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新常态>《深化改革 适应新常态

深化改革 适应新常态

时间:2022-05-18 09:34:29 新常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化改革 适应新常态

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要判断。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重要作用、切实以改革实效适应新常态,对做好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工作十分关键。

新常态,是相对老路而言的。过去30多年以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这是各方面的共识,也是新常态的逻辑起点。新常态最表面的特征是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最根本的变化是增长质量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驱动力的调整。因此,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核心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度、创新驱动的力度、破解难题的深度。

被动意味着落后、甚至被淘汰,主动才能抢占先机、有所作为。2014年,尽管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但是随着简政放权、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有序推进,就业、创业、消费等不降反增,成为全年的突出亮点。无论是激发市场活力,还是促进民生改善,深化改革的积极效果正在显现。事实证明,转变思路、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就能切实激发发展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改革是最大动力,改革也是最大红利。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必须敢于“啃硬骨

头”、敢于涉险滩、过深水区,突破利益藩篱、破除改革梗阻、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首当其冲。要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切实提高改革方案的质量,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特别是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路径,抓好改革措施落地。 中流自当击水,浪遏更须飞舟。新常态带来的困难和压力自不待言,但同时带来的机遇更须珍惜。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站在重要的历史关口,继续高举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旗,必能夺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胜利。

20150507 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新常态2017-01-06 22:23 | #2楼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增长、转型、改革深度融合的特点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重要的是把握发展大势、突出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使经济新常态建立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坚实基础上。

以深化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趋势性重大变化,服务业正在成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主要力量。例如,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成为大趋势,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关键是通过信息、研发、设计、物流、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但问题在于,多年来形成的某些政策与体制安排从总体上看是同传统大工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现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升级还面临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例如,服务业与工业公平税负、公平资源配置的大格局尚未形成;作为服务业主体的中小微企业仍存在融资难问题;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等等。这些情况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单纯推进哪一项改革就能奏效的,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这样的改革发展,不仅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有重大作用,而且对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有决定性影响。

推动服务业市场开放。服务业发展不缺国内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放开的主要是工业领域。目前,工业部门大多已高度市场化。虽然服务业也在放宽市场准入,但某些行政性垄断尚未打破。社会资本进入某些服务

业领域,不仅面临政策制约,还需要通过繁琐的行政审批。尽管中央一再强调社会资本可以进入法律未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和管制的存在,由于部门、行业利益结构的固化,社会资本事实上依然不易进入教育、医疗、通讯、金融、运输等服务业部门。这就使得某些重要服务业领域难以通过公平竞争提高供给能力、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在服务消费占比越来越高的社会消费发展趋势下,应确立服务业市场开放新思路,尽快实现一些重要服务业领域对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应把破除行政性垄断作为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逐步放开服务业领域的价格管制,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从多方面深化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面临诸多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矛盾。这就需要以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为导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推进政策调整。例如,启动消费税改革,将其明确为地方主体税种,这有利于激励地方政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更好提供公共服务;财税体制改革在“放水养鱼”上应有更大力度,为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预期,进一步对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领域的门槛,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所占的比重;深化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政府职能转变,以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倒逼转方式、调结构,倒逼服务业市场开放。

新常态下的经济改革具有全面性、深刻性、复杂性,不仅涉及经济领域,还涉及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不仅涉及增量,还涉及存量的利益关系调整。这就需要跳出短期看中长期、跳出速度看结构、跳出政策看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和创新 大学生谈深化改革2017-01-06 17:19 | #3楼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上一个百年,我们说的是穷则思变,时至当下我们说的是锐意进取。物质是运动的,我们没有理由安于固有的层面。这又有了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实践中改革,改革中创新,为国家建设增添持续的动力。

“新常态”下的经济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变化、资源配置方式转换、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转型升级在内的丰富内涵和特征。

如何把握新时期的改革?关键是要准确认识中国经济运行发生的结构性变化。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们在过去短短十年时间就从下中等收入国家步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总体上判断,中国已整体上完成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步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变化导致经济运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如潜在增长率的变化、增长动力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正确的选择只能是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引导社会公众“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全面推进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年,我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冲击,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发展中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新的挑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本质上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立足基本国情、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了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发挥其牵引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同时,改革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我们必须坚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协同推进其他各方面改革,努力营造各领域改革互动并进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改革合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是引领其他领域改革、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客观要求。

此外,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一个重大而鲜明的观点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决定性代替基础性,这是我们党对市场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调整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释放。正是认识上的不断深化,才使得我们在实践中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我们更要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市场体系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市场还不能有效配置资源,需要我们实施渐进式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条件逐步形成,社会各方面也有了相应共识。当前,我国仍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力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思想上更加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行动上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其次,还需要全面实行科学管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绝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而是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提高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国对发挥政府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我们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发挥好政府作用,要善于底线思维,注重宏观思考,深入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举措和问题;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要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服务,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共同富裕。要更加注重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创造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和环境,让市场主体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间来创造财富、发展经济、造福人民、还富于民。

要使创新驱动成为常态,就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决策体制改革,来配合技术的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要围绕如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同时,要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政府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改革创新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只有我们共同参与进来,让创新成为国家新常态,改革的引擎才能越转越好!

【深化改革 适应新常态】相关文章:

乡镇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04-05

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02-18

常态化防控措施(精选11篇)08-17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5篇)07-26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11篇)07-28

常态化疫情防护措施(通用5篇)05-27

校园常态化疫情防疫措施(精选6篇)05-27

常态化疫情工作措施(精选5篇)05-28

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精选8篇)05-28

常态化疫情防范措施(精选7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