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中秋节>《扬州中秋节的习俗

扬州中秋节的习俗

时间:2023-03-02 09:26:13 偲颖 中秋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扬州中秋节的习俗

  习俗就是习惯,风俗;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形成风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习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细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扬州中秋节的习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扬州中秋节的习俗

  扬州中秋节的习俗 篇1

  月十五月儿圆,又是一年中秋来。在“月亮城”之誉的扬州,钟情于月亮的老扬州人,在中秋节这天,以怎样的心境,怎样的准备,怎样的仪式度过?近日,记者采访了民俗专家和几位老扬州人,听他们唠唠老扬州的中秋节。 中秋起源——春节之外最大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中秋何以成节?成为继春节之后最重要的节?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在《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扬州中秋习俗谈》一文中说,民众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此话并不十分准确。此时,月亮也不一定离地球最近,中秋的月光也比不上冬天的明亮。客观地分析,人们之所以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主要是因为此时新稻登场,一年的收成大体已定,这在农耕社会是极为重要的大事。丰收了,人们要感上天的保佑,颂月、祭月就成为情理中的事象。”

  “中秋节的主角是月亮,自然传说故事也离不开月亮以及月亮上的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民间文学普查采风时,曾在扬州民间采录到多则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曹永森说。

  “我们从小听到最多的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吃了不老丹,飞到月亮上去了。后羿在地上看着月亮,好似看到嫦娥。”讲起中秋节的传说,陈金龙信手拈来,“还有一个故事,平常不大有人提到,说的是唐明皇李隆基的故事。”陈金龙说,后一个故事有些荒唐,但听来也挺有趣。是说有一个八月十五,从天而降一个神梯,还是孩童的李隆基顺梯而上,到月亮上看到许多宫娥。其中有一个漂亮的宫娥冲他一笑,从此李隆基就害上了相思病。直到漂亮宫娥下凡,投胎为女人,让李隆基遇上并与其相伴相守。这就是杨贵妃。李隆基为了感谢月亮,每年的八月十五都要摆上香案进行祭拜。

  老扬州吴德祥,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大人们说,“到中秋节时,田里庄稼,水生植物,树上果实都熟了,丰收了。”吴德祥理解中秋节,“首要意义是为庆丰收,感恩天地所赐累累硕果,并祈祷来年依然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秋祭月——“月亮公公”为啥不是男的?

  说到祭拜,也就是老扬州人颇为重视的中秋祭月。“中秋祭月,是十分古老的习俗。史书记载,早在周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曹永森说。

  在采访中,记者常听老扬州人说祭拜“月亮公公”。“月亮公公应该是男的吧,反正从我记事起,大人这么说,我也这么告诉孩子的。”杜祥开说。

  吴德祥认为,“月亮公公就是一个称谓,就和说老天爷一样的,就是代表天地神灵。”

  对此,曹永森曾在《中秋——祭拜月亮公公》一文中专门进行诠释。“清代女诗人言忠贞在《话雨楼诗草》卷二中用一首《芜城竹枝词》作为解释:满城齐供广寒图,宝塔明灯百果铺。博得嫦娥看一笑,月宫误作月公呼。言忠贞从方言谐音的角度,解释了 ‘月公’是一种误说。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能尽如人意,因为扬州方言中的‘月亮公公’,这‘公公’是个叠词,不太可能同‘月宫’的‘宫’相混同。”

  “从扬州人的处世观念看,还可以有另一种更合情理的解释。扬州人一向崇敬有学问、德行高、受尊敬的女子,对她们,扬州人有一种特殊的称谓方法,即把女性的称呼改作男子的称呼,叫做“大大”、“先生”等。如扬州画坛上曾有两位年高德劭的女画家,一位叫李圣和,一位叫李竹村,扬州人中有人称呼她们‘李老太’,但更多的扬州人是尊敬地称呼她们‘李先生’。对神灵也不例外,嫦娥是受人尊敬受人崇拜的,当然也可以叫成‘月亮公公’。”

  扬州有一句俗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参加拜月仪式的都是妇女和孩童。主祭的又多为老奶奶或是当家的主妇。陈金龙说,民间确实有这样的说法,不过这一俗话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执行。一大家子,男女老少一同拜月的情景在民间也很普遍,自己小时候也与长辈一同参加拜月,长辈也没有因为自己是男孩而不让参加。

