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时间:2022-11-22 08:17:25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

新一轮课程标准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新。就像医生治病一样,只有找到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探索。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倡导“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恰恰与素质教育相吻合,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更善于解决未知的问题,变“学会”为“会学”。

2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弊端

一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师以详尽的例题来克服学生接受知识上的困难和学生以大量解题来弥补知识的贫乏的误区。结果造成了以题海战术来达到应试教育的目的的恶果。这样培养的学生尽管也能解答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甚至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很好成绩,但是学生的知识掌握却很肤浅。表面上看,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高,实质上从深一层考查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有序思维能力就更低,这是标准的“高分低能”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以单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造成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师将现成的知识和经验“填鸭式”地输给学生,学生以此为依据,进行大量的解题,强化记忆,这样就算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但这样的教学活动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往往反映,教师讲的例题听明白了,但一到做题就不会了。正是这种不良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应试教育中“治标不治本”的弊端所在。 4 及实施

4.1

4.1.1教师观念的转变

每位教师实质上都有其教学观念,犹如每个人都有其人生观一样。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教学观念的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能否实现改革目标,归根结底还在于作为课程改革实践者的教师对课程改革目标、性质、内容、方法、评价等相关内容的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而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所扮演的角色必须转变。为此,教师必须要从新的视角、从理性层面去定位学生并重塑自我。

4.1.1 .1建构新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新课程体系充分肯定学生的内在价值,将个性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理念,首先要求教师改变陈旧的学生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要着力改变学生由来已久的自我认识和学习方法,通过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从被动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主体,要自己思索、自己动手、独立学习。具体说,教师应赋予全体学生比传统教学中多得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体验,善待学生生命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给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思考、辨析的空间,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

4.1.1.2 实现教师角色的自我确认

首先,是教师自我权威意识的消解。具体说,教师应放弃对学生及教学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将自己的“教”定位于对学生“学”的行为的引导和启发上。其次,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研究者”角色也会逐步确立。教学观念的转变实际上就是对已有教学观念的改造和检讨,它是一个不断思考和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应立足于新课程实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教学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学,从而促成教育研究的自觉性。再次,教师还必须是一个学习者,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去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对教学活动分析、研究、反思以及改善的能力等。一言以蔽之,教师必须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

4.1.1.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往应是一种对话式的“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师生双方以知识作为对话的文本,尊重彼此视界的差异,敞开精神,相互接纳,无拘无束的自由交流,最终实现视界的融合及知识的生成。对话式教学要求师生双方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丰富的人彼此真诚交流,每一方都把另一方看作可与之对话的“你”,双方都作为完整的人在完整的精神世界深处投入到对话中,互相接纳、敞开、理解。换言之,教师不是作为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创生知识;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通过与教师的对话而与知识对话,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意义。对话双方通过彼此心灵的互动与沟通,共同创生和开发课程,并探录、体验、感受知识之中、之外的世界或存在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1.2 以人为本,落实新课改中的学生地位。

对于学校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作为对传统教育偏重教师主体地位的一种矫正,在当前更应强调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1.2.1 尊重学生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不要只看到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优点,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要善于赏识和激励学生。在学校一切活动中,教职工应通过语言(包括形体语言)来肯定学生,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不偏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环境和氛围。

4.1.2.2 相信学生

师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仅能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够密切师生感情,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求教师首先应理解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或是“标新立异”的想法,既不要认为是胡思乱想,也不要给他们的思维套上成人化的框框。要相信学生有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能力,相信学生的“性本善”,并努力为学生在多方面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如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发表不同的意见,在 班级管理中推进民-主化,让学生全面参与管理等,都能有效地发展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1.2.3 服务学生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就是服务”,作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地位的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切实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把为学生服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少一点严厉,多一点亲和;少一点权威,多一点慈祥;少一点命令,多一点思想工作。要善于找准为学生服务的切入点,为学生主动发展“穿针引线”、“铺路搭桥”,不为“省事、省时”而对学生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举行班会、小组会、生活会以及文体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热心当好参谋,创造条件,提供良好服务。如此,必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

4.1.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应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才会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意义”。因此我们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是在全新的教学理念支撑下而进行,特别是面临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下,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就需要教师树立起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4.1.3.1情感数学

