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控>《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时间:2022-03-21 15:58:48 防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广泛存在于我国的猪群之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发生的元凶。因此,当前在防控猪病中首先要消除猪群中存在的各种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重点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由于疾病而造成的重大损失。本文就当前造成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危害及其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谈点个人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1.当前造成猪免疫抑制的因素及其危害性

1.1传染性因素造成猪免疫抑制的危害性

1.1.1猪蓝耳病病毒(prrsv)

猪体感染蓝耳病病毒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病毒不但不会被杀死,反而在单核细胞与巨噬细胞内繁殖、复制,特别是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其产生的抗体能促进巨噬细胞对蓝耳病病毒的吞噬作用,并导致蓝耳病病毒复制增强;病毒还能降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诱导猪只肺细胞发生凋亡,包括肺巨噬细胞、血管内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同时肺泡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杀菌功能也受到严重抑制,并引起外周淋巴细胞中t细胞亚群发生异常改变,对b细胞的功能和体内细胞因子的生产都会产生影响。然后,病毒再持续到局部淋巴组织并扩散到全身组织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持续繁殖、复制,产生免疫抑制和免疫干扰,最终导致猪体免疫力降低,使其易继发感染其它病原。特别是侵害呼吸道系统的病原体,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炎放线杆菌、波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等,造成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发生。蓝耳病病毒在猪体内的持续性感染还可导致猪瘟疫苗的体液免疫受到明显的抑制,干扰猪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

1.1.2圆环病毒2型(pcv-2)

病毒感染猪体后,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抗原递呈细胞以及肾小管、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和淋巴细胞内繁殖、复制,使病猪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增加,t淋细胞和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使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病毒还能引起淋巴细胞凋亡,抗原递呈细胞递呈抗原能力减弱,同时降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机能,使病猪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抗病力下降。故在临床上常见隐性感染圆环病毒2型的猪群,易感染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猪流感等,并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化脓性支气管肺炎等。

1.1.3猪瘟(hcv)

病毒感染猪体后,先在扁桃体内复制,然后转移到周围淋巴结,在局部淋巴结复制后再到达外周血液,从而在脾脏、骨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淋巴样组织中大量繁殖,破坏机体的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进而破坏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其抗病力,导致其他各种病原体的入侵。

1.1.4猪伪狂犬病(prv)

病毒感染猪体后,首先在鼻咽上皮和扁桃体内复制,然后随淋巴液扩散至附近淋巴结,并在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损害其杀灭病原和细胞毒的功能,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与免疫力低下。

1.1.5猪流感(siv)

病毒感染猪体后,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上皮细胞脱落、坏死,以及肺部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阻塞呼吸道并损伤肺组织,病毒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复制,对巨噬细胞有杀伤作用,由于呼吸器官受到严重的病理损伤,从而易引起其他病原体的入侵。在临床上常见与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和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并可继发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

1.1.6细小病毒病(ppv)

病毒感染猪体后,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分化能力,导致猪的免疫抑制。

1.1.7气喘病(肺炎支原体mps)

支原体侵入猪体后,主要侵害猪的呼吸道,损伤纤毛和上皮细胞,使呼吸道的纤毛系统凝结、脱落、削弱和抑制纤毛系统清除异物和病原体的能力,使病原体通过呼吸道下沉到肺脏;同时,肺炎支原体还能改变肺泡巨噬细胞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使其对其他疫苗的免疫产生干扰作用,也为其他病原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病猪易继发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及副猪嗜血杆菌等,加重病情,增高发病率。

1.1.8传染性胸膜肺炎(app)

《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放线杆菌主要侵害于猪的扁桃体,并可粘附到肺泡上皮,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或吸附并产生毒素,这些细胞毒素对肺泡巨噬细胞、肺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导致猪只产生免疫抑制。

1.1.9弓形体病

弓形虫在宿主体内繁殖,使大量的免疫细胞受到损害。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猪体免疫抑制,造成猪瘟等疫病的疫苗接种产生免疫失败。

