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会议主持>《和-谐边界建设会议讲话

和-谐边界建设会议讲话

时间:2022-05-17 12:47:43 会议主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和-谐边界建设会议讲话

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在美丽的孔雀之乡西双版纳召开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五省区平安边界建设联席会议,在双方签订平安边界建设协议的基础上,五省区进一步交流平安边界建设经验,建立健全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作出界线管理部门应有的贡献。在此,我代表云南省民政厅党组、厅领导和全省民政工作者,向热忱关心云南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民政部国家勘界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积极支持云南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毗邻省区民政部门、向具体指导云南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省综治办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大力支持此次会议召开的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云南省平安边界建设基本情况。

和-谐边界建设会议讲话

一、我省行政区域界线的基本情况

(一)我省行政区域界线基本现状

我省省界总长3984.4公里,其中:与西藏自治区接壤386公里,与四川省接壤1950.138公里,与贵州省接壤1007.22公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641公里。省内16个州(市)间县级界线118条全长7304公里;州市辖区内县级界线212条全长14026公里。全省省、州(市)、县3级行政区域界线共计25314公里,以界线两侧各5公里范围计,界线地区面积共25.314万平方公里,占我省国土面积比例为64.3%。

(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情况

2002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明确了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的法律地位和地方各级政府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责任以及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并对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2年12月和2003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相继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通知》和《云南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开展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为认真贯彻《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有关文件精神,推动我省全面开展以界线联合检查和建立行政区域联合检查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界限管理,我厅下发了《关于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我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的工作程序、内容和成果,并于2003年组织全省开展省、县两级级首轮界线联检工作。

七年来的界线联检工作,全省各地按计划完成了4条总长3984.4公里省级界线第一轮联检工作任务、118条总长7304公里州市间县级界线、212条总长14026公里州市内县界联检任务。2015年相继开展了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并通过联检的契机,毗邻地区相互制定了保稳定、促发展的制度机制和睦邻友好公约,为探索平安边界建设作出了有益偿试。

二、我省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情况

平安边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平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及时妥善化解边界矛盾、消除纠纷隐患、巩固勘界成果、促进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15年,我厅根据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10部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意见》要求,向各州市下发了《云南省民政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意见的通知》,全面部署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同时在曲靖市所辖县区开展平安边界建设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在全省各地全面启动了平安边界建设活动,并提出了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平安边界建设的目标任务。截止今年11月份,省际间桂滇线、黔滇线、川滇线和滇藏线4条界线签订了平安边界协议;省际间有5个州市30余个县分别与四川、贵州、西藏、广西四省区接边地州、市开展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我省省际间平安边界建设以及我省水富县与四川省宜宾县平安边界建设做法受到了国勘办肯定;省内有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的328条县级界线开展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占我省县级界线总数330条的99%。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开展以

来,省综治办对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平安边界建设对“平安云南”、“和-谐云南”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并就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我们的主要工作情况是:

(一)提高认识,统筹安排,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在党中央反复强调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形势下,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民政部门的新任务。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相关文件精神,确定各级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制订了工作推进工作具体措施,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得到了健康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如楚雄州和玉溪市于2015年3月联合成立了由双方人民政府分管副州任组长的领导班子,协调、研究、解决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建设中的问题,界线毗邻双方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共同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曲靖市在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试点的基础上,统筹安排部署,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开展了市内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平安建设工作,制定了《创建平安边界考核办法》和《创建平安边界协作协议》参考样本,并与《创建平安边界睦邻友好公约》和《界桩管理委托书》等规范性文件,做到了统一要求,整体推进,为层层扎实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及时指导、认真宣传,使创建活动顺利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一项新课题、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省民政厅作为全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总指挥”,一是认真领会10部委的文件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及时转发了综治办和民政部关于开展平安边界建设的通知,并提出了具体目标任务和工方法,做到指导基层开展工作不走样。二是认真学习省外和其他行业平安创建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厅领导和相关处室同志利用到省外开会的机会向省外同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向省内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出行”

等创建活动的部门取经,做到及时将省外和其他部门好的经验向基层传递。如去年我们参加郑州会议回来后,及时将在会议上领会的精神和河南省好的做法向各级民政部门传达,为我省高标准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提供了借鉴作用;三是主动向省综治办汇报平安边界建设进展情况,及时获得省综治办对平安边界建设的有力指导。平安边界建设作为平安云南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一直受到了省综治办的高度重视,省综治办胡主任和其他领导多次听取了我们的工作汇报,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不仅在业务上进行具体指导,还将平安边界建设纳入了全省综治考核范围,为平安边界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