  李涵秋的《广陵潮》是以扬州的风俗民情为背景而创作的长篇小说,其中第六十回有一段有关拜月仪式的描写:“这一年中秋佳节,天气非常晴朗。朱二小姐清早起来,打扮得花枝一般,出来替卜氏拜节。又叫乳妈将小美子穿齐整了,单论他脚上两只小兔儿鞋子,是朱二小姐亲手做的他(小美子)那两只小手,只管向桌上要去抓陈设的瓜果,引得卜氏同朱二小姐拍手大笑一直等到初更时分,晋芳也不曾回来。朱二小姐怕小美子要睡觉,便先吩咐仆妇们点齐香烛,又把厅堂上那一座十二层镂空的玲珑宝塔点起来,四围配着水月纱灯,十分光彩。

  卜氏以下一干人等,相率次第拜月。果然那一轮皓月,也像是知道有人要拜他的意思,纤云四卷,银河欲流,格外比平时晶莹十倍。”

  吴德祥认为中秋祭月,深层次的意思是祭天地。“中秋时节,是庄稼、水果成熟季。人们内心中高兴、满足、感恩,所以就捧出各种成熟的果实,进行祭拜。而嫦娥作为一个神话人物,只是顺带祭拜一下而已。”

  东关街“祥庐”主人杜祥开,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扬州,至今他家仍保留有中秋之夜祭拜月亮的习惯。“端一张八仙桌,把香烛点上,再挨样摆上月饼、烧饼、莲藕、老菱等,加上苹果、橘子等时令水果。与以前不同的是,那时候条件差,祭拜的东西没这么多。”

  除此不同的是,过去全家人会按长幼顺序行叩拜之礼,而如今祭拜月亮,杜祥开则和妻子一同向月亮行作揖之礼。“也算敬过月亮公公了。”

  盼团圆——中秋节为啥叫“团圆节”?

  在扬州,中秋节有人说是“八月节”,更多的人称为“团圆节”。扬州民俗专家曹永森在《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扬州中秋习俗谈》一文中说:“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节日期间有祈求团圆的民俗,宋苏轼有《水调歌头》,早在宋代,人们就借月抒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赋予了中秋“祈盼团圆’的主题。后世中秋节的主要民俗活动都围绕着‘团圆’这一主题来进行,故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对于中秋节,原住老教场的扬州草根文化名人陈金龙有一种特别的情愫。“一年那么多节日,最好的就是中秋节。天气不冷不热,在外奔波劳碌的人,也能顺利赶回来团圆,吃团圆饼。”

  吴德祥也表示,中秋节是“人月双团圆”,寓意家庭团圆庆丰收。“月亮圆了,一家老小也要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有长者过世,或谁在外求学工作,到了这天,一家人更是尤为挂念。”

  家住宝应桃园三村的67岁老人张成兰,每年的中秋节,她都会买上一块大团圆饼(馅同月饼,直径约15到20厘米)。“吃过晚饭后,把团圆饼切下来,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弄几块吃吃,表示团圆的意思”。

  宝塔灯——扬州中秋也玩灯?

  老扬州人在祭拜“月亮公公”时,除了各种食品和香烛外,还有一样少不了的,就是宝塔灯。

  很遗憾,宝塔灯作为旧时大户人家祭拜月亮的一种稍稍奢侈的物品,已经少为人知。在记者采访中,吴德祥、杜祥开,以及至今仍以做灯为乐的宦广陵老先生,都是在书中或老人们的讲述中听说过。“在《清风闸》书里看到过,没有见过真家伙。”吴德祥说。宦广陵说:“听老人说,以前辕门桥有家专做琉璃灯的做宝塔灯,但我没有见过。”

  曹永森曾撰文,专门提及扬州人“中秋燃灯”的风俗。“中秋点燃的灯是一种特制的灯,叫‘宝塔灯’。清代郎葆辰的《广陵竹枝词》云:‘记得中秋踏月曾?重重宝塔试新灯。郎情如塔侬如火,照见中心透几层?’其中关于‘宝塔’一词,作者自注,‘扬州中秋,家家点宝塔灯。’另外,董伟业的《竹枝词》写道:‘八月中秋秋气新,满街锣鼓闹闲身。光明宝塔光明月,便益男人看女人。’其中的‘光明宝塔’也是指宝塔灯。”

