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

时间:2022-11-18 18:35:42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

如何更好的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呢?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是人的创新与发明的竞争;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实力,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一、 创设民-主氛围,让教师敢于创新。

创设民-主氛围是指创设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运用有效的措施与方法建立一个平等、尊重、友好、与积极的心境状态,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进入一个驰骋的心理空间。这时他们的思想是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会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她有足够的安全感,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因此教师容易产生特别流畅的独特的思维,容易产生灵感。创造'需要无拘无束的气氛;创造,要求每个人都能"自由的呼吸"。让园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这样教师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受到感染后容易对创造性的教育产生兴趣,处处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 组织安排,让教师善于创新。

首先,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所以创新要求组织指定的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给教师留有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教师的每个工作安排的非常紧凑,那么就没有时间进行思考、探索,创新的构想也无条件产生。

其次,园长对每位教师的能力、个性特长要有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用人贵在用其长,避其短,要认可每一位教师的才能并充分挖掘潜在才能,使教师之间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和效益,使她们自身价值得到较好实现,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再次,注重学习让教师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能力。即不断获取百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学能力以及不断吸收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并在教育中积极运用的能力。这是因为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是否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知识是否渊博,另一方面因为现实中幼儿园教师多数是中师毕业,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一状况与当代幼儿园因信息渠道增多而智力发展加快,知识面增宽的现状形成突出矛盾。因此园长要激活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为教师创设学习的条件。如;开设讲座、专家指导、看书活动、学历进修、教学练兵、外出学习观摩等等。幼儿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其他科学一样日新月异,幼儿园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事实创新教学,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

三、 科学合理的评价,让教师乐于创新。

激发教师创造的情感,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创造力是人皆有之,我国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处处是创造知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由于个人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其创造开发的早迟水平的高低则有所差异。

首先,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不轻视教师的点滴创造。作为园长应该认识到创新过程是一个充满失败的过程,失败是正常的,甚

至是必需的。所以园长要支持她尝试,允许她失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她马马乎乎的工作,而希望她在失败中取得有益的教训,学到一点东西,变得更加明白,从而使下次失败到创新成功的路程缩短。 其次,要运用形式多样的的激励机制,培养教师的创造意志。园长要注重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结合,对典型的创造性教师予以大力扶持,使之起榜样作用。还要经常向教师提出中等程度的成就目标,经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作详细具体而及时的反馈,不断加以鼓励、强化、纠偏,形成对工作稳定的热情,从而激励教师的创造意志。 再次,要引导教师自我欣赏、自我激励,增强创造的动力。因为自我欣赏、自我激励是创造动力的源泉,也是情感智商的主要因素。所以园长要引导教师看见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看见自己的进步与成绩,看见自己的创造力和创造成果,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问题,深信自己的创造潜能与创造能力,从而对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满自信,对创造性教学产生极大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创造是艰难的,创造也是快乐的,创造更是无止境的。培养一支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时代的需要,是教改的需要。只有领导不断更新管理经验,才能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

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2017-03-15 10:34 | #2楼

人才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创造。现代教育理论已将培育新一代的创造品质列为最重要的课题。教师应善于捕捉教学中的“创新点”,进行加工处理,及时“放大”,鼓励学生敢疑、好问、多想、善猜、体验、深究、互辩。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发展,让创新意识走进课堂,笔者经过几年的尝试,谈几点个人体会仅供参考。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巧设问题情景,孕育创新意识

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并乐于发表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一: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通过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样的特征?举例说明”。课堂顿时议论纷纷。接着采用“学生考老师”的办法:一个学生任意报一个数,其余学生用计算器做除法,比比看,谁判断的又对又快。当学生报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老师迅速做出回答,并带出一串数,让学生去验证。如学生说“162”,老师就报出“126、621、612、216、261”。学生对老师又快又正确的判断既感到惊讶,又产生疑问。此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

动地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二、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只有“疑”才有“思”,只有“思”才能有创新。因此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条件,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在民-主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双边都处于心理愉悦而且思维活跃的情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的课堂上,可以允许学生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同意就发言,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主地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我们教师面对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

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疑,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的。

案例二: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思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的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以前我们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我抓住这一时机,围绕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利用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投入讨论研究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它不但使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还增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这种热烈的提问与讨论,激荡着智力与智慧,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而这正是数学教育改革的追求。

三、开启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可见,想象和创新是一对孪生兄弟,想象力丰富的人创新精神也强。“创新”就要建构眼前不存在(或对创新者来说是不存在的)事物的设想,这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创新活动需要

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它是人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中的表象,经过重新组织加工而创造了的新形象、新概念的思维活动。

案例三: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变化。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将圆等分成128份,256份,512份……的情景。学生想了2分钟后,一个学生说:“这样继续分下去,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一个很小的点了”。另一位学生说:“那样拼的图形和长方形几乎一样了” 。这样有限的切拼操作活动,无限的想像,达到了最终由曲转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四、运用实践,巩固创新意识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标特别强调“体验”。它把学数学看作是“做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要注意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

学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

案例四:在教学“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情境:全校老师(13人)带领同学(65人)去“海洋世界”参观,在购票处贴着一张门票价格表:成人票50元,学生票20元,团体票(10人以上)25元。你打算怎样购票?面对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现实问题,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亲身去实践,并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得到创造性解决。显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验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培养。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五、激励成功,强化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就是

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可能性就大一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如何培养幼儿教师的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如何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的思考05-18

创新人才如何培养09-21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