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时间:2023-04-21 14:05:46 蔼媚 赏析 我要投稿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如果说到命运,我相信许多人就会联想到贝多芬,对啊,在很多人心中,命运一词已经代表着贝多芬,同样贝多芬也成了反抗命运的代言人,我想,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一首交响曲有着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第五交响曲《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战士用生命为我们书写得篇章。

  命运对于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寒音乐家庭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而言似乎一开始就是那么的不公平,自幼在父亲的强制要求下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但是其父想要将其培养为天才演奏家的愿望却没有成功。11岁的贝多芬在波恩剧院当了一名乐手,此时的他开始孜孜不倦的自学,阅读了许多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此后,在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教授的帮助与影响下,他认真攻读了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这对他以后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92年,贝多芬定居维也纳,最初,贝多芬因其天才的青年钢琴家身份受到了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但是随着他与贵族小姐的爱情的多次夭折,他日益增长起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予以反抗的心态情绪。1796年,患了耳疾的贝多芬在郊外企图自杀,但是坚强的贝多芬经过内心的斗争和审慎思考,重新振作起来,也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我想那么贝多芬就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灵魂建筑师,贝多芬面对命运的不公感到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这来自灵魂的呐喊激荡着每一个人的灵魂,给人以巨大的力量,让人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和人生挑战。那在面对人生中的失败、痛苦、离别、欢乐,英雄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他的意志必须付诸行动,同束缚他的命运之力展开了搏斗,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在披荆斩棘、历经磨难后,最终点燃了自由的火炬,朝着胜利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这便是《命运》给人的真正的人生意义。

  在第一个乐章的开始,便是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强有力的敲打着人们的心灵,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简短的音符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贝多芬曾这样说:“命运就是这样叩门的。”对啊,简单直接,却把乐曲立刻拉入惊心动魄的气氛中,紧张的音调激荡着悲剧性因素,以威严甚至凶险的面貌展现给听者。它以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音响有时阴暗凶险,有时则欢愉和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则悲戚和低沉,犹如模糊的回忆一般。当那音符震撼心灵时,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也随着音响的起伏而不断的波动,当音响越来越强的时候,自己的心脏也会随之越来越紧张的跳动,我可以感受到那四个音符带给自己的感觉十分的强烈,精神也会彻底融入到那份紧张的氛围中。

  接着就是一段舒缓的旋律,与第一个主题的悲剧形象不同,体现了人们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在这里,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豫不定转换为坚定的决心。它带给人的是安静、温暖,让听者有一个放缓心情的感觉,使得在听这段音乐时,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更多了一种光明驱逐黑暗的感觉,渐渐地有一种英雄气概的节奏给人以激励,感觉好像是一支雄伟的凯歌,让人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在紧接着的乐章中,基本主题由一个上升又忽而下降的旋律和一个答句组成,在这一主题中既有急切的冲动,又有犹豫和顺从。它仿佛表现一个人内心不平静的感情。命运的动机又再次闯入,这个改变了容貌的命运动机,音响威严,有一种挑衅的意味。在乐章的中段出现了明显的转折,悲剧性的小调转化为明朗胜利的C大调,使扰人的犹豫,不愉快的思索,尖锐的斗争,全部暂时消失,到处是漫无节制的欢乐,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力量;一个情绪健壮强烈的民间舞曲的旋律带来了真正晴朗的乐思和喜悦的情调,体现出民间欢乐的舞蹈场面。

  第四乐章构思宏伟,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欢腾、光明和胜利的气氛,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胜利和光辉节日的情绪,具有积极地一往无前的以及强壮饱满的音响,更使主题增添了英雄性的光辉。它使整部交响曲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焕发出耀眼的光辉,说明英雄在同命运的激烈搏斗中终于战胜邪恶的黑暗势力而获得最后的胜利。在舞蹈主题的狂欢中,又轻轻地奏出了命运主题,这次它不再是以前那种凶残狂暴的面目,而是变得极其虚弱和无力,它已被人民的强大力量所摧毁并很快淹没在人民胜利的海洋。同时,它告诉人们,在欢乐的时刻,千万不要忘记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乐章再次进入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并在万民胜利的排山倒海的气势中结束。

