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5-18 18:01:20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分析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就业面向定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及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从事疾病分类、病案、电子健康档案等医学档案管理与分析、图书资料管理等工作;以及各级各类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及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从事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二)卫生信息管理职业岗位(岗位群)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医疗机构及相关健康服务机构对人民提供专业的卫生信息化服务,不仅是新医改方案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更是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的新需求,这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对浙江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抽样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1.岗位定位

最适合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岗位的专业是卫生信息管理,远远高于计算机、临床医学和其他专业。这说明在医疗机构的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既懂医学知识、了解医疗机构运作方式,又有一定信息管理基础,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性、技能性的人才,这也正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优势所在。适合从事的岗位有:信息中心、病案统计科、档案室图书情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档案管理等。

2.岗位适合能力

从医院方面来看,不论哪个级别的医院,都认为卫生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四方面的工作能力: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硬件维护能力;办公软件的维护和高级应用能力;医学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和病案管理能力。

但具体到各个科室,其能力要求和侧重点又是不一样的,信息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医院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和日常维护,医生、护士工作站的维护、故障排除等,因此该部门比较重视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硬件维护能力,常用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能力。病案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整理、装订病案,按照ICD-10的标准对疾病进行编码、分类、归档,并输入病案管理信息系统,

为医务人员以及患者提供服务,因此该部门比较重视疾病分类、统计分析和病案管理能力。图书室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管理医院内的各种图书、期刊和杂志,包括数字资源,为医院内部员工情报资料,所以该部门认为医学信息检索能力更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本专业设置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和信息系统维护技术两个岗位模块。

(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表1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良好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医药部门、卫生信息情报机构及健康服务相关企业,从事疾病分类、病案、电子健康档案等医学档案管理与分析、图书资料管理及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和健康服务相关人才。

三、人才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必需的医学知识;

掌握卫生信息资源的收集、存贮、处理与提供利用各主要环节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技能; 掌握病案及健康档案管理的知识;

掌握疾病分类和手术操作分类的基本知识;

掌握信息系统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英语达到省大学英语三级水平。

2.能力要求:

胜任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工作岗位,具有病案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医学统计、图书资料检索与管理的专业技能;

胜任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工作岗位,具有网络规划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的专业技能;

计算机应用达到省高校计算机应用(办公软件高级应用)二级水平;

获得信息化办公初级(医疗卫生)或网络与信息管理初级(医疗卫生)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3.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奉献精神;

具有高尚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具有较强的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和评价分析的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

四、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临床医学概要、卫生统计方法、医学信息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病案管理(模块一)、健康档案管理(模块一)、网站建设与管理技术(模块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模块二)。

五、招生对象、学制和时间分配

1.招生对象:高中文理科毕业生。 2.学制:全日制专科(高职)三年。

3.时间分配:全学程按122周安排,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3周,课堂讲授及实验65周,考试4周,教学见习1周,思政社会实践1周,技能强化2周,顶岗实习24周,专业岗位方向实习16周,机动6周。见表2。

表2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环节总周数分配表(周)

六、专业岗位方向模块分流及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最低总学分要求为:125学分,其中:必修114.5学分,选修10.5学分。从第三学期开始进行专业岗位方向模块分流。

七、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要求

(一)课程结构设置说明

本专业课程由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组成,共分2个方向模块。其中,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教育平台29学分,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33.5学分,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52学分,选修课10.5学分。

(二)课程体系

(三)学分分配汇总表

表3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分分配汇总表

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表4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备注:

1.毕业综合考:安排在顶岗实习期间。

2.打*号者为专业核心课程;打▲号者为理实一体化课程。

3.毕业成绩评定说明:毕业成绩根据学生毕业理论考试成绩和实习实践成绩评定,两者各占50%。

表5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选修课设置表

九、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安排

表6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十、专业必修课程简介

(一)思政与公共素质课程平台

1.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加强自我修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课程为必修课,4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3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大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旨在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重

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突出当代中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与运用能力。

本课程为必修课,48学时(加1周实践),第二学期开设,为4学分。

3.体育

《体育》为必修公共课,课程结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发展个性”的教学理念,由体育基础知识、体育健康知识、田径、形体、健美、瑜伽、球类、武术、运动处方等内容组成。体育课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本课时共96学时,共3学分。其中第一学期特色基础课,理论4学时,术课28学时。第二学期为体育选项课,理论4学时,术科28学时。第三学期为职业能力选项课, 32学时,以与专业相结合的一些主要的职业能力训练为主要内容。

4.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素养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它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 英语应用技能型课程、语言文化素养类课程、英语与学生专业结合型课程有机地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跨文化交际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高职医护专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本课程为必修课,共128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32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为7学分。