1.2非传染性因素造成猪免疫抑制的危害性

1.2.1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病原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也受遗传影响,如发生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等引起的体液免疫缺陷,都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1.2.2中毒因素

真菌产生的各种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霉素、呕吐霉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可溶解淋巴细胞,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抑制细胞的分-裂和蛋白的合成,影响核酸(dna和rna)的复制,降低免疫应答等。使其抗病力低下,造成母猪不孕,种公猪配种能力降低,消化机能紊乱,仔猪生长缓慢,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危害巨大。

1.2.3营养因素

复合维生素b、va、vc、ve等和微量元素铜、锰、锌、铁、硒等都是猪免疫器官发育、t、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受体表达、活化以及合成抗体和补体的必须营养物质。如果饲料中营养不平衡,缺少或过多或各成分搭配不当,必然会造成猪免疫系统萎缩和麻痹,导致免疫抑制。

1.2.4药物因素

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四环素类、氯霉素和痢特灵等抗生素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卡那霉素对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新霉素和土霉素对某些疫苗免疫也有抑制作用;四环素类对巴氏杆菌菌苗免疫产生抑制。长期大量的使用磺胺类药物,可造成动物免疫系统抑制,免疫器官出血与萎缩等。地塞米松可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1.2.5疫苗因素

不按科学合理的程序使用疫苗,造成疫苗免疫剂量不够、超大剂量注射疫苗或疫苗免疫次数过多等,都会造成猪体免疫应答麻痹,导致免疫抑制。

1.2.6理化因素

苯酚类、甲醛消毒剂;重金属,如汞与铝等;工业化学物质,如过量的氟等能毒害和干扰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生理机能,降低免疫器官活性,抗体生成减少。大量放射线辐射或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动物均可杀伤骨髓干细胞而破坏其骨髓功能。由于造血干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可导致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丧失。

1.2.7应激因素

养猪生产实践证明,猪舍温度过热、过冷、猪群拥挤、转群、混群、分娩、断奶、去势、换料、接种、噪音、长途运输、急促驱赶等各种应激因素,都可促进动物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影响淋巴细胞的活性,引起猪只出现免疫抑制。

2.

引起猪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互为因果,使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在预防猪发生免疫抑制时,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是控制好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因为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害性更大、更严重。当然,也不可忽视非传染性因素的存在。只有构筑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道屏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免疫抑制的控制问题,从而保障猪只健康地生长。

2.1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免疫预防

选用经国家批准,通过gmp体系认证的厂家生产的安全、高效、优质的疫苗用于猪群的免疫预防,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参考免疫程序推荐如下:

2.1.1仔猪的免疫接种

2.1.1.1猪瘟免疫

2.1.1.1.1超前免疫:仔猪在哺乳阶段经常发生猪瘟时,可实施超前免疫。仔猪出生后吃初乳之前,每头仔猪肌注猪瘟细胞苗2头份,注苗后2小时再吃初乳;仔猪60日龄时加强免疫1次,每头仔猪肌注脾淋苗2头份。超前免疫是临时措施,每次可继续6个月,可有效的防控猪瘟。但不能长期实施超前免疫,时间过长它也会导致仔猪产生免疫耐受。实施超前免疫的仔猪断奶后进行二免时,仔猪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反应性会大大降低,抗体水平下降快;再次接种疫苗后,抗体上升缓慢。

2.1.1.1.2常规免疫:仔猪25~30日龄首免(或21~25日龄),每头肌注猪瘟细胞苗4头份;60日龄2免,每头肌注猪瘟脾淋苗2头份。

仔猪60日龄之前使用细胞苗,安全,不易发生过敏反应而引发死亡;细胞苗抗原含量不足,免疫时应适当的增加免疫剂量。仔猪经上述免疫后,留作后备种猪用的猪群于配种前10天再免疫猪瘟1次,妊娠期不再注苗。商品仔猪育肥期不用再注射猪瘟疫苗,直至出栏上市,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1.1.2蓝耳病免疫

