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

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

时间:2023-11-03 08:38:07 王娟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沟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得教育效果,可如果沟通不好,家长会非常不满意,到时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正常地开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的念头,一起来看看吧!

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

  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

  当今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班主任,不只是担负着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更面临着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教育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而如何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交往,让自己的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效果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与家长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开端取决于班主任的态度。班主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教师与家长是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尊重家长、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自己合作。

  1.平等对待家长,掌握沟通艺术。班主任不但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也要平等的对待学生家长。我们班主任不能按学生的“出身”而区别对待,不能因为家长的权势就对他格外殷勤;对一些经常违纪的后进生家长,就冷眼相看……这是违背“尊重家长”的师德要求的行为,我们要坚决杜绝。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绝对不能以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家长交谈,不能用“必须”、“应该”等词语要求家长怎样做,孩子的错,更不应该责怪家长,而是尊重家长,积极接纳每一位家长,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要学会聆听,诚恳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在子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从自己的认真聆听中,家长会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自己的认真聆听中,我们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态度和价值观等,从而清楚学生的问题所在。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如“您看这样处理可以吗”、“针对这件事情,您认为怎样比较好”等语句,征求家长的意见。这样,家长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更从感情上也拉近了距离,与家长的谈话自然就轻松多了。

  2.寻求一致目标,与家长达成共识。班级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但有时家长会不支持或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了解家长的真正目的,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清楚老师的真正想法或用意,在这其中我们要寻求一致的目标,与家长达成共识。例如,一次家长找到了我,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学习缺乏主动性,现在又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由于每天下午第四节课都要训练,一定会影响学习的,所以让我不要叫他不要参加了。我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是呀,我也很担心过,这孩子自控能力弱,学习比较被动,而且经常训练,学习的时间也比别人少了,学习会耽误一些的。但又一想,他很喜欢篮球,在篮球上似乎有天赋,他在享受篮球,不让他参加,他一定不好受的,还可能产生敌对心理,教育被动许多。为了能够用他的兴趣爱好——篮球,来激发他的学习,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参加了。当然,我也让他在篮球时不要忘记学习,同时也给他一些相应的要求,比如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篮球训练的空隙可以背几个英语单词、在不同的阶段给出相应的目标,要求达成等等。结果,参加了校篮球队后,他的课堂思维更活跃了,学习动力也大了,近期的作业好了许多。给出了处理意见后,我还让家长想想这些天孩子在家的学习表现,家长也认为近来似乎好了一些。于是,家长与我达成了共识,就没有再坚持不让孩子参加篮球队了。遇到类似的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精心考虑,凸现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心,寻求与家长一致的目标,使家长知道:老师想的和自己想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甚至比家长想得还周到。可以想象,这样的沟通,这样的合作,效果一定会很理想。

  3.积极联系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在我们的日常教育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应该发生的尴尬事情,如今天因某事狠狠地批评了学生,伤害了他;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由于同学打闹,一位同学受伤了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及时的积极联系家长,对家长要表示歉意,承认是自己工作的失误,恳请家长的谅解。我们可以请家长到学校来或者自己到这个学生的家里去,一起讨论和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是请家长来学校的,我会诚恳地告诉家长请他来校的原因,再用商量的口吻问家长有没有时间,什么时候比较方便来校等等,让家长感到自己对他是很尊重的,也能替他考虑,他会很自然的和我约好见面的时间。当学生家长来校以后,我会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一定不会让家长在一旁等待。假如办公室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我就会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办公室(比如接待室等)与家长单独交流。这样,为接下来的沟通作好了铺垫,工作的开展、问题的解决也会顺利一些,和家长沟通起来就会愉快得多。面对老师的错或者是孩子的意外受伤,老师就不被动了,家长的责备心理也会消减很多,反而认为班主任很关心、维护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沟通,形成一致意见。

  第二,精心准备,力争开好每一次家长会。

  家长会是联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是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学习状况、传达自己的教育思想、赢取家长支持的载体。为了让家长能更加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我能够认真地准备每一次的家长会,尽可能地向家长展示孩子近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表现,也为自己今后的班级管理带来便利。

