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教案

时间:2022-05-10 06:58:12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牛郎织女教案

牛郎织女(第一课时)

牛郎织女教案

【教材简析】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曲折尽致:牛郎孤苦伶仃,幸逢织女,组成家庭,过上美满生活,这是一喜;王母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家庭,践踏人间美好,这是一悲;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这儿又悲喜同在了。在这样的曲折情节之中塑造人物,更显形象鲜明,感人至深。文章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出示)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自由读、师读)(板书:民间故事)

3、这个故事是以两位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故事又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呢?

二、初读全文,知情节。

1、自由读,要求:(1)读准、读通(2)思考:课文讲了牛郎织女什么故事?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

2、交流主要内容:

(1)同桌交流: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指点(板书:相识 结合 拆散 相会)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教材

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3)这就是故事的情节,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书:情节)

3、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

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

三、再读课文,知形象。

1、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板书:形象)咱们先看看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自由读§1~5,找一找句子,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牛郎【】,织女△,圈圈词语,写写感受(关键词)。

2、交流1,知牛郎:

(1)可怜、孤苦伶仃:孤儿;哥嫂待她不好: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

(2)心地善良:(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挑最好的草地、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喝最干净的溪水。(读句子)(2)“也很亲密”因为牛郎对老牛好,所以老牛也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侧面衬托)(可以不说)(3)尽管只是一头牛,但牛郎把它当成亲人来悉心照顾,心眼多好!(4)能否结合§1,再来说说牛郎的心地善良?(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给他的活,他们对牛郎好吗?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把活儿干得很出色。这不也是心眼儿好的表现吗?(齐读)

3、交流2,知织女:

(1)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勤劳能干或心灵手巧、善良勇敢)

(2)勤劳能干:织得一手好彩锦、织的彩锦装饰天空就是灿烂的云霞(心灵手巧)

(3)有没有注意§5中的这句话,再读读,觉得织女怎样?(出示§5两句话自由读)

(4)学生交流: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留下来做他的妻子,很善良。

(5)引导:①牛郎什么身份(凡人、可怜的孤儿,身份卑微的放牛郎、穷困潦倒)而织女什么身份?(天上的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一个是人间的穷小子,一个是天上的仙女、高贵的公主,两人身份多么悬殊。但织女不嫌弃,反而看中他的勤劳善良,这说明织女很善良。(善良)

(5)重点引导“勇敢”。①再读“决心”句:还读出什么?(勇敢)

②变红“决心”:说明意志很坚定,不可动摇。

③你们知道留在人间与牛郎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吗?(背叛:身份悬殊、天上人间、违犯天规、受严厉的惩罚;受苦:放弃天上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与牛郎同甘共苦,历尽艰辛。) (引读)但织女还是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⑤在织女眼中,荣华富贵不重要,受到惩罚也不怕,她向往什么?(自由、爱情) 天庭冷漠、不自由,连下到人间也是趁王母喝醉酒后偷偷下来的。

她更向往人间的自由与真情,哪怕吃苦与受罚,她也要大胆追求,多么勇敢!(板书:勇敢)

(齐读)所以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4、体会爱情之美:

(1)引读:大胆追求的结果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2)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他们的美满生活。(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你看他们一个耕田一个织布,日子虽苦心中却甜蜜。三年过去了,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齐读§6)

5、知老牛:

(1)牛郎织女的结合,还与一个人有关。(老牛)

(2)读读文中写到老牛的片段,哪几段?(§2、3、7)想想他具有什么特点?

(3)交流: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板书:知恩图报)

§2老牛“亲密句:(读)温和地望着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3老牛说话(读):没有老牛的指点,牛郎娶不到织女这样好的妻子。老牛在这里,就是红娘、月老、媒人。

§7:这张皮后来派上了大用场——牛郎披着它上天追赶织女。你们看,老牛至死都不忘报恩,真是忠心耿耿。

6、知王母:

(1)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自由读§8~10)你觉得王母怎样?括句子、圈词语、写批注

(2)交流感受(问多人):残暴绝情、心狠手辣、自私、无情、凶狠(板书:心狠手辣)

(3)扣词句、说理由:

句1: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

厉惩罚。

圈哪些词?(变红)