蓝耳病弱毒活疫苗(ch-1r,哈兽研维科公司研发,2017):仔猪14日龄免疫,每头肌注1头份,3周后2免,每头1头份,免疫期为4个月。

2.1.1.3伪狂犬病免疫

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仔猪出生后2日龄,每头仔猪每个鼻孔滴鼻0.5毫升;38日龄左右加强免疫1次,每头猪肌注1毫升(1头份)。商品仔猪育肥出栏前不再注苗,后备猪于配种前7天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2毫升。

2.1.1.4猪口蹄疫免疫

o型高效灭活疫苗:仔猪40~45日龄首免,每头肌注1毫升;100日龄2免,每头肌注2毫升,直至育肥出栏可不再注射疫苗。做后备种猪使用,于配种前10天与猪瘟疫苗同时接种分别肌注,每头接种高效苗2毫升。也可选用猪0型口蹄疫合成肽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

2.1.1.5猪喘气病免疫

猪喘气病弱毒菌苗:仔猪12日龄每头肌注1毫升,6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每头肌注1毫升。国产苗要求于右侧肺内注射,免疫效果尚佳。喘气病弱毒菌苗不仅可预防喘气病的发生,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呼吸道免疫细胞的功能,有利于防止呼吸道疫病的感染与免疫抑制的发生。

2.1.1.6猪链球菌病免疫

猪链球菌双价灭活菌苗(包括链球菌2型):仔猪18日龄首免,每头肌注2毫升;35~38日龄2免,每头肌注3毫升。直至育肥出栏或作后备种猪使用,可不再注射本疫苗。

2.1.1.7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苗(含有15个血清型中的2、4、5、7、10、13等血清型):仔猪3~7周龄首免,首免后3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每头仔猪肌注2毫升。当前在猪群中继发本病特别多见,一旦发病各种抗生素药物难以奏效,应重视疫苗免疫接种。

2.1.2种猪的免疫接种

2.1.2.1猪瘟的免疫

2.1.2.1.1种母猪:后备种猪配种前10天免疫1次,产仔后7~10天免疫1次,以后每次免疫应于产后进行,妊娠期不再免疫猪瘟,每头每次肌注猪瘟脾淋疫苗2头份。

2.1.2.1.2种公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脾淋苗2头份。

2.1.2.2蓝耳病免疫

2.1.2.2.1蓝耳病阳性猪场:蓝耳病弱毒活疫苗(ch-1r,哈兽研维科公司研发,2017)配种前5~6周免疫一次,配种前2周再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2头份,以后每隔3个月免疫1次,(妊娠母猪可以接种),每次肌注2头份。

2.1.2.2.2阴性猪场不要用弱毒疫苗接种

种公猪的免疫参照上述方案实施。实施蓝耳病活疫苗免疫时注意以下问题:

①蓝耳病活疫苗能干扰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免疫接种时,注射猪瘟疫苗后,间隔5~7天再注射蓝耳病活疫苗,可避免发生干扰现象(蓝耳病灭活疫苗不存在干扰作用)。

②猪群中如存在圆环病毒2型感染,接种蓝耳病活疫苗可降低其免疫保护力,对蓝耳病活疫苗的免疫产生不良影响。

2.1.2.3伪狂犬病免疫

伪狂犬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后备种猪配种前7天免疫1次,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每次每头种猪肌注2头份,妊娠与种公猪采精-液时均可免疫,安全无影响。

2.1.2.4细小病毒免疫

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首免,间隔12天后2免;产第1胎仔猪后15天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疫苗2头份。以后可不再进行免疫,能获得终生免疫。

2.1.2.5猪乙型脑炎免疫

猪乙型脑炎弱毒疫苗:种猪和成年猪每年4月初免疫1次,每头肌注2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每年免疫一次即可。

