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职业素养>《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

时间:2022-11-20 01:51:56 职业素养 我要投稿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

有人曾经说过:“在所有的职业中,人与人接触之频繁,生与生拥抱之热烈,莫过于新闻工作者。”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

新闻工作者自身的职业修养,关系到新闻事业的形象和发展。在信息时代,新闻工作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只有胸中有大局,新闻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得到认可。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

政治理论修养

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是不能够胜任的。到底某一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是科学还是伪科学,是要提倡还是要反对等等,都要求新闻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政治理论来进行衡量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

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道德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形势下,新闻工作者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扎扎实实地打好政治理论方面的功底,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的负责精神,时时处处坚持真理,尊重科学,不夸大和歪曲事实,不编造情况,不弄虚作假,做到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舆-论引导。

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应当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政治修养,增强责任意识,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真正把自己的工作看做是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捍卫真理、捍卫正义的一种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

文化知识修养

美国著名记者杰克·海敦在《怎样当新闻记者》一书中说:“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像哲学家培根一样,把一切知识都当作自己的领域,要培养对历史、政治、宗教、文学、音乐、艺术、戏剧、电影等的兴趣。”

可见,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涉猎广泛,具备广博的知识。

首先应该具备新闻学专业知识,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业务知识的修养,要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史,掌握新闻传播中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录音、播放、摄影摄像等业务知识,才能成为理论扎实的实践者。

其次要具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文学、史学、经济学、哲学、法学、心理学等,把重点放在文史哲和经济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能熟练驾驭语言文字;掌握哲学知识,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就高人一筹;了解经济学知识,可以拓宽经济报道路子,洞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

另外,新闻工作者还应该具备自然科学及各方面的生活知识,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等,现代社会越来越欢迎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记者更应该对各方面知识兼容并蓄,涉猎广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新闻工作者在思想意识与品质上的锻炼和修养,反映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一种强烈的事业心。

记者应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重事实,讲真话,伸张正义,坚持真理。真实、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事实,敢讲真话,伸张正义,坚持真理,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记者应该牢固树立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做到是非分明,褒贬公正。

加强个人操守修养,倡导优良作风,遵守社会公德。还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这才是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作风。记者代表着新闻媒体的形象,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只有真正遵守社会公德,才能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自觉地为人民服务。

此外,作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还应该摆正位置,不谋私利。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不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牢记自己的职责。

作风修养

新闻工作者应该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作品,转变作风才能改变文风。“做文首先做人”、“文如其人”,一个新闻工作者是不是做到了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到现场去,是不是坚持党性原则、群众路线,是其作风的具体体现;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写稿时是不是从党委、政府着力的工作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发,是其文风的具体体现。因此,记者应该密切联系群众,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

地震拷问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2017-04-08 22:36 | #2楼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润冰思语

自央视记者徐娜灾难现场报道严重失误以后,便引起很多网友对央视媒体工作人员素质的质疑,作为一名记者,原本不想过多的对其加以评说,然而看到下面这篇文章以后,对一些新闻媒体尤其是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单位的工作人员深表遗憾!首先也请此次参加灾难现场报道的同行理解和反思,无论谁在第一现场,我认为最迫切的就是真实的、人性化的反映灾难的实际情况。

如何真实反映?

首先报道要迅速、准确!记者很重要的一个素养就是能够用比较通俗的、简洁的词语表达一件事情。然而在如此重大的天灾面前,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很多记者同志却令人痛心——“很欣慰的是”、“呃、呃、呃”,……某些同志甚至说话逻辑混乱,总想标新立异的同时却表达了错误的意思!普通话可以不用很标准,但最起码把事情讲清楚啊,唉,总之令人痛心,得不到现场的真实感受!

其次要能够用声音来准确表达特定环境下的那种氛围。记者朋友们,那里有多少百姓被埋在废墟下了呀!你们在现场不知道吗?怎么连一点情感都没有呢?观众、听众需要你们表达出那种真实情感!因为他们只有通过感受着你们的声音来感受灾难现场的情况!你们越是有悲悯情怀,老百姓越喜欢你们!老百姓要的是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装腔作势!曾记得有些记者同志,当伤员被救出时,她在那里欢呼雀跃,大喊大叫,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那种氛围当中,那不是春节联欢晚会,不是颁奖现场!受灾的群众需要的是抚慰,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你们的欢呼雀跃!

汶川发生了地震天灾,全国人民最想了解的是灾难现场的真实情况——那里的百姓如何自救、那里最急需的、多少百姓在那里遇难了等等,全国人民更想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画面、字里行间来感受到现场悲痛的氛围。如何感受?那就需要我们记者同志能够把现场的真实情况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词语和情感传达给全国的观众、听众和读者!

我们再来说下面这篇文章当中提到的主持人张羽。如果张羽同志你意识到了自己在主持节目的不足,就不要跟大家解释了,观众们已经非常清楚,在一些事情上观众包容了你,包容了你的不及时切换画面,包容了你对现场播报驾驭力度还不够,没有深刻的把握灾区现场的整体现状和氛围。之所以包容你,是因为你在央视工作需要成长,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不足和不完善。

你的不足和不完善已经说明你还不够成熟,不够稳重,然而你给徐娜同志的辩解更加说明了你的不成熟和不稳重,因为你一个人,让观众们联想到了央视别的同志的职业素养,和你相似?

