的瞳孔开始缩小。按压时常见的并发症是肋骨骨折、心包积血、血气胸等。凡有室颤者应立即电除颤,因考虑到90%猝死患者是室颤,故不一定非有心电图证实,可进行盲目除颤,电极板分别放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心尖部,紧贴胸壁,用200~300瓦除颤,不成功可多次进行。药物注射,目前从气管内滴入肾上腺素或静脉内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并给以适量的碳酸氢钠,这样可起到心脏内直接注射作用,又不影响心脏按压措施进行。心内注射只于静脉输液或气管插管之前采用。根据心律失常性质的不同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肺复苏成功后可继发心脑肾的损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后遗

症,因此在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维持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防止脑水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处理的关键。

可见,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急救医学知识,让全体公民掌握一定的简单急救方法,可大大防范猝死等突发性疾病,延长人类平均寿命,其作用和效果是显然易见的。

家庭急救包使用方法仍待普及2016-07-17 16:20 | #3楼

随着医学常识的普及,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常备一个家庭小药箱或急救包。不过,医疗卫生领域专家最近指出,此类急救包的具体使用方法仍待广泛普及,其防病、抗灾的功效也亟待进一步受到重视。

“常备小药箱或急救包,对于我国大多数家庭而言,其实是一项传统,最初都是为了防病、治病。”上海曙光医院副院长蒋健教授分析,一般小药箱或急救包中都会存放一些非处方药(o t c类)药物,以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预防突发病变的药物等,近年来这类急救包除了防病功能外,其抗灾功能也开始被逐步发掘。

上海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熊思东教授认为,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现代都市环境的变化,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急救包很有意义,除了一般的“药箱”功能,急救包还有显著的抗灾减灾、自助互助等功能。

据他分析,在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家人突发性疾病等情况下中,民众如能灵活使用家庭急救包,可从中大大受益。这类为预防灾害而准备的家庭急救包,建议要配备救生绳、防烟尘口罩、呼救哨、手电筒、绷带等,并将急救包置于方便取用处,这样使用者可以在5到10分钟内实施自救。他说,在今年早些时候的日本大地震中,这样的急救包就曾发挥较大的功用。

熊思东还建议,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准备不同类型的急救包。无论是应对火灾、地震等突发灾害,还是用于病人的急救,都是很有必要的。

上海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生物医药工作的郭翔认为,如今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已开始重视家庭急救包的功能,但政府采购和发放急救包还只是第一步,关键在于要教会民众如何使用急救包。

从事急救包研发和生产的欧利文实业公司负责人唐祖德建议,有关部门、社会组织等不妨深入基层普及急救知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演练,传授急救包的使用方法等。

【家庭急救常识普及方法】相关文章:

家庭急救常识05-06

急救常识和急救方法05-07

幼儿家庭急救常识05-07

常见的家庭急救常识08-03

家庭急救常识论文05-07

很全的家庭急救常识05-07

家庭急救常识的文章05-07

家庭医疗急救常识05-07

儿童家庭急救常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