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雷锋精神>《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

时间:2022-12-29 02:52:01 雷锋精神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已作为不断传承、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经历了人生的重要时期。而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激励社会大众、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深深地镌刻在几代人的记忆中,在大浪淘沙的岁月中历久弥新,就是因为雷锋精神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质,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制度共同孕育的思想文化,而且其本质内涵跨越了时代和国界,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而且可以复制和传承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标杆。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

一、雷锋精神深厚的“儒家文化”特质

雷锋精神是儒家传统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孕育培养出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风尚的延续和升华。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特质》一文中曾这样议论过中国的文化:“生活必多欲,生命则多情。欲必向外争取,情亦向外而求和合。中国人生大道有五伦,皆本于情,非本于欲。中国文化最重人情,但不重物欲。”。重人情轻物欲,其实正是雷锋精神和我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 从《礼记》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论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儒家文化,再到“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落实。”的雷锋精神,其实是各自历史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不同形式但同一结构的道德标准。雷锋精神作为现代思想新形式,是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精髓的延续与结晶,所以虽然雷锋其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以雷锋为代表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勤劳俭朴、不畏艰难的精神还是社会呼唤的最强音。

“德不孤,必有邻”,历史上,“博施于人,而能济众”、“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被千秋传颂的儒家思想构成了个人精神追求的指向,先后有范仲淹等先贤为国“鞠躬尽瘁”,有了鲁迅先生笔下“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称赞。在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大背景下,雷锋精神作为儒家伦理精髓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思想意识的结晶,而且由于其朴实性和可复制性,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可供大众遵循的的价值坐标。所以我们的周围才不断涌现出像郭明义这样,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的“当代雷锋”,才有了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在坠楼小女孩生死一瞬间奋不顾身去救人的人间天使。这样一个又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模范,他们以各种方式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容,延伸了雷锋精神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也为中国儒家“为善最乐,为恶难逃”立身准则在新时期指明了方向。这些弘扬舍已为人传统美德的先进人物被冠以“当代雷锋”的称号,充分证明了雷锋精神是几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的沉淀和发展,是今后乃至更长时间里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价值取向。

二、雷锋精神鲜明的“时代文化”特质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几年,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在社会格局和利益多元化变迁的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计划经济下传统的道德标准被市场经济的价值准则所取代,集体主义观念受到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权利和利益意识的撞击,由此形成了新旧价值观交织、碰撞、角力的复杂局面。关于社会各个阶层的道德冷漠和信仰危机的质疑也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都在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精神凝聚力和一种价值导向的支撑。雷锋精神以其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不仅体现着现代人高尚道德追求的方向,而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成为价值认同和信仰回归的楷模。雷锋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是主体人格提升的内在要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价值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生命力和感动全人类的跨越性魅力。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就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雷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一心一意为公、追求精神满足的价值取向成为了雷锋精神的生命载体,是促使他立场坚定、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不同的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主旋律,甚至有不同的话语系统,但精神内核和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却是相通甚至一致的。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跨越50个年头,超越了时代又永不过时,就是因为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对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和执着,可以说雷锋精神既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又与时俱进的马列主义。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弘扬的人文精神,是被世界认同的普世价值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只有通过为他人服务体现自身价值,越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这种要求就越强烈。要营造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要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雷锋的名言,也是雷锋的行为准则。他深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体现的是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反映了求真务实的扎实作风,这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创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尤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这种敬业精神不但不会过时,而且是全民追求和崇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升化。“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雷锋以其实际行为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以各种方式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他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因此做“雷锋式的人”并非局限于做好人好事,而应当扩展为做优秀创新人才的代名词。在新的历史时期,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壮大了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雷锋自觉节约每一分钱,干好每一件事,他在《雷锋日记》中写道:“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雷锋精神朴素的“普世文化”特质

雷锋精神不过时,不仅仅源于人类内心向善向美的追求,它也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导向。“市场力量教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肯定人类作为利己者追逐物质财富的正当性,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也表示,“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自私,但很明显在一个人的本性中总是有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让他对其他人的福祉产生兴趣,能够为他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虽然他从别人的福利中并不会得到具体的好处,只不过他得到的好处就是能够看到他人幸福。”,雷锋精神符合经济学中关于属于理性人追求自身或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对人生自我实现的终极追求。

