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2-11-18 23:38:57 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疗措施上侵袭性诊疗手段、激素、化学方法、放射治疗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国内外院内感染发生率均呈明显上升。发生院内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增添额外的痛苦,而且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工作负担,常使患者所患疾病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预防院内感染尤为重要,其发生率已列为我国医院分级操作的指标之一,为此我院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 加强医院管理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医院环境内大量细菌和易感人群并存的特点决定了医院场所的特殊性[1]。为了减少医院内的各种感染,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1.1 完善接诊、分诊制度 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开设不同的门诊,以预防病人在确诊前与一般门诊混和就诊所引起的交叉感染。

1.2 完善病种管理 根据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开设隔离病房、危急病房、温馨病房等,以满足不同病种患者的收治,减少交叉感染。

1.3 完善区域化管理 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管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严格律已,还要管好患者及其家属。

1.4 严格执行陪床探视制度 控制探视人员,减少陪床人员,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

1.5 妥善处理废用垃圾 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妥善处理,由专职人员收集后并进行处理。

2 严格执行消毒

2.1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 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定时开窗,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集中查房后用0.5%84消毒液超声雾化进行空气消毒。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每月一次做细菌培养,如不合格的,重新消毒后再做培养,以保证病房的清洁。

2.2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 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较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

管、氧气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2.3 手的消毒 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2]。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在治疗室安装感应水龙头,并配备干手机避免或减少再次污染,每月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保证手指带菌数不超过15cfu/cm2。

2.4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及病故后,对床单位进行严格的擦拭并消毒,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3 减少侵袭性操作

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有报道,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3]。在必须导尿时,应选择毒性小、感染率低的硅胶气囊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尿道口消毒,每日更换引流袋,无菌尿管每周更换一次,留尿管前后和拔尿管前后都应对患者做尿的细菌培养,如发生菌尿症立即停止导尿,并使用合理的抗生素治疗。 4 减少开放式治疗

开放性的操作是造成感染的又一诱因。在泌尿系统疾病中,持续膀胱冲洗是不可避免的。采用3 000ml大袋生理盐水冲洗,因重力缘故不需要排气管及连通管,换袋工作由护士进行,仔细检查每袋生理盐水,避免有混浊及杂质的液体冲入膀胱。连接5 000ml一次性引流袋,常用密闭式,管颈粗,不易堵塞且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妥善固定后冲洗液不易逆流,更有效地避免院内感染。

5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时间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和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进,不宜置于同一溶液中静注或静滴,有些抗生素配伍后,虽然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但由于药液相互作用,可出现药理上或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失去活性,丧失或降低抗菌作用。

6 缩短住院时间

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对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其慢性疾病病情稳定后,应嘱其尽快出院继续治疗并定期门诊随访。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做好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全体医护人员是关键。只要严格遵循以上规则,院内感染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另外,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从这几年的各项监测指标可以看出,以上预防措施大大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与预防措施2017-03-19 13:35 | #2楼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仍是目前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目前在抗生素的使用问题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还存在许多预防性用药、联合用药和较多使用昂贵抗生素等情况。

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因素明显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因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有报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院内感染率高,其次是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再次是泌尿道插管。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

宿主对感染的易感因素:宿主对感染的易感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免疫功能。①基础疾病严重,易发生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常发生在有危险的患者中,这些患者常患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因这些患者基础疾病重,住院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低,抗病能力差,使用抗生素及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所以易发生感染。②老年及婴儿易发生院内感染:在导致院内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年龄因素已成为院内感染中的易感因素,高龄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老人及婴幼儿院内感染往往较为严重。因高龄患者身体主要的器官功能退化,生理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使是微量的有毒力微生物也可导致感染的发生。而婴儿免役机制尚未发育成熟。③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抗病能力差,易发生院内感染。

住院时间:住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率越高,因为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流行场所,所以住院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

预防措施

重视护理人员手的清洁:加强护理人员操作前后实施有效的手的清洁消毒。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隔离技术:无菌技术是预防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隔离技术包括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传染性隔离是以防止病人在传染期间将病原菌传播给其他的医护人员和病人为目的的隔离方法。保护性隔离是防止医院内的一些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他病人、医护人员、探视者以及病区环境中条件致病菌感染的隔离方法。

重视监测工作:每月定期进行微生物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品、医务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紫外线强度等。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执行医嘱时护士必须掌握合理的用药常识,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决定给药时间,自觉按规定给药,积极观察疗效,及时向医生提供停药与换药的依据,最大限度的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注意配伍禁忌。

加强病房空气环境的管理:空气中细菌含量与多种感染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从多个环节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含量。定时开窗通风,病房湿式清扫,每日完成床单更换。对高危重点科室、高危人群实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探视,且采取探视者入室更-衣、洗手,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以保证病房的洁净。

缩短住院时间: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支持疗法,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住院时间。

加强物品消毒灭菌处理: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目前灭菌方法很多,但仍认为高温高压效果好,有研究报道,污染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公用洗涤池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所以我们除了对必须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对易忽视消毒的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加强护患合作: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在医院,护理人员肩负着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责任,如何进一步加强病房管理,作好清洁、消毒、隔离措施,以及各种危重病人的护理,特别是对进行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治疗措施病人的护理,探索更好的护理措施,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途径。

减少侵袭性操作: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切实防止致病微生物扩散。

【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棉花苗期病害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9-21

化学除草剂发生药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9-21

屋面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05-06

番茄裂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08-16

煤堆自燃原因及预防措施02-28

棉花早衰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09-21

医院感染监测计划12-13

医院感染培训总结03-10

科室医院感染总结05-25

医院感染培训计划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