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中秋节>《北京中秋节的习俗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

时间:2024-03-12 20:30:01 芊喜 中秋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丰收和团聚的日子。每个地方庆祝中秋节的习俗各具特色,对于生活在北京的小编也要入乡随俗,深刻了解北京的各种习俗。那么北京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下!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一:喝团圆酒、吃团圆饼

  当然,赏月不是一味地仰头望明月,那样不仅有点傻呆呆,脖子也会累得受不了。赏月是与美酒、音乐、诗词以至舞蹈伴随的。中秋节自然也离不开饮食文化。吃首先是月饼,喝要喝桂花酒。老北京人往往习惯自己动手做月饼,有的加豆馅,有的加枣泥馅,月饼一般叫“”团圆饼。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回民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中秋特爱吃。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二:拜月

  老北京家家都要设置拜月台,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用于祭祀。而其中,重点摆的是团圆月饼,还要摆水果。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当然,水果的摆放很有讲究。桃和石榴要放在一起,过去老百姓认为,多子多孙才是多寿多福;栗子和柿子摆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义喻“藕断丝连”。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三:赏花

  赏花文化在中秋节也很有特点,家家户户都爱把花堆在窗台上,摆成“花山”。在崇文、宣武一带还有花市,各种花朵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此外,老北京的灯市也同样热闹。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四:玩月

  玩月在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小石子往水里一扔,波澜四起。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当然,赏月一般不是独赏,而是全家聚集在一起,或者跟好友同僚一起,这就附带着团聚的习惯了。如果月圆之夜离乡在外,就会有游子思乡之情,感慨月圆人不圆了,由此催生好多中秋思乡的诗词。但是团聚成为中秋节的第一主题是明清以后的事。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五: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典型的或者说正统的是一身武将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大的背插一把伞盖,小的背插两面护背旗,手上拿着刀,或左手托臼,右手持杵,或怀中抱杵,或手中什么也不拿。有些兔儿爷还有座骑,如黑虎、白象、狮子、麒麟、骆驼、孔雀、凤、鹤、鹿、马、牛等。乍一看,是员威风凛凛的武将;细打量,却是温顺稚气的兔嘴孩童。

  玩兔儿爷就是这样一种既哄小孩高兴又把它当神敬的习俗,这就是“寓尊天敬神于娱乐之中”。当然也不是每家都搞供奉兔儿爷的仪式,有些人买回来摆着就是为了让小孩高兴,给家里增添喜庆氛围的,不过节的时候也还是要小心地摆着,不能随便摔碎,总是存了些恭敬之心。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六:秋果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

  《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现在北京的水果品种又多又便宜哦!!

  北京中秋节习俗

  兔儿爷传统习俗。兔爷是北京老传统玩具,它最早出现在明末,用来祭月的,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对月祭祀招运气。古人素有将圆月视为美满、团圆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敬月习俗源远流长。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十五赏月。北京人喜欢一边看电视里面的中秋节目,一边赏月,有像过年看《春节联欢晚会》一样,这种习俗同样起源于周朝,不过当时是上街游玩,看戏比较多。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

  习俗一,拜月:

  过去,老北京,到了中秋每家每户都要设坛拜月,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拜月时,供“月光码儿”,就是印有“太阴星君”及玉兔捣药的纸像,在院里设香案、供桌,摆上水果和月饼,水果要选圆的,比如西瓜,还要切为两半,切成莲花瓣形,取“花好月圆”之意,另外像苹果、沙果、海棠、石榴等等,总之要取吉祥、圆满、丰收之意,唯独梨不能上供,因为与“离”谐音,于团圆有悖。供桌上还要有花筒,插上毛豆枝和鸡冠子花,毛豆是献给玉兔的供品,鸡冠花则象征着月宫里的索练树。然后按长幼分别叩拜,唯独男子多不叩拜,因为月亮属于太阴,月神嫦娥又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妇女和小孩儿拜月,成年男子不叩拜。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拜月之后,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

  习俗二,供兔儿爷:

  北京人过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供兔儿爷。兔儿爷是北京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现在应该算作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南城兔儿爷的种类最多,有泥塑的,布做的,纸做的,木头做的……一般泥塑的和布做的比较多,而且形态各异。兔儿爷是在明朝末年出现的,明人纪坤在《花王阁剩稿》中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拜之。”这是最早的关于兔儿爷的记载。

  为什么要供兔儿爷呢?这是因为传说有一年,北京城忽然起了瘟疫,死了很多人。嫦娥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各式各样的人物,挨家挨户给人们送药丸治病,那药丸有红的和白的,后来演变成自来红和自来白月饼。人们为了感谢玉兔,就尊称她为兔儿爷。由于玉兔下凡的时候,装束不同,于是兔爷儿的形象也是各异,有骑鹿的,有骑虎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为了让兔儿爷家庭圆满,还给兔儿爷“找了”兔奶奶。

  习俗三,赏月、走月、玩儿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一般老百姓有的在自家院子里,拜月之后,家人团团围坐,吃着团圆饭,欣赏着月圆美景;

  有的带着小孩儿出门,孩子们在打着小灯笼,家长们随后跟随,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有的要去一些景点,比如景山、香山或者八大处赏月,称之为:走月;还有的去后海,北海,昆明湖,玉渊潭等一些水面边划船,边赏月、品茶、吃月饼,有点儿墨水儿的吟诗作画、猜灯谜、写对子、以月为题行酒令,这叫玩儿月。

  这属于文玩儿,还有一种武玩儿,或是自家院里的鱼池、水缸,或是到湖边儿、水塘,观看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捡个小石子往水里一扔,波澜四起,然后等着月影慢慢复原,不过,干这事儿的,还是小孩儿比较多。 当然,北京赏月最著名的地点就是卢沟桥,卢沟晓月是当年燕京八景之一。

  习俗四:吃月饼

  中秋节最普及的习俗,那还用说吗?肯定是吃月饼啊。也不止北京,中秋节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

  过去北京的一般家庭会自己做“月饼”,发面红糖大饼,麻果蘸胭脂点出红点儿,称之为“团圆饼”,再配以自来红、自来白,过去传统的月饼馅料有限,五仁、白糖、芝麻、枣泥……,现在,恐怕月饼的种类,您数都数不过来!

  另外,中秋节前后的习俗上看,还有送礼、放账。过去人总说“三节两寿”,三节中就包括八月节“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

【北京中秋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北京重阳节的习俗05-11

北京的元宵节的习俗05-18

北京元宵节的习俗02-24

老北京重阳节的习俗05-11

老北京元宵节习俗05-18

北京过元宵节的习俗05-18

老北京元宵节的习俗02-22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01-19

中秋节的习俗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