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3-19 22:50:35 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工程结构出现裂缝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过,结构裂缝大部分是能够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避免的。本文着重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粗浅的探讨。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原因分析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约为其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当结构受力或温度、湿度发生变化时,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极易产生裂缝。

1.材料方面。有些构件裂缝是由材料质量引发的,如水泥安定性差,两种水泥混用,砂、石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过小,外加剂质量差或加入量过大等。

2.地基变形。当地基发生不均匀下沉时,在结构内部必然产生极大的应力。当应力超过构件抗力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裂缝的形状、方向、宽度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3.设计方面。构造处理不当,主次梁交合处主梁未设加强箍筋或附加吊筋;大截面梁未设腰筋;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等因素,均可导致构件裂缝的出现。

4.结构荷载方面。结构因承受荷载而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施工中或使用中都可能出现。例如构件早期受到震伤,拆除承重模板过早,施工荷载过大,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垫木或吊点位置不当,预应力张拉值过大或放张不规范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较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早期微裂一般不易发现,规范规定有些构件允许出现宽度不大于0.3毫米的裂缝。但对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出现裂缝,则应属于有害裂缝,须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5.温度应力裂缝。混凝土与一般物质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其线膨胀系数约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在构件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时,构件内就会产生附加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必将出现裂缝。常见的如现浇屋面板垂直于肋梁方向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烟囱外壁的竖向裂缝等。

6.湿度变形裂缝。普通混凝土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会发生收缩,由此而在构件内产生拉应力,在早期混凝土强度较低时,混凝土收缩值最大。因此,若构件早期养护不良,极易产生收缩裂缝。这类裂缝,在现浇剪力墙、水池底、壁等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

7.徐变裂缝。结构构件在内应力的作用下,除瞬时弹性变形外,其变形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为徐变变形。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由于徐变变形的作用,其长期变形值可增加2~3倍,因变形量加大而使拉区混凝土承受拉应力,造成裂缝的出现。预应力构件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此类裂缝常见于受弯构件的拉区,其特征与承受荷载出现裂缝相同。

8.施工方面。由于施工原因造成裂缝出现的因素很多。如混凝土结构养护不良或养护时间不够;水灰比过大、水泥或外加剂加入量过大;搅拌时间不够、振捣不实;钢筋表面污染、保护层过小或过大;任意留置施工缝且不按规定处理;后期施工扰动前期混凝土;构件内外温差大,未采取有效措施;在不宜施工的气候条件下,勉强施工;冬季施工未采取防冻措施等。

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1.材料方面。1)水泥: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2)骨料应选用粒径适当、级配合理、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含泥量符合规定的砂、石材料;3)外掺料宜掺入适量粉煤灰和减水剂等外加剂,超长建筑物或构筑物可加入微膨胀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水泥用量和用水量,减少收缩。

2.混凝土配料、搅拌及浇筑。1)配合比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2)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3.设计方面。1)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2)正确设置沉降缝、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3)砖混结构底层窗台下应采用加筋砌体,洞口较宽的窗台下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梁,以防止窗台因地基沉降产生竖向裂缝;4)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加设抗剪钢筋。

4.施工方面。1)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复杂地基,应做补充勘探。异常地基处理必须谨慎,尽可能使其处理后的承载力与本工程正常地基承载力相同或相近;2)合理设置后浇带,较长的墙、板、基础等结构和主楼与裙房之间等高低层错落处,均应设置后浇带。具体要求可由设计单位确定;3)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当柱、墙等构件浇水养护有困难或不能保证其表面湿润时,应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做法,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25℃);5)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准确,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因施工因素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017-03-19 12:32 | #2楼

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毫米;处于正常条件下的屋架、重级工作制吊车梁,以及允许出现裂缝的一般预应力构件为0.2毫米。

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带缝工作的。微裂缝不会影响工程的质量,但过宽的裂缝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降低结构的耐久性;损坏结构的外观,影响正常使用;严重的会影响结构的安全。

我国规范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是:处于正常条件下的构件为0-3毫米;处于正常条件下的屋架、重级工作制吊车梁,以及允许出现裂缝的一般预应力构件为0.2毫米。

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因施工因素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乱踩已绑扎的上层钢筋,使承受负弯矩的受力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加大,构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沿构件支承边缘的垂直于受力筋的裂缝。预防措施:构件顶部承受负弯矩的钢筋直径不宜过细。施工时禁止在顶部钢筋上走动;必要时设置钢支架支住负弯矩筋。

——塑性混凝土下沉,被顶部钢筋所阻,形成沿钢筋的裂缝(通长或断续)。预防措施:改善水灰比,减少沁水,加强自然养护,增加混凝土保护厚度。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易形成各种受力裂缝的起点预防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制、浇筑和振捣质量;采用对混凝土蜂窝的补强措施。

——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容易在浇筑1—2小时后发生在板与墙、梁.梁与柱交接部位的纵向裂缝。预防措施:在浇筑与柱和梁整体连接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混凝土完毕后停歇1—http://www.ahsrst.cn小时,使其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板、梁的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过长,使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浇筑时塌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网状裂缝。预防措施:如混凝土的塌落度损失过多(对板、粱、柱,当塌落度<3mm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使得在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网状裂缝。预防措施:加强早期养护,减少水分蒸发。

——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为了保证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用量,导致混凝土结硬化时缩量增加,使得在混凝土体积中出现不规则的裂缝。预防措施:水泥用量不宜超过550kg/m2;水灰比不应大于0.7(其中水泥重量包括外掺混合材料和塑化剂);砂率可以提高至49%一50%。

——浇筑工作间歇时的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容易在接茬处出现接茬裂缝。预防措施:按照混凝土工程施工规范要求做好施工缝的留置和接茬处的处理。

——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或局部剥落,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预防措施:按照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求保护混凝土不受冻;在预期早期受冻的混凝土中掺入防冻或引气剂。

——木模板受潮膨胀上拱,使混凝土板面产生上宽下窄的裂缝。预防措施:加强模板的侧向刚度。

——模板支撑下沉或局部失衡,造成已浇筑成型的构件产生相应部位的裂缝。预防措施:保证模板支撑的总体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支撑直设置在坚固可靠平坦的支承面上。

——已凝结硬化的混凝土,在尚未建立足够强度以前,受到模板被振的影响产生相应裂缝。预防措施:应在施工期间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过早拆模,混凝土尚未形成足够强度,构件在自身的重力荷载作用下,容易发生各种受力裂缝。预防措施:跨度l≤2m的构件,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50%时,可拆模;跨度2m<l<8m的构件,70%;跨度l≥8m的构件,100%方可拆模。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06-19

混凝土自查与整改台账及预防措施05-24

屋面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05-06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02-28

三严三实产生的原因05-07

混凝土麻面蜂窝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06-14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教案01-13

小金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01-21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03-09

三严三实问题产生的原因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