哲学家德谟克里特就提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表现于肉体或感官,更主要的是反映于精神,因为肉体的快乐只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是暂时的,许多情况下还带来痛苦,只有精神上那些精致的灵魂原子运动,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雷锋生前就是通过做出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也正是这些小事启示普通人如何确定价值坐标。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曾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可以学到。”,雷锋精神是小到一个发自内心善意的微笑,也可以是一个普通公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完全能够带给他人快乐的善举,是一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也是人类文明的共性。

雷锋属于中国,但雷锋精神却已跨越了国界,2017年3月,法国国家电视台文艺频道编导阿兰·莱克维奇抚顺摄制电视片《雷锋精神在当代中国》作为雷锋精神在法国的宣传片;美国西点军校的汉语教室里也曾悬挂过雷锋的照片,将其视为军士的楷模。在美国和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许多外国人包括在我国的留学生、外资企业的外方管理技术人员,都把助人为乐,奉献事业,看作是学雷锋。美国教师詹姆斯认为雷锋精神“是一滴特殊的油,它能覆盖整个海洋,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平静。”,雷锋精神能使所有人重新找回一些渐渐被遗忘的普世价值观,它与其他国家提倡的“利他主义”或“博爱主义”在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雷锋精神在今天早已超越了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范畴,成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所拥有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之所以从未过时,因为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标杆性质的宝贵道德遗产,其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远远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将属于现代和未来。我们学习雷锋精神,绝非仅仅停留在口述历史的层面来思念已经逝去的雷锋,而是要有见诸现实的行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新雷锋。这就使得雷锋永远都与时代同步,与我们同行。

漫谈雷锋精神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特征2017-01-22 16:55 | #2楼

为深入解读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人民网理论频道于2月29日起,推出“雷锋精神”系列解读报道。系列报道的第十期文章,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齐勇锋。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间的节点上,对雷锋精神做一些思考和研读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前,对于雷锋精神,有人肯定,有人质疑。肯定者认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仍有其普遍性的价值意义。质疑者则认为雷锋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只适用于过去,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已经过时。那么,究竟什么是雷锋精神?其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如何站在新时代的立场上看待雷锋精神呢?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在国家一穷二白和外部封锁的困难条件下,需要集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之际。这是一个火热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的年代,雷锋精神作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敬业爱岗、廉洁奉公、时时刻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曾经激励了一代青年为国家建设而艰苦创业。无论是大庆、胜利、辽河等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能源基地建设和北大荒的成功开发,还是成昆、襄渝、枝柳等国家骨干铁路建设,以及两弹一星研发和三线军工基地建设,到处都留下了雷锋精神的身影,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令人感动不已,难以忘怀。

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雷锋精神并不仅仅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是与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和近代以来我党、我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礼义廉耻、尊老爱幼、知行合一等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核心价值,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心田,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这些在雷锋的身上都得到了生动体现并发扬光大。可以说,雷锋作为新中国道德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文化哺育的一棵奇葩,是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等原因,诸如缺乏信仰、见利忘义、诚信缺失、人性冷漠、腐-败等不良现象,以及迷茫、焦虑和浮躁的情绪也日益蔓延,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呼唤雷锋精神,希望通过学习雷锋,推动公平、正义和温情的和-谐社会建设,提高青少年及全社会的道德和职业水准。

然而,毕竟时代不同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把50年前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雷锋精神一成不变的简单照搬,则无论在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学习的形式上都可能有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雷锋精神给予一定程度的扬弃,使之与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行对接,在继承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特征,并进行制度建构,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形式主义的学习运动,提高学习雷锋精神的效果。例如,可以探索把学习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与现代志愿者活动进行对接,把学习雷锋公而忘私、廉洁奉公的美德与党政机关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正制度建设进行对接,把学习雷锋敬业奉献、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与各行各业的文化建设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对接,促使学习雷锋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融入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论雷锋精神的文化特质2017-01-22 16:53 | #3楼

一、雷锋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特质

雷锋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它所孕育出的高尚道德情操,是几千年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品格和道德风尚的延续和升华。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特质》一文中曾这样谈论过中国的文化:“生活必多欲,生命则多情。欲必向外争取,情亦向外而求和合。中国人生大道有五伦,皆本于情,非本于欲。中国文化最重人情,但不重物欲”。重人情轻物欲,正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所在。