2.1.2.6猪口蹄疫免疫

猪o型口蹄灭活疫苗(高效苗):种猪每3个月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2毫升。

2.1.3育肥猪的免疫

主要是搞好从哺乳仔猪到育肥前期疫苗的免疫接种,育肥期一般不需要过多的再接种疫苗。后备种猪在配种前完成免疫接种,即可参加配种。疫苗接种次数与剂量不能过多,接种疫苗的品种也不要过多,并不是疫苗接种越多免疫力就越高,否则也会引发猪只出现免疫麻痹,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接种疫苗时,请使用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研发的细胞因子产品如特福(猪用转移因子)或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仔猪每头每次0.25毫升,中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如油剂苗等)则分开肌注。能有效的提高免疫效果,产生抗体快,抗体水平高,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长;能减少因免疫抑制性疾病引发的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降低应激反应等。

2.2定期应用免疫增强剂或免疫调节剂预防免疫抑制的发生

目前在兽药临床上使用效果好的产品有细胞因子制剂,如猪用转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以及免疫核糖核酸、高免球蛋白、胸腺肽等,这些产品不仅具有抗细菌、抑制病毒的功能,而且能激活和增强细胞免疫系统的功效,增加抗体的形成,消除体液免疫系统的抑制因素,消除体液免疫抑制,致使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处于高效表达的状态,机体处于强健状态。还可用中药制剂,如人参多糖、灵芝多糖、黄芪多糖、猪苓多糖、党参多糖、香菇多糖等,以及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的其他中药制剂,如清开灵、柴胡、板蓝根、双黄连、鱼腥草、大青叶、杜仲、穿心莲、连翘等,都具有激活免疫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力之功效。其它制剂还有左旋咪唑、维生素c等,也具有增强免疫的功能。具体应用方案以下表述。

猪免疫抑制的危害与防控技术2017-04-07 22:42 | #2楼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免疫  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的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我国的猪群之中,应引起高度关注。

1、当前造成猪群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

1.1 传染性因素

1.1.1  病毒性传染病:兰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猪流感、细小病毒病等。

1.1.2  细菌性传染病: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附红细胞体病等;

1.1.3   寄生虫病:弓形体病

1.2 非传染性因素

1.2.1 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酶烯酮、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1.2.2  药物因素:如氯霉素、、痢特灵、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糠皮质激素、四环素、土霉素、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雄激素、睾-丸激素、磺胺类药物等;

1.2.3   营养因素:缺少vb、va、vc、ve的和微量元素钢,锰、锌、铁、硒等;

1.2.4  疫苗因素:超大剂量注射疫苗,接种次数过多,接种疫苗种类过多等;

1.2.5  理化因素:苯酚类、甲醛消毒剂、重金属汞与铝等,工业化学物质氟、放射线、紫外线灯等;

1.2.6  应激因素:过冷、过热,转群混群,拥挤、分娩、断奶、去势、换料、长途运输、噪音、急促驱赶等各种应激因素;

1.2.7  遗传因素:先天性免疫缺陷、染色体异常、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先天性脾脏发育不全等。

2、 免疫抑制的危害性

2.1  对抗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作用‘

2.2  免疫抑制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细胞递呈抗原的能力、减弱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功能,造成机体出现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并能引起淋巴细胞凋亡等;

2.3  造成疫苗免疫接种失败,缺乏特异性免疫力;

2.4  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包括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抗病力下降,长期处于亚临床状态之一;

2.5   诱发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造成动物发病死亡。

3、防控技术

引起猪只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互为因果,使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变得更加复杂化、多样化、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痹。在预防猪发生免疫抑制时,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重点是控制好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因为传染性因素引起的免疫抑制危害性更大、更严重。当然,也不可忽视非传染性因素的存在。只有构筑起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道屏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的免疫抑制的控制问题,从而保障猪只健康地生长。

