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

时间:2024-01-06 10:25:15 炜亮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性行为特征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

  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拉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2、人力资源管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指导和进行的人事管理活动,即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开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

  3、人力资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形成的,凝结于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品性和健康等。

  4、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来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的科学。

  5、人性:是指人的本性,它是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文学等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

  6、经济人:是指理性的经济人,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它是假设人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的一种人性理论。

  7、社会人:又称“社交人”。它是假设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利益固然可以受到鼓舞,但不能忽视人是高级的社会动物,与周围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影响的一种人性理论。

  8、自我实现人:它假设人性是善的,只要能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就可以把工作搞好的一种人性理论。

  9、复杂人:即权变人,是一种假设随着人的发展与生活条件的变化,人们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不断变化出多种多样的需要;各种需要相互结合,形成了动机和行为的多样性,掺杂着善与恶的混合的一种人性理论。

  10、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来中心,按人性珠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

  11、激励: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提高工作绩效,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12、组织外部环境: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它是组织本身难以控制的因素,通常以间接的形式影响组织系统。

  13、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它制约着组织成员的士气、创造力、乃至组织效率和目标的达成。

  14、人力资源成本: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怕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离职所支出的各项的费用的总和。

  15、获得成本:是组织在招募和录取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在招募和录取员工的过程中招聘、选择、录用和安置所发生的费用。

  16、开发成本:为提高员工的技能而发生的费用。

  17、使用成本:是组织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18、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资源在暂时或长期丧失使用价值时的生存权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包括劳动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

  19、离职成本:是组织辞退员工或员工自动辞职时,所应补偿给员工的费用,包括至离职时止应付给员工的工资、一次性离职金、必要的离职人员安置费等。

  20、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指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员的过程。

  21、职位:岗位是指某一工作制时间内某一个人所理解的一项或数项联系的职责集合。

  22、职务:是指主要职责在重要性与数量上相当的一组职位的集合或统称。

  23、职条:是指职责繁简难易,轻重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并不相同,但工作性质充分相似的所有职位集合。

  24、职务说明书:主要是对某一职务或某一职位工作职责权限及其任职资格等其它内容的全面的说明。

  25、工作评价:依据工作分析的结果,按一定标准,对职务的性质,强度责任,复杂性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的程度差异,综合评估。

  26、因素评分法:首先从所有待评价的工作中确定几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按标准评出一个相应的分数,然后根据待评工作总分确定相应等级。

  27、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具体的计量形式,对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有劳动者的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

  28、招聘:指为企事业组织中空缺的职位寻找合适人选。

  29、甄选:指采取科学的人员测评方法,选择具有资格的人来填补职务空缺的过程。

  30、面试:是经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

  31、培训:是向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相关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是由企业安排的对本企业员工所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和训练。

  32、学习: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

  33、员工考评:是考评者对员工及其所干工作考查评定的总称(俗称人事考评)

  34、评价性考评:又称总结性考评是一种全面考核评定员工对象的考评类型。

  35、考评指标:员工考评标准的具体形式,是对员工考评对象特征状态的一种表征形式。

  36、考评标志:揭示考评要素的关键可辨特征。

  37、考评方法:可以概括为印象评判,相对比较评判,因素分解综合评判,常模参照评判,效标参照评判等。

  38、薪酬制度:也叫工资制度,是指与工资决定和工资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原则、标准和方法。

  39、薪酬管理:是指组织管理者对员工的薪酬形式、薪酬结构、薪酬等级、薪酬标准等内容进行制定和调整。

  40、岗位工资制:是指按照不同岗位或职务的特点确定工资标准,并根据员工完成岗位职责情况支付报酬的工资制度。

  41、技能工资制:是指根据不现岗位或职务对劳动技能的不同要求和员工实际掌握的劳动技能水平而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42、绩效工资制:是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个人的实际贡献为主要依据来决定报酬的工资制

  度。

  43、结构工资制:是由若干个工资部分或工资单元组合而成的一种工资形式。

  44、按劳取酬原则:要求以劳动为尺度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报酬分配。

  45、同工同酬原则:要求对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支付同样的的报酬。

  46、外部平衡原则:要求一个组织的工资水平应与其他同类组织的工资水平大体保持平衡。

  47、劳动合同:就是员工与组织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组织和员工之间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48、职业: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

  49、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失败或进步快与慢的含义。

  50、员工保障管理:是指与员工有关的一系列制度如:社会保障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及作业条件管理等。

  51、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遇到的生活困难时,从国家、社会获得一定的经济帮助的社会制度。

  52、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3、工伤保险:是指员工 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员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员工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