  召开家长会前,我一定会要求学生把教室打扫干净,将自己的课桌摆放整齐,要求每一个学生认真的整理好自己的抽屉;要求每一个学生认真的挑选出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作业本、各门功课的试卷等陈列在桌上;自己能够做好家长会的课件,放映自己设计的精美的欢迎画面,配上一些温馨的音乐,把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像春游活动、运动会、班会课活动、午餐情况、上课学习情况等;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学生的优秀作品,比如绘画、优秀作文、考试的得失分析或者班报展示等等。

  当家长进教室看到这些直接、具体、真实的用多媒体展示的东西时,他们会很快地被这些东西吸引;家长通过翻阅自己孩子的作业、试卷等等,能更直接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进一步清楚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们一来,就能发现自己孩子的作品,当然喜不自胜。表面上,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赞赏,其实也是对班主任工作能力的肯定。我想,这些细致的安排和人性化的设计,必然会打动每一位家长的心,让他们认为今天来学校开家长会是有收获的,让他们有一种被尊重、受欢迎的感觉,自然对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首先就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家长会过程中,我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班级的整体情况,综合归纳,反映共性和个性,剖析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和带来的不良影响,既反映班级存在的问题,又呈现班级良好的风貌,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付”孩子是“有一套”的,让家长感受到孩子所处的学习环境是可以的,进而产生“放心”的情绪。这样,当孩子出现了问题,首先会从孩子自身找原因,会用积极的态度配合老师做好教育工作。在家长会过程中,我要求家长共同参与,讨论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心理低谷等,有时也让学生参与在其中,让学生聆听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行为、学习的评价,让学生表达意见,诉说心声,进而彼此理解,相互尊重,促进行为、思想的调整与进步。

  这样的家长会,不是那么的沉闷,单调,比较有生机,它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沟通与协作,能真正成为沟通学校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桥梁,能让家长更加尊重和支持老师的工作,进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三,把握机会,有效开展家访活动

  家访是我们老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为了家访,我们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有时是冒着风雨,顶着严寒;有时是空着肚子,忍着饥饿,可家访效果不一定明显。如果我们尝试换种方式去家访,把握机会去家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多方收集学生信息去家访。当要去家访时,我一般的会在家访前几天有意识的关注这个要家访的孩子,接触他,和这个孩子多聊天,整理这个孩子近段时间的点滴表现(好的和不好的)等,这样在家访时才有话可说,有的放矢。在家访前,我会想好家访家长的目的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想好如何谈学生的优点和问题等。这样才能在家访中不易陷入被动,才可能达到家访的真正目的,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家访过程中,我会认真听取家长的介绍、对孩子的评价等,将重要的记录下来。这样做既可以让家长感到自己对他孩子很重视,又可以帮助自己加深对孩子的了解以及该家长的要求,便于自己掌握今后在学校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侧重点。

  2.带着赞美去家访。我们的家访,很多时候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其实这个时候,学生从心理是不欢迎的,甚至惧怕和厌恶,家长听到了孩子犯的错,会很懊恼,有的会认为孩子给自己丢脸了。因此,这样的状态下家访,效果可想而知了。假如我们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或许能事半功倍。

  3.接受邀请去家访。每一年,学校都会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家访活动,要求全体教师的参加。由于家访的日子集中,而要家访的学生多,因此完成的质量会降低。所以一些时候,我就改变以往蜻蜓点水的策略,而是在家访前,让希望老师家访的学生递上纸条,上面写明姚老师家访的理由、需要老师和家长做怎样的沟通、家访的时间等等。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递上邀请书,内容也很充实。在家访时,我根据学生的要求,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事后了解,学生对这样的家访很欢迎,家长与孩子的矛盾化解了一些,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更支持了。

