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时间:2022-11-19 01:11:5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往往借助于实验提供直观具体的现象,从现象出发进行思维加工,从而形成正确结论,或者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从中获取成功的果实。实验已成为化学教学的必要、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

1.创设实验问题情境, 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分子是在不断运动时,先演示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现象:几分钟后,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渐渐变成了红色。在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我提出:请猜想是什么使小烧杯a中变成了红色?学生经过讨论后认为有三种情况:①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②大烧杯上有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③b中物质挥发处一种看不见的微粒运动到小烧杯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利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学生纷纷动手,基本上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又如,在讲完质量守恒定律时,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时如何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有的学生认为增大,有的学生认为减小?这时,我没有轻易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大多数学生得出减小的结论。这时有位学生大声喊道:“我知道了,我看见一阵白烟,是部分的氧化镁变成白烟跑到空气中,没有被称到,所以变轻了”。这样实验不仅使学生的信息兴趣大增,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动机。

2.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要引导他们既要观察白烟,还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又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把观察技能教给学生,学生随意成分越少,观察效果越显著,在观察时进行选择,还能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自觉进行观察分析能力。

3.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的真实、形象、生动极易唤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其中蕴涵极其活跃的、能激活学生的猜想和求知欲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身先士卒,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补充、改进、创新,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家庭实验,补充探究实验等。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等材料,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修旧利废,大力开展简单易行的各种替代实验、微型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发展学生的创新兴趣。如课本中证明鸡蛋壳成分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教师口头布置学生回家做,势必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教师也无从考查。而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将样品带到课堂并提供必须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引导学生:除了鸡蛋壳,还有海蛎壳、贝壳等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说明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成分呢?到了下一节课,课堂上可就热闹了,学生带来的样品五花八门,除了蛋壳、贝壳还有寿山石、珍珠项链等。有一个学生提出生蛋的蛋壳和熟蛋的蛋壳一样吗?教师鼓励他进行实验,结果蛋壳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在实验中碰到问题,培养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实验中体验创新思想和方法,增加学生的创新兴趣。

4.进行实验操作考核,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笔试实验基础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实际操作,抽签作业,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正误情况及熟练程度而评定等级。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平时实验时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一点在初中升高中实验考查中体现得比较好,但我认为实验的考查范围显得还是比较局限,范围还不够广,应逐步拓展到部分演示实验。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017-03-20 22:34 | #2楼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依托实验进行的,,是当前化学教学中的热点话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认为这个问题的成功解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信心的培养

办任何事情信心都非常重要,它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没有信心,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大部分学生在刚做化学实验时往往缺乏信心,比较害怕,因为他们动手机会少,对化学仪器的使用生疏。如,第一次使用滴管、量筒等仪器时,手总是发抖;有一些学生不会划火柴,一是没划过,二是怕烫手。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鼓励他们,爱护他们,设法用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动手自信心。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起表帅作用。如演示一些技巧性较强的实验,尤其是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实验时,不能表现出畏惧、害怕的样子,要从容不迫的完成。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时,要科学地恰如其分地讲解,不能过分夸张或危言耸听,目的是减轻学生畏惧心理,增强信心。

学生在实验中,时常会打碎一些玻璃仪器,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学生故意造成的损失,可以不赔或少赔,以此来减轻学生的顾虑,增强动手的信心。

2耐心的培养

在动手过程中除了信心,还要具有一定的耐心,没有一定的耐心,动手只能是一带而过,敷衍了事。有的学生性情急躁,不按章操作。他们有时为加快反应速度,改变实验条件,造成实验失败。更有甚者,看别人做完实验,就赶紧抄一下答案,一走了之。为了培养学生的耐心,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耐心,在实验过程中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特别是一些较难的实验,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如,银镜反应失败了,我们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看看究竟是试管不干净?还是银氨溶液配制或水浴加热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重做,直至实验的最终成功。像这种经历挫折后的成功十分有利于增强动手的耐心。只要耐心增加了,动手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3兴趣的培养

动手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动手意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动手积极性的重要内容。相对来说,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动手兴趣较为容易,这是因化学实验本身引人入胜。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还必须充分发挥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作用,如利用一些固定的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开展各式各样的实验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只要动手兴趣增加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4技能的培养

