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

时间:2022-11-18 18:36:25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

创新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一种努力开拓、勇于创造发明的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做好创新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迎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做好充分准备。

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要改革课堂教学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呀呀学语的幼儿,就向大人问这问那,甚至提出的问题令大人也无法解答。如:“小狗会哭吗?太阳石怎么出来的?这为什么是红色的?”这是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自觉的、独立的思考品质,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充分体验学习给人带来的愉悦。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观察室认识事物、判断事物、把握事物的前提,是完成学生任务的重要保证。要有计划、有目的的、有任务的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引发求知。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并对其进行训练。例如:观察一幅画,应指导学生观察应该看的内容,抓住主要的东西,有步骤的观察,多种感官参与观察,手

脑口眼并有。试想儿童无机会启发观察思考,无机会提问,哪儿来的创造呢?更谈不上培养“好奇”,保护“好奇”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教育活动中,就应该鼓励学生提问题,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能够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的人才。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再创造”活动,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储备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学习唯一重要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

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是人的一种认知活动,如同游泳一样,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学生也必须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使他们形成开放的思路和视野。如学习古诗要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必须根据文字进行再创造,有时让学生根据诗意画图,有时让学生根据诗讲述其含义,这一切都是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可以设想学生们根据古诗图画的不一样,讲述的用词句式也不一样。在教学中,教师将知识融入学生熟知的、有吸引力的事物中去,通过适当的情境设置,使知识在学生的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化静为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文字的内容图像化,从而更便于学生掌握。这就是教育者在有意识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如果长期以往,教师能抓住每一教学活动的契机,创世情境,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初步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素质教育将更上一层楼,在稳中求发展。

三、强化创造意识

我们一定要保护和发展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使它成为获取知识,发展创造才能的源泉。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凡事必有疑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学生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同时,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取大量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大脑以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多让学生了解一些名家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如牛顿如何发现地心吸引力,瓦特如何发明、创造蒸汽机,鲁班如何发明锯等。这些故事揭示出好奇心成为发明创造的原动力。通过这些实例,澄清

2013/5教师通讯

创造必须有渊博知识的模糊概念,消除对创造的神秘感。克服对学生采取单一接受的模式,淡化对高分的追求。长期以来学校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教学采取了强化应试训练的手段,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结果造成了高分低能,体质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设计出游最佳效果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激发创新观念,鼓励大胆质疑,勇于发问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成绩优秀,但没有主见,缺乏能力和信心,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性,让他们不仅会动脑、动口、而且更会动手。不能只看他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更应注重他们适应社会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斗要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取知识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并使他们从被动的回答问题到主动大胆的提出质疑,从中品尝学习的乐趣,不断积极探求,进而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

未知的世界对学生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好奇心由于他们不能根据自己现实的愿望需求去选择学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启发诱导。

四、发展创造性思维

创造才能主要靠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素质在动态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包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丰富的创造想象,敏锐的直觉思维,灵活的发散思维等。“思维从疑问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人的地位发展中至为关键。思维与解决问题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学生通过独立地靠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展过程。如果没创造性思维,学生就只能在狭小的思维圈子里打转,甚至即便

在这个小圈子里,也会经常裹足不前。

当学生在学习一个概念,一种基本规律时,要让他们有意识的问自己,这东西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并在思考中找出新学知识和已学知识的异同和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加强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利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鼓励解题新意,引导自编练习题,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为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提问问题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比如追问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答”,“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思考的步骤”等等,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应扭转只重答案的结果,而忽视答题思路的教学观点。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简洁巧妙、概括力强、有独到见解的思考方法,应给予肯定和表扬,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创造性的学习即指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习过程。具体的说,创造性就是在学习中自己独立的提出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思想,一个与例题不同的解法,一个简化的步骤,一个新的解题策略,一个新的制作方法。例如,读书时产生的想法,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那你的想法对课本只能是理解,对老师的讲解只能是录音,而没有产生新的东西。每个学生应该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在创新意识的激励下把所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在巨人的肩上得到自己的见解。好比速算法发明者史丰收,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对速算法产生疑点。他想:做算术题如果与习惯

的做法相反,会是什么结果呢?于是他就坚忍不拔的进行探索,终于创造出速算法。所以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大胆的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这不但会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更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

另外,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各种方法,如比较、分析、综合、嫁接、杂交等产生新的知识成果,如我国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他博览古代医学典籍,经过比较分析、综合,吸取众家之长,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终于编成《本草纲目》,这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而闻名于世。当然这种创作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重视普遍联系中的思维。要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重视各种观念的结合,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相结合,要有灵感。

六、优化创造性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具价值的人格特质,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言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学习,树立信心,大胆的展示,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的改进,才能让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

小学生个性千差万别,他们的发展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要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使其各具特长。要培养学生深信自己刻意求新的意义,深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价值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认准目标、锲而不舍、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勇往直前精神和意志。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就要能经受住艰苦环境的磨练,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温室里是养不出参天大树的。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的组织适合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师通讯2013/5