当代国际中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情感的主线,他们无论是大纲、教材、还是课堂教学不失时机地要体现“情感数学”的理念。数学课程内容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所喜爱的事与物或话题。这在大量的数学计算题、统计、概率中比比皆是,教师的数学教学也是千方百计设法激起学生的数学情感。包括专用的数学教室也精心布置了很多与数学有关的奇妙图案和数学哲理语句,天花板上吊挂着学生制作的几何体模型等,通过这些来吸引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4.1.3.2活动数学

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最真实的反映。世界是由活动的物质所构成的。因此,数学应该是活动的数学。即使有理论的数学,那也是为了更好的活动。这是国际上数学家们所倡导的理念,并也在他们的课堂中实践。在很多数学课上,有他们称之为“热身活动”的环节,教师要有大量的提前准备工作,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热身活动,如折纸,猜谜,游戏等让数学的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的眼、口、手、脑动起来。比如二次函数图象的掌握与巩固:教师拿出制作精美而标准的很多二次函数卡片和它们的图象卡片,让学生分组配对,一组说函数或图象,另一组找相应的图象或函数。学生活动得积极,知识掌握得也快,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了有趣的数学活动。

4.1.3.3合作数学

数学需要勤思考,肯钻研。但数学不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更不应该一意孤行。数学需要合作,把我们的数学学习变成一个合作数学的过程,你会时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种成功的体验是唤醒学生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思维的成功之举,当我们把这种合作学习的理念真正的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我们常见到的三种模式教学中就能很好地运用着合作数学的理念:1.课堂教学。比如探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是一节复习课。老师把学生进行分组(四人分成一组),设计了三个合作学习要求:(1)本组给出一个二次函数,如y=(1-x)(x+3)。四人通过思考、讨论后,列出四个缺一不可的能确定此二次函数的条件。(2)由本组每人用卡片写一个条件后交给另一组,另一组进行讨论,先画图再求解析式。(3)每个小组互换卡片,进行4—6次训练。小组间展开比赛,看哪个小组既快又准。2.户外数学。这节课教师把同学们分成若干组,带到草坪上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后再交流小结。问题(1)找出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三顶点用钉子表示,三条边用绳子表示,老师预先在外心处埋下钉子,另给两根绳子,要求用这两根绳子找出外心(钉子),找到的小组有奖。(2)每组发一张卡片给其中一人(不给其它同组同学看),该同学用语言描述卡片中图形,让其它三位同学合作在草坪上用绳子(必须用完)画出图形。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小组合作竞赛。四

人一组,每组四个成员必须通力合作,在半小时内完成20道题目,总分100分。规则是每组选派一名同学沿指定的路线到裁判处拿题,由四人合作求解,解完后送给裁判。若对,拿

下一题;若不对有两种选择,一是拿回再做,二是放弃,拿下一题。最后给优胜组颁奖。在这几种教学过程中,老师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调控者。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积极交流,兴致高昂,思维活跃,形成了动态的学习过程。同时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

4.1.3.4发展数学

数学的教学更在于发展数学。这个理念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教材内容上,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如何便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准确便捷地运用数学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认为在现实世界中能运用好数学就会发展数学。所以我们看到诸多国外的中学数学教材就很注意内容的改革发展,删去了平面几何的理论性系统教学,保留最实用的部分,注重测量与计算,几乎没有证明,所谓的“证明”也就是举例验证。还看到从8年级到13年级都有大量的统计、概率。让学生在初中就会熟练进行资料整理和比较分析。到了高中年级这些知识仍然延续扩展下去,并逐步加深。二是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我们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看最终结果—数学成绩,还要看他每学期甚至每节课的数学发展,即:应该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增值”。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数学、去发展他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也就是数学的个性发展,那么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成功的。

4.2 的实施

4.2.1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情境来自于教师。教师站在讲台上,已构成了学生思维的外部环境,教师的形象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唤起他们关注事物、质疑问难的起点。每个孩子的大脑都是开采不尽的资源,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实现“自我开发”。当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有了探索知识的愿望时,课堂便有了良好的开端。例如:在《有理数》一章开始要引入负数时,标题为“数怎么不够用了”这个标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人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问一个究竟,探一个明白。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

4.2.2 与学生共同探索、交流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还要加入到学生之中,与学生共同探索、交流,教师不是以权威和智慧的化身自居,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脉膊与学生共同跳动,产生共振与共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初一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中,问第n个图形中由多少根火柴组成。口田皿皿.口(1) (2) (3) (n) 上一题看起来问题并不难,但思考问题角度很多,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探索、交流,再将自己的思考方式与学生共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可以使我们头脑变得灵活。

