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中国荔枝酒的产业现状

中国荔枝酒的产业现状

时间:2023-05-23 18:04:44 兴亮 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荔枝酒的产业现状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吃过荔枝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荔枝酒的产业现状,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荔枝酒的产业现状

  全世界果酒产量约为3000万t,广东省荔枝年产量500多万t。如果将广东每年生产的鲜荔枝全部用于酿酒,只能生产出150万t荔枝酒,在国际市场空间很大。国内市场上,广东一年的果酒消费量就达30万t,但是我国果酒的人均年消费量只有0.2~0.3l,这与世界人均消费的6l差距很大,因此,荔枝酒具有很大挖掘潜力。目前,我国荔枝酒的生产厂家不多,且大部分厂家的生产量相对较少。生产荔枝酒的公司主要有广东惠来帝浓酒业有限公司、广东长乐烧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桢州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从化顺昌源酒厂、广东十二岭酒业有限公司等,且荔枝酒并非其主打产品,荔枝酒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的荔枝主要靠人工采摘,采摘成本较高,且供应相对较慢。虽然荔枝酒生产工艺要求比较严格,但是由于原料本身的热敏性、易褐变等问题,依然难以保证荔枝酒具有怡人的口感,难以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荔枝酒的研发现状

  荔枝酒发酵菌种的选育和荔枝原料的选择

  目前,一般用于荔枝酒生产的菌种是生产葡萄酒的菌种。在选择荔枝酒生产专用菌株的研究中,谭余良等以6株产香酵母和2株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异常汉逊氏酵母y4产乙醇较低,发酵的荔枝酒感官特性较好,香气协调悦人。钟秋平等研究了5种活性干酵母对发酵荔枝酒酒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qa23和dv10酿造的荔枝酒香气细腻、清净爽快、酸味适宜,较适合用于酿造荔枝酒。

  荔枝品种多样,有挂绿、糯米糍、桂味、淮枝、白糖罂、妃子笑、三月红、白蜡、仙婆果、青甜犀角子、黑叶、香荔、水冬、蜂花、乌叶、双肩玉荷包、雪怀子等几十个品种,不同品种的荔枝,其口感、特性差异较大。牛蕾等研究认为,荔枝的香气和糖酸含量是影响酿酒品质的重要因素,以仙婆果、糯米糍、白糖罂、妃子笑、黑叶、香荔、白蜡、双肩玉荷包、淮枝为研究对象,得出仙婆果为酿造荔枝酒最佳品种,糯米糍、淮枝、妃子笑为酿造荔枝酒优良品种。岳强等以水冬、蜂花、乌叶3个品种的荔枝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荔枝在发酵过程中比重、总酸、挥发酸的变化情况,最终认为乌叶荔枝最适于酿酒。

  发酵工艺的控制

  荔枝酒的发酵工艺一般是,荔枝榨汁后将全汁ph值调节至3.5~4.0,在15~25℃的低温范围内进行发酵。杨幼慧等以白蜡、黑叶荔枝为原料,全汁发酵荔枝酒。结果表明,荔枝取汁时,每1kg果肉应加入300mg偏重亚硫酸钾,将果汁调整至ph4.0,可溶性固形物25%,接入扩大倍数为11的经驯化的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以20℃进行发酵,酿出的荔枝酒具有荔枝果香和醇香。乔小瑞[10]等以乌叶荔枝为原料,全汁发酵,研究的较优的荔枝酒发酵工艺为:菌种vl2接种量0.5%,起始发酵ph4.0,总糖20g/100ml,以20℃发酵4d。罗富英等采用荔枝全汁发酵果酒,在研究范围内所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调节荔枝汁ph3.5,接种葡萄酒酵母5%,在22~25℃下发酵8~10d;高敏等以乌叶荔枝为原料,采用荔枝全汁发酵荔枝酒,添加150mg/l活性干酵母于果汁中,发酵过程中添加60mg/l亚硫酸,发酵温度控制在15℃,在发酵结束后补加60mg/l亚硫酸,所得荔枝酒澄清透明、果香浓郁,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

  香气成分的研究

  影响荔枝酒质量的因素控制研究

  在荔枝酒发酵过程中,经常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滞、酸败、褐变等问题,各专家学者对此类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在荔枝酒发酵过程中,经常出现发酵迟缓或停滞的现象,张斌等研究认为,此类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酵母的营养问题。在荔枝汁发酵时添加60mg/l的谷氨酸及60mg/l的精氨酸可解决此问题,且在荔枝发酵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谷氨酸后,生产的荔枝酒刺激性气味减弱,香气浓郁,酒中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具有果香气味的酯类物质含量增加,同时具有尖刺气味的高级醇类物质及乙酸等的含量减少。