此外,广泛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目的、意义有进一步的了解。让社会了解平安边界建设,支持平安边界建设,有效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建章立制,上下联动,共创平安边界。建章立制是关键,上下联动是基础。我省各地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并着力推动最基层对平安边界的认可和支持,努力促进毗邻村委会甚至村民小组睦邻友好,积极探索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五级联动的平安边界建设模式,倡导毗邻双方州(市)、县(市、区)、乡镇共同研究制定《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平安边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共建平安边界睦邻友好公约》,以及形成《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联席会议制度》、《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情况通报制度》和《边界地区矛盾纠纷协调处理制度》和《边界地区定期走访制度》等平安边界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毗邻村委会、村民小组签订《共建平安边界睦邻友好公约》。目前,已签订省、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平安边界建设各类文本1167份。

三、我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影响边界附近地区稳定和社会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行政区域界线虽经全面勘定,但有大量的森林、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管理使用存在跨界开采的问题,这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影响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方面。积极妥善化解这些矛盾,是民政部门进行界线管理的一项主要任务,解决跨界资源的管理使用问题是维护边界地区社会长治久安的治本之举。

(二)尚未完全形成平安建设长效工作机制。全省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近三年来,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尚未形成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很多地区把“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等同于边界线联检工作,没有与其它部门协调配合起来,影响了界线管理工作效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配合,组织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才能及时排查和处理影响边界附近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患和纠纷问题。

(三)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有关部门没有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教育不够,一些基层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对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认识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正常健康开展。

(四)经费保障没有来源。目前各地的界线管理工作和平安边界建设普遍存在缺乏专项工作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建工作的开展。另外,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在界线上埋设了许多界桩及标志物,近年来,这些界桩及标志物不同程度的受到损毁,按照《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损毁的界桩及标志物需重新埋设或修缮,但是经费问题难以解决。

(五)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平安边界建设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但目前很多从事界线管理的工作人员都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一是专业队伍不专业,我省还有个别州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承担着社团、基层政权建设等业务,129个县(市、区)区

划地名科仅有极少专门的界线管理工作人员;二是专业人员不专业,全省150多名界线管理工作人员中,很多不掌握图上作业的相关知识,受过相关业务培训的不足1/3;三是多数基层单位缺少必须的器材装备,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在全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19 10:48 | #2楼

尊敬的李立国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与会代表:

有幸参加民政部在河南郑州召开的全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会议,感到非常高兴,这对我来讲是一次向大家学习的好机会。刚才听了李立国部长的讲话,之前学习了各地的经验交流材料,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汇报一下参加这次会议的感受和体会。

一、对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和这次会议的认识

我对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和这次会议主要有两方面的感受:一是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增进了对界线管理工作的了解,增加了相关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一点李部长在讲话中阐述得非常清楚。二是充分认识到了各级民政部门在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中做的大量工作,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对此李部长在讲话中也有深刻的论述,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

二、对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标准问题的思考

平安边界建设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我们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是否通过我们的工作,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否通过我们做好

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满意,应该作为评价我们工作的一项标准。第二,平安边界建设不只是民政部门一家的事情,参与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有10个部门,各部门是不是能够积极参与,对这项工作是否满意也是一项标准。第三,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是否满意,是否积极参与,同样是评价我们工作的一项重要标准。第四,从事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各级民政部门的同志和其他部门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在工作中是否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富有创新精神,也应该是一项标准。以上是我个人对平安边界建设搞得好与不好的标准和要求的一点思考。

三、如何进一步深化平安边界建设工作

从平安边界建设的四条标准来看,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继续努力,推动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要把平安边界建设放在全国平安建设的总体中去规划、去部署、去推动、去创新。目前,全国各地正在不断出台深化平安建设的新措施、新规定。比如,河南建立了大平安的体制和机制,由书记、任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政法委书记任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把全省各个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整合起来,加强和深化平安建设工作。再比如江苏、江西等省都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的五年规划。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平安边界建设融入大的平安建设规划中,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通过我们不断创新举措、创新措施,取得确确实实的成效,赢得党委、政府的满意和赞许。