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真实、精彩的展示个性。

马克思说过:“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个性才能之中。”在激发个性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它的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一一得以实现。

培养学生经常思考自己的课题有新的设想和打算,并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能不断修正错误,修正自己创新蓝图的意念。教师用美好的前景引发学生的向往和追求,热情耐心的帮助他们解决自己课题中的困难,并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成功的意境中有新的设想和打算,不断的增强自信心。要使学生善于广集博采,不断追求新知,提高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冲破心理障碍,树立解放思想的观点。每个人都会因为外界刺激影响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如果不及时善于冲破心理屏障就会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摸清情况,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教育学生消除一切思想顾虑,解除心理上的一切压力,突破旧观念、旧体系,在艰苦的探索中,有新发展、新发明。

总之,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造就新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每个教学环节抓起,使学生真正成为会学习、善思考、敢质疑、能创造的21世纪高素质创造性人才。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中庙街道办事处龙桥小学)我校位居城乡结合部,为了落实温-家-宝“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题词精神,我校接收了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如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有效教育,是我们近几年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据统计: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为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管孩子,文化水平低,没有正确的方法管理孩子,而且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许多不理解甚至误解。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甚至出现了“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的尴尬局面。笔者通过对学校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的调查发现:他们做作业时,10.8%的家长外出工作不在家,20.2%的家长在看电视、打牌或做家务;有3.7%的学生无固定地点做作业,9.6%的家庭没有书桌供孩子学习,43.1%的家庭无独立学习的房间。经过几年的调查分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多有如下一些特点:1.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有限,学生家长对教育认识不足外来务工子女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已经在农村就读,后来才转来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现有的教学进度。同时,外来务工子女中绝大多数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子女培养工作与当地家长重视程度相差甚远,难以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组织、心理素质等辅导和指引。2.学生性格孤僻、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学生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农村,离开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小朋友,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里的一切都要重新去适应,因此自然会产生一种孤独和郁闷的感觉,短时间很难融入这个集体,加之学习跟不上,成绩退步,表现为厌学、不肯做作业,对环境的不适应,跟老师同学关系紧张,甚至有敌对情绪。3.家庭教育明显不够,与父母沟通甚少许多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上学就是“认识几个字”,家长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和家庭看护就可以了。在家庭中,家长忙于工作,与子女交流甚少,基本上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只是偶尔问问孩子的考2013/5

教师通讯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2017-03-15 11:24 | #2楼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一个重要定理,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定理证明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高考,师生们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 “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高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

1、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新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素材,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从而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兴趣,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例如,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或因内容相似相近,或因形式相似相近,易造成混淆,在教学

中,运用对比分析教学,就能促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事物联系中,发现问题的实质,学会客观地评价事物,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经类比能使知识向更深的层次或更广阔的领域迁移,拓展。在教学中,若教师从知识的顺延、从属、引伸、互逆、相似等方面考虑和发掘类比因素,进行类比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构造新命题,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甚至整个题用其等价的形式替代,得到新题目称为原题的等价变式,这是由于一个数学问题常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或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决定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方法)解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2、创造思维的新视角: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做到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辨证统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的创造往往开始于不严格的发散思维,而继之以严格的逻辑分析思维,即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虽然能够提供有价值的重要设想,但其成果必须严格验证。发散思维富于创造性,能够提供大量新思路,新方法。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要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偏视任何一面都是不可取的。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崭新途径。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造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

课堂教学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的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以及科学史上创新过程的介绍,使得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克服多年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极快地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水到渠成。

教育激励常常有如下的几种方式:1、榜样激励,要以学生中创新的事例为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前景激励,青少年学生向往美好

的理想,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开拓前进的道路。3、参与激励,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表现激励,勇于表现自我是青少年的特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特长,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好与技能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力。5、竞争激励,有竞争才有发展,同学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发挥了主体作用,有效的推动了数学创新活动的开展。6、成功激励,成功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的感受,更能鼓励成功者不断进取,发展了同学的创造性。7、表扬激励,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热情地表扬学生的聪明智慧,是激励学生大胆创新的良好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让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作业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热情表彰、鼓励学生的新作,最好由老师板书学生作业的全过程,分析学生的思路,指出其新颖之处和思维闪光点,激励全班同学积极进取,发展创新思维。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大胆探索解题思路,勇敢地提出新解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思维活动中选择、突破和重新建构这三者的有机统一。选择是解开人类思维创造之谜的第一把钥匙。创造性思维中的突破不仅仅是为了使现存的体系危机四伏,而是为了导致新的思想大厦拔地而起。人的创造活动是受重新建构后的新思想体系指导。

创造思维的新视角,重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形成运动变化的观点,掌握归纳与转化的方法。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03-03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小学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规定01-0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9-22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体会01-26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