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中秋节>《安徽中秋节的习俗

安徽中秋节的习俗

时间:2023-10-11 09:06:28 偲颖 中秋节 我要投稿

安徽中秋节的习俗

  习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习惯风俗的意思。习字最早见于,字形作习,上部是鸟羽毛的象形,下部是声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徽中秋节的习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中秋节的习俗

  习俗1:

  (一)吃月饼、赏月

  安徽各地中秋皆吃月饼,且几乎都在晚上祭过月神之后吃,唯独休宁人例外,一般在早上吃。天长人在敬月之后,分食月饼,如有人在外,即留一份或寄去。涡阳人在焚香祭月之后,分赏月饼和毛豆。

  江淮赏月之俗一般是先祭月再赏月。祭月又称拜月。将香案供桌大多摆放在庭院中,或设在院内篱笆旁、天井边。供桌上摆放的祭品有多有少,但一般都有月饼很水果,如石榴、柿子、梨、苹果、鲜藕、板栗、枣子之类。所放水果的多少,因地理环境、生产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别。除月饼和水果之外,有些地方还加有特殊的贡品,如休宁,歙县城乡摆上一个大南瓜;长丰放一个大馍;六安供茶水;蒙城供焦馍;天长供鸡头苞、毛豆荚,并有月宫嫦娥象等,祭祀时固执、五河是月出鸣炮敬祭;巢湖市是月出鸣炮染香拜月;休宁蒙城是然组焚香叩拜;屯溪是点上红烛,全家跪拜。六安,铜陵、寿县、凤台、长丰等则为焚香拜月。祭过月神,才真正开始赏月。人们一边欣赏似镜的明月,一边品尝祭品,如涡阳,六安、铜陵、冬至、休宁、屯溪、巢湖、天长、合肥等皆如是。屯溪人在全家赏月时往往围坐一处,一面吃月饼,水果等,一面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等到月过中天,才回屋就寝。

  (二)舞草龙

  在徽州等地皆有中秋玩草龙习俗。草龙是有稻草扎成的龙。黟县又称“舞草龙”即用稻草扎成龙头,又以稻草捆成一束一束,连成龙身,再以一段由粗到细稻草束作龙尾,每段之间用绳系着,每人手擎一段,配以锣鼓,上下滚动,欢度中秋。休宁又称“舞香龙”,其用稻草扎成,周身插香,长短依舞龙的人数而定,每隔七八尺支木棍一根,龙身上插满点燃的篾香。香龙循街道行进舞动,后随各式花灯,锣鼓,鞭炮相伴。香龙所到之处,各户均插一炷香并放鞭炮,表示欢迎助兴。到午夜香熄,送龙下水(将龙身投入河中),意为象征丰收。屯溪则在龙头上悬挂着一盏红灯,龙身插以“篾香”,舞龙者多为村中儿童,舞到人家门口,嘴里要唱出一段吉祥如意的言辞,如“香龙到你家舞一舞,来年讨个好媳妇”之类,以博得人家的欢心与款待。

  习俗2: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3、其它中秋节的习俗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4、现在中秋节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送礼似乎演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中秋节习俗。不管是领导还是客户,老人还是小孩,中秋注定是个送礼节。而月饼也一天比一天价高,无怪乎大家呼喊传统文化的衰落,本来是全民同享的大众月饼,现在也变成了某些人谋取利益的高端奢侈品。依小编看,月饼才是中秋节的高级黑。

  中秋本是团圆的日子,所以很多新人会选择在中秋节求婚或是结婚,那么一枚婚戒是必不可少的了。因此这个时候男生买求婚戒指的画面随处可见。而乐维斯实名制戒指因其“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寓意,在情侣中特别的抢手。一生只有一次,婚戒作为最诚挚的爱情信物,既代表真爱,又代表永久,那一定要认真筛选。

  中秋节不管你是否有准备求婚、结婚,都只是踏进婚姻的开始,而之后两个人一起经营好一个家才是最好的婚姻。“乐维斯”不仅仅是个戒指,还寓意着两个人“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爱情!是承诺,更是责任!它是幸福爱情的最好见证。

  习俗3: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核桃、柿子、石榴等时令水果,祭拜月神。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最早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吃鸭子

  江南一带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4.玩花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玩花灯是其中之一。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5.青苗社

  在北方,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6.阿细“跳月”

  阿细族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青年男女为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也让“月老”为之动情动容。

  7.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中秋节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安徽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祭月等。

  习俗4:

  合肥民间历来视中秋节为大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除吃月饼外,还保留有一种特殊的食俗,就是中秋要吃藕,并且是以吃包河无丝(私)藕为荣,这是为何呢?这里有一个美好的历史传说。