5.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必修公共基础课,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常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通过浙江省高校计算机一级考试。

本课程为必修课,共48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践30学时。在第一学期开设,为2学分。

6.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是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简称,是指从学生进校开始所进行的全程化职业指导工作。本课程是学校改革的重点课程之一,把职业发展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所有环节,贯穿到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态度层面,学生要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培养自己的

仁爱之心,增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意识,把人个发展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统一起来。在知识层面,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点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救护知识。在技能层面,提高合作共事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心理调节,学会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

本课程为必修课,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为2学分,具体实施方案见附件。

7.健康人文

《健康人文》是一门为从事健康服务类学生设置的人文类综合性公共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文学、美学、艺术、文化等人文学科与健康的关系,从人文视角培养学生对健康的理解,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爱,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将人文学的基本理念和行业要求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抚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本课程为必修课,52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2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2学分。

8.基本救护技术

《基本救护技术》是以国际救护新理念为指导,进行普及性的救护新概念、心肺复苏技术、创伤救护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处理教学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能及时准确的启动救援医疗服务系统,并能熟练应用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技术等基本救护技能,充分认识到“第一目击者”对各种突发伤害、危重疾病及时、合理、有效的处理对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作为公众救护员参与一般救护,护理和助产专业的学生则为进一步学习《急重症监护》奠定基础。

本课程为必修课,2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1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1学分。

9.现代健康服务

《现代健康服务》是一门医学相关专业和健康服务业各专业的公共素质平台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实训操作等方法,运用项目导向、任务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在宣传现代医学科学与健康科学理念的同时,介绍医学相关专业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与实务,内容涵盖医学发展史、卫生事业管理与卫生信息技术、医学诊断与检验检疫技术、护理与康复、健康与保健四大板块。让学生了解医学相关专业和健康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对即将从事的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促进学生明确科学和理性的职业定位,优化学生的职业规划。为后续的课程夯实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过硬的职业本领、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满足医学相关专业职业岗位的需求。

本课程为必修课,32学时,第一学期开设,为1.5学分。

10.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

必修课程,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本课程为必修课,16学时,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为1学分。

(二)职业能力素质课程教育平台

1.人体结构与功能

《人体结构与功能》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知识及人体生理学知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阐明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及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系统,有助于后续医学专业课的学习。

本课程共96学时,其中理论78学时,实践18学时。在一学期开设,为5学分。

2.临床医学概要

《临床医学概要》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必需的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内容主要有常用体格检查技术、各科常见病的概念及分类、分布特点、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其前置课程是《人体结构与机能》,后续课程为《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病案管理》。

本课程为必修课,120课时,其中理论86学时,实践34学时,第二学期开设,6学分。

3.卫生统计方法

《卫生统计方法》是把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人群健康研究的应用科学,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由样本推断总体,揭示卫生随机现象的内在规律。本课程通过上机操作spss软件,开展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践教学。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4.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旨在培养学生对应用文的写作兴趣,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熟悉行政公文、社交礼仪文书、各类求职应用文等应用文文体,掌握每种文体的具体写作技法,通过模仿、练习,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能力训练:行政公文、各种社交礼仪文书、求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训练。

本课程共34学时,其中理论17学时,实践17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5. 医学信息检索

《医学信息检索》是一门培养情报意识,传授计算机信息检索技能的应用型课程。本课程教学注重实践训练,实习一人一机。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能够比较畅通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资源来解决学术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介绍各种数据库的概况、编排体例和著录格式以及检索体系;介绍医学情报调研与查新,掌握情报分析、调研的方法、情报调研报告的写作,查新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医学科普文章、医学文献综述,医学科研论文的

含义、类型,写作要求,格式和写作步骤等。

本课程为考查课,共68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6.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介绍卫生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述医院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等。旨在使学生能熟练使用卫生信息系统,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熟悉卫生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

本课程共68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第四学期开设。

7.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掌握硬件系统的组装与故障排除。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各主流配件的组成、结构、原理、分类、性能指标、选购方法以及软硬件的安装、设置,讲解了计算机故障的检测与维修方法和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形成、维修、维护步骤及原则等。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8.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VB语言的主要内容,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学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图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Visual Basic基础、VB语言基础、VB常用控件和窗体、VB的菜单设计、VB文件操作、VB图形操作、VB数据库编程基础,程序调试和出错处理等。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二学期开设。

9. 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卫生信息管理技术》的前修课程。本课程先简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再以具有代表性的Oracle数据库为示例,详细介绍特定数据库的SQL语句,Oracle的体系结构及其中各种文件的关系和管理方法,数据库权限和安全的管理方式,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等多方面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三)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