  褐变是荔枝酒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陈坚生等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荔枝酒的褐变和主要致褐因子。结果表明,总酚降低、还原型vc降低、溶氧消耗量增加、5-hmf增加。总黄酮、还原糖的变化量可显著提高荔枝酒的褐变指数,在35℃贮藏条件下,荔枝酒褐变指数增加主要由于总酚降低量与溶氧消耗量的交互作用。

  荔枝酒的生产对于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为了有效的保证质量,岳强等对haccp质量管理体系在荔枝酒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包括原料的验收、清洗、破碎去皮核、发酵、倒酒、下胶澄清、灌装等关键工序。

  目前,一般用于荔枝酒生产的菌种是生产葡萄酒的菌种。在选择荔枝酒生产专用菌株的研究中,谭余良等以6株产香酵母和2株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

  国内外荔枝产业现状

  荔枝在国际水果市场属小宗商品,主要以国内消费为主,国际贸易市场有限,原因在于各荔枝生产国都具有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和能力,同时缺乏足够的冷藏和保鲜措施以及其他的出口设施;据粗略统计,荔枝国际贸易量每年约为5万t左右,荔枝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相当高,平均每千克3-8美元,稳稳地占据着国际水果的中高档市场,出口潜力巨大。目前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少量分布在四川和云南。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荔枝总面积866.82万亩,总产量155.2万t。产品销售以鲜品为主,荔枝干或者其他加工产品为辅。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制约我国荔枝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生产成本高,产期集中,保鲜和贮运难等。

  荔枝种植品种多乱杂劣,结构欠合理

  地方品种主要在产地销售,国内外打不出品牌,产地有的地方缺少优良品种,大路货居多,上不了规模,打不出品牌。

  总体产品科技含量低,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目前中国的荔枝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荔枝劳动者整体科技水平低,加大资金投入能力有限,病虫害经常发生灾。造成总体荔枝产品科技含量参差不齐,产量和品质极其不稳定。

  产期集中,保鲜难,流通难,加工难

  荔枝成熟期是每年的4至8月,但大部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但目前我国产区冷藏保鲜储运的基本设施基本上还未能配套,容易断链和脱节,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远销。造成荔枝如果抢不得黄金时间采收和运输销售,荔枝这一“水果贵族”只能就地贱卖,甚至难卖。我国荔枝加工企业规模不一,多数地方缺乏龙头企业。

  荔枝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荔枝种植是家庭为主分散式的,荔枝协会比较少,即使成立有,也存有规模也不大、管理不规范、运转不灵活、资金难保障、促进作用不明显等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产区能很地利用专业合作组织搞活荔枝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

  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

  我国荔枝产区中,多数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断链。表现在:道路狭窄不平、水利灌溉设施残旧落后、水果市场缺乏、宣传不到位、流通队伍不强等。

  荔枝出口贸易受阻,国际市场打不开局面

  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如荔枝进入美国要过三关,即需通过FDA检查,联邦药物管理局和海关的检查。造成我国荔枝出口贸易受阻严重,国际市场打不开好局面。

  政策投入不够

  荔枝作为我国的大宗热带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对作为荔枝产业主力军的民营生产、加工企业贷款问题上条件非常苛刻,贷款时间和速度也无法保证。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趋势

  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

  未来中国荔枝产业发展更加注重品种选育,一些优势老品种得到巩固和推广,向外型和风味佳、丰产的新品种将逐步代替一些低品质、低产量、发展潜力小的品种。如桂味、妃子笑、香荔、怀枝等一些老牌品种将进一步扩大,贵妃红、无核荔枝、鸡嘴荔等将逐渐代替一些杂牌品种。预计全国在10年内可全部淘汰低劣品种,贵妃红、无核荔枝等名优新品种将推广至总面积的20%以上。预计全国荔枝适植区域限制近年来不会有较大的增长,总面积仍将保持在60万hm2左右,重点是进行产业布局调整,优良品种的新植面积仍会增加。主要做法是在海南、广东增加早熟优质品种比例。比如广东现已选育出优质细核甜三月红荔枝新株系――阳春红荔枝,维持广西中熟品种面积,适当增加四川、福建晚熟品种比例。

