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完整药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药理学名词解释

时间:2023-12-21 12:15:34 偲颖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完整药理学名词解释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完整药理学名词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名词解释:

  药物:指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或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药效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学科,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规律。 药代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的学科。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及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一般药理学研究:指对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研究。主要是研究药物对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作用等。

  安慰剂:是不含活性药物但又暗示某种效应的制剂(如在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与某种活性药物或受试药物相同)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抑制: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反应。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副作用:指用于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慢性毒性:指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二重感染:长期使用四环素类等广谱性抗生素后,由于敏感菌株被抑制,而使肠道内菌群间的相对平衡被破坏,一些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部分激动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低的药物。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没有内在活性,且激动剂相互竞争相同的受体 极量:产生疗效的最大治疗量

  药物的效能:指药物引起的最大效应

  效价:指产生相同效应时所需要剂量或浓度大小,与药物的作用强度成反比

  治疗指数:是LD50与ED50的比值,该指数越大表示药物越安全

  首关效应: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表观分布容积:当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 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个体差异:在相同用药情况下,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快速耐受性:在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

  交叉耐受性:机体对某些产生耐受性后,对另一药的敏感也降低

  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药物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称.. 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

  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

  胆碱受体:能与ACh结合的受体。可分为M、N两种亚型

  拟胆碱药:一类作用与ACh相似的药物,能激动胆碱能神经支配的效应器、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等部位的胆碱受体,产生拟胆碱作用

  调节痉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看近物清楚,看远物模糊的作用

  调节麻痹:晶状体受调节,屈光度减低,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看近物模糊不清,仅适于远视

  去极化型肌松药:与N2受体结合后,能持续兴奋受体,产生ACh样作用,随后受体失去兴奋性产生肌松的药物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竞争性阻断ACh对N2胆碱受体的兴奋而引起肌松的药物

  帕金森病:(震颤病),临床症状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重症者伴记忆障碍和痴呆等。

  “开关”现象:即突然发生少动(肌强直性运动不能,所谓“关”),此现象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又突然恢复为良好状态但常伴有运动障碍(所谓“开”)。

  中枢兴奋药:是一类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提高其功能活动的药物;包括主要兴奋大脑皮层的药物、主要兴奋延髓呼吸中枢的药物以及主要兴奋脊髓的药物。

  镇痛药:是一类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减轻或消除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但不影响意识及其他感觉的药物。

  成瘾性:即躯体依赖性,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涕、流泪、震颤、出汗、呕吐、腹泻、肌肉疼痛、发热、瞳孔散大、焦虑、甚至虚脱和意识丧失。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兼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它们在化学上不同与甾体类激素,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

  瑞夷综合征:病毒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肝损害和脑病,可致死。

  折返:是经传导环路折回到原处的冲动。单次折返可引起期前收缩,连续折返可引起阵发性室上性或室心性心动过速;多个折返同时发生,可引起心房或心室的扑动和颤动。 膜反应性:指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最大上升速率之间的关系。

  后除极:是在一个动作电位水平与其所激发的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其频率较快,振幅较小,呈震荡性波动,膜电位不稳定,容易引起异常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是发生在2相和3相中由Ca2+内流增加所致的后除极。

  迟后除极:是因细胞内Ca2+过荷诱发的发生在4相早期由Na+内流所致的后除极。 触发活动:是由后除极电位诱发的异常冲动。

  奎宁丁晕厥:是用奎宁丁时,病人突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使病人神智丧失,四肢抽搐及呼吸停止的反应。

  金鸡纳反应:是奎宁丁和奎宁所致的肠道反应、耳鸣、听力减退或丧失、势力模糊、晕厥及谵妄等特有的反应。

  碘反应:是由含碘化合物在体内释放出碘所致的甲状腺功能紊乱及变态反应等。

  光谱抗心律失常药:对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均有疗效的药物。

  正性肌力作用:指加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负性频率作用:指减慢心率的作用。

  强心苷:是具有正性肌力作用的苷类。

  变异型心绞痛:是冠脉痉挛所诱发的一种自发性心绞痛类型。特点:疼痛发生与心肌需氧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冠状动脉血流主流贮备量的减少有关。