想象说话:王母暴跳如雷,会怎样说?(柳眉倒竖、咬牙切齿、气急败坏地说:“好你个织女,敢违犯天规,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我非把你抓回来好好收拾你?”)全然不顾织女是自己的外孙女,全然不顾织女在人间找到了幸福,不讲亲情。

指名读。

句2:§9一段:扣一连串动词。讲体会:两个孩子是她的重外孙,她居然不顾骨肉亲情,将孩子狠狠一推、拽着就走。

句3: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这被她这么一拔、一划,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拆散了。

(4)这西王母其实就是封建专制者的代表,他们绝情自私,心狠手辣,全然不顾人民的幸福乃至生死。

7、鹊桥相会:

(1)引读“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 “日子久了”(变红)(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他们就这样在岸边等着,望着。(想象说话,体会决心)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

(※割舍不下的是对他们的牵挂;※哪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我对你的爱永不变;※哪怕把我变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你隔河相望。※天河将我们分开,但隔不断我们的心。※虽然我们分离了,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这是他们的(决心)。

(2)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 (齐读)

(3)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配乐):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4)这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被加工。善良的人们不愿意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束,在末尾还要加上这么温暖的一笔,让喜鹊来帮忙,让这对有情人能每年相会一次。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它告诉人们:

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这对有情人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么美好的感情,多么无奈的爱情)

四、总结课文,知情感。

1、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板书:情感)对封建专制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诵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彩云织出各种巧妙的花样,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白露的七夕之夜,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相会。含情脉脉似流水,美好时光恍如梦,怎忍心回看鹊桥上归去的路?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016-09-06 10:53 | #2楼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竹山镇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我知道同学们都知道一个有关“牛郎星”和“织女星”的故事,那就是 ——牛郎织女(板书课题)。

2、对,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个故事。(播放课件)

二、参与活动

(一)过渡: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牛郎织女》的体裁是?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板书)

2、你对牛郎有了怎样的了解?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牛郎(孤苦伶仃、吃苦耐劳)(板书:勤劳善良) 能说的具体些吗?

3、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感知人物形象,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

(二)、认识人物

1、老牛

(1)、咱们先来聊聊老牛。找到描写老牛的句子

(2)、出示: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出示:一天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3)、指名读描写老牛的句子。

(4)、从这两处描写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5)、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老牛不仅给牛郎介绍织女,还把自己的皮献给牛郎。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报答牛郎对自己的悉心照顾,这真是一头——善解人意、知恩图报的老牛呀!(板书)

2、织女

(1)、“千里姻缘一线牵”,老牛牵的这条红线可真长啊,从天上一直牵到人间。在老牛的巧妙安排下,牛郎结识了织女。也正是因为有了老牛,才让我们真正认识了织女。找到描写织女的句子了吗?

(2)、出示:这姑娘是谁呢?那就是灿烂的云霞。

你从这些句子中了解到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勤劳,心灵手巧)(板书)

从这句话中你还得到些什么信息呢?每一次的云霞一样吗?早上的云霞织女什么时候织?那傍晚的呢?

是呀,织女晚上织早上的彩锦,白天织傍晚的彩锦,她在天庭里可做的事就是不停地织彩锦,在王母的眼里她就是——有没有亲情可言?这是不是就是织女想要的生活?

(3)、为什么织女会嫁给这样穷困的牛郎?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找一找。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对,因为织女被牛郎善良能吃苦的高贵品质打动了,所以决心嫁给他。

(4)、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织女?(板书:善良)

(5)、注意“决心”这个词。什么叫“决心”。就是不顾一切想要做到。所以从这个“决心”中我们感受到了织女的坚定与勇敢。织女的“决心”换来的生活是——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织布,日子过得挺美满”(读课文)

(6)、他们婚后是怎样生活的?这叫——男耕女织(出示),男耕女织,是民间故事中最美的元素,是广大劳动人民心目中美好生活的象征。这样的日子用文章中的一个词形容,叫做— “美满”。

(7)、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牛郎织女对美满生活的理解!(课件:播放《天仙配》)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就是他们“挺美满”的真实写

照。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子一女,那叫——( “女”与“子”合成一个“好”字。)

(8)、从“挺美满”,到“好”美满,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地祝福这一家人吧。(齐读“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从此,牛郎在田里”)

3、王母娘娘

(1)、 快乐美好的日子总是这般短暂。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此事。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天庭的最高统治者,她会有什么反应呢?