二是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发挥主抓、主管作用。正如刚才李

部长讲话中所说,依法管界是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责,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从多年综合治理工作的经验来讲,凡是由一个部门、两个部门抓不了,需要许多部门共同参与的事情,必须要有一个主抓部门。现在中央综治委下边有五个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设在各有关部委,就是为了发挥这些部委的主抓作用,比如,铁路护路领导小组的办公室就放在铁道部,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公安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团中央,刑事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司-法-部,校园周边治安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放在教育部。平安边界建设这项工作要想做好,各级民政部门必须首先摸清平安边界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矛盾,哪些问题是民政部门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放在综合治理这个平台上,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来解决的。各级民政部门是平安边界建设的主力军,对于搞好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三是要不断完善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的体制机制。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对工作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对很多工作来讲放在全局它是重要的,但具体到一个部门它就是边缘的工作,如果没有体制机制的约束,这项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假如没有一个好的体制和机制,就很难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因此做好这项工作,要从上层着手,建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对凡是需要综合治理的工

作,涉及的部门多,如何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综合治理工作中一项最艰巨的任务。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综治部门为了调动成员单位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比如湖北省和江西省对成员单位年初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检查验收,只要验收合格,由省政府、省财政给这个单位的每个职工奖励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奖金,这样一下就把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主动参与到综合治理工作中去。因此,在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中要完善体制机制,制定奖励制约措施,努力调动各个部门的积极性。

四是要加强检查和考核评比,充分发挥考核评比对平安边界建设的促进作用。中央综治办从2015年开始对全国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进行考评,我们感到,通过考评有力地推动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化和发展,解决了一系列过去制约工作的难题。最近这几年,一些部门将其工作纳入了综合治理考评当中,对于推动部门工作的帮助也特别大。比如,平安边防建设工作自从纳入综合治理考评后,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因此,要把平安边界建设的考评工作搞好,从上层完善考评机制,每年年初制定工作重点和考评细则,通过检查和考评来推动平安边界建设的深入开展。

五是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人民群众满意是评价平安边界建设成果的一项重要标准,要努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只有把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了,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平安边

界建设,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

以上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在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6-12-19 14:32 | #3楼

今年是实施《城市建设三年纲要》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交通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的一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创卫创模背水一战的一年,是为今后一段时期实施重大项目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年。书记李源潮同志今年4月1日在我市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常州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一切积极力量,加快实施‘两个率先’的进程,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坚定不移地加快富民进程,坚定不移地建设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今天的会议就是着重部署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这一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工作。刚才,徐对去年以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对明年及今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作了全面部署,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加快推进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强调三个问题:

一、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认清形势,增强信心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市化、城镇化问题在党代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来,这充分说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是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的动力源

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互动并进,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和最大特征,也是新世纪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源。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内容。“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和长远的任务就是要着重解决好城乡交通网络、城乡供电、信息网络、城乡环境建设,解决好公共事务、公共保障、公共安全、公共管理等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增强城乡综合实力的重要动力。营造优异的创业创新环境,建设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都与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密切相关。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步伐是提升全民素质、涵养文明、繁荣文化的重要抓手。城市化、城市现代化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进而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孕育现代文明。

(二)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不断增强

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看,一般分为起步、加速、成熟三个阶段,其中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是加速发展阶段。常州目前城市化率达到56%,人均GDP今年将突破3000美元,加快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基础正在不断增强。一是中心城市建设的框架得以拉开。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去年顺利实施了市管县体制以来最大的区划调整,特大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资源进一步整合,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创造了条件,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和生活空间。二是承前启后的开发建设成效明显。通过连续几年的大开发、大建设、大整治,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批主干道得到拓宽,一批园林景观对外敞开,一批绿地广场建成开放,使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逐步增强;通过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水平,逐步理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长效化轨道。三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塑造常州城