从《礼记》的“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论语》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儒家文化,再到“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落实”的雷锋精神,其实是各自历史条件下发展而来的,虽不同形式但道德标准同一。雷锋精神作为现代思想的新形式,是浸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化精髓的延续与结晶,所以虽然雷锋其人已离我们而去,但以雷锋为代表的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勤劳俭朴、不畏艰难的精神仍然是社会呼唤的最强音。

“德不孤,必有邻”。历史上,“博施于人,而能济众”、“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被千秋传颂的、包括儒家思想中包含的进步思想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成了个人精神追求的指向,于是便有了范仲淹等先贤为国“鞠躬尽瘁”,有了鲁迅先生笔下“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称赞。说到雷锋写日记,你就会发现不只是雷锋这样写日记,很多有自我修养习惯的人,比如鲁迅等都这样写日记的。他们的日记与《雷锋日记》都有相近之处,那就是励志、自省,这种精神恰恰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延续。雷锋在强烈的爱党和爱国情感的基础之上诚意正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养浩然之气,虽沒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和可歌可泣的壮烈行动,却以朴素的平凡人生、平凡行为,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实践着孟子“人皆可成尧舜”的诺言。很难想象,离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沃土,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个像雷锋那样影响持久的“平凡”伟人。在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下,雷锋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伦理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弘扬,不仅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思想意识的结晶,而且由于其朴实性和可复制性,因而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是可供大众遵循的价值坐标。所以,我们的周围才不断涌现出像郭明义那样20年累计献血6万毫升,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的“当代雷锋”;才有了像“最美妈妈”吴菊萍一样,在坠楼小女孩生死一瞬间,奋不顾身地去救人的人间天使。这样一个又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模范典型,以各自的表现形式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容,延伸了雷锋精神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彰显了 “为善最乐” 的立身准则。这些弘扬舍己为人传统美德的先进人物被冠以“当代雷锋”的称号,充分彰显了雷锋精神所具有的中华传统优秀道德伦理文化理念与行为实践的魅力,雷锋精神应该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人们良好道德和人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坐标,且历久而弥新。

二、雷锋精神鲜明的先进文化特质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逻辑内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在社会格局和利益多元化变迁的同时,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计划经济下传统的道德标准被市场经济的价值准则所取代,集体主义观念受到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权利和利益意识的撞击,由此形成了新旧价值观交织、碰撞、角力的复杂局面。有关社会层面的道德冷漠和信仰危机的质疑也层出不穷,整个社会都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精神凝聚力和一种价值导向做支撑。雷锋精神以其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不仅体现着现代人高尚道德追求的方向,而且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再次成为价值认同和信仰回归的楷模。雷锋精神从本质上来说是主体人格提升的内在要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价值观念,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生命力和感动世界的跨越性魅力。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雷锋精神的内核。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就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雷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和灵魂。一心为公、追求精神富足的价值取向成为了雷锋精神的生命载体,是促使他立场坚定、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不同的时代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主旋律,甚至有不同的话语系统,但精神内核和透射出的精神光芒却是相通甚至一致的。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跨越50春秋,超越了不同历史时期又永不过时,就是因为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和执着。可以说,雷锋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又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结晶。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雷锋的名言,也是雷锋的行为准则。他深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体现的是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反映了求真务实的扎实作风,这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创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是永远不会过时。尤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更应将这种敬业精神发扬光大。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升华。“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情愿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雷锋以其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以各种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他在学习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体现出一种创新精神。因此,做“雷锋式的人”并非只局限于做好人好事,而应当扩展为做优秀创新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壮大国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雷锋自觉节约每一分钱,干好每一件事。《雷锋日记》中写道:“要记住: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创业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社会转型期,经济越是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越是深入,社会就越是需要建设与物质文明相协调的精神文明,就越需要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物质条件越是改善,思想观念越是多元,人们就越需要启迪心灵的精神生活、引领人生的理想坐标;“四大考验”越是严峻,“四大危险”越是紧迫,就越需要我们党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越需要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破解这些问题,我们就要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寻找到答案,要从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的雷锋精神中获得力量。雷锋短暂的一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价值。雷锋是实践人类道德的优秀楷模,雷锋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理想生活的热切愿望。雷锋精神之所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根本就在于雷锋精神体现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焕发出灿烂的时代光辉,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雷锋精神朴素的“普世文化”特质