  4.借机父母不在去家访。有时,家访可以趁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时去。在家中,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表扬和批评都很自然。由于父母不在,学生的戒心消除了(老师不会向我的父母告状了),就会很坦诚的交流,没有了学校中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距离感也就消失了,这使得学校中较难解决的问题在家中顺利完成了。这样的家访,由于父母不在家,所以老师可以在事后与他的父母进行电话联系,跟家长说明今天去家访了,主要跟孩子交流了什么问题,达成了什么协议,要求家长做好怎样的配合等等。

  第四,采用多种联系方式,经常性的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发达,与家长的联系已经是越来越方便了,方式更是多样化了,如:不仅有以上谈到的面对面交流、家访、家长会,还有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家校联系本、校讯通、网络留言和信箱等等。我们可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校讯通等方便、快捷的方式与家长经常性的保持联系,及时沟通。

  电话既方便又普通,是个很好的沟通方式。身为一个班主任,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要经常地跟家长电话联系。比如,今天放学比平时迟了,就应该给家长去一个电话,告诉他孩子晚回家的理由,让家长不要责怪或者是误解自己的孩子;比如,某某同学今天在校的身体不好,可以给家长去一个电话,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如果有必要就带孩子去医院;比如,某某同学犯了错,打个电话告诉家长事情的缘由,也恳请家长教育和监督;比如,这些天孩子的作业很是糟糕,没有以前好了,可以向家长了解孩子这些天在家做作业是否认真?比如,这些天孩子有点反常,没有以前开朗,话也不多了,可以向家长了解家中是否有什么事情发生,孩子在家是否异常等等。

  一个短短的电话,能够让家长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细心,老师对其子女的关心,还能让家长心存感激之心。细细的一条线,能够拉近老师、家长,还有孩子距离,会成为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当然,我们在电话联系时,一定要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老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称赞肯定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婉转。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能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替家长着想,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沟通,就一定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益最大化,促使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方法

  一、提高自身修养,博取家长信任。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师的为人师表不仅感化学生的心灵,而且还通过学生作用于感化家庭和社会。在与家长的接触中,要始终让家长能感受到:你是"一个教师,是多么高尚的人"。作为一名班主任,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平时应该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

  二、平等对待家长,树立公正形象。

  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班主任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平、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化为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当学生有错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家长如果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四、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最初打开学生智慧心灵重要的一环。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利用家访、家长会和电话经常同家长联系,对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

  班主任于家长沟通八大禁忌

  一、忌贪。

  贪吃、贪拿、贪玩,不仅有悖于师德规范,失掉教师的人格、尊严,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忌贪,是家长认可班主任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忌势利眼。

  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如实地反映孩子的情况,忌阿谀奉承,忌冷语冰人。

  三、忌不顾原则地迁就家长。

  对待少数要求不合情理的家长,不必正面回答他,要如实的向他介绍班级工作情况。

  四、忌让犯错误的学生回去喊家长到学校来。

  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害怕家长知道,所以干脆不上学,在外游玩,后果不堪设想。较好的办法是电话通知家长,或把喊家长变为访家长去。

  五、忌在办公室里当着其他教师的面,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让家长无地自容。

  较好的办法是平时留意调皮生的闪光点,一分为二地向家长介绍情况。

  六、忌开家长会公布学生名次,指名道姓地批评学生。

  较好的办法是分层次召开家长会,同一层次的学生家长在一起,会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

  七、忌在家长面前流露出对科任教师的不满。

  当家长反映科任教师问题时,不要妄加评论。家长反映的情况属实,可以有策略地向科任教师转达家长的意见。家长反映的问题与事实不符,可以向家长解释。

  八、忌在家长面前对外校教师评头论足。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攻略:

  正确认识家庭教育意义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他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他说,“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一个人的一生要受三个重要的环境的影响,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家庭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为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启蒙式、基础性、也是最有效的环境;学校教育是大众化的;社会教育是实践性的。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功成名就的人在回忆录中经常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巨大影响,而很少说出自己的老师。

  老师时经过了专业教育的群体,而父母就没有得到过专门的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家庭的问题往往在学生的学习中体现出来,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和看法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所以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就很有必要指导好家长对学生进行成功家教。