1.卫生信息管理技术

(1)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

《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主要讲授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的基本理论、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操作方法、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中的专用术语、符号与缩略语、疾病与手术操作编码的总规则、不同特征疾病与手术操作对应的编码规则、手术操作编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具备从事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工作所必需的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卫生信息管理等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本课程共34学时,理论17学时,实践17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

(2)病案管理

《病案管理》旨在通过介绍档案基本理论知识,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利用、统计八个环节各项管理的一般内容、要求、原则、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着重介绍病案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包括病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供应以及病案的保存与销毁)、质量管理(包括病案质量管理程序、病案书写规范与要求、病案的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随诊工作管理(包括医院随诊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注意问题)、病案统计管理(包括病案统计工作的作用、特点、程序及病案统计指标)、国际疾病分类概况与编码技术以及与病案管理相关的现代技术和法律法规,使学生能胜任医院病案科的工作。

本课程共51学时,理论17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3)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档案管理》课程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居民健康管理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主要介绍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收集、维护、利用、统计等方法,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

本课程共102学时,理论50学时,实践52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

(4)社区卫生管理

《社区卫生管理》课程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结合我国基层实际需要和卫生工作的特点,主要介绍我国社区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及其相适应的卫生政策、方针和工作内容,讲授社区卫生服务的最佳实践技术方法,通过项目化教学并结合具体案例讨论分析与现场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讲授与评估分析,使学生能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实践素质,具备开展基层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训实践34学时,在第3学期开设。

2.信息系统维护技术

(1)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photoshop)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数字图像处理的一般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Photoshop实现数字图像的艺术创造和再加工,在电视节目制作和创意过程中以及摄影作品中使用完美的图像。本课程全面地介绍Photoshop CS的基本操作和色彩理论,说明各种工具和滤镜的使用方法,既介绍了入门级的图像处理技术,又讨论了中高级的滤镜、通道、路径和蒙版的处理技巧,并着重解释各种处理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共68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2)动画制作技术

《动画制作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有Macromedia Flash的环境, Macromedia Flash MX的基本应用技术,资源的应用, Macromedia Flash绘图,颜色处理,导入图形和视频,添加声音,处理图形对象,文本处理,符号与实例和库资源使用,创建动画,使用ActionScript语言编写脚本,处理电影剪辑和按钮,处理文本域, 用ActionScript创建交互电影,组件使用, 外部数据源连接,创建可打印的电影,测试和发布电影,导出文件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使用Macromedia Flash开发动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利用Flash开发动画的能力,同时参加IT厂商认证考试,让学生在校就可IT厂商原厂认证证书,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本课程共68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

(3)网站建设与管理技术

《网建设与管理技术》主要介绍网站创建、网页制作基本知识、Dreamweaver网页制作集成工具使用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构建网站的基本知识,熟悉网页开发平台的使用,有能力参与或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站项目的开发工作。

本课程共68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践34学时,在第四学期开设。

(4)计算机网络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结构、网络互联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主要技术和主要应用领域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维护和网络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概念及网络各层的功能特点;局域网的组建,广域网的互联以及Internet技术,基本的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网络最新实用技术及发展。

本课程共68课时,其中理论34课时,实践34课时,在第三学期开设。

十一、有关说明

1.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15级起开始试行。

制订人:阮焕立等 审核人:寿佩勤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20:26 | #2楼

成都医学院四年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5版#e#

一、培养目标

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了解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医药卫生行业、医药软件研发企业、国家各级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等组织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信息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

1、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医药卫生管理事业。

2、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较强的法律意识。

3、具有积极创新、勇于批判的科学精神。

4、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勤奋工作的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5、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医院信息管理知识,了解一定的医学知识。

4、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三)技能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探索新知,追求卓越。

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4、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5、掌握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教学规定的“较高要求”,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6、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算机二级统考。

7、身心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试标准。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累计修业时间不低于3 1年、不超过6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医学。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运筹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医院信息系统等。

五、实践教学

结合专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各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实验、见习课程的学时比例,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培养;在专业实习中,强调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课外培养计划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技能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以及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早期实践教学、见习和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突出本校、本专业的特色。(见表2)。

七、学业考核、毕业与学位授予 严格进行学业考核,实行学分制记分。

修满教学计划规定最低学分、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达到《成都医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细则》规定的标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以及有其它不符合毕业的条件者,按学位及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和《学生手册》有关规定办理。

八、教学计划

2、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分配

本专业学分要求为178学分。其中必修课为127学分(含通识教育课49学分,专业基础课39学分,专业课39学分);选修课33学分(含通识教育选修课9学分、专业选修课24学分);毕业实习26周(13学分);毕业论文(设计)(5学分)。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卫生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2-27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21

什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30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信息管理专业实习报告11-29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