①、学生齐读第8小节。

②、“暴跳如雷”是什么意思?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吗?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回王母娘娘。想象一下王母娘娘“暴跳如雷”时的动作、神态、语言?

(2)、王母娘娘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潜心读读9至10节,哪些句子或词语能让你感受到,圈画出来,在一旁写写自己的感受。你可以通过描写王母娘娘的语句从正面感受,也可以通过描写其他人的语句从侧面感受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交流:

①同学们,王母要对付的是谁?敌人吗?是自己的亲外孙女呀,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王母的什么?

②、“趁牛郎到地里干活”写王母的狡猾、做贼心虚。(读)

③、“闯”写王母的粗暴野蛮。

④、“狠狠一推”写王母六亲不认,心狠手辣

⑤、“拽”,什么样是“拽”(又拖又拉),一点都不顾织女的感受了,不

讲一点亲情。

交流后朗读。

(3)、教师小结:此时我们知道了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专制蛮横、心狠手辣)

(三)、体会感情

1、当王母娘娘将他俩隔开,这时候,牛郎选择的是放弃吗?(牛郎下定了“决心”要追回织女!)

那么,牛郎怎么做的?

2、生读:“牛郎得知织女、、、、、、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学生朗读这句时,播放波涛汹涌的声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3、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牛郎?(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4、看啊,听啊,那可是一道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作为凡人的牛郎怎么能过去呢?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真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是牛郎织女有多少话要说啊!河此岸的牛郎会想些什么呢?河彼岸的织女又想倾诉什么呢?

5、说得多好啊!纵使天河波涛汹涌,也隔不断牛郎织女的情,因为他们心心相印,真情永恒。(引读11小节)

6、同学们,相爱的两个人能朝夕相处,那是一种幸福,但如果被-迫分离,仍然坚守着他们的真情,那就更令人心生敬佩!

(四)、祝福感人的爱情

1.故事到这儿已经结束了。让我们来读读12小节,想一想12小节可以去 吗?为什么?

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生:不可以去掉。因为这一小节告诉我们喜鹊都被他们感动了,可见他们的真情能打动所有的人。生:不可以。他们一年毕竟能见一次面,这多少还有点期待和希望。生: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说得真好。与其说不可以去掉,还不如说你们不愿去掉,不忍心去掉。因为我们都是有情人,有心人。民间故事就是这样,用这样较为圆满的结尾来表达老百姓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天下有情人的深深祝福。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不少文人墨客也被这动人的故事给打动了,留下了感人的墨笔。让我们把牛郎织女的牵挂和浓浓爱意溶入到宋朝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这首诗中,自己试着好好地读一读。

出示:《鹊桥仙》(播放配乐朗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三、总结转化提高

1、我们知道民间故事往往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理想。那么在这则-民间故事中谁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王母娘娘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哪种愿望呢?

2、2015年,神舟七号载着航天员载着人类的梦想,飞向了遥远的太空,航天员们遇到了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如果你是航天员,请你发挥想象,想想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牛郎和织女的决心,打破了人间与天上的界限,他们是争取

理想生活和爱情自由的英雄!他俩对爱情不灰心、不变心!始终坚守着一颗执着而坚贞的心。虽然他俩一年才见一面,可在我们眼中,这也是一种“美满的爱情”。只要他们心连在一起,又怎么会在乎相处时间的长短呢?正如秦观所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作业设计:

1、召开故事会: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中国四大民间故事除了《牛郎织女》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和《孟姜女》,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感受中国民间文化的魅力,并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评述,200字以上。

五、板书设计

13 牛郎织女

牛郎:勤劳善良、敢于追求幸福

织女:美丽善良、心灵手巧、具有抗争精神

王母娘娘:专制蛮横、心狠手辣

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2016-09-06 23:58 | #3楼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执教时间:2015年10月25日

执教者:王琴

执教班级:六(2)班

一、回忆情节,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昨天我们已经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上一节课所写的段落小标题来进行复述)

3.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故事角色。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有意思的角色值得我们评价?