  相传,包公晚年,宋仁宗封赏功臣,因包公为国操劳一生,为官清廉,欲将半个庐州(合肥古称)赐封给他,但包公认为自己为官二十多年,不占民财,两袖清风,如今已是暮年,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后代能自食其力,于是,谢绝赏封,但是毕竟圣意难违,深思熟虑后,只要了一段护城河,就是今天的包河。有一年,庐州大旱,包河周边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饥饿的灾民自然很想吃这包河里的藕。当时包公就亲笔写下“河藕能吃不能卖,愿者挖藕度荒年”的告示叫家人贴到街上,百姓听说后,纷纷下河挖藕充饥,度过了难关。后来百姓们感谢包公的恩德,不愿意将藕挖尽,特意留下许多藕根,让其能繁衍至今,但包河里的藕和一般的藕不一样,人们常说藕断丝连,包河的藕不仅鲜嫩可口,而且每个藕都有七个孔,断而无丝,被人们誉为无丝藕,象征着包公的无私精神,而且合肥还留下一句歇后语“包河藕——无丝(私)”。这里的丝具有了双重含义,除了藕丝的含义外,另一个就是借丝的读音表达的是公正无私的私了。此外合肥人吃无丝藕,还离不了冰糖,以表示“冰心无私”的风范长存。

  如今在合肥包公祠两侧、浮庄周围和九狮广场南面的包河上栽植的几十亩荷花,盛夏期间一派荷叶田田,随风摇曳的荷叶翩翩起舞,荷花怒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包河的藕无丝"不再只是一个传说和一段佳话了。

  另外,合肥人过中秋节,还有着“摸秋”、“玩火把”、“杀鸭子”、“磨百刀”等独特习俗,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接下来我们把目光转向长江以南的皖南。提起皖南,最具代表性的皖南民俗文化当属徽州地区了。

  徽州地区欢度中秋的习俗除了各地常见的吃月饼赏月、摸秋等习俗外,最具特色的就是舞草龙了。这一习俗流传于徽州,祁门、黟县、绩溪、歙县、休宁等地。

  在皖北的阜阳地区,当地百姓庆中秋除了有吃月饼等习俗外,最具特色的民俗就是火把节。

  习俗5:

  婺源的中秋,空气中散发着八月桂花的香气,偶尔还有点点蛙叫片片虫鸣,初秋的天气似凉非凉,树叶正是最深绿的时候,小桥流水映衬青砖黛瓦。

  舞草龙灯是婺源乡村庆中秋的古老习俗,意在祈福、图吉利。草龙灯是由稻草、木棍扎成的一条龙。

  在婺源这样一派恬静的乡野里,男人们拿出祈福用的香灯,插在用稻草、木棍扎成的草龙上。中秋之夜,乡亲们会拿出祈福用的香灯,点燃插在草龙上,长长的草龙灯星星点点,与天空的明月对应,煞是壮观。

  长江以南的皖南,提起皖南,最具代表性的皖南民俗文化当属徽州地区了。同样有舞草龙灯这一习俗。徽州舞草龙,最有特色的是歙县洪琴村的舞香龙。全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扎成5条香龙,明月之夜作“五龙闹中秋”之舞,很是热闹。龙身围2尺,用稻草捆扎而成,长约30余丈,每隔七八尺用一柄钢叉支撑;龙背上扎草辫。龙头制作很是精致。龙头和龙身的钢叉各由两名壮汉撑举,龙头主领全龙动作。入中秋之夜,龙头灯火齐明,龙身插满篾香,星光遍体。舞龙进入高潮时。鞭炮声震耳欲聋,烟雾弥漫,纸屑纷飞;灯光、月光、香火光交融一片,喊声、笑声、唿哨声一时齐发。五副锣鼓齐响,指挥着五龙表演。五条龙要协调一致,步伐整齐,队形和舞姿造型,都有常规。

  首先是“五龙献月”。五龙依次走圆场,后龙头接前龙尾,顺绕三圈,反绕三圈,盘成圆圈造型,象征亲人团圆。突然一龙昂首斜插入圈中,其余四龙依次紧跟,小跑步,往中心盘旋,逐层叠高,中心龙居于最高点,形成一座层次分明的五龙盘旋塔。稍停片刻,只听唿哨一响,撑龙人回身向后,反尾为首,在紧锣密鼓声中,小跑反盘,美其名为“五龙盘月”。

  然后是“五谷丰登”,五龙各自盘成圆形,其一居中,余者居四角,五圆彼此靠近,象征五个粮囤,同时各自在原地盘旋,一顺一反,重复三次。又一声唿哨,阵势猛然变化为“金龙追龙”。由一龙组成一个小圆,其余的围成一个大圆,前龙头和后龙尾将小圆夹住,小圆就象月亮绕地球一样,既自转又随着大圆圈的龙尾公转,于是,大圆、小圆同时旋转,越转越快,直至小圆公转一周才停。此时,鼓声如滚雷,锣声如急雨,气氛非常热烈。后五龙再度走圆场慢步行进,各自构成“梅花瓣”,然后靠拢,美其名为“花好月圆”,象征人们相亲相爱,美满幸福。

【安徽中秋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安徽省中秋节的习俗09-28

安徽元宵节的习俗05-18

安徽元宵节有什么习俗05-18

中秋节的习俗05-08

中秋节习俗09-23

中秋节习俗03-27

中秋节的习俗11-07

中秋节的习俗09-13

中秋节的习俗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