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时间:2022-11-19 01:48:2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是啊,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也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多么重要,所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这种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呢?下面,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含义。

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堂生动的课,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是关键,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最佳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愉快的学好一节课的前提保证,所以,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是创新教学的前提保证。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并且能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创新。对小学生来说,千万不要把创新一词的意思复杂化,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新颖,有一定的可借鉴性,我们就应该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小组讨论、查缺互补、集体交流等多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集体创新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课文包含的深刻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个道理,多数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于是,我就由学生现在生活环境的现状和他们刚学过的课文《北京》中的优美环境,进行对比、讨论,引导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千万不要满足于现状,应该多走出去看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的东西。这样一对比,学生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多数同学还能把他们亲自见到过的美丽的景点,大都市的繁华介绍给同学们,从而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要改革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这时老师所要做的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了所学知识点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记得我在教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时。书中的例句是:“北京真美,我想把它拍下来”。读了例句,有一部分学生在说时就是换了个地名,意思也大体相同。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草地真绿,同学们千万不要破坏它。”这个同学的答案一出,我及时肯定了她仿得好,而且环保意识强。我一表扬,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随后又有一个同学说道:“我妈妈真辛苦,我要说声谢谢她。”说完,我又对学生知道感恩的行为及时肯定。我这样一引导,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社会,受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不断提出问题,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是啊,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他们的好奇心,迫使他们去想法设法找回答案,解决问题。所以学习也就成了一种学生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也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之后,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便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当中,开始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收获乐趣。学生一旦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他们绝不会满足于现状,一定会寻找新的问题,新的答案,这样不断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延续下去的。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把零碎的、片断组织起来,再经课堂汇总,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去年我教综合实践课时,我们六年级研究的课题是《走进绿色食品》,教学这一课题,你如果单纯的去介绍什么是绿色食品,这个概念就抽象了,而且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爱好大这一特点,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有关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最后我利用课堂进行交流。交流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学生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全面。有的同学不仅利用了电脑这一新技术,而且也学会了使用数码相机。她们利用照相机拍下了在田间地头,街边快餐店搞实地调查的图片;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有关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敢于实践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是啊,孩子们都具有创新力,他们创新力的发现和培养要靠我们去不断挖掘。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只有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沉着地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2017-03-21 06:01 | #2楼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实验探究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呢?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教学三年级《蜗牛》一课时,当学生们看到自己抓来的蜗牛时,就情不自禁的想玩儿,而他们的这种玩儿是随意的玩,有时还会吓到蜗牛。这时我抓住学生急切投入的心理,我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想玩儿可以,但老师有个要求:在玩儿中从这几方面去观察:(1)身体;(2)运动;(3)食物;(4)排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玩了起来,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你们在玩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来:“蜗牛的嘴在短的触角的下面;眼睛长在长的触角上面;运动后在物体表面会留下黏液……”有时学生还激动地告诉我说:“老师,我发现只要一碰蜗牛的长触角,长触角就会缩进壳里;老师,我把它放在玻璃上,再把玻璃立起来,它不会掉下来呢!……这样每个学生都充分了解了蜗牛及它的一些生活习性。

二、创设情境,启发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便是开启创造思维的第一步。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具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面对新颖的知识、有趣的现象,学生思维极其活跃,我及时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学生,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如学习《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思考:在废钢铁厂中,用电磁铁搬运废钢铁很容易。那你想过电磁铁它吸起物体的多少(也就是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吗?通过学生间的小组讨论,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再根据方案制定相应的方案,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体验一下创造的过程。引领学生在玩中发现,提出问题:“现在你来说说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问题能吸引他们主动探索,为进行再创新埋下了伏笔。

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研究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尽力为学生创设“大课堂”教学机制,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在教学:《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中,引领学生在校内调查完之后,再让他们回到家,以家离得近的几名学生为一个小组为单位,并设计好调查方案,课后分区域进行调查,学生非常高兴,积极行动了起来。   

三、制造条件,丰富创新经历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国一所大学送给学生一句话:“听说了,就忘记了;看见了,就领会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小学自然教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更具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科学课占有独特的优势,而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科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亲自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给他们准备了铁钉、细导线、电池(3节)、大头针等材料,接着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选择材料进行探究活动,由于实验材料、操作方法都是未定的,这给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能把探究活动操作成功,学生们使出浑身解数。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有的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的导线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有的发现与电池节数多少有关系。学生在这样的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地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觉得通过自己动手做研究发现知识的价值远远大于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的。因此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小研究,“茶馆式”的讨论等,切不可形式主义走过场。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这说明是其进行深入思考的结果,也许在别人看来没有问题或不成问题之处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这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的体现。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培养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合集)07-20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26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