雷锋精神同时具有普世文化价值。当今世界已成为一个“地球村”,我们要将雷锋精神放在全球的价值坐标系中考量。因此,当我们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审视雷锋精神时,不但可以看出雷锋精神与现实紧密关联的本质,而且更加鲜明地领略到雷锋精神中人性的光辉、普世的价值取向。“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实质,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弘扬的人文精神,是被世界认同的普世价值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通过为他人服务才能体现自身价值。越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这种要求就越强烈。营造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要把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这应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

雷锋精神不过时也沒有国界,不仅仅源于人类内心向善向美的追求,它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导向。“市场力量教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用“理性人”的基本假设肯定人类作为利己者追逐物质财富的正当性。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也表示,“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自私,但很明显在一个人的本性中总是有一些原则,这些原则让他对其他人的福祉产生兴趣,能够为他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感觉,虽然他从别人的福利中并不会得到具体的好处,只不过他得到的好处就是能够看到他人幸福”。雷锋精神符合经济学中关于理性人追求自身或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表现,揭示了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对人生自我实现的终极追求。

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提出: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快乐和幸福,所谓快乐和幸福不仅表现于肉体或感官,更主要的反映于精神。因为肉体的快乐只是粗糙的原子运动,是暂时的,许多情况下还带来痛苦,只有精神上那些精致的灵魂原子运动,才能带来宁静、愉快和持久的快乐。雷锋生前就是通过做出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找到价值追求与价值实现的途径的,也正是这些小事启示普通人如何确定价值坐标。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曾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可以学到”。雷锋精神是小到一个发自内心善意的微笑,也可以是一个普通公民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完全能够带给他人快乐的善举,是一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也是人类文明的共性。

雷锋属于中国,但雷锋精神却已跨越了国界,在世界产生了积极而广泛影响,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2017年3月,法国国家电视台文艺频道编导阿兰?莱克维奇在抚顺摄制电视片《雷锋精神在当代中国》,作为雷锋精神在法国的宣传片;洋“雷锋”翻译《雷锋日记》:希望每天帮助他人。2017年,美国人罗杰斯来到中国,现任辽宁锦州市商业银行国际部经理助理,罗杰斯全名叫雷夫?艾里克?罗杰斯,因“雷夫”被误读为“雷锋”,从此他便和这位中国英雄结缘。罗杰斯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洋雷锋”。他曾慰问儿童医院的脑瘫患儿,援救在海外遇到困难的中国留学生。他曾荣获辽宁省“雷锋奖章”。工作之余,他将《雷锋日记》翻译成英文,并自费印刷若干份送给在美国的朋友。 3月4日,美国乡村音乐歌手马克?力文手持吉他,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行的雷锋事迹原创摄影作品展上,用汉语弹唱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宣传雷锋精神。洋教授唱雷锋:他是凡人也是英雄。美国全国委员会中美关系主席史蒂芬?欧伦斯先生对记者说,在这个相对浮躁的时代,人们尤其需要偶像的力量来理解无私的价值和团队的力量。欧伦斯先生从雷锋谈到了现在青年人喜欢的nba华裔球星林书豪。美国西点军校的汉语教室里也曾悬挂过雷锋的照片,将其视为军士的楷模。在美国和欧洲、亚洲的许多国家,许多外国人包括在我国的留学生、外资企业的外方管理技术人员,都把助人为乐、奉献事业,看作是学雷锋。美国教师詹姆斯认为雷锋精神“是一滴特殊的油,它能覆盖整个海洋,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平静。”

雷锋精神在今天早已超越了雷锋个人思想行为的范畴,成为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所拥有的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之所以从未过时,因为它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具有标杆性质的宝贵道德遗产,其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远远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雷锋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将属于现在和未来。□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文化特质】相关文章:

论雷锋精神及新时代学习雷锋05-19

论雷锋精神的内涵特征及时代价值05-19

雷锋精神对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05-19

雷锋精神时代意义08-08

雷锋精神时代的呼唤05-19

雷锋精神与时代同行05-19

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02-27

感悟新时代的雷锋精神05-19

新时代解读雷锋精神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