  其实自己以前有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但是之前仅仅是听过而已,对其所包含的的感情并没有太深的感觉,直到这次在课堂上遇见它才让我真正的认识了它。我自身对于交响曲这类音乐的感触并没有那么强烈,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我听见了那熟悉又陌生的命运的叩门声,之前多次听只是觉得它给我一种很强烈的感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想到自己会有机会来了解它。在赵京封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接触交响乐,有了老师的讲解,自己再去感受贝多芬的《命运》,发现似乎多了许多东西,那种不断斗争,不屈服于命运,从黑暗走向光明,与命运殊死搏斗,获得胜利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之前的我根本没有想到过在那音符间可以包含着那么多那么强烈的感情,纯粹的只是听觉上的感受了那种震撼,但还不是那种达到心灵的震撼,只有当真正了解了这一首曲子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了解一首曲子给人精神上心灵上带去的那种震撼,才能激起听者灵魂的共鸣。贝多芬将他在患耳疾后重新振作,与命运抗争,不屈服于命运,坚决要扼住命运咽喉的不屈的呐喊融入到了《命运》中,让听者能从中得到激励,汲取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命运》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的责任感,使人们仍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这当是《命运》对我的激励,也是对每一个它的听者的激励。

  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其实自己抱着的更多的是好奇的心态,再加上对于交响乐自己真的是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在课上就也会挺无聊的,但是自己在这门课上真的也是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交响乐,虽然我可能不是很懂它,但是它却能与我的心相呼应,安东尼奥·维尔瓦第的《四季》也是我很喜欢的,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听着它,会让人有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感觉,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能走进一个人的心,当然,如果没有这么一门课,没有赵老师的引领,我可能也不会真正的了解到音乐的魅力。同时,我也觉得自己以前太过无知,每一门课,每

  一种学问都有着它的独特之处,都有着它应有的价值,当自己觉得它没什么用时,只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了解它。在这儿呢,我也想给赵老师提个建议,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再生动一点,那么就更完美了,音乐鉴赏是门非常有深度的课,也是一门能提高个人修养的课程,这也正是我能感觉到的。对于经典音乐,我觉得它的每一格音符都好像是在我们的心头跳动,每一格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经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这也是经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最后祝愿赵老师身体健康,希望这门课程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同学欢迎。

  创作背景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小姐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一连串的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更不想屈服于命运对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运、向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的创作。

  鉴赏

  生活中有苦难、失败和不幸,也有欢乐、成功和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是,人不能听从命运的安排,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随时与厄运抗争、战胜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才能建立起丰功伟绩,这就是《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中心意蕴。整部交响曲以四个乐章的形式从多方面揭示了这种斗争性思想,其中的第一乐章充满紧张性、严峻性和悲怆的气氛,是整部交响曲的基础,体现出各种情绪的对置和人内心最尖锐的矛盾。

  第一乐章,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阴暗、冷酷、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接着,主题以弱的力度急促地出现在各个声部,似乎是一声巨响后的余音,也似乎是厄运在四处蔓延。随着力度的渐强,命运主题在乐队合奏的轰鸣中又一次出现,并稍加变化向前冲去。它开始时有些惊慌不安,以后逐渐活跃起来,试图主宰一切。突然,两个强烈的和弦将它阻截住。瞬间的沉寂之后,嘹亮的号角声在圆号声部奏响。随即,抒情的第二主题呈现,这是作曲家内心的写照,在这安谧、温暖的音乐中作曲家表达了渴望安宁的心境。此时,躲在低声部的命运主题越来越执拗、坚决,伺机重占领地,然而,一个强有力的坚定的旋律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将它淹没。在这段音乐的末尾仍可听到厄运的挣扎声。

  第二乐章,凶残的命运终于露头了,它阴暗地、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着,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以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人的一切。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它在召唤人们奋起斗争。渐渐地,音乐的力度在减弱,音区频繁交换,音调低抑、不稳定,似乎是对斗争产生怀疑、动摇。突然,命运主题又凶猛地闯入,它粗野地呼号着,在大爆发的高潮中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时而不安,时而跃跃欲试。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使它停下了脚步,这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随后,命运主题继续向前进行,试图主宰一切的势头愈发强烈。当第二主题奏响时,阴霾暂时消失。但厄运不肯罢休,直到强有力的坚定旋律把它吞没。乐章结尾,人与命运的搏斗更加激烈。开始时,命运主题以强的力度、宏大的音响傲然伫立,而后,号角性的音调奏响,它同小提琴奏出的不断上行的音流一起形成了一股驱逐厄运的力量。几经搏击,人还是没能摆脱凶狠残酷的命运,音乐在命运主题不可一世的锐气中结束这一乐章。

  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描绘出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开始时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乐队全体奏出辉煌的第一主题,然后用弦乐表现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像是无边无际的人群,汇成了欢乐的海洋。接近展开部的高潮时,狂欢突然中断,远远地又响起了命运的威吓声,但已经不再像第一乐章时那样强劲,反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在尾声部,辉煌明亮的第一主题再次响起,呈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群众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寓意这场与命运的决战,最终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

  作者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逝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相关文章:

赏析第五交响曲贝多芬03-25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03-25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03-25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03-25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03-25

命运交响曲的赏析03-25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05-10

锅碗瓢盆交响曲教案03-05

惊愕交响曲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