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

时间:2023-03-22 20:24:41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1、优化创新心理 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里,意识是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担负中学重要学科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想,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新知识,引导学生求新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直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巧探究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数学学科中有些知识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或很难去感觉得到的东西,这些知识仅靠口头的描述是很难勾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的。这时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效果,创设更加直观便捷的课堂教学情景,将所学的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创新。

3、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的创新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就是一种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的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思维主体自身的一种新颖独到

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奇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核心要求。

1、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①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②注意培养想象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③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④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数学科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抛弃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优良的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为社会培养每一个合格的人才!新的潜能。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7-03-15 13:53 | #2楼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著名数学家杨振宁说过:“中国的学生知识太多而活的思想太少。”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在可贵的高分之下隐含着危机,知识太多,没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多只是一只“知识容器”,而无法成为“创造之源”。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主课,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以教材为载体,改革教学方式为突破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其创造潜能的学习活动。扫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学到活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做到:

一、重视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使学习能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基石。“一个人只要体验到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才能有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快,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冲突性问题”“趣味性问题”等数学情境,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望。可在练习中引入一些来自学生生活的数学题和有意义的探索题。如: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地球看成球形)?猜想一只乒乓球能否穿越该空隙?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学得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学中要充分创设学生学习的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新能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也就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相反的角度去探索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思,是发散思维的核心。围绕问题展开多种设想和方案,选择最合理、最优化的解决方法。如:在“科学与艺术”知识竞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育才中学

25名学生通过预选赛,他们分别可能答对了多少道题?解法一:设通过预选赛的同学可能答对了x道题,而答错或没答的题有(20-x)道,根据题意得,10x-5(20-x)≥80,解得x≥12。解法二:可换个角度考虑,如全答对可得满分200分,若设至多答错或不答x道题可得15x≤200-80,解得x≤8。解法三:可从全错得-100分考虑,每答对一道加上15分,则15x≥180,解得x≥12。解法四:也可进行估算,假设答对了10道题,那么得分为10×10-5×10=50,不足80分,再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大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并逐步趋向创新。

三、重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

开放性的数学题可以是条件开放,也可以是结论或解题策略开放。解开放题要根据条件和结论,利用所学结论,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分析、猜想,寻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明白此类题的结构特征,主要类型和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对其中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四、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数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丰富的创造性想象与严格的逻辑推理的产物。教学中倡导求异思维,改变习题的条件或结论,增删例题条件,组合条件相近或结论相似的系列例题,创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机会,调动学生深入钻研、标新立异的积极性,不失时机地介绍数学本身发展的历史趣闻和赋有逻辑性的演变过程,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为科学不懈追求的道德品质,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悟”出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去拓展和创新知识体系;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采用现代教育媒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让学生在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术语,还原为具体生动的事例。充分发挥形、声、光、色等信息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激活和加速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动情的基础上积极地思考,大胆想象,大胆发挥,由形象思维逐步进入抽象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明创造。例如:运用现代媒体启发学生运用运动的观点,通过某一图形投影软件的两次翻折(对称轴相交)与图形旋转的关系,找出其规律,利用这些基本变换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形变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他们自行设计图案的能力。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发展 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适用社会、改造社会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职教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9-21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0-27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