  大部分家长都愿意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但目前为止班主任和家长的交流并不十分完美。我们经常见到好多家长刚开完家长会是那么的信心十足,发誓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时间长了又回到原地;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在家长会上流下了激动的眼泪,那眼泪很快又消失的无影无踪。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尽管很多家长想培养好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苦于没有窍门——不知该如何去做。所以这个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

  巧妙地指导家长家教

  (一)正确认识家长的不同特点

  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家庭的家长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家长们的人生态度,与人交往的习惯往往受在单位里影响,表现出或这或那的特点,我们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把握整个过程,既要创造平等的交流平台又要能掌握整个交流,使我们的交流既不是老师对家长的一言堂,更不是家长对老师的审讯和谴责堂。

  因此在开家长会之前一定要多种渠道了解家长及学生的基本情况,例如:家庭的职业类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自然结构、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成绩、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家长对孩子的看法和期望值等等,从而确定我们开家长会的首要目的和谈话方式。接着通过学校了解学生家长的特点和要求,不能使自己解释不了家长们提出的问题而被挂在讲台上下不来。也不要自己把家长当成自己的学生一样让家长们过不去,从而对老师敬而远之,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辨证分析家长的家教模式。

  我们根据家长在管教孩子的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将家长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粗暴型的家长:特点就是管教方法简单、粗暴、缺乏理性。他们只管限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而忽略孩子的内心世界,从不或很少倾听孩子的心理话,甚至认为父母的命令即使是错误的也要无条件的服从。胆子小的孩子敢怒不敢言,身心受到伤害和摧残。胆子大的孩子就会产生与父母对抗的行为,甚至发生悲剧。在这种粗暴型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比较胆怯,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易于激动,攻击性强;在与他人交流中表现为比较疏远、悲观、性格冷漠、缺少热情,对他人存有疑心;在学习上也往往不是很好,没有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2、溺爱型的家长:这种家长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对孩子的要求环境比较宽松、自由。父母对孩子要求没有什么事必须去做和什么事一定要做的,只是随孩子们任意发展,没有一个目标。这是一种要追求孩子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潜力的教育方式。他们对自己孩子要求太低,甚至没有要求,那么孩子们就很难有一个正确的合理的目标,就更谈不上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了。所以孩子对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要求也低,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太令人满意了。

  3.、权威型的家长:权威型父母能够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行为,比较关注孩子的表现,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父母会在必要时帮助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自己首先作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这样环境培养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有激情、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三)选择采用合适的交流和指导方式

  1、重视与家长的首次见面,要树立起威信。

  班主任一定要重视与家长的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给家长留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无论在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方面都要给家长们一种把孩子交给你就感到特别放心的感觉。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下一步听从我们的指导和安排。如果没有很好的第一感觉,家长们会因不信任班主任而应付老师。

  班主任最好根据家长们的知识层次水平考虑自己的穿衣打扮,给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一种彬彬有礼,是孩子们学习榜样的感觉;给普通人一种踏踏实实干工作,能够带好孩子的感觉。总之让家长们一见就信任你。

  当然班主任跟家长们交流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学生来开展。根据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谈话的内容和方式,目的就是要使家长们产生你不同于其他的班主任老师更不同于以往班主任老师的感觉。

  2、巧妙地阐明家教的重要性,艺术地给家长们指出问题。

  家长都是成年人,所以提问题时要含蓄、微妙。如果以幽默的小故事的形式提出来,就会使家长们很愿意接受。因为一般的班主任老师的年龄比家长的年龄小。只有用特殊的方式才能使家长们愿意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妨以成功的家教实例来激起家长们重视家教的激情,如: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宏将自己聋哑女儿培养成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生;以孩子就是一支最有实力并不断看涨的股票来引起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使家长们转移一部分精力来教育和管理孩子。这样就使家长们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和主张。