  高脂血症:凡血浆中VLDL、IDL、LDL及apoB浓度高于正常值为高脂蛋白血症或高脂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共有6型。

  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症状控制后因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所致愿病复发或加重现象。

  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对某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作用,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性激素:为性腺分泌的激素,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属类固醇化合物。

  避孕药:指阻碍受孕或防止妊娠的一类药物,现有的避孕药大多为女用药,男用药较少。女用主要为复方类固醇激素制剂。

  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即是它们的治疗作用对象,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原微生物的能力。

  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由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

  交叉耐药性:指致病微生物对某一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作用机制相似的抗菌药物也产生耐药性。

  化疗: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引起的疾病。

  青霉素结合蛋白:为一系列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β内酰胺类作用的靶分子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肽酶,不同细菌的PBPs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

  β内酰胺酶:系由细菌所产生的一种能水解失活β内酰胺类的酶,如窄谱(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及广谱类等。

  抗真菌药物:指具有抑制或杀死真菌生长或繁殖的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 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生物利用度(F): 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 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零级动力学消除: 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

  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反应 graded response: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

  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受体 recepto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到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

  激动药agonist:为既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能,

  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

  拮抗药antagonist: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 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戒断症状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下进行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一旦停药,代谢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动学:研究药物在机体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吸收: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首过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也称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肝药酶诱导剂:指凡能增强肝药酶活性或增加肝药酶合成的药物。

  肝药酶抑制剂:指凡能抑制肝药酶活性或减少肝药酶生成的药物。

  肠肝循环: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肠肝循环。

  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血浆药物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多,学将药物浓度时,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也相应降低。

  零级消除动力学(恒量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无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药物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称副作用。

  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预知,应避免发生。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效应: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

  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

  特异质反应:少数特殊体质的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感敏反应:服用或局部外用某些药物后经日光照射可产生红、肿、热、痛等。

  受体:指能与配体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和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激动药: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部分激动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的激动药。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其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

  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激动药的亲和力降低,但内在活性不改变,结合是可逆的。

  非竞争性拮抗药:可使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均降低,结合很牢固,是不可逆的。

  相关资料:

  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学这两个姊妹学科是60年代新崛起的学科。边缘学科之间的渗透在它们之间尤为突出,以致使医药工作者难解难分。虽同属药学范畴,但各有研究目的和重点。

  概念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药理研究中的最后综合阶段,也是药理学的一个新分枝。区别于基础药理研究的主要特征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系在人体内进行的。临床药理研究是评价新药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早期的临床药理学可以简单地视为“用人体作试验”,如我国封建社会就有“君有病饮药臣先尝之”的记载。国外用人直接进行药理疗效的观察是1747年Lind用柠檬桔子治疗患有坏血病船员的实例。但临床药理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则应从1947年算起。1974年,美国的Gold教授于Cornell University(康奈尔大学)举办临床药理学讲座,至此开创了临床理学的新纪元。此后的20年间,由于化学合成业的发展,新药数量骤增。

  种属差异(包括人种之间存在差异,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存在差异)是临床药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种属差异使得临床药理学不支持将一种通过动物实验的药物直接到推广进入到临床,就算是不同人种之间,因为种属差异的存在,也不宜直接将药物用在不同人种身上。如麻黄碱的扩瞳作用,白种人扩瞳效果最强,黄种人次之,黑种人则几乎没有。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西德的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的发生,使得临床药理学研究真正受到许多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和医药科学界的重视,也因此确立了它在新药研究中的理要位置。

  临床药理研究在新药评价中的主要任务

  1、观测新药对人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研究新药在人体内转运转化规律。这种研究是在国家有关权力机构审批后才能设备先进的医院在有经验的临床药理学家指导下进行。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药效学方面的评价(生理指标如心电、脑电、呼吸等;生化指标如camppg浓度改变等)达到相微观的程度。而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放射免疫等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过去不能解决的药物微量分析问题,最后求出一个药物体内动力参数。这样把衡量药品质量的标准和方法由人体外转到人体内。使新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评价深入了一大步。这一任务主要是通过Ⅰ~Ⅲ期临床研究完成。