(板书:牛郎、织女、王母娘娘、老牛)。

二、走进故事,品评人物

1.【学习单一】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走进这个故事,说说你对角色的认识和评价。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批注。结合文本内容,用词语概括角色的特点或品质。

2.学生自读圈画思考。

3.组织交流:

预设一:牛郎

(1)身世凄苦。第一小节。(总结提升:哥哥嫂嫂把牛郎当牛看,当然苦不堪言。)

(2)心地善良。第二小节。(追问:把牛照顾得很周到怎么看出他的心眼好?牛郎把老牛当人看,一个细节足可以看出牛郎的心眼好。)急中生智、勤劳、忠于爱情

预设二:织女

(1)心灵手巧:织得一手好彩锦。

(2)美丽善良、不势利、不贪财:看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追问:那么她看中的是什么?)

引导提升:

A看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留在人间,为什么还要加个决心?(查字典了解决心的意思。)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

B织女拿定主意,她舍弃的是什么?承受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

预设三:老牛

知恩图报:指点牛郎找到织女,死后留下牛皮以备急用。

预设四:王母娘娘:

(1)心狠手辣:抓回在人间生活幸福的织女。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2)不近人情:拔下玉簪往背后一划,

(3)自私自利:逼着织女没日没夜地织彩锦。

引导:有没有不同理解?

1

(1)不徇私情:外甥女也要遵守天规。

(2)严守天规:天规就要遵守,否则如何管理天庭?

(3)也通人情:允许牛郎织女每年见一次。

总结提升:看来,再恶的人也有善的一面。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人物便有不同的看法。

4.总结:刚才我们走进课文,读出独特的感悟,谈了对角色的独特认识和评价。

三、跳出文本,创意发现

话题1:

1.接下来,我们讨论关于主人公的有意思的话题:你觉得牛郎织女他们般配吗? 师:是呀,男耕女织!

生:我觉得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纱,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真是多么幸福的生活呀!我觉得他们很般配!

师:你从他们幸福生活中读出了他们很般配!

出示: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师:多么幸福多么般配的一对,让我们来赞美一下他们的美好姻缘,或者来祝福一下他们的美好姻缘!你准备怎么说?

2.交流自己的话题。

3.接下来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请用讲故事的语气,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正是这一划,划开了一对恩爱的夫妻,划破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更划碎了牛郎和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从此,他们只能隔河相望了。(幻灯)

看到这个“望”字,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遥远,思念,此时无声胜有声)

4.正如东汉乐府诗《迢迢牵牛星》中所写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啊。

师:这个故事在东汉末期形成,流传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许多文人墨客也被故事深深打动,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词:

宋代词人秦观就写下了《鹊桥仙》(播放古筝曲《梁祝》片断)(范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词 ?

师:让我们一起读出感动和赞美之情!(学生齐读)配乐

四、个性感悟,明确价值

今天,我们来读这个流传千年的民间故事又有什么价值?它又告诉我们什么呢?牛郎织女成为一种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联系七夕节。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你发现民间故事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下。

2

执教时间:2015年10月25日

执教者:王琴

执教班级:六(2)班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的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倡导个性化阅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内涵。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王母娘娘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放手让学生谈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能根据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谈出自己的感悟,在他们眼里王母娘娘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评价。

二、充分发展想象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设计了一个创意发现环节,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3.你觉得牛郎织女般配吗?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基本突破了。

三、由点带面,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拓展到其他的民间故事和古诗词,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遗憾的是,课堂复习导入部分内容过多,花费了较长的时间,而没有把故事的结尾讲完,使得整堂课不够完整,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受到了影响。

3

执教时间:2015年10月25日

执教者:王琴

执教班级:六(2)班

就一堂课来讲,教学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同时教什么与学习什么是应当同构的。就《牛郎织女》而言,我们必须思考学生学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叶圣陶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启示我们,学生学语文并不等于学课文(教材),教师教语文也并非教课文,而是用课文这个例子来教文字、教文学、教文化。这就意味着要充分挖掘“例子”的可能性,首先要看看我们可以用这个课文来教什么?然后才能在比较中辨别什么是有价值的?