4.2.3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疑问”是发现和创新的前提,没有质疑就没有发现,更不会有创新。教师在教学中应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凡事问“为什么?”不要觉得学生的问题幼稚可笑,更不要武断地说:“这个问题没价值”。以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初二数学“轴对称”时,老师问:“我们学过的几何图形最多有几条对称轴”?一个学生很快就说:“无数条”。另外有一个同学就站起来,问:“为什么呢”?在这时有很多同学小声说:“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老师因势利导,请学生回答,这样不仅给问题解决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2.4 课后小结、反思与评价

每堂课结束后都要有小结,学生和教师都要反思以下6个问题。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②得到了什么启发?③有哪些知识和能力的收获?④有没有创新发现或有意义的思想言行?⑤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⑥有哪些是需要总结经验和教训的?由此学生的激-情被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被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大堤高。总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及内在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激?励,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能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学校、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中国科学院王梓坤说:“数学的贡献在于对整个科学技术水平的推进与提高,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滋润,对经济建设的繁荣,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可见,数学是素质教育的载体、是启迪智慧、开发悟性、挖掘潜能、净化思想、提高素养的重要工具。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2017-05-12 20:03 | #2楼

断断续续,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精读了这本书,也做了详细的笔记,这是一个本教会我们新教师怎么备课、上课、听课、分析课的实战用书,我不想作一篇5000字的读后感,更想把它看成是对整本书的摘录和浓缩,每当我想再次回顾这本书却没有充足的时间详读时,能通过这篇文章倾其全貌,虽然我知道不太可能,但我还是放开膀子,这样做了。虽不能倾全貌,望得一二足以。

教学策略是在教育理念下对教学任务的系统谋划和具体措施。它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两个整合体:第一,教学策略是基于理念的整体教学谋划和具体教学活动措施的整合体;第二,教学策略与影响其的因素构成了一个整合体。因此,本书在第一章小学数学策略概述中,首先提出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这可以看成是本书所提倡的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更是笔者基于多年实践研究,对于有效实施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文中明确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要素:数学课程目标、数学课程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活动的系列设计及教学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要素的具体内涵及其关系,数学是一门理性而又谨慎的学科,小学更是基础,本书即从宏观整体考虑教学策略,做了系统概括,又细致微观的分析小学数学各个部分的区别与具体到每一课的设计。

本书后几部分对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内容领域做了细致分析。从课程目标、课程主线、具体内容的要求,一直到具体内容的教学建议。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选取重点逐一摘录并谈谈我的理解与反思。

一、数与代数

《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当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说表达的问题。”运算能力不仅仅是指能够根据法则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还包括理解运算的意义和运算的算理,根据问题需要选择

合理的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数与代数课程的教学原则:第一,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意识)、运算能力,围绕着这部分内容的核心词认真设计教学。第二,应注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即突出探索问题情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运用数与符号的计算或推理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为了实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数与代数的教学必将强调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和活动,使学生体会数与符号用来表示及交流的作用,感受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第四,数与代数中存在着大量的规律和法则。第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大量繁琐、重复的操练得到了简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数的认识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数的应用四条主线:

(一)数的意义的教学策略

注重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注重使学生体会数的丰富意义;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

(二)数的表示的教学策略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数的表示不仅仅是数的读写,虽然这一点是基本的,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数“这样表示”背后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对于一个重要概念的体会,任何单一的表示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来说是不够的。只要有可能就要鼓励多种方式的使用。另外,面积模型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三)数与数之间关系的教学策略

有关数的大小关系主要包括:数的相等、大于、小于的意义及符号表示,大小比较的方法,大小比较的应用,以及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四)数的应用的教学策略

数是现代社会人们的表示、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有效手段。大至国际军事情报、经济信息、科技动态的密码传递,中至电话传递、邮政编码,车辆牌号、身份证号的表示,小到学好、房间号,可以说数字无处不在。因此,数学中应用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如可以设计要求学生说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及其作用的活动;鼓励学生调查班级编号、饭店房间号、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是如何编排的,以此为启发给学校的每个学生进行编码,要求从每个学生的编码中能看出这个学生是哪年级哪班的、

哪年入学的、是男是女。

(五)估算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鼓励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六)精确计算的教学策略

计算方法的探究及算理的理解;计算法则的内化与形成;计算法则的熟练;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七)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