3.1科学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原侵入猪场

3.1.1搞好“三管”:管理好饲养人员,管理好猪群、管理好饲养环境。

3.1.2实行分群隔离饲养,落实“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防制疫病交叉传播

3.1.3  猪舍要保证“三度”(保证猪舍内的正常温度、湿度、与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两干”(要清洁干净与干燥),坚持“一通”(四季通风,空气流动)。猪只生长最适温度为22~26℃(仔猪出生后15天为30℃),相对温度为60%~70%。

3.1.4  做好“五定”:定期消毒、定期驱虫、定期灭鼠、定期杀虫,定期对疫病进行检验与监控。

3.1.5  养猪不要与其他动物混养,防止相互传播疫病。

3.1.6  种猪配种、母猪分娩、产仔、仔猪出生、断奶、转群、分群、断尾、剪牙、免疫接种等环节,要注意降低各种应激反应,保持猪只的自体稳定,可避免诱发猪只发生免疫抑制。

3.2  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免疫预防

种猪: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蓝耳病弱毒疫苗、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口蹄疫0型高效灭活苗、细小病毒活疫苗、乙型脑炎活疫苗等。

仔猪: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蓝耳病弱毒疫苗、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口蹄疫0型高效灭活苗、副猪嗜血杆菌多价血清灭活苗、链球菌双价血清灭活苗、喘气病活疫苗等。

3.3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饲料营养一定要全价,科学搭配,保证有足够的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确保猪只各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当前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是严重威胁。妊娠母猪与仔猪对霉菌毒素特别敏感,要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预防与治疗用药,要避免使用易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类抗生素药物,特别是不要滥用与长期使用劣质抗生素,这样不仅会造成免疫抑制,而且会延误病情,增大死亡率。一定要根据病情合理选用安全、优质、高效的抗生素,首先要对病情作出正确诊断,再有的放矢选择药物,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再根据药物的性质与作用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与有效预防,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基本要求。

3.5 建立疫病检验与监测制度

养猪场,特别是种猪场一定要建立疫病监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1次免疫抗体监测,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猪流感等。通过对疫病的监测,检出隐性感染或潜伏感染猪只,及时淘汰,净化猪群;通过疫病监测,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以便做好预警预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可把损失控制到最小限度,确保猪群健康。

3.6免疫增强剂在防控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应用

3.6.1. 免疫增强剂的种类

3.6.1.1生化制剂类免疫增强剂

3.6.1.1.1  干扰素(ifn):由干扰素诱发剂作用于有关生物细胞后,所产生的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由于它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故称为干扰素。干扰素分为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白细胞干扰素(le)相当于α干扰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f)相当于β干扰素,由病毒作用于致敏的t细胞和nk细胞产生的干扰素,称为γ干扰素。α干扰素与β干扰素二者合称为Ⅰ型干扰素,γ干扰素相当于免疫干扰素即Ⅱ型干扰素。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dna与rna的合成复制防止病毒增殖与扩散,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对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使形成抗体的细胞大量增加;抗肿瘤作用表现在抑制肿瘤病毒的增殖,阻止其扩散,改变肿瘤细胞表面的性能,诱发新的抗原,从而易被免疫监视细胞识别,并加以排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激活巨噬细胞,增强nk和adcc效应,提高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增强机体的抗肿瘤的能力。

3.6.1.1.2  转移因子(tf):为淋巴因子的一种,它是将预先用特异抗原致敏的t淋巴细胞反复冰冻融解,经过透析或超滤后,获得的一种低分子多核苷酸与低分子多肽的复合物,即转移因子。含有12个氨基酸,2~4个rna,分子量700~5000,无抗原性,但有种属特异性。其活性不会被核酸酶和胰蛋白酶破坏,于56℃30分钟可遭破坏,-20℃可保持五年。转移因子具有很强的转移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能转移病毒、细菌、真菌、组织相容性抗原等的细胞免疫。受体接受转移因子后,2~24小时产生效应,可持续数月至1年。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力与抗病力,减少免疫抑制、免疫麻痹、免疫不全,降低应激的作用。