  2、对新药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长期深入临床观察,这是临床药理研究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群体病人中评价某一药物的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是第四期临床研究的主要形式。如美国糖尿病研究组从1961年开始到1966年,能加协作12所大学共征集1027名病人来观察预防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血管合并症,结果发现服甲磺丁脲组的病人发生心血管病死率明显高于其它用药组,于是于1969年停止使用甲磺丁脲。美国fda专门有一个药物使用经验处负责收集上市新药副反应的报告(包括各地医务人员的自发报告)。在我国多系临床医生和药师的用药体会或偶尔发现的某药不良反应的零散报道。如此有组织有目的大规模的第四期临床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

  与相关学区别

  临床药理学和临床药学的主要区别

  (一)研究对象近几年来我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工作十分活跃地开展起来了。因为研究对象是人,尤其是对新药的评价均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范围如果纯属新药评价,则无疑是临床药理学范围。但象老药新用及中药作用机理的探讨,如利凡诺引产时其羊水中前列腺素水平的研究;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比较;老药苯妥英钠、地高辛、庆大霉素等我国正常健康人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应该是临床药理的内容。因为是评价老药,试验无需由权力机构批准,但有的试验从报道立章看欠周密性。如对正常健康未作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及饮食控制的说明。

  (三)临床药学范围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讨论十分热烈,内容相当广泛。如处方分析;总结合理用药;药师深入临床与医生共似用药方案;充当用药咨询;药代动力学试验等。

  (四)两者区别点就药物动力学试验而言,一般认为临床药理和临床药学的主要区别是:前才主要试验对象是正常健康人,每个上市供全身用的药物都应有药代动力学数据(国外已有数百种药物作了全面的部分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我国尚欠缺)。后者的试验对象是病人,尤其是肝肾功能不好者,被测药物主要限于少数治疗指数低及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在体内消除常数与剂量有关的药物。

  临床药理学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能

  (一)负责进行新药临床药理研究卫生部的临床药理基地要积极承担某药品的临床药理研究工作,在技术上有责任指导和协助各地临床医院开展和做好新药的临床试验和验证。并负责制订临床研究计划,组织临床试验,共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指定的医院完成卫生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的新药临床研究任务。在临床研究结束后写出有科学性的总结报告送研制单位并抄报卫生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二)对已生产的药物进行临床再评价各临床药理基地应积极开展所承担某类药物的已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工作,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药品按卫生部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实验研究,分析调整,做出科学结论。向卫生部及卫生厅、局提出评价意见。

  (三)负责起草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指标和评价原则各临床药理基地负责起草各类药品的临床试验及临床验证的要求、内容及观察指标,临床评价原则,使各类药品的临床研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各临床基地在开展临床药理研究工作时,应积累新、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方面的经验,随时进行科学总结,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及药物滥用的情况调查等任务,并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五)对进行新药临床研究的医生进行临床药理专业知识培训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三个临床培训卫生部临床基地的医生和培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医院的医生,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还可分专业举办小型的培训班。其它临床药理基地也可以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培训班当地临床药理骨干。各基地之间可进行横向联系,相互交流,逐步写出全国统一的临床药理讲义,使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建设一支临床药理队伍而努力。

  (六)开展临床药理专业咨询和信息情报交流各临床药理基地应积极开展临床药理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应对社会开放。对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应在本单位开展血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尽一切努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基地间应开展信息交流,是促进临床药理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手段。

  (七)承担卫生部及卫生厅交办的临时任务和临时性的临床药理任务。

【完整药理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药理学完整英文名词解释09-23

药理学总结名词解释09-23

药理学常用名词解释09-23

药理学名词解释整理09-23

药理学重点名词解释03-03

药理学名词解释大全09-23

淘宝名词解释完整版09-23

国际金融全面完整名词解释03-16

药理学名词解释免费版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