实验中的技能主要是指实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管理的能力,它是动手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的技能越多,动手能力也就越强。化学实验有演示和分组之分,学生的动手次数和仪器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仪器使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就必须设法扩大动手范围,增加使用仪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准备和管理等工作。如,在粗盐提纯的实验准备中,需要将粗盐预先碾碎,方便称量和溶解,像这一工作就可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因为这样既能让他们加深理解碾碎粗盐的目的,也能掌握使用研钵的技术,否则在整个中学阶段,都没有机会使用研钵。再如,通过拉制玻璃仪器(如,弯管、类嘴管等),学生既能见到高温下玻璃软化时的形态,又能学会拉制部分玻璃仪器和使用酒精喷灯。在学生参与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对实验室的仪器安放和保养、药品的购置、卫生、安全等方面会有全新的了解,动手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5熟练性的培养

俗话说“熟能生巧”,动手的次数越多,动手的能力也就越强。由于实验时间和实验次数的限制,学生的动手机会就非常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充分把握现有的时间,相对增加仪器的使用机会,合理安排动手的进程。如,在学习容量瓶的使用时,按教学大纲要求,整个中学阶段只有两次使用机会,为了让学生多练习,增强使用容量瓶的能力,可安排学生用自来水重复练习,直至较为熟练时,再进行溶液配制。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动手的次数明显增加,熟练性也随之增强。

6灵活性的培养

灵活性的基础是懂得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如,当试剂瓶不够时,部分试剂和化学药品可以暂时装在试管中备用;在制取氢气时,如果没有双孔塞,可用单孔塞代替。再如,当试剂瓶盖打不开时,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试一试,既可用酒精灯加热也可用热水加热(前者加热要适度,否则会引起瓶口破裂,后者较为安全),如上述方法仍然打不开瓶盖,可用水或相关试剂浸泡的方法。为引导学生理解动手灵活性,笔者问他们,当装饼干的铁筒打不开时,应使用身边什么东西?回答是各式各样,有小刀、钢尺、钥匙等等,我说这就是动手的灵活性,因为这些物品本身不是用来开铁筒的,但它们都具有撬筒盖的功能。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灵活性占有重要位置。

7悟性的培养

动手的悟性即对动手的技巧感悟,它是对动手技能的感觉和领会,对动手能力高低有着重要影响,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很不起眼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悟性很有好处。比如,让学生关上已出现“活丝”的水笼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要想关紧它或让水流量最小,需要一定的技巧,这对学生来说很有启发意义。再如,分组实验中要用到红色的碎砖石,不妨让学生自己准备,因为砸砖头时,由于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会造成碎砖石不同程度的乱飞,不小心还会飞到脸上。如何砸得又快又安全,需要仔细的体会和感悟。另外,在有风的情况下,如何顺利地擦着火柴,也都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悟性。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要认真细致地发掘这样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动手体验和感受。

8优化意识的培养

在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手段上有许多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究竟哪一种方案最具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经过一系列比较和选择,这种比较选优的意识倾向就是动手操作的优化意识,它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这种优化意识,要让他们认真了解各种仪器的科学操作方法和正确合理的实验手段,最终使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领悟。如,滴管的使用有“四指法”和“三指法”两种,为什么不采用“两指法”?原因是“两指法”的稳定性差,笔者一般要求学生掌握“四指法”,因为它最为稳定。为了进一步树立动手的优化意识,教师要从实验中归纳出各种合理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包括教学大纲要求之外的相关内容(如,制取气体装置中,十字夹、铁夹、试管的组装和拆御顺序问题),供学生了解和掌握。

9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已掌握的一定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意识倾向。创新意识是实现能力创新的前提,有了动手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才能创新。创新是能力培养的最高境界,要培养学生动手的创新意识,除了各种基本技能的培养外,还要极积开展实践活动,因为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会有创新。为了启发和培养学生养成遇事想一想和动手试一试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意识,我们应积极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趣味性验证实验的设计活动。如,让学生简单测定香烟烟雾中的几种毒物、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自制植物酸碱指示剂、对酸性空气的摸拟检测等。学生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会积极开展查资料,请教老师,相互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优劣等活动,创新意识得到加强。再如,问:稀盐酸中的哪一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学生们会采用五花八门的实验设计去证明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会使他们的动手思维方式摆脱原有的现成实验模式,激发他们动手欲望和创造灵感。

【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相关文章: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12-11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01-1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能力11-17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如何培养创新能力07-3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01-12

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