  54、失业保险:是指不自愿失去工作的员工在失业期间获得一定的收入补偿。

  55、劳动安全卫生:指员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条件或状况以及保障安全和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或在法律、技术、设备、企业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人力资源的意思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戴夫·乌尔里克,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在此之前,人力资源被叫做“人事管理”。乌尔里克认为,现在唯一剩下的有竞争力的武器就是组织,因为那些传统的竞争要素,如成本、技术、分销、制造以及产品特性,或早或晚都能被复制,它们无法保证你就是赢家。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于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通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人力资源的六大特征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如下特征。

  能动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有目的地改造外部物质世界。其能动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两重性

  人力资源与其他任何资源不同,是属于人类自身所有,存在于人体之中的活的资源,因而人力资源既是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人力资源中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力,以及其他资源无可比拟的高增值性。

  时效性

  人力资源与一般资源如矿产资源不同,矿产资源一般可以长期储存,不采不用,品质不会降低。人力资源则不然,储而不用,才能就会被荒废、退化。工作性质不同,人的才能发挥的最佳期也不同。一般而论,25岁到45岁是科技人才的黄金年龄,37岁为其峰值。时效性要求人力资源开发要抓住人的年龄最有利于职业要求的阶段,实施最有力的激励。

  社会性

  人力资源处于特定的社会和时代中,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反映和影响人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法。人力资源的社会性要求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注意社会政治制度、国别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连续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连续性(持续性)是指,人力资源是可以不断开发的资源,不仅人力资源的使用过程是开发的过程,培训、积累、创造过程也是开发的过程。

  再生性

  人力资源是可再生资源,通过人口总体内各个个体的不断替换更新和劳动力的“消耗——生产——再消耗——再生产”的过程实现其再生。人力资源的再生性除受生物规律支配外,还受到人类自身意识、意志的支配,人类文明发展活动的影响,新技术革命的制约。

  人力资源的八大特性

  人力资源特性,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值,是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素质,是人力资源科学性、实践性的表现。

  一、不可剥夺性。人力资源是人的价值意义的内在贮存与外在表现,它是同人的生命力密不可分的,是同人的尊严与权益相联系的。不可剥夺性主要表现为:

  (1)不能压取,不能骗取,不能夺取;

  (2)一切不科学的办法都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3)一切不正当的手段都将带来人力资源的破坏;

  (4)尊重、支持、满足人的需要是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最佳方法。因此,不能剥夺,只能在任用中通过良好的管理与开发让其自觉运用与发挥。

  二、生物性。生物性是人力资源行为特征的因由与结果。生物性既存在双向的物质运动,也存在双向的精神运动,还具有单向的抵抗运动。生物性必然带来人力资源使用与开发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三、社会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信仰性,传统性,人群性,时代性,地域性,国别性,民族性,职业性,层级性,文化性。社会性反映出人的立场观点、伦理道德、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基本思想依据。

  四、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培养、贮存与运用是同人的年龄有直接关系的。不同年龄阶段反映出人力资源不同类别发挥的不同程度。这种不同时效的反映,也是一种自然规律制约的结果。它为人力资源使用的社会政策与技术手段提供了重要参考。如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培养教育资源增存阶段;青中年时期,主要是资源运用与发挥时期;老年时期,主要是剩余资源价值发掘阶段。人力资源的时效性显示出用时有效,用必及时,用逢其时,过时效用不大或无效用;用必须因类而不同,因目的而不同。

  五、资本积累性。人力资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活资本,是最现实的生产力。这种资本是靠不断地培养、教育、维护而形成的,是投资长期积累的结果。其结果显示出:第一,投资伴随人的终生,资本的积累也伴随人的终生;第二,由投资形成的这种活动资本量具有反复利用性;第三,滚动式的资源(资本)运用发挥形式,必然造成无限增值性。资本积累性要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大投资以支持良好的培养、教育和维护。

  六、激发性。激发,来源于人的满足需求心理。人力资源的激发性在实践中表现为:拉动力量的激发,协同与启示力量的激发,推动力量的激发,刺激力量的激发。激发性为潜能开发提供了理论方法,是激励机制的出发点。

  七、能动性。能动性,是人在自我价值实现中的自主运动行为,是人力资源作用发挥的前提。能动性表现为正向能动与负向能动,其对社会的作用意义是不同的。人力资源的政策应使其充分发挥正向能动,减少和避免负向能动。

  八、载体性。载体性是人力资源具备装载、运输、传递的能力,是不可剥夺性的必然结果。人力资源的载体性取决于:一是确实有能力承载;二是确实承载了有用资源;三是确实能输出承载之源。人力资源的载体性,为人才的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

【人力资源培训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名词解释人力资源管理06-04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整理09-23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汇总09-23

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最全汇总09-23

考试范围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09-23

常用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09-23

人力资源培训心得05-22

人力资源员工培训05-18

锂电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