市与时俱进的崭新形象;基础教育水平名列全省前茅,投资25亿元的全国首家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城建设进展顺利,9月份将迎来首批大学生,成为常州社会事业的一面旗帜;城乡医疗卫生、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加快建设“数字常州”,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地位。四是创卫创模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可持续发展的信念。各地区、各单位为长期以来的创卫创模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和代价,全市各方面在创卫创模中表现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牺牲精神十分难能可贵,必须大力弘扬和坚持。今年创卫创模有望成功是各辖区、有关乡镇、街道、各条战线、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五是全市人民关心支持城市建设。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热情的鼓励,大量动迁的单位和居民舍小家为大家,积极配合,城市开发建设到哪里,老百姓就支持参与到哪里,体现了高度的觉悟和高昂的热情。人民群众的支持促进了城市建设,城市面貌的变化展示了常州人民的精神风貌,广大市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为增强,对城市建设的关注程度大为增强,这是我们加快建设美好常州的宝贵精神财富。六是城建队伍在攻坚中不断成长,在竞争中不断成熟。建设、规划、城-管、交通、房管、园林、人防、国土、环保等战线的同志们为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全力以赴,顽强拼搏,不断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断克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不断增强攻坚克难的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的实力,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内部管理上下苦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面临着巨大压力

我们在看到城市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现实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城市化进程上有差距。目前我市的城市化依然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城镇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二是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上有差距。不少单位、不少个人被局部利益所束缚,影响城市的大规模有序改造,影响城市资源的价值提升,影响城市利益至上观念的形成。三是机制体制上有差距。市场机制、经营机制不完整不成熟,导致城市建设上的理念不够新,不合时宜的框框破得不够狠,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不够强,经营城市的路子不够宽,资金供需矛盾解决得不够好。四是管理执法上有差距。总体上是弹性有余、刚性不足,长效管理基础弱,坚持难;分级管理不健全,落实难;内部管理边界多、操作难。有些甚至抵不住利益的诱-惑,经不起群众的检验。

二、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理清思路,抓住关键

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要围绕这一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牢固树立全局观念,遵循城市建设规律,坚持以城市化为动力,以城市现代化为主导,努力增强常州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努力增强中心镇联结城乡的纽带桥梁功能,把常州早日建设成为更具竞争实力、创新活力和人居魅力的现代化特大城市。要围绕这一目标,加快实施《城市建设三年纲要》,确保三年目标两年完成,同时及早研究制订新的三年实施纲要。

一)拉开骨架,把中心城市规模做大

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既是客观需要,又是相对而言,更要抓住机遇。要充分利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发挥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叠加效应,以促进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根本,构筑中心城市新优势。一是“一体两翼”共同发展,做大中心城。加快沿江开发建设,按照规划、设计、环境、设施创一流,投入产出、综合实力创一流,沿江资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一流的要求,早日建成“现代滨江工业城”;加快建设以大学城为核心的“现代科教城”,在建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高职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功能,建设集产品开发、应用研究于一体的产业升级基地,使之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聚中心,带动区域发展;加快改造老城区,高起点规划,成片搞改造,拉开骨架,增添空间,营造高效益低成本的商务环境、安定舒适的居住环境、快捷顺畅的交通环境。通过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形成实力强大的“一体两翼”格局,使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逐步达到20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00万以上,内强凝聚力,外增吸引力,在更大范围内聚集配置优质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本,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市在苏锡常都市圈中的地位。

二是重点拓展交通骨架。按照构筑骨架、沟通南北、畅通环路、完善路网的思路,继续加快市区道路建设,完善市区道路骨架,重点新建和改造一批市区南北向的快速交通干道,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推进老城区、武进区、新北区的道路一体化,并创造条件规划启动大运河改线、312国道改线、西绕城高速及城市轻轨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按照构筑框架、改造干线、增加密度、完善配套的思路,继续加快对外交通建设,全面推进高速公路骨架工程、干线公路联网工程、等级航道网络工程,重点实施“一纵四横三环”公路建设,构筑区域1小时交通圈。三是精心组织实施四大系列工程。即构筑区位优势系列工程,增强城市功能系列工程,营造生态环境系列工程,美化城市形象系列工程。

(二)合理布局,把中心城市功能做优

常州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在特大城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区域扩张,更要重视功能优化。城市和城镇功能是复杂的集合体,针对流通、服务、管理、集聚、辐射、综合等诸多功能,关键要加快提升四大功能:一是要加快提升城市流通功能。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产业等优势,着力营造大进大出的现代化市场体系,继续推进各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建设,重点发展壮大一批档次高、容量大、辐射广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要把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摆到突出位置,加快建设和规范金融、房地产、技术、人才、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使我市尽快成为资本流通、资产流通、人才流通、技术流通的高效城市。二是要加快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既要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更要注重现代物流、旅游、保险、咨询等新兴服务业的拓展,注重公共事业、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快造就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生产服务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三是要加快提升城市创新功能。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各项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大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使各类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和市场竞争主体,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彻底过渡。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消除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制度束缚。四是要加快提升城市集聚功能。大力增强产业的发展力、交通和流通的辐射力,进一步培育文化的凝聚力、旅游的吸引力和教育、卫生等产业的向心力,在有效吸纳人才带动人口集聚的同时,努力吸引市域内外的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竞相涌入,为我市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积聚能量。

