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控>《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时间:2022-03-21 16:55:59 防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孳生场所。,随着经济文化提高,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积水容器利于伊蚊孳生而引起登革热流行。基建较多的城市,建筑工地积水可以是伊蚊的主要孳生地,是城市型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因素。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无疫苗,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措施如下:

个人防护措施:

1.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注意个人卫生。

2.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

3.不在树林、草丛及水潭逗留。

4. 在平时多锻炼,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6. 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

7. 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环境控制措施:

1. 清除蚊子滋生的容器、水潭、树穴、轮胎积水等

2.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保持生活区环境清洁卫生。

3. 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学药剂进行杀灭。如厕所、水沟、污水处理池等。

4. 宿舍应整洁卫生,定期灭蚊,睡觉时必须挂蚊帐。

5.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

6、若出现发烧的病例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确诊患登革热必须隔离治疗。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2017-04-08 06:52 | #2楼

众所周知,广东正在遭遇20年来最严重登革热,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通报的疫情,截至9月25日零时,全省确诊病例8273例;广州报告病例已达6986例(占全省病例的84%)。累计报告死亡病例3例,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并且都患有基础性疾病,其他绝大多数病例是以轻症为主。

登革热典型症状主要包括:突然起病,迅速发热,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可伴有怕冷、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一般持续2-7天,在病程第3-6日出现充血性皮疹或针尖样出血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持续3-5天。

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热的症状有轻有重,在早期的时候,与感冒、流感等相似,容易误诊。少数患者会在发病的3-5天突然加重,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狂躁、昏迷、抽搐、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重症症状,重症的高危人群包括下列五类人群:a,二次感染患者(登革病毒共有denv-1、denv-2denv-3和denv-4四种血清型,四种血清型都可以感染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重症的临床表现);b,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者;c,老人和婴幼儿; d,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e,孕妇。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一般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和补液(以口服补液为主)。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伊蚊(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人传人传播。目前还没有疫苗用于预防登革热,因此最佳预防措施是灭蚊和防蚊,也就是杜绝蚊虫孳生和做好个人防护。灭蚊措施:清理家中水缸、盆、罐坛等积水容器,翻盆倒罐清除积水,水养植物3-5天要换水或者改为土培,水缸要加盖,垃圾桶要加盖,地漏、下水道等处防止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让伊蚊找不到产卵地点。防蚊措施:居室内安装纱窗、纱门,和蚊帐。外出涂抹驱蚊液以及驱蚊花露水,正规商场超市里售卖的驱蚊液和驱蚊花露水的有效成分大多为避蚊胺和驱蚊酯,驱蚊的效果都很好,按说明书使用安全性也是可靠的。注意涂抹时应只用于暴露在外的皮肤,不能接触伤口,不能接触眼和嘴,在耳多部位也要少用;儿童使用时,不要让幼儿自己喷涂,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儿童身上,但不要涂在儿童手上,防止经手入口;从室外返回室内后要立即用含皂的清洗剂清洗掉身上的驱蚊液;如果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民间传说的维生素b1碾碎溶水涂身体、风油精樟脑丸熏房间、戴驱蚊手环和驱蚊贴、使用驱蚊中药包、超声波驱蚊等“妙招”“神器”都没有科学依据,不要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尝试。

国庆外出旅行防登革热提醒:

1.伊蚊多在白天活动,上午8-10点、傍晚4-6点是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这些时段在绿化带、林带等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登革热流行区,建议穿浅色长衣长裤,并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或者驱蚊酯的驱蚊花露水。运动后要及时洗澡,保持皮肤清爽

2.尽量避免在伊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尽量远离积水,废旧轮胎等伊蚊孳生地。

3.露营搭帐篷时,要注意清除杂草、杂物,远离积水及瓦罐、树洞、废旧轮胎等隐蔽部位;在用蚊帐的同时,周围喷洒驱蚊药剂;睡觉时尽量穿吸汗的长袖衣裤。

4.旅行回来如果出现症状,要即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方便医生及时诊治。登革热的潜伏期为被蚊子叮咬后3-15天,平均为5-8天。在登革热高发期如果被伊蚊叮咬过,或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且有被伊蚊叮咬的经历,都有可能患上登革热。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相关文章:

疫情防控措施02-14

管控区防控措施04-26

关于风险的防控措施04-26

最基本的防控措施04-26

隔离区防控措施04-26

防范区防控措施04-26

防控物资保障措施04-26

精准化防控措施04-26

风险岗位防控措施04-26

隔离区防控措施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