  给家长们提意见时说话的口气一定要婉转。如要让家长关注孩子的衣着打扮,不要穿奇装异服时,在很多家长面前要说我们学校提倡什么,而不要说我们禁止什么。首先要把家长拉到我们老师这边来,让家长们愿意协助我们,万万不能把家长推到我们的对立面,更不能像对待学生那样对待家长。做这些目的就是让家长们愿意接受班主任,并非常愿意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指导家长做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培养教育下的孩子不仅与父母感情亲密,而且对什么事物都充满了激情,这些有自信、成熟、理性、乐观向上,善于交往、经常在前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又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1、指导粗暴型家长改变方式,变控制为引导。

  对于此粗暴型的家长的指导一定要单独进行,不能成批进行,因为很多谈话内容涉及到家长和学生的个人隐私以及面子问题。因此可以很婉转的提出问题,用因果推导方式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以列举孩子在得到管教之后的表现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要引导家长学会关爱孩子,学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引导家长形成有在孩子面前表达爱的意识。

  不妨向这些家长推荐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理论,使家长们树立信心,重新用教孩子学说话和学走路的精神来教育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受到表扬而不愿意接受批评。受到表扬的孩子会加倍努力争取更多的表扬和赏识;而受到批评的孩子更多的是产生逆反心理,越是不听从大人的说教。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过座谈、家长会、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们愿意接受赏识教育理论,并跟班主任老师一起进行赏识教育实验,逐步改变粗暴型家长的不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

  2、指导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目标引导

  根据溺爱型的父母一般不对孩子提具体的要求,也不对孩子做具体的限制的特点。单独跟家长们交流,在孩子的学习目标上达成一致,要给孩子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指导家长们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多关注孩子的表现,一定能正确、及时而且恰当地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惩罚。一定帮子女制定出合理的规则,并且作为父母要自己首先做到。注重与孩子的平等交流,交换意见。

  指导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和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并积极改正,不能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果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可能导致孩子错误的认识和扭曲的心理,不能正确区分是非曲直。

  如果孩子取得成绩,家长们要大加赞赏,明确肯定孩子取得的成绩,与孩子共同分享成功的愉快,使孩子们更愉悦,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去取得下一个成功。

  3、指导家长如何让孩子变成听话的好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佩服自己的父母。孩子佩服谁就愿意跟谁学,就愿意听谁的。家长要让孩子佩服自己,必须以身作则。孩子的佩服心理来自于家长的生活表现、工作表现,来自家长的言谈举止,来自家长的各种能力和成绩,来自亲友、同事、邻居对家长的肯定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年幼的孩子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父母身上如果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的行为必须检点,必须严格自律。

  其次要让孩子同意父母的教育观点及内容。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认真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教育内容是否合乎情理,孩子会不会认同,如果孩子提出问题,应该如何向他解释。经过思考的教育内容成熟,孩子也就愿意接受。

  最后要让孩子认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合适往往会引起“代沟”。家长不愿意孩子随心所欲的学习,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给孩子一个榜样,一定思考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不能一生气什么都不管,只是一味的抱怨或训斥会使孩子心里不舒服,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有时会产生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就是不愿意改正错误。甚至明知故犯,跟家长故意作对。例如,周末孩子做完了作业,要求出去玩一会儿,一种是微笑着说:“真乖,玩一会吧,但不要时间太长。”孩子兴高采烈地玩去了;一种是很严肃地说:“你就知道玩,做完作业不会再看看书!”孩子听到肯定不高兴。以后再做作业,孩子就想:反正也不让出去玩,慢慢做算了,以后逐渐就形成了拖拖拉拉的习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会使孩子始终感觉到父母跟自己是站在一起的而不是对立的,这样工作就好开展多了。其实孩子是否听话,关键还是在家长。

【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的沟通与合作技巧】相关文章:

职场中的沟通技巧04-04

管理沟通中的谈判技巧09-22

班级管理中的沟通技巧07-07

电话销售中的沟通技巧09-23

浅谈面试中的沟通技巧05-18

物业管理中的沟通技巧03-03

顾客服务中沟通技巧09-22

家校联系总结03-04

促销员销售中的沟通技巧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