  中秋时为什么会有燃灯一俗呢?曹永森认为,中秋燃灯是男子拜月的特殊形式。旧时有“男不祭月、女不送灶”之说,是说祭月是女子的事,男子不能参与。但男子,特别是一些文人也有心愿向月亮表达,这就形成了燃灯一俗。 避灾求福——赏月消食“走三桥”

  在扬州,还有“走三桥”、“摸秋”等有趣的中秋习俗,如今已不多见。 “走三桥”是旧日中秋习俗。人们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多以女性为主,是一种避灾求福的活动,又叫“走桥”、“走百病”。后来演变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吉祥礼仪。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记载:“妇女相率宵行,以祛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

  老扬州陈金龙说,“走三桥”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一则为赏中秋月色,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景观灯,可以看到纯粹的自然景色。走在水边天上月和水中月交相辉映,再漂亮不过了。二则是为在吃饱喝足以后,大家能出去走动走动,帮助胃中消化,防止积食。现在要在扬州城里一晚上走三座不同的桥可能有点难度了,不过好在交通便利了,中秋夜可以开车外出赏月嘛。

  农村旧时过中秋还有“摸秋”的习俗,婚后不曾怀孕的女子,要在中秋之夜到田里摸一只瓜回来,就会怀孕生子。最好是南瓜,因为“南”谐音“男”,意为可得男孩;如果采到扁豆,意为可得女孩,因为扁豆形似女子蛾眉;如果采到的是白扁豆,那就寓意白头偕老,今后女子可婚姻美满。

  中秋节的各种习俗都是围绕着那轮又圆又亮的月亮展开的,而扬州人对月亮又格外钟情,扬州人一直视中秋赏月为悠雅闲适的赏心乐事。扬州籍作家汪曾祺有一篇散文《晚饭花》,其中就写到一家平民百姓的中秋赏月:“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的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这姓夏的一家喜爱清雅,全家人单独在院子里赏月。汪曾祺笔下写的是高邮县城,在扬州城里,许多人家也大致如此。庭院清幽,月色朦胧,静谧中流露出主人的雅致和祥和。

  确实,从古至今,扬州人对月亮怀有一份独特的感情,很多民间风俗都与月亮有关,特别是中秋民俗,更是充满了月亮元素。

  月观赏月——中秋佳节,一家人结伴到瘦西湖畔,来到“月观”赏月,在这座位于小金山脚下,坐西朝东,依山临水的轩厅,中秋的月亮刚刚从湖东面的树梢头升起,天上月和水中月交相辉映,一副“花月夜”的美妙意境。轩厅里还有郑板桥的手书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诗情画意与良辰美景融为一体。

  神秘十五月——民间还有传说,八月十五的夜晚,划船到五亭桥下,在五亭桥下的十五个桥洞里都可见到一轮圆月。所以《望江南百调》中也说,扬州最好的赏月地点是在五亭桥。如果你在中秋那天到五亭桥赏月,当真妙不可言。 百姓敬月——旧时扬州人家家户户都要“敬月”。老百姓们相信万物有灵,月亮也是一位神灵,也要设案祭祀。于是人们在中秋这天晚上,除踏月赏月之外,还有拜月祭月一俗。

  月亮公公—— 百姓们敬称月神为“月亮公公”。月亮之上,是嫦娥仙子,又怎会称之为月亮公公。千百年来,祖祖辈辈都这么叫。而“月公纸”,就是一张月亮神的画像,上面画着的月亮神形如嫦娥,画上还有桂殿、玉兔等。

  奶奶主月——扬州有一句俗话,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参加拜月仪式的都是妇女和孩童。主祭的又多为老奶奶或是当家的主妇。如何祭拜呢?拜月仪式由家中的老奶奶主持,晚饭后,老奶奶先朝月出的方向设下供案,供案上摆有各种供品,月亮一出,由拜月人点香燃烛,向圆月叩拜。即使这天晚上下雨,不少人家也在大门内朝月出的方向拜月。拜完月,就可以分享美食了。老奶奶将一只一斤重的月饼(月宫饼)切开,在家和在外地的家人都要算在内,有多少人就切多少角,然后分给大家品尝。