首先从文字的层面来看(或者是阅读的层面):牛郎织女故事通俗易懂。叶老的原文朴实无华、不饰雕琢,读起来琅琅上口。改编后的课文增加了一些文彩,形容王母娘娘对待牛郎和织女婚姻的态度时,用了“暴跳如雷”;形容牛郎上天追织女心情的时候用了“心急如焚”。按照一般故事的表达特点,开头从“很久很久以前”引出故事的起因,自然段间常用“一天”、“第二天”、“从此”这样的时间线索连缀。既保留了叶老作品的独特文风,有利于口口相传;同时,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又具有值得模仿的价值。于是,对于文本中的这些有利因素,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提取,并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的艺术加以呈现。

其三从文化层面看。《牛郎织女》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爱情故事,它的源远流长并不是偶然的,它像一面历史镜子,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民俗风情,体现了民族感情、民族道德、民族文化的形成,是汉族民间信仰的折光。其中的泛灵信仰和星辰崇拜,体现出汉族民间信仰的原始性;男耕女织的自然结构、老牛的出现及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出汉族民间信仰的农事;仙女下嫁穷汉及王母娘娘的出现,体现出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文化内蕴即便不能全盘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至少也应当进行起码的渗透,留有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入口与线索。

我们当然不能只囿于教材本身。我们还可以借“牛郎织女”这个例子出发,在文学的海洋里漫溯,试图通过同构文本的广度拓展,带领孩子走入广袤的文学海洋。

一、引入中国古代诗文。

今天的语文课堂呼唤语文本体的回归,摒弃肤浅的对话和浮躁浮华的课堂,倡导用语文的方式,教出浓浓的语文味道,上出真语文。这样的课堂要让学生得到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更要对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学文化有所积累、有所沉淀。于是,我们的第二课时“聊故事后面的故事”,就顺着故事的起源聊开去,以古代诗文进行穿插,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流变,引出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语文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由课堂迁移到了课外,再将课外所得重新带回到课堂,在学生的头脑中由追溯故事流变的过程中,学生先将《牛郎织女》带回到了先秦时代,《诗经·小雅》:“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岐彼织 4

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让我们了解到原来最初说牛郎织女的“不成报章”、“不以服箱”,是对贵族生活状态的一种讽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本与爱情没有任何关系的故事,渐渐变为了一个神仙间的爱情故事,进而又演化成了人神之恋。追溯的过程随着《迢迢牵牛星》中“脉脉不得语”,以及《荆楚岁时记》等古代诗文作品一路走来,学生沿着这样的文学路线行走,改变的并不仅仅是对一个故事、一篇诗文的理解与体验,孩子们一生不计其数的阅读,或许就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前行。此搭建出一条完整系统的语文链条。

二、引出四大民间爱情故事。

结合牛郎星和织女星的天文学趣谈,我们提出“为什么不把他们想象成为母-子、兄弟?而是一男一女?”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各自谈出了自己的理解,达成这样的共识:当时社会背景下,个体很难实现对美满爱情的自由追求,正是由于人们对纯洁爱情可望而不可及的强烈向往,才孕育了这样渊源流长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这其中的经典,但除此还有哪些民间故事可以作为引证呢?籍此,我们再引入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中的其他三个:《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学生借助读书报告单,感受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追求爱情羽化成蝶的凄美;孟姜女盼夫心切,哭倒万里长城,纵身跳入坟墓的壮美;白素珍和许仙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柔美。经由这样的柔肠百转、跌宕起伏,我们相信,这堂课对“美满”主题的认识,决不仅仅是一元思维的窄化视角,学生会领悟到无论是悲是喜,哪怕生死离别,哪怕化蝶,哪怕压在雷锋塔下,哪怕投河自尽,民间故事所要表达的,都是追求美满爱情的决心。