张羽同志,我觉得你不辩解还好,你的辩解让我们观众更加失望!失望的是你们作为国家形象媒体——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的胸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平素的职业技能!

诚然,在天灾面前,我们很多同行的表现都非常令人佩服,比如央视的其他部分同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一些地方媒体的新闻工作者等。在这里,我想说一个央视主持人,他就是赵普,之所受到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是因为他内心的善良和真诚!他深切感受到了灾区百姓的痛苦和难受!从心理学上讲,他真实的表达了全国人民要表达的感受!没有装腔作势!这一点是很珍贵的品质!是做人很重要的道德品质!

我特别要提到的一个媒体就是凤凰卫视!同样作为华人媒体,人家在第一现场是如何报道的!画面是如何切回去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电视媒体的同志们反省吗??!

有的同志可能会说,体制不一样,待遇不一样。我要对有这种想法的同志说,在天灾面前你们居然还有这种思想动机,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晓得你们是否还记得《大学》里有这样一段话:“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你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新闻工作者,更何况这是在众多生命已经不在了的环境里!不过我觉得你们的工作和待遇已经相当不错了,只是有些同志金钱欲望驱动而已。

总之,灾难拷问人心!媒体领导要反思!新闻工作者更要反思!

最后衷心祝愿我们的新闻工作队伍建设能有一个新的转变。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更想主动看的节目!

评论:徐娜是不是逃兵到底谁说了算

http://www.ahsrst.cn年06月13日10:32   中国网  冼兹评论103条

提起央视记者徐娜,很多网友定会将其与“逃兵”二字挂上钩。5月13日晚央视新闻频道连线直播中的拙劣表现,让这个年轻的女记者为千夫所指。6月11日下午,央视名嘴张羽在博客中发表了《徐娜不是逃兵》的文章。张羽认为,业务失准不是职业操守失准,更不是道德情操失准,徐娜之所以被称为“逃兵”,是因为她“经验不足”。(浙江在线6月12日)

张羽在博文中指出,当时都江堰所有信号中断,无法进行连线。而且当时所有拍完的新闻片,都是记者从灾区紧急赶回成都从川台传送回北京。笔者重新观看了几遍当时的连线视频,发现张羽这番辩解实在是前后矛盾。视频中显示,当主持人董倩问徐娜的“具体位置”时,徐娜自己这样说:“首先更正一下,我现在是在成都,因为整个都江堰的信号都中断了……”当徐娜在絮絮叨叨地解释返回成都的目的的时候,张羽自己还大声地插上了这么一句:“你的信号原来是通的,为什么又断了呢?是出现新的灾情了吗?”这时候徐娜赶紧解释说:“没有没有没有,是这样的,现在那边的信号有时候会断,有的时候会好……我说的是手机信号。”按照当时的情况,似乎并无必要一定要回到成都才能连线,关于这一点,正在主持的张羽和董倩心里应该比较清楚,否则张羽固然不会发出上述疑问,而董倩也不会问徐娜“你返回成都的目的是什么”了。何况,当时还有许多央视记者如张泉灵等都是在现场接受连线的。

其实,观众指责徐娜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她返回成都连线,而是她连线的时候不是在川台而是处在了带有享乐意味的酒店。其中原因,徐娜当时的唠叨固然没有解释清楚,而张羽的博文也似乎有意回避了,张羽在回避之后还不经意地叹息说,“她不可能意识到危险也没有保护好自己”,“这和她经验不足有关”,言外之意是说,徐娜不应该说自己是在酒店里连线,这不是暴露自己吗?是保护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自己处在了如刀的舆-论之下的。可是,换句话说,这种“保护好自己”的“经验”何尝不又是当“逃兵”的“经验”?如果徐娜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又何须什么“保护好自己”的“经验”?

关于徐娜的“救援尾声说”,张羽认为这是徐娜的感性判断导致的。其实观众所质疑的不是她的感性判断或者理性判断,而是质疑她13日究竟在现场呆了多长时间,换言之,就是她的这个判断究竟是源于自始至终的现场观察呢,还是源于盲目主观的想象揣测?徐娜是不是因为很早就离开了救援现场,面对主持人的追问,心中没底的她只好信口开河敷衍塞责?因为徐娜似乎一直在竭力掩饰什么,譬如,当主持人追问她“是否在现场”时,她说:“今天下午和晚上我都在现场……”可是,成都距离都江堰市有54公里,而聚源中学又距离都江堰市8公里,而且震后道路又不是那么很畅通,徐娜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迅速返回了成都住进了酒店?说自己晚上还在现场,这确实有欲盖弥彰之嫌。

张羽在博文中呼吁:“请观众给徐娜宽容和机会,她不是坏人,她还在成长。你们的批评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徐娜当然不是坏人,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年轻记者,观众当然应该给她宽容和机会。但是,宽容徐娜并不等于漠视事实,更不等于文过饰非。既然“你们的批评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那么,在宽容徐娜的同时还理应有所批评,而要批评徐娜,还要回到对徐娜事件的认定上来——徐娜究竟是不是“逃兵”?相信公众心中会有自己的“理性判断”的。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相关文章: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03-06

新闻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的方法有哪些01-03

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构建06-14

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02-24

职业的素养11-02

谈谈当代新闻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09-22

职业素养的总结02-13

职业素养总结02-13

职业素养的总结12-02

职业素养的修炼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