  寓意供品——敬月的供品十分丰盛,有:菱角、嫩藕、莲蓬、柿子、石榴、芡实、栗子、芋头、南瓜等,还有一盘鱼,加上“月宫饼”,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种种供品中“子孙藕”是必不可少的,“子孙藕”是一只藕节多芽的全枝藕,要枝芽完整,象征子孙延绵不断。小户人家在庭院中设个小桌即可拜月,而大户人家则另有许多讲究。除各种供品外还要布置许多叫做“月宫供”的陈列品,有围屏灯,小风灯,小香斗,小花瓶,小插牌,再讲究的还有小仪仗,小銮驾花厨,院子里还要悬挂各式走马诸灯。这些“月宫供”当时扬州的坊肆里可以买到,但有的人专有雅好,喜欢自己动手制作。

  茶水明目——敬月的茶水,按照习俗是不能丢弃的,说是用来擦搽眼睛,可以清心明目。

  团圆烧饼——扬州老百姓在中秋节家家还时兴做圆烧饼,以象征团圆,又有庆祝秋熟丰收之意。烧饼分为供饼和食饼,供饼是大小不同的五只圆饼,到敬月时垒成宝塔形;食饼大小、数量不限。用麦面做的烧饼,馅心有芝麻(将熟芝麻捣碎再拌进白糖),有萝卜丝,有茉菜加豆腐干丁,近年来还有将南瓜做馅心的。而用糯米粉做的烧饼,内包芝麻屑或白糖,叫做“子孙饼”。出锅之后,热腾腾的,咬一口,松软香甜。

  照月求子—— 旧时扬州在中秋节还有“照月求子”一说,即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节当晚,独坐院中,静沐月光,祈求月宫嫦娥能感其心诚,降福送子。赐予一个可爱的孩子。

  月饼玄机——旧时人们在食用月饼时,常常要剥去上面的一张薄纸。据说,在元代末年红巾军起义时,扬州高邮的张士诚不满元末残暴统治,利用中秋节相互馈赠月饼之机,制作了许多内夹小纸条的圆饼四处分发给民众,纸上写好相约在中秋之夜举行起义,人们以此为信号纷纷加入反元统治的行列。自此之后,人们每到中秋之夜,都要吃月饼,并在月饼上贴一象征起义信号的小纸条,这一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早在古代先秦时期,人们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借此来祈求神灵对农田耕作和收获的护佑。汉朝以后,又逐步演化出赏月、玩月的习俗。到了宋代,中秋才成为民间广为流行的节日。明、清以后,中秋节的风俗更为盛行,内容也更为丰富,各家外出的人口均要赶回家团圆。每当八月十五的夜晚,秋高气爽,皎洁的月光晶莹夺目,千家万户在庭院、楼台、地坪上各自布置供台,摆开月饼、柚子、芋头、毛豆、花生、莲藕、石榴、梨子、枣子、栗子等供品,焚香拜月。

  古代还有一种“月光纸”,是专为拜月时焚烧用的。拜月仪式以后,人们围坐桌前,切开月宫饼(象征全家团圆的大月饼),全家分食,共庆团圆,同叙天伦之乐。当然,各地的中秋节风俗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如:清代在北京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杭州称拜月为“斋月宫”,并增加了财神的席位;苏州地区的妇女在中秋节要“走月亮”,即在月光下到郊外游玩一番;广州在中秋节有闹花灯的习俗;在闽南地区,妇女在燃香拜月后,或静立不动,或四处游走,偷听别人的话语是否顺耳,来占卜自己的吉凶,称为“听香”;在台湾,年轻人往往凑份子买来一组状元饼,谓之“斗四红”;在扬州,则有“照月求子”的旧俗,认为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圆月当头时独坐院中,清沐月光,此后便可怀孕。此外,古代的扬州人在拜月时,还要点亮“宝塔灯”(由铜丝将玻璃片扎成宝塔形的灯),必选购藕节相连、小枝不缺的“子孙藕”和籽粒饱满、无空房的“和合莲蓬”,还要供西瓜,并把瓜镂刻成城垛形,谓之“狗牙瓜”,寓意吉祥。扬州人拜月后分食月饼,又讲究由家中主妇掌刀,按全家人口计算,不论在家或外出的人口,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

  每人一块,既不能破碎,又不能少切,未归家者由其子女代食,如家中有孕妇,还要增加一块,由孕妇之夫代食,以示家庭生活和美之意。

  现在,中秋节仍然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视的民间节日。虽然,那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旧风陋俗已经逐步被淘汰。但是,中秋赏月吃月饼的风俗,至今方兴未艾。在中秋的夜晚,合家团聚于月光下,喜饮美酒或香茶,品尝几种不同风味的月饼和时鲜瓜果,畅谈古代诗人吟月诗词和当代宇航新闻,联系“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和月球天体科学知识,以及家人在改革年代的成就与追求,已经成了当今中秋佳节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喜庆这个节日的缘由所在。

