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时间:2022-05-10 10:46:14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2015-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计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韩重修

2015.02

2015-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计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门德育必修课。为加强和改进《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大纲的有关精神和我校学生的实际,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学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三、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四、教材简析:

全书共五个单元,在内容上可分为礼仪和法律两部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三单元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难点:第五单元 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关键:第二单元 知荣辱,有道德

六、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更多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

七、教学进度(参见下表)

教学安排和进度: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2016-09-09 18:32 | #2楼

教案首页

教学设计

【导入】

展示新闻图片:三鹿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2015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教训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教师点明事件所反映的问题,引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毒奶粉事件反映出企业诚信的缺失;该事件中,只有三鹿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田文华等高管人员和一些奶贩受到刑罚的惩罚。而其他有相同行为的企业,其负责人则安然无恙。这样的结局似乎欠缺公平。

诚信和公道应该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我国的传统道德向来重视诚信和公道。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面临诚信危机,不公平现象也存在着。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诚信问题探讨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选派2人为代表,以课前制作好的PPT课件展示相关事实案例,分析危害并探讨其根源。其他学生听讲,并在展示讲解后提出疑问,由讲解的学生解答。各组展示完毕后,全班共同探讨不讲诚信对社会的危害。

教师小结:整理学生发言,形成板书。

1.不讲诚信,严重败坏社会风气。

2.不讲诚信,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令社会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3.不讲诚信,令经济活动成本加重。

4.不讲诚信,使得伪劣产品泛滥,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经济利益。

引导学生思考:不讲诚信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可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让1个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整理学生发言,形成板书。

1.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变得唯利是图,最易抛弃诚信。

2.法制不完善,使得监管不严,失控的市场容易不讲诚信。

3.道德修养不高,容易受利益诱-惑,导致见利忘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治理不讲诚信?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可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1个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整理学生发言,形成板书。

1.国家大力倡导诚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个人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3.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让讲诚信的人得到奖励,让不讲诚信的受到惩罚。

活动二:办事公道问题探讨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什么这样一个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会迅速

变成一个公众事件?政府部门为什么受到怀疑和批评?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小组讨论。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进行讨论。

教师小结:公平、公正、公道是人类的追求,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尤其是对政府的行为。该事件中,杭州交-警部门没有经过科学鉴定,就匆匆公布调查结果。而这个结果与人们所看到的事实相距甚远,再加上肇事者的“富二代”身份,很容易使人产生许多猜测,怀疑政府部门能否公正地处理该事件。

引导学生思考:列举类似的办事不公的案例。办事不公会带来怎样的危害?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展开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整理学生发言,形成板书。

1.办事不公,会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和-谐。

2.办事不公,严重影响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的形象。

3.办事不公,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怎样解决办事不公?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整理学生发言,形成板书。

1.加强法制建设,运用制度约束行为者。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国民。

3.个人加强品德修养,自觉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结合教材内容)。

【小结与反思】

中国的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法治和制度不够完善,国民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违反诚信、损害公平公正的行为,已经对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青年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这类社会现象。而国家应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广泛地进行宣传和思想教育,使社会形成讲诚信、办事公道的风气。这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青年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培养诚信和公道的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布置课后作业:选取最近发生的关于诚信或办事公道的现实事例,写600字左右的小论文。请学生课后完成。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教案2016-09-09 13:46 | #3楼

第一课 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教学目标: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教学重点: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和如何养成遵守交往礼仪规范的习惯 教学难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和遵守交往礼仪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层层分析法、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由书中的三幅图引出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1、阿波罗神殿。驰名古希腊的戴尔波伊神托所,是一组石造建筑物,它的起源可以回溯到三千多年前。在这个神托所的入口,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可见,早在古希腊,就用神圣的方式向世人阐述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孙武。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末期齐国人,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出于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全书的精华所在。

3、老子。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

【教学过程】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 正确认识自己

互动:猜猜我是谁

在白纸上准确描述自己的个性特征,如:

1、我喜欢什么?

2、我擅长什么?

3、我是一个------的人?