三、引入不同版本。

民间文学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自然也深深地扎根于民间,所以《牛郎织女》最大的特点就是民间性,主要表现为故事本身口耳相传,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认识的变化,自然衍生出众多的版本。通过对《牛郎织女》不同版本的比较,重点以人物描写为突破口——“比牛郎”中,发现其他版本牛郎“偷织女衣服”的行为显得鲁莽冒失,于是就体会出课文里“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的含蓄内敛;“比织女”中,发现其他版本织女的大胆开放,对比课文中的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时,仅仅说了一句话“快去找爸爸”,从中体会织女的坚贞和对于牛郎的信任,应了戴复古的话“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民间故事尽管包含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分,但终究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朴素平实的文风应当贯穿始终。这么多的内容在时下的两节课时的教学模式限制下是无法完成的。我把根扎在课内,花开在课外。利用家庭作业的方式和每周一次的课外阅读的方式。既解决了家作低效率化又为课外阅读找到了阅读的内容。我的原则是课外服务课内。课外既是课内的衍生也是课内的训练场。

5

32*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 教案2016-09-06 10:49 | #4楼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借助于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出示)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大都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自由读、师读)(板书:民间故事)

3、这个故事是以两位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一个是(牛郎)一个是(织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故事又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呢?

二、新授

(一)初读全文,知情节。

1.自由读,要求:(1)读准、读通(2)思考:课文讲了牛郎织女什么故事?这故事表达了劳动人民什么思想感情?

2.交流主要内容:

(1)同桌交流:牛郎和织女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指点(板书:相识 结合 拆散 相会)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并结为夫妇,过上了美满(男耕女织)的生活。后来,他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隔着天河遥遥相望。最后他们化成了牛郎星和织女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3)这就是故事的情节,多么曲折(真是一波三折)。(板书:情节)

3.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 在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动物、植物往往也会说话、有感情,被“人化”了。文中的老牛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人。

(二)再读课文,知形象。

1.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板书:形象)咱们先看看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自由读§1~5,找一找句子,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牛郎,织女,圈圈词语,写写感受(关键词)。

2.交流1,知牛郎:

(1)可怜、孤苦伶仃:孤儿;哥嫂待她不好:吃剩饭、穿破衣、天不亮就上山放牛;连名字都没有。

(2)心地善良:(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挑最好的草地、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喝最干净的溪水。(读句子)(2)“也很亲密”因为牛郎对老牛好,所以老牛也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侧面衬托)(可以不说)(3)尽管只是一头牛,但牛郎把它当成亲人来悉心照顾,心眼多好!(4)能否结合§1,再来说说牛郎的心地善良?(放牛是哥哥嫂子派给他的活,他们对牛郎好吗?面对哥嫂的虐-待,他不抱怨,不怀恨,不偷懒,吃苦耐劳,把活儿干得很出色。这不也是心眼儿好的表现吗?(齐读)

3.交流2,知织女:

(1)织女是个怎样的人?(勤劳能干或心灵手巧、善良勇敢)

(2)勤劳能干:织得一手好彩锦、织的彩锦装饰天空就是灿烂的云霞(心灵手巧)

(3)有没有注意§5中的这句话,再读读,觉得织女怎样?(出示5两句话自由读)

(4)学生交流: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看中牛郎心眼好、能吃苦、留下来做他的妻子,很善良。

(5)引导:①牛郎什么身份(凡人、可怜的孤儿,身份卑微的放牛郎、穷困潦倒)而织女什么身份?(天上的仙女、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一个是人间的穷小子,一个是天上的仙女、高贵的公主,两人身份多么悬殊。但织女不嫌弃,反而看中他的勤劳善良,这说明织女很善良。(善良)

(5)重点引导“勇敢”。①再读“决心”句:还读出什么?(勇敢) ②变红“决心”:说明意志很坚定,不可动摇。

③你们知道留在人间与牛郎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吗?(背叛:身份悬殊、天上人间、违犯天规、受严厉的惩罚;受苦:放弃天上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与牛郎同甘共苦,历尽艰辛。)

(引读)但织女还是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⑤在织女眼中,荣华富贵不重要,受到惩罚也不怕,她向往什么?(自由、爱情)

天庭冷漠、不自由,连下到人间也是趁王母喝醉酒后偷偷下来的。

她更向往人间的自由与真情,哪怕吃苦与受罚,她也要大胆追求,多么勇敢!(板书:勇敢)

(齐读)所以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4.体会爱情之美:

(1)引读:大胆追求的结果是——“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2)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感受他们的美满生活。(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你看他们一个耕田一个织布,日子虽苦心中却甜蜜。三年过去了,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齐读6)

5.知老牛:

(1)牛郎织女的结合,还与一个人有关。(老牛)

(2)读读文中写到老牛的片段,哪几段?(2、3、7)想想他具有什么特点?