  自1978年以来,中秋节的风俗已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每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均举办专题晚会,共庆中华民族大团结,抒发人们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各级党政领导人还邀请港、澳、台同胞及其眷属、归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代表等共聚一堂,同赏家乡月,共叙亲情、友情,商讨家乡的进步和发展大计。届时,常有文艺演出和放焰火等形式助兴,令节庆气氛更加浓郁。

  扬州中秋节的习俗 篇2

  1、祭月

  老扬州在遵循着传统的祭月习俗。这天晚上,女性们都要竟相在阳台、庭院,陈设果品糕点,点燃香烛,向月祷拜直至深夜。在扬州,敬月的供品十分丰盛,有菱角、嫩藕、莲蓬、柿子、石榴、芡实、栗子、芋头、南瓜等,还有一盘鱼,加上“月宫饼”,举凡中秋时节成熟的瓜果都可以上供,越丰盛越好。这是妇女的节日,男性当然不应参与其中。

  2、月饼贴纸

  在扬州民间传说中,吃月饼与农民起义是联系在一起的:元代末年,老百姓想起义造反,但统治者监视严密,采取了十户连坐的制度,老百姓不敢公开约定起义日期,有人提议把写明起义时间的字条藏在饼馅里,分送给大家,届时一呼百应,揭竿起义,约定的时间是八月十五日。至今,扬式月饼的底部还贴有薄薄一小块方形纸,其来源就出于此。后来,民间就一直有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

  3、瘦西湖赏月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人自古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传说中秋月圆之夜,在瘦西湖畔看五亭桥下,每个桥洞都能看见一个月亮,一共可以看到15个月亮。因此,每到中秋扬州人都争着到五亭桥边看这一月亮奇观。

  4、照月求子

  在扬州,有“照月求子”的旧俗,认为久婚不孕的妇女,在中秋圆月当头时独坐院中,清沐月光,此后便可怀孕。婚后的夫妻,也必须双双携带中秋月饼等礼物,向父母回报养育之恩。但是妇女又必须在中秋月夜之前返回夫家。凡外出办事的人也都要尽可能在中秋节前返家,以便与全家中秋节团聚。

  5、点亮“宝塔灯”

  老扬州人认为月亮是一位神明,尊称为“月亮公公”,而在祭拜“月亮公公”的时候,不光要摆上祭品,还要点亮“宝塔灯”(由铜丝将玻璃片扎成宝塔形的灯),必选购藕节相连、小枝不缺的“子孙藕”和籽粒饱满、无空房的“和合莲蓬”,还要供西瓜,并把瓜镂刻成城垛形,谓之“狗牙瓜”,寓意吉祥,祈求“月亮公公”的护佑。

  6、包圆烧饼

  中秋当天,家家忙着包圆烧饼,应该是扬州城乡一个特别的食俗。圆烧饼,顾名思义,寓意团团圆圆,另蕴含庆祝秋熟丰收之意。至今,许多老扬州包烧饼,还分供饼和食饼两种。供饼是五只大小不同的圆饼,到敬月时垒成宝塔形;食饼的大小和数量不等。

  7、分食月饼

  扬州人拜月后分食月饼,又讲究由家中主妇掌刀,按全家人口计算,不论在家或外出的人口,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每人一块,既不能破碎,又不能少切,未归家者由其子女代食,如家中有孕妇,还要增加一块,由孕妇之夫代食,以示家庭生活和美之意。

  8、吃“馊月饼”

  古扬州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就是八月十六,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月饼”。同样的风俗还有端午节的第二天,出嫁的女子带着小孩回娘家吃馊粽子。

  9、吃烂面烧饼

  在扬州,还有一种在中秋前后非常盛行的吃食,那就是烂面烧饼,由于制作精细,吃起来唇齿留香,松软味美,所以广受欢迎,不过由于烂面烧饼制作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技巧,所以现在会做烂面烧饼的市民已经不多了,只有一些老扬州还保留着这个传统习俗。

【扬州中秋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扬州元宵节的习俗05-18

中秋节习俗09-23

中秋节的习俗11-07

中秋节习俗03-27

中秋节的习俗05-08

中秋节的习俗08-25

中秋节的习俗09-13

中秋节相关习俗09-04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