(三)发展产业,把中心城市实力做强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是我市的脊梁和主体,把常州中心城市实力做强,就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再造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支撑的城市产业发展新优势,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城市产业的竞争力。通过长时期、高增幅的工业有效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业、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迅速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提高技术层次、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努力把我市建成以现代制造业基地为鲜明特色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工业城市。二要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强城市产业的爆发力。依托现有重点优势企业,进一步加快实施大集团培育计划,进一步增加有效投入,迅速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力争“十五”期末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和50亿元的大企业各5家。同时,大力吸引各类投资来我市发展产业,真正使外资和民资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三要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城市产业的吸引力。紧密结合常州工业比较发达、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把常州建成区域性的重要物流中心。同时继续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做响具有常州特色的旅游品牌,进一步发展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文化产业、金融保险业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和城市化的贡献份额。

(四)提升品位,把中心城市环境做美

把常州中心城市环境做美,既要体现城市特色,充分发掘常州的自然、历史、人文脉络,把

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观光旅游、水系风貌揉合起来;又要体现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建设好一批标志性工程,营造最佳人居环境;还要体现高品位形象,树立强烈的整体意识和精品意识,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使常州中心城市从物质外貌到精神内涵都发生质的飞跃,展现常州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新风采。一要以治污治乱为着力点,确保创卫创模成功。常州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得水而活,因水而秀,但目前水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最突出的问题。要在巩固前一阶段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抓好武进港、太滆运河两条入湖河道的整治,扎实开展对沿线工业企业的专项整治,治理解决一批污染大户,加大市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力争根除劣五类水体。同时要加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逐步减少城市摩托车、助力车总量,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继续开展四项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改善市容环境。二要以创卫创模为新起点,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环境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旦创卫创模成功,我们要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重在增绿造景。要继续组织实施绿化造林计划,扩大森林覆盖率和绿地面积,建好一批绿地广场、滨河绿地、绿色走廊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确保年内新增绿地2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要力争通过几年努力,使城市呈现出天蓝气畅、水清地绿、景观秀美的怡人风貌,向“城在林中、绿在街中、生活在景中”的境界奋进。三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建设“绿色常州”。要抓住全国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机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创建“绿色常州”,全面提升我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市加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同时要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城市的特色。要传承好常州的历史文脉,把我市的运河风光、古典园林、传统民居、历史街区、名人遗迹等有选择地保护好。

在着力把常州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同时,要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高度,进一步加快金坛、溧阳的城市建设,按照中等城市的规模、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后花园”来规划建设,凸显山水风格,做优生态环境,扩大城市规模,发展城市产业,提高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常州副中心城市。与此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加快中心镇建设,根据市域城镇体系的总体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省内领先、市内示范三个不同层次的中心镇,并根据各镇不同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人文景观,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镇和历史文化名镇,使其真正代表常州小城镇建设的水平。加快中心镇建设,一方面要抓好规划、基础设施、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快道路、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硬件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村镇行政区划调整力度,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撤并小镇,重组弱镇,做大做强重点中心镇,从而在全市形成由1个中心城市、2个副中心城市和若干个重点中心镇有机组成的,相互依托、功能齐全,以快速交通相连、绿地成片成带的城市群体。

三、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机制

无论是城市规划、建设还是城市管理,都有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必须以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待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向创新要办法,向创新要出路,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发展机制。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是经营城市的第一资源。城市规划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当前城市规划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加快完成新一轮常州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时抓紧做好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上既要体现前瞻性,起点要高,眼光要远,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之经得起历史的检查、后人的评说;又要体现科学性,加强科学论证,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符合常州的实际;还要体现开放性,充分吸收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充分吸取广大市民的合理建议。在规划管理上要体现权威性和统一性,