(3)交流:善解人意、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板书:知恩图报)

老牛“亲密句:(读)温和地望着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老牛说话(读):没有老牛的指点,牛郎娶不到织女这样好的妻子。老牛在这里,就是红娘、月老、媒人。

这张皮后来派上了大用场——牛郎披着它上天追赶织女。你们看,老牛至死都不忘报恩,真是忠心耿耿。

6.知王母:

(1)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自由读8~10)你觉得王母怎样?括句子、圈词语、写批注

(2)交流感受(问多人):残暴绝情、心狠手辣、自私、无情、凶狠(板书:心狠手辣)

(3)扣词句、说理由:

句1: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圈哪些词?(变红)

想象说话:王母暴跳如雷,会怎样说?(柳眉倒竖、咬牙切齿、气急败坏地说:“好你个织女,敢违犯天规,简直就是无法无天。我非把你抓回来好好收拾你?”)全然不顾织女是自己的外孙女,全然不顾织女在人间找到了幸福,不讲亲情。

指名读。

句2:§9一段:扣一连串动词。讲体会:两个孩子是她的重外孙,她居然不顾骨肉亲情,将孩子狠狠一推、拽着就走。

句3: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这被她这么一拔、一划,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被硬生生地拆散了。

(4)这西王母其实就是封建专制者的代表,他们绝情自私,心狠手辣,全然不顾人民的幸福乃至生死。

7.鹊桥相会:

(1)引读“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日子久了”(变红)(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他们就这样在岸边等着,望着。(想象说话,体会决心)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 (割舍不下的是对他们的牵挂;哪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我对你的爱永不变;哪怕把我变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你隔河相望。天河将我们分开,但隔不断我们的心。虽然我们分离了,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这是他们的(决心)。

(2)正如黄梅戏《牛郎织女》中唱的: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齐读)

(3)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配乐):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确实比平时少了许多,据说,它们都到天河那搭桥去了。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板书:情感)对封建专制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课后习题

《牛郎织女》习题

一、基础题

给下列字注音。

牛虻( ) 山峦( ) 梭子( ) 瞌睡( )

拗( )不过 落下( ) 酿造( )

二、综合题

1.用心体会下列加点的词的作用。

(1)、他老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和形容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

文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与探究

(1)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它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是因为它有进步的主题和积极的教育意义。故事中牛郎和织女、王母娘娘分别是什么阶层的化身?他们之间的斗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每年七月七日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想像一下,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

谈到儿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到老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到王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到将来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课外拓展,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主不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多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描写,文中“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一句运用的手法有____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篇童话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méng luán suǒ ké nìu luò niàng

二、综合题

1.

(1)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牛郎劳动的踏实认真细心。

(2)“怪”字写出了牛的表现一反常态,和平时有所不同。

2.

(1)牛郎和织女是劳动人民的典型;王母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斗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曲折反映,寄寓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幸福、反抗压迫的理想。

(2)我们的孩子长得乖吗,我们很想念他们。

那个为我们牵线的老牛还好吗,你可要好好待他。

我恨透了王母,她什么时候能让我们夫妻团聚阿

我们有朝一日一定会团聚的,我期待着那一天快些到来。

三、提高题

1.不做繁重过多的作业。

2.自由充满活力,充满趣味。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3.语言夸张、表现上帝对第三个小孩想当爷爷的惊诧。

4.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5.孩子们要求减负把自由快乐还给他们。

板书

这故事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修改,被加工。善良的人们不愿意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束,在末尾还要加上这么温暖的一笔,让喜鹊来帮忙,让这对有情人能每年相会一次。这座桥还不如说是老百姓在心中架起的一座“鹊桥”。它告诉人们: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这对有情人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么美好的感情,多么无奈的爱情)

【牛郎织女教案】相关文章:

《牛郎织女》教案02-21

牛郎织女教案03-06

牛郎织女一教案02-22

《牛郎织女二》教案03-02

牛郎织女教案15篇03-06

《牛郎织女》教案15篇03-06

《牛郎织女二》公开课教案08-31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教案中班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