  栽培技术、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为提高荔枝经济效益,我国将继续采用标准措施发展荔枝生产:优化品种构成、结合配方施肥,实施管道灌溉、修剪与树冠调控、采后分级保鲜处理等,栽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还会进一步增强,未来5提。全国掌握先进荔枝栽培技术人数将达到世界的68%,荔枝单产会保持在4400kg/hm2以上,高于全球荔枝单产2775kg/hm2平均水平,收获面积保持在31万hm2以上。荔枝产品质量处于世界中上水平,一些发达国家注重加大到果园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投入,生产能力略高于我国。

  生产规模化、组织化

  和其他农业产业一样,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体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荔枝产品产期短、产量大,目前中国荔枝产业链的完成还比较松散和软弱,销售方面还是主要靠经销商到产地直接收购,交易手段落后,采后处理设施及仓储设备仍不完善。根据目前我国对荔枝产业的重视程度,为延伸产业链,我国荔枝产业必然从提高栽培技术、增强品质、提高产量、搞活荔枝产品深加工、激活荔枝流通环节等方面入手,大力扶持和培育荔枝中介组织,建立荔枝生产协会、荔枝流通协会、荔枝加工销售协会等荔枝流通载体。区域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产品包装和加工技术日趋成熟

  我国将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增强荔枝果农和农民工掌握先进的荔枝采后选果、包装和低温处理技术,估计培训果农60%以上;将从政策和技术上重点扶持荔枝加工企业发展。将据专家预测,今后荔枝采后低温处理能力要由目前的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加工产品要由目前的不足5-8万t提高到50万t左右,其中用于荔枝罐头30万t,用于制荔枝干15万吨,用于制酒16万吨。

  进出口贸易逐渐增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水果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我国是荔枝主产国,仍有来自越南毛荔枝的冲击,出口门槛也将增高。然而我国非常注重对荔枝进行深入研究,相关人员必然更加熟练掌握WTO规则,熟悉并能熟练运用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透明度原则、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提高荔枝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和应对能力,扩大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和开发新市场。

  中国荔枝产业发展对策

  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作为荔枝产业发展的指导主体,加强对荔枝果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给予相应补贴。通过建立荔枝生产、加工、流通和内外贸统管的协调机构,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加大荔枝专项科研资金投入,建立新技术的生产示范基地,给果农提供更多学习新技术的机会,政府无条件指导各地建立荔枝协会,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扶持一些主产区(可延伸到乡镇)荔枝协会的建立和发展。对荔枝果农进行相对补贴,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及时推出荔枝农业保险。在水利、道路等设施方面,重点加大对荔枝主产区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及时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促进荔枝产业链的形成,特别是荔枝上市的相关信息,按小时更新,以便各地客商及时掌握,维护果农利益。

  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稳定种植面积,在此基础上优化荔枝产业生产布局。按照荔枝各品种的生态适宜性、种植习惯和商品特性统一规划,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一方面充分发挥品种特性,生产质优价高的荔枝;另一方面可避免各地盲目种植优质品种,上市期过于集中,缩短荔枝鲜果供应期。

  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含量

  政府部门加强引导,鼓励和帮助果农组建荔枝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协会带动荔枝果农的生产能力,提高荔枝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荔枝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和采后商品化处理,扩大销售,提高荔枝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推广无伤采摘、分级、洗果、打蜡、标注标识、标准化包装等,在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产品促销、市场开发、标准化生产、规范经营行为、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作用,提高荔枝的商品率和商品价值。

  加强技术攻关,培养龙头企业,解决保鲜难和加工难问题 荔枝的贮运保鲜技术尚未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荔枝加工品主要为荔枝干、冷冻荔枝和荔枝罐头等初级加工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技术攻关,适当扶持一些有潜力的企业,增强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酱、荔枝调味品和保健品等深加工品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延伸荔枝价值增值链。

  实施品牌战备,提高我国荔枝竞争力

  国内方面,根据各地实际树立品牌,改变以往比较粗犷的“荔枝之乡”的竞争理念,实施荔枝质量识别标志制度和地域标志保护,如广东一些地区可实施“怀枝”品牌战略,广西地区继续实施“灵山香荔之乡”、钦北“黑叶荔之乡”品牌战略。国际方面,积极进行品牌策划与国内外商标注册,避免过多注册绿色无公害标志,应统一品牌形象,一致对外,打出独特的中国牌。

【中国荔枝酒的产业现状】相关文章:

中国人的餐桌倒酒和敬酒礼仪01-22

咏荔枝原文及赏析08-24

《荔枝图序》教案03-05

健康产业调研报告07-14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01-03

产业发展调研方案12-28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4-03

乡镇产业调研报告04-07

产业租赁合同10-26

乡镇产业工作总结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