老师随机抽取一张,读出上面描述的内容,让大家猜猜这是谁,猜中的人要说明理由。 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1、比较法

2、自评法

3、他评法

4、心理测验法

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做自己人生的主人;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 做自尊自信的人

自尊:

分析书中第8页的场景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问题,并发表意见。

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小丽的表现是自尊心过强的表现,这种心态是不好的,往往会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甚至影响自己学习、工作的发展。

第二个故事,“耻辱戒指”告诉我们要知耻而后勇,树立正确的自尊心会成为我们学习和工作上的动力。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所以中职生要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式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

1、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在接受自己、相信自己的基础上尊重自己的独特存在及尊重自己价值的一种积极心态。

2、自尊的表现:自己尊重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

3、自尊的意义:自尊的人有着较强的荣辱观,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不做有损于自己的尊严、荣誉、形象的事,并能够用正确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

自信:

故事一: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的评价是:“反应迟钝,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他死后,还有许多科学家在研究他的大脑和常人的不同之处。

故事二:罗丹的故事

罗丹的父亲曾抱怨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也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罗丹后来成了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

自信:自信是自尊的基础,是促使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三)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观看ppt的两幅漫画,让同学讨论人格是否重要,再引入人格的有关知识点。

1、人格的含义: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和,通常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2、健康人格的的基本特征

3、中职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从小事做起,优化自己的人格;注重社会实践,坚持知行统一;强化自我教育意识,加强自我意志磨练;积极融入集体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个人礼仪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什么是个人礼仪?

答: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这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品质、文化素养、风度魅力的外在表现。

哪些因素能影响“第一印象”的产生?

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于对其相貌、仪表、服饰、表情、姿态、态度、谈吐、举止等外在因素的感受。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2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3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4表情自然舒展。

仪容美

仪容修饰的基本要求

1)干净整洁

坚持洗澡、洗头、洗脸

去除分泌物

注意修饰体表毛发

保持手部卫生

注意口腔卫生

用“犀利哥”的照片和事例来加以证明

2)化妆适度

1、化妆的原则:自然原则;协调原则;回避他人。

2、化妆禁忌:①勿当众化妆 ②勿在异性面前化妆 ③勿使化妆妨碍他人 ④勿使妆面出现残缺 ⑤勿借用他人化妆品 ⑥勿评论他人的化妆

通过图片展示来加以说明

3)头发修饰

1、干净:保持发部整洁

2、长短适度:男性: “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及领。”

通过图片展示来加以说明

4)服饰(第二肌肤)

由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中女配洪福子剧中的朴素形象和现实中超模的形象作对比,说明服饰的重要性。

(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材料一:一家企业的招聘现场,一个男生挤到招聘席前,高举着简历,大声叫嚷“喂,收一下我的应聘材料!”但招聘人员盯了他一眼,继续和其他应聘者交谈。事后,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没礼貌的人,谁也不敢要!否则,哪天公司形象受损都不知道。”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的理解。

材料二:“你完了,上次考四十多分,这次考五十多分,怎么总也不及格, 你究竟长脑子没有?”。

“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是比起上一次你也是有进步的。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你,面对两种不同的话,你的感受是怎样?

由两个材料的讨论提出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个人礼仪修养具有完善人格、调节道德修养行为的意义,遵守个人礼仪基本要求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人际交往。

(三)个人礼仪重在养成

由书上15页的例子提出问题:仅仅是一口痰吗?

同学讨论,老师总结,提出如何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

1、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要加强自律,学会自我约束。

2、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懂得自尊自爱。

3、提高个人礼仪修养水准,主意言行适度得体。

用PPT图片和讲解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站姿、坐姿、走姿”来加以说明。

三、交往礼仪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交往礼仪的概念: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一)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平等互尊、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利互助。

结合生活实际讲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公共场所礼仪。

(二)交往礼仪重亲和

交往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和友好。从个人角度看,交往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优良品德的外在表现;从社会角度看,交往礼仪反映社会风貌和公民文明程度。

交往礼仪的作用:

1、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拉近与交往对象的距离,取得对方的理解,以利于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结合齐白石和梅兰芳的故事)

2、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倡文明的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公交车给老人让座事件)

3、遵守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可以展示我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热情大方、自尊自强的良好精神面貌,有利于增进国际交往。

(三)自觉践行交往礼仪规范

如何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1) 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从介绍“握手”的有关知识来加以说明)

2) 平等相待,尊重他人

3) 顾全大局,求得和-谐

4) 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控力,逐步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相关文章: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02-04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精选11篇)03-22

法律安全教育教案05-06

法律常识课程教案05-07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教案05-07

法律常识课授课教案05-07

法律常识教育课教案05-07

交通法律常识班会教案05-07

生活中法律法律常识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