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2-05-10 12:10:01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歪歪---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

歪歪---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精选)

案例1: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仔细聆听,态度恶劣,严重挫伤了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的状态。

案例2: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案例3: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

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案例4: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

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答:(答案要点)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5: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您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您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答:学生是有个性的独立存在的人,但整个社会并未彻底把儿童本身看做是有个性价值的存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承认和确立青少年、儿童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并切实保障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从观念的层面上讲,要正确认识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从制度层面上说,要懂得法律规定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尊重学生的权利,确定恰当的学生管理制度,科学地教育和管理学生。

案例6: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只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遇到这种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应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因为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以实现共同进步。

案例7:开学的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假如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假如我是邹老师,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和言教,还要善于身教和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

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和感化学生。

案例8: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材料中的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了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2016-09-10 20:23 | #2楼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7]亮亮,男,9岁,聪明,兴趣广泛。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课后爱看小说、摄像、踢足球,对功课关注不多,每期期末考试前几天才抓紧时间复习,所以考试成绩总提不高,他十分苦恼。

请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亮亮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答案要点: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

势。亮亮违背了遗忘规律,表现在只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而平时没有有效地复习,使姿势牢固化。

对策:要运用遗忘规律,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要注意复习。(1) 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想结合。3)复习方式多样化,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复习是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5)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2)适当的超额学习。最好的超额学习量是50%。(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教育学案例分析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2: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 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

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2004 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 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发了迹。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 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的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出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

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

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

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

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

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

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

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

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

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

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

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

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

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

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

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9:从2001 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

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

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

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

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10: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

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

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 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

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

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

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

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

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

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

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

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的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

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

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

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

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

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

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

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

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

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

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

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

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

评选3 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

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

同学选出了18 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

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

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

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

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

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

也是为了孩子好。自从这个9 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

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

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

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13: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

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

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

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

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

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

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14: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

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

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

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

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

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

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

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案例15: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

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

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

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

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

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

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

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

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

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16: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

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

素养及师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

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

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

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18: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

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

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

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

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

进度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

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

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

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的.

案例19: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

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

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

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

“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

园》的作者吧!”

分析思考题:(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

(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答陈老师的作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

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

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第三、简要解释”教

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

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

题的一种方式

案例20: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

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

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

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

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

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

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案例思考题: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

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

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

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一、大胆使

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

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

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

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

出了贫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案例21:\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

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

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

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

起来顶撞撞老师说:“这样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题: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分析:(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

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王老师

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

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

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

分析题(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二是当

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

案例22: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

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

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

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

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

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

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题:(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从学生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二是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

思考题(2)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 案例23: 某班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有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案例24:有人说:“教师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全部,备不备课无所谓”,这话对吗?你是怎么看的。

答:上课不是教学的全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上课不是教学工作的全部。教学工作还包括备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学生学习成绩检查与评定等其它几个环节。备课对上课有重要意义,它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本保证,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不备好课,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案例25:有人认为:只要备好课,就能上好课,这对吗?为什么?

备好课不等于就能上好课,这种说法不对。备课虽然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但要上好课还有一些基本要求。上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有一些基本要求:①目的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恰当,④语言准确,⑤情感深厚,⑥效果良好。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管理心理学员工激励案例分析04-14

小班幼儿案例分析与措施05-24

商务礼仪的案例分析10-08

幼儿园案例分析与措施小班阅读案例分析《熊大大与熊小小》04-12

商务礼仪与沟通案例分析03-28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03-10

商务谈判沟通技巧案例分析10-21

法国人的商务礼仪案例分析05-25

商务礼仪与沟通案例分析-商务礼仪01-06

案例教学教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