3.6.1.1.3  白细胞介素(il):是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等所产生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其他细胞,负责信号传递,联络白细胞群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的活化、增值和分化中起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与相应细胞的结合,这种连续的细胞因子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可以扩大和调节免疫应答。与疫苗配合应用,可显著的提高免疫效果,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白细胞介素的家族包括il-1至il-23。

3.6.1.1.4  免疫核糖核酸(irna):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信息遗传物质。它能将供体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免疫信息传递给受体的t细胞和b细胞,使之产生特异性致敏淋巴细胞和抗体,从而提高受体的免疫功能。irna本身无免疫原性、无种属特异性,不引发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一方面它具有传递免疫信息的功能,另一方面,irna与抗原结合后,变成了超级抗原,可大大地增强免疫功能。

3.6.1.1.5  胸腺肽:胸腺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器官,能分泌一系列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肽类物质,总称为胸腺激素。其中包括胸腺肽(胸腺素,tm)、血清胸腺因子(stf)、胸腺生成素(tp)及胸腺体液因子(thf)等。具有调控t淋巴细胞分化及增值,调节机体免疫的功能,呈现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的作用。

3.6.1.2  植物性免疫增强剂

具有免疫作用的中草药称为“免疫型中草药”,是祖国的国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芪多糖、人参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红花多糖、竹黄多糖、茯苓多糖、猪苓多糖、当归、党参、芦荟、白术仙灵、何首乌、五味子、蜂胶、金银花、穿心莲、板蓝根、柴胡、大青叶、黄连、黄柏、黄苓、枸杞、刺五加、大蒜素等中药均具有增强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组织再生,抗病毒、抗细菌、抗肿瘤、抗应激的功能。

3.6.1.3 化学性免疫增强剂

左旋咪唑(cms):可加强t淋巴细胞对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其分化增殖,转变成致敏淋巴细胞,产生il-2、maf及mif等淋巴因子;能增强nk细胞的活性;提高吞噬细胞的活力,促进其杀菌作用。有的将lms称为免疫调整剂或免疫扶正剂。

以上列举的免疫增强剂是当前兽医临床上常用而且效果明显的,供大家参考。其它还有不少免疫增强剂也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并已引起广泛关注。比如化学免疫增强剂、还有不溶性铝盐类佐剂、油乳剂佐剂、双链多聚核苷酸、va、ve、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生物降解聚合微球、脂质体、硒等;细菌性免疫增强剂有短小棒状杆菌(cp)、卡介苗(bcg)、脂多糖(lps)、乳酸菌、酵母细胞壁等。这些免疫增强剂很有发展前景,在此不一一介绍。

3.6.2免疫增强剂在防控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中的应用

由于免疫增强剂无抗原性、不存在药物残留与耐药性,对动物无毒副作用,又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病毒、抗细菌与抗应激的作用。故当前在临床上防控猪病中,相互配合使用各种免疫增强剂,结合中药制剂与优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综合防治已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获得肯定。

3.6.2.1 保健预防

3.6.2.1.1 仔猪出生后,1日龄与4日龄每头分别肌注免疫核糖核酸0.25毫升,同时口服“止痢宝”(嗜酸乳杆菌口服液),1日龄每头1毫升,2日龄每头2毫升,或者1日龄与4日龄分别肌注转移因子0.25毫升,加排疫肽0.25毫升,同时1、2、3日龄口服杆诺肽1次,每次1毫升;可有效的提高仔猪免疫力,预防仔猪在哺乳期不发生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

3.6.2.1.2  仔猪断奶前二天,每头肌注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每次每头1毫升,可有效的预防仔猪断奶时,可能发生的断奶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温度应激及环境应激,避免仔猪在保育舍发生腹泻与各种疾病,而造成死亡。

