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时间:2023-04-03 11:20:59 晓怡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首先“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疑才能激起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再通过解疑,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实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标。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启发式提问、用直观教具演示,使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再次振奋起来,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创新习惯

  二、调整教学结构,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潜力

  1、变更提问方式,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探索性,是创新的前提

  2、建构知识网络,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是创新的基础

  3、实施开放题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发展创新潜力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我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偶然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让学生思考、回答。会对新知识的发现或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的领悟,起顺应作用,易于发现学与思的性质,理解并掌握新知识。这样,有利于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潜力的发掘和发挥。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人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两个方面,而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所谓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新。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应用多媒体手段演示了“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期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

  三、鼓励求异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基础。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没想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要求异必须富有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思路。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去大胆尝试,勇于求异,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用具体量,解1:3600÷(3600×1/6÷4)―4;解2:(3600―3600×1/6)÷(3600×1/6÷4);解3:4×[(3600-3600×1/6)÷(3600×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7:4÷1/6-4;解8:4×(1÷1/6)-4;解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3/7、6/13、4/9、12/25用“>”号排列起来(根据华罗庚金杯赛初赛题改编)。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3、13/6、9/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新,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从点滴开始。

  拓展: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的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向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发展。然而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既定的模式可以借签,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现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融合点,进而体现出教学活动的民主性,增强其实践性;首先,要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即将讲授的知识为前提,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情趣得到陶冶,思绪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目前,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从过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与学生观,不断发扬学生民主,尊重学业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与理解,通过创设情景,营造环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的否定,而要耐心地听取,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的创造力表现成为一种自主的活动。

  教师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后还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教学中要不断征求学生的意见,请学生献计献策,不断的改进教学。要学会赞赏每—位学生,让学生看出自己的点滴成功。对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赞赏,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借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如模仿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要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中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讨论、辩论、演讲、编报、模仿游戏、主题班会,行为训练等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人格空间、思维空间,选择的空间和发展的空间。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同,环境条件出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教师所施加影响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关心信任每—位学生,适应不同层次的水平需要,给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机会。

  二、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比如高中数学的函数部分,讲到供需函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站在消费者和供货商两个不同立场上思考,看两个函数有什么特点?受那些因素影响;又如何随着价格变动?如何达到两者平衡?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激发了学习兴趣。再遇到商品价格问题自然就会联想到数学或者供需函数问题。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深入思考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并亲自参与到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学生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四、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不要认为把知识教给学生就完事大吉,还要运用变式教学教会学生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分析和思考,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时兴趣和热情。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电脑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应用电脑更多的是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真正用在学习上的很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使课堂容量增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昧性。教师在上课时基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否让学生也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中呢?不会做,没关系,有些简单的课件可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制作方法,即使复杂的也可以引导学生查询相关的资料自主学习制作。

  总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学的任务是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变化。只有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地去活动,教学才有真正的意义。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通过数学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求新、求实、求活,这是数学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使其逐步完善,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08-21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8-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8-20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8-21

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8-20

如何在自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8-21

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8-21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8-21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