以四则运算的实际背景为线索,注重学生对于运算意义的理解;以表征和分析问题为线索,鼓励学生探索如何分析数量关系;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委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策略;注意基本数量关系在小学中的学习线索,帮助学生形成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对应用问题的解进行检验,鼓励学生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八)字母表示数的教学策略

体会运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作用;认识到字母不仅可以表示任意数,还可以表示一种关系;初步感受字母的取值范围;从过程到对象中的潜在困难。

(九)方程的教学策略

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对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进行“翻译”;解方程---注重多种方法的使用。

(十)正反比例的教学策略

变化的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例关系;“函数思想”的渗透。

二、空间与图形

《标准》将几何课程冠以“空间域图形”的名称,力求更加突出这部分内容的特点。小学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从过去的主要强调图形的度量计算,发展为围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多个方面全面展开。

(一)图形的认识的教学策略

图形的认识,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图形到应用于生活,从直观辨认图形到操作探索图形的特征,从直边图形到曲边图形,从静态到动态;设计丰富分类素材促使学生进行平面和立体的转化,能由实物的形状

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他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把握实物或几何体与相应的平面图形的转化过程;注重使学生体会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应该注重以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表达等活动,在认识图形和图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从事观察和操作活动;重视图形分类的价值,图形分类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对图形进行比较、概括,从而不断体会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从动态的角度认识图形,将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去认识图形及其特征。

(二)图形的测量的教学策略

在具体情境中,注重理解测量的量的实际意义;经历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的过程,体会测量的意义,提供大量实际测量的机会,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并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建立统一的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借助熟悉的事物体会测量单位的实际意义;选择适当的测量单位和工具进行测量,积累测量的经验,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运用测量知识,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同时始终重视估测的重要性;探索基本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认识图形的特征和图形间的相互关系,体会重要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探索不规则图形及物体的测量方法,进一步发展对被测量意义的理解,初步体验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

(三)图形与变换的教学策略

明确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要素,平移就是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旋转就是绕一个点转动一定的角度;注重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变换现象,并通过操作活动体会变换的特征,直观认识变换现象,整体感受变换特征探索如何刻画平移,观察概括大量图形,发现共同点,并且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重视加强从变换角度认识图形的教学,为学生把握图形提供了动态的角度,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引进变换能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发现图形的几何性质,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图形变换与图形认识的联系;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并设计图案,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学生应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变换的应用,并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

(四)图形与位置的教学策略

明确两种确定位置方法的内涵及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即“某行某列”与“方向和距离”,他们实际上对应了学生今后要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他们都是平面上确定位置的重要方法,学习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刻画事物的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如何刻画和描述图形“的位置;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尝试辨认物体的方向,会看懂自己生活环境的路线图,作为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和从熟悉的环境中积累活动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在新课程中得到了较大重视,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们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策略,当然也产生了一些困惑。目前已经完成的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这部分做了一些调整。在课程标准修订中,确定了数据分析观念的核心词,对小学阶段统计的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同时减少了可能性的内容。但是对于“随机”学习并没有减弱,而是换了一个角度,从数据的角度体会了随机,同时将数据随机作为了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之一。

(一)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策略

理解统计与概率的内涵以及简单分析统计与概率的关系;并学会初步运用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数据分析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即能有意识地从统计的角度思考有关问题,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需要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能帮助人们做什么,收集和积累统计应用的例子,开展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有效地从数据中提取信息,体会数据蕴含着信息,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手段整理和描述数据,鼓励学生分析数据,从中获取信息;体会数据的随机性,实验活动有验证,体会随机,推断,运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不是在其他领域之外

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教学知识和方法的实践性、综合性。在我国,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新领域,理解和研究这个领域的内涵、目标和教学策略,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概述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涵及特征,包括问题性、探索性、联系性、综合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目标,包括:“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特征和目标

(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策略

设计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问题;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参与和合作探索;鼓励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应注意课内外相结合,适度和适量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合理评价实践与综合应用中学生的表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新教师,看到此书之后,为今后能上好了一节课,掌握了一个策略而激动不已,但冷静想一想,却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专业化的成长需要我们更多的从实践中学,教学是需要策略的,能否将这些好的想法和体系转化为自己可以实施的策略显得至关重要,谢谢这本书引领我走进教学这所大门。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09-25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09-25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09-25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09-25

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12-09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05-22

高中语文教师新理念课程教学策略05-09

小学数学的开放式教学策略09-24

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04-21

试论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策略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