3.6.2.1.3  每吨饲料中加干扰肽(干扰素)800克,转移肽(转移因子)400克,支原净150克,强力霉素180克、黄芪多糖粉1000克混合或者加氟康王(10%氟苯尼考,微囊包被干扰素、转移因子)400克,强力霉素180克、板蓝根粉1000克、黄芪多糖粉1000克混合,连续饲喂7天;或者饮水加电解质多-维(200克兑水1000升),加葡萄糖粉(200克兑水1吨),加干扰肽800克,(1000克兑水1.5吨)、加黄芪多糖粉(500克兑水1吨)、加溶菌酶(400克兑水1吨)混合,连续饮水7天。用于保育仔猪的保健,可有效的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预防保育仔猪多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发生。

3.6.2.1.4  每吨饲料中加福乐(10%氟苯尼考,干扰素,转移因子)600克,溶菌酶400克,黄芪多糖粉1500克,板兰根粉1500克混合或者清开灵粉1500克,抗菌肽200克,排疫肽(口服高免球蛋白)400克混合,连续饲喂7天,或者于每吨水中加双黄连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500克,口服排疫肽(100克兑水300升),西尔康(多西环素、干扰素)100克兑水200升,混合后连续饮水7天。用于育肥猪与后备母猪的保健,可有效的预防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在育肥阶段发生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疫病。

3.6.2.1.5  每吨饲料中加鱼腥草粉3公斤,干扰肽1000克,转移肽1000克,溶菌酶800克混合,或者加5%爱乐新800克,抗菌肽220克,口服排疫肽400克,黄芪多糖粉2000克,板蓝根粉2000克混合,连续饲喂7天。用于生产种猪的保健,可有效的预防病毒混合感染与细菌继发感染,以及各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发生。

3.6.2.2  临床治疗

方案1: 黄芪多糖注射液(或者人参多糖注射液或板蓝根注射液或柴胡注射液等)每公斤体重0.2毫升,加干扰素(40 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加转移因子(每40 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或头孢拉定),每公斤体重5 毫克,每日1次,连用3~4 天。

方案2:灵芝多糖注射液(或者香菇多糖注射液或当归多糖注射液或红花多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1毫升,加免疫核糖核酸(每25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加猪用白细胞介素-4(每30公斤体重1 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施美芬(第-四-代头孢菌素,也可用林可霉素或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注射液,每25公斤体重2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

方案3 :清开灵注射液(牛黄、水牛角、黄芪、金银花、栀子、黄连、石膏、连翘、甘草、益母草等)小猪10毫升,中猪20毫升,大猪30毫升,加干扰素加转移因子,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 天,同时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或长效多西环素注射液),每日1次,连用3~4 天。

使用上述三个方案治疗病猪时,由于病猪不食,一定要饮水,可饮用电解多-维加葡萄糖粉加口服排疫肽加抗菌肽(或者加溶菌酶)混合,连续饮水7天;

上述方案可用于猪的各种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治疗,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母猪、生产种猪都可使用,疗效可佳。

3.6.2.3  免疫接种

给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时,可同时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或白细胞介素-4或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等。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释液)将其稀释,仔猪每头每次0.25毫升,中猪每头0.5毫升,大猪每头1毫升,可与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与灭活疫苗(如油剂苗等)则分开肌注(不能与免疫增强剂混合使用),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能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抗体产生快,抗体水平高,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长;能减少因免疫抑制诱发的免疫麻痹与免疫耐受的发生;能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降低疫苗注射引发的应激反应等。

【防控猪免疫抑制的主要技术措施】相关文章:

猪无名高热的病因及防控措施05-31

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精选5篇)02-18

桑树春季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03-31

疫情防控工作主要措施(通用14篇)05-24

管控区防控措施04-26

疫情防控措施02-14

火灾防控总结01-19

校园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措施(通用7篇)05-28

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重要防控措施(精选6篇)05-28

隔离区防控措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