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实行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城市规划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还是要加快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规划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程序。上半年我市成立了城市规划委员会,这是规划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次标志性变革。规划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和规划审议鉴定委员会是我市规划工作中的两支重要力量,要善于借助、利用他们的智慧,把一些重要事项、重大城市规划方案交给他们审议,征求他们意见,请他们把关,以避免规划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全面实施阳光规划,实行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利用新闻媒体以及规划网站、展示厅、公示栏等阵地,对有关城市规划方案实行批前公示,提高规划透明度,对重大项目实行听证会制度,听取各方面意见,兼顾各方面利益,真正做到“城市蓝图,市民同绘”。二是要建立公平开放的规划设计市场。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打破地区封锁,全面实施招投标制度,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队伍参与竞争,尤其要吸引国际国内一流的设计队伍参与城市规划设计,把一流的规划设计队伍和规划设计理念引进来,力争使每项规划设计都能优中选优,成为精品。三是要建立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全市一盘棋的规划理念,市规划部门要认真落实限时审批、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四是要建立严肃公正的规划执法权威。坚持把加强规划执法作为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方面要继续开展清临拆违,建立违章建筑逐级追究和处罚制度,以严厉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遏止住违章建筑,坚决杜绝违章不停、拆违不止的现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规划的日常执法检查,关口前移,处罚源头,把各类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切实增强执行城市规划的刚性和硬度,确保城市的开发建设置于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

(二)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机制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经营手段把境外资金、社会资金引入城市建设领域,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一方面,要推行城市资源资本化运行机制。要对土地资源实行资本化运作,由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坚持土地统一储备和挂牌、招标、拍卖制度,切实增强土地供应计划性,提高政府调控能力,避免土地交易中的“权力寻租”行为,以此实现土地资源快速升值,提高土地级差收益,使土地资源变成建设资金的一个经常的重要来源。这里要特别强调,在城市建设征地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问题,合理制定土地补偿的标准和办法,保证该得到的补偿真正支付到农民手中,杜绝以各种借口压低标准、层层克扣的现象。同时还要加快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和地产开发等办法,使农民从土地开发中得到持久的收益,长久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要对城市基础设施等政府性资源实行市场化运作,对水、电、路、广场等公用设施的经营管理权,可以通过依法招标、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有偿转让给国内外客商、企业法人或个体私营者管理,将获取的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再建设、再经营,形成城市建设“滚雪球”式的良性循环。要对户外广告标牌与公共汽车线路经营权以及公路、桥梁、雕塑冠名权等无形资产,实行商业化运作,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实现无形资产货币化。另一方面,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城市建设的经济属性,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激活投资热点,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上也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尽管有些项目所有权不是我们的,但还在常州,项目的功能不会变,变的只是投资方式和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项目融资,以项目养项目,使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应。要大胆放开城建领域,积极采用BOT、TOT等方式,鼓励吸引外资、民资投向城市建设,参与经营城市。要充分发挥城市存量资产的效用,多元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充分利用公共设施建成后土地增值的效益,特别是道路沿线能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的地块,要尽量同步拆迁,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发挥潜在的综合效益。

(三)建立市场取向的市政公用行业运行机制

虽然近几年我市在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步伐仍然较慢,

离市场化取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要加快推进运营市场化。凡是新建的市政公用项目,都允许任何性质的社会资金投资入股;凡是可以盘活的市政公用存量资产,都允许任何人和社会经济组织参与改组改造;凡是可以利用的市政公用潜在资源,都可以采取经营城市的手段加以开发。要在供水、排水、公交等市政公用行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更多地吸引外资和其它社会资金投入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行业管理与市场运作分开的要求,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市场化运营步伐,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加快市政公用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尚未改制的市政公用企业,要采取整体改制、引资改制、切块改制、国有股出让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减持国有股权,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市政公用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经营机制。要积极探索现有市政公用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创造条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使市政公用企业形成主副业并举的多种经营发展模式。三是要加快理顺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价格体系。一方面,要坚决改变过去市政公用事业福利性供给的状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促进社会分配效率、刺激企业生产效率和维护企业发展潜力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供水、燃气、供热、公交、垃圾污水处理等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体系以及调价机制;另一方面,要及时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市政公用企业和市民代表参加的价格听证会,以公开、民-主的方式对城市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形成合理的价费机制,减轻财政负担,确保有效供给。

