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2-11-18 18:33:45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贯彻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和落实。

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客观上具有很好的条件,是一块资源丰富的沃土,应该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洞悉学生的心理,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质疑、求异、想象、实践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一、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为。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产生创新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搞好环境布置,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创新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将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众所周知,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奇、想象力丰富,因而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语文本身的趣味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互动。再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我们如果能够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营造氛围,巧设问题,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发挥创新潜能。

培养创新思维来自于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钥匙,这是创新的起步。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创新的潜能。当然也适时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例如,在学完《冬眠》时,学生提出“气温降到7摄氏度,刺猬才进入冬眠,后来又说刺猬冬眠时地窖里温度总是在8至10摄氏度之间,这不是相矛盾的吗”;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生提出“战士离敌人这么近,而邱少云身上燃烧发出的浓重的棉布焦味,不会使敌人起疑心吗”,还提出“火势这么猛,作者与邱少云又这么近,这火为什么只烧在邱少云身上呢”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但表扬提问的同学,还让他们自已通过思考、讨论等方法,去寻求答案。在“质疑—明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

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要求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

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引导学生想:“乌鸦的办法挺好的。你能想出其它办法让乌鸦也能喝到水吗?”有的学生说:“找来一根空心草的杆子,伸入瓶子,就像我喝可口可乐一样。”有的学生说:“捡个塑料袋,把水倒到塑料袋里,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纷纷发言,创新思维的火花自然就迸发出来了。

《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是创新的原动力。 想象孕育着智慧,孕育着创造,没有想象就难有创新。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当代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这为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教师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展开想象,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丰碑》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老军需处长死后的样子,想象军需处长临死前的情景,同学们就从老军需处长“倚靠一棵枯树坐着”,想到他可能是太冷,走不动了,又不想连累其他战士而这样做的;从他“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手中”,想到他也许想靠旱烟那微弱的热量来温暖自己寒冷的身体;从他“神情十分镇定、自然”,想到他可能对自己把棉衣让给战士穿,尽到一个军需处长的职责,内心觉得很坦然又因为军需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本文的中心,于是我又让学生想象他让棉衣的事。学生的想象很丰富,发言很热烈。在想象的过程中,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明确了文章的中心,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创新实践舞台。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实质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美国教育家杜威有句名言:“让学生从做中学。”的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将会把他们带入一个新的“情境”,使之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小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明确责任,提高觉悟,在实践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在教学《四季》一课时,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情况下动手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的图画,这一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争相动手;然后进行评议,看谁画得最好;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认识,在画上添上一些课文中没有的内容。整个过程体现了从再现课文内容到有所创新。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掘学生的潜能,系统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勇于发表独特见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017-03-15 08:53 | #2楼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钻木取火的创新使人类不再茹毛饮血;指南针的发明使我们能够探索地球上更多的未知区域;造纸术的发明使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得以传承;蒸汽机的发明开创了伟大的工业革命;电的发明使人类享受到光明与便捷;互联网的发展把世界联成了一个真正的“地球村”,正是这些创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不谒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新,鼓励创新,特别是重视对未来主人——少年儿童创新思维的培养,因为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形成这种思维,将来才可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做出更多、更有益的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统工程中,我国制定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举措。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根据在农村基层小学多年任教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所思所想,总结试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

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新奇想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最重要原则。

小学生思想纯洁,天真烂漫,对周围的世界有着浓浓的兴趣和好

奇,这是儿童的天性。看待周围的事物,小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因此有时候会冒出不少在大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奇思妙想”。在《找春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学生“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很多同学回答是绿色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树叶和小草;有的同学回答是粉红的,因为他们看到了桃花开放;有和同学回答是白色的,因为他家周围有一片梨树园,春天一到,白色的梨花漫山遍野。只有一个同学回答是黄色的,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春天风大,经常会刮起尘土”,显然他的视角和其他的同学是不同的。

如何去面对孩子们的新奇想法呢?鼓励和肯定是教师的第一选择,也是必须的选择,因为这些新奇想法是孩子们的的天性,是创新的火花,对这些思想的鼓励和肯定,无疑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而这种成就感和自信心会鼓励学生去进行新的思考和想象,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敢于想象和创新的思维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建立起来,并影响到以后的发展。相反批评和置之不理都会让孩子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孩子们会认为自己错了,为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不同而感到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孩子的灵性和创新的火花就会被扼杀,不敢求新求异,最终可能成为只知标准答案的“书呆子”。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但老师表扬他的敢于思考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 探究原因。大家分析后发现:因为有“借”才有“还”,暗示从曹军那里“借来”的箭还要再“归还”给曹军(射回去),曹

军自己造箭射自己,所以才用“借”字作题。此时同学们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佩服不已,那位学生也正是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

二、 激发和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有兴趣,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和研究,才会形成创新的基础,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并想办法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从而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幕。主要的方法有: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迸发创新火花,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三个儿子》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母亲明明有三个儿子,但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呢?老爷爷看到是哪一个儿子呢?这一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音像、图片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

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描绘出黄山的秀丽神奇,黄山奇石的巧然天成。教学的开始,教师展示了多幅黄山的图片和教学录像,向学生展示黄山的钟灵神秀,使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起求知的欲望。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一文后,教师鼓励学生向李四光学习,去寻找和和研究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非常有积极性,有的同学找来了鹅卵石,告诉老师这是河水冲刷形成的;有的找来了带植物花纹的石头,告诉老师这是植物化石;有的找来了五彩斑斓的花岗石,

【语文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3-08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04-24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09-21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