(四)建立严肃长效的城市管理机制

城市管理的基础在于长效管理,关键在于理顺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活力。一要建立责权利有机统一的重心下移机制,理顺市与区、条与块的关系。围绕建立和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立足基层、属地管理的思路,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管理权限,明确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市为主导、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为配合的责权利有机统一的管理体制。要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实施财随事走、费随事转,增强区在城市管理中的支撑能力,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要将主要精力放到市容卫生、社区建设、社会事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让区和街道真正做到管得住、管得起、管得好,夯实承接管理重心下移的坚实基础。同时,要在集中统一的前提下,明晰各自的职责权限,做到条管与块管相结合,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区街为主、权责分明、运行有序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二要建立集中统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综合执法体制,形成职责明确的管理主体。全力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在组建成立市、区行政执法局和行政执法支(大)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界定试点工作所涉及部门的职能权限,理顺市、区在综合执法中的区域范围及操作关系。要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行政执法程序和内部各项制度,不断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效率。要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和明确城市管理中的各方关系,变职权交叉为权责明确,变多头执法为集中执法,变突击整治为长效管理,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控管理,使城市管理真正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三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市容环境分级巡查体系,构筑条块分明、各级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格局。城市管理的各级部门要实行科学严密的巡查责任制,实施定岗定人定责管理,分路段、分重点地进行日巡周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行中的问题和突发事件,从事后难管转变为事前先管、事中严管、全程监管。要彻底改变反复抓、抓反复的被动局面,推动市容环境四项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重点解决好城郊结合部、入城口和城区背街小巷等老大难问题,力争使市容市貌有较大改观。同时要以信息化手段架设城-管部门与市民沟通的良好平台,加强各方联动,构建上下互动、左右沟通、快捷反应的管理网络体系。四要建立全民参与的共管机制,形成舆-论宣传有力、市民认识到位、群众监督广泛、社会自觉共助的城-管新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增强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将创文明城和育文明人有机结合起来,以市民素质的提高来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对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城市管理决策,要通过建立市民

听证制度、市民-意见征询、城市管理网站、群众热线电话等途径,集大众之策,举全民之力,使市民成为主动监督城-管效能、自觉维护城-管成果的重要力量。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督察队、新闻舆-论和行风监督员“四位一体”的督察机制,并建立信访处理回访制和首问责任制,加强效能监察和行风监督评议,推动城市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建立严格规范的项目、资金、市场监管机制

把资金用好,把项目建设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一是内部管理要严密。项目建设单位要加大建章立制力度,明确严格的办事规则、程度、责任,尤其要加强资金管理,制定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消除财务监督死角,杜绝脱离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的特殊工程。要加快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对管理设备和管理方式进行信息化改造,逐步构筑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是项目招标要严格。随着城市建设投入力度的加大,新开工项目越来越多,各建设部门要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对建设工程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决不允许搞“近-亲标、关系标、人情标”,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限制或排斥本地区、本系统外的单位参与招投标。要加强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对评标、决标等关键环节要加大管理力度,真正使建设市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三是外部监督要严肃。市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对建设工程的监督审计。市监察、检察和建设等部门要定期检查有关建设工程市场廉政准入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加大执法管理力度,使我市的建设市场逐步向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转变,实现从无形到有形、从无序到有序、从指令模式、暗箱操作到市场机制、阳光作业的转变。四是违法乱纪要严处。这几年我市城市建设投资量、拆迁量成倍增长,工作量也相应增加,这既是对建设口广大干部职工能否按照、市政府要求,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建设任务的考验,也是对一些手中掌握工程发包、拨付工程款等权力的干部能否廉洁从政、正确使用手中权力的考验。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都要受到严肃的查处。

加快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化、提升城市现代化,是创造优异投资环境、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关键举措,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更高的要求、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快的行动,掀起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高-潮,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和-谐边界建设会议讲话】相关文章:

销售会议开场白和结束语11-08

发放奖学金会议校长讲话04-23

土建的合同 建设合同和建筑合同09-22

开发区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主持人用语05-02

销售年中会议开场白和结束语03-28

对县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调查和工作创新的思考范文02-23

发展和改革局机关效能建设情况汇报03-23

会议的通知11-29

“合力建设新农村”和“审计历史的瞬间”摄影展实施方案02-08

会议通知范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