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5 05:19:29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营造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欲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思维,发挥潜在智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中这些误区及如何营造课堂氛围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课堂氛围的几个误区

教学实践中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课堂氛围看似很好,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为活动而活动。如果教师没有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只满足于课堂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对于这种现状,我认为有必要做一些剖析,以利于帮助部分老师走出误区。

1、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化学教学中最忌讳老师对学生思维训练的培养,但是很多老师盲目的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思维训练。

案例1:一位教师在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这一课,他在黑板上写出题目:“标况下,多少升氯气能和0.5摩氢氧化钠反应”,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准备怎么算时。一个同学用质量之比等于式量之比解出氯气质量,然后算出物质的量,再算出气体体积。另一位学生却认为,那样计算不够简单,他说:“我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来计算,过程比他的简单多了。”还有一位学生认为可以更简单,直接用22.4升对应的氢氧化钠为2摩,所以0.5摩氢氧化钠需要氯气5.6升。对于这样的回答,这位教师却只是煽情地问:“他们的算法对不对呀?”学生们齐声答道“对!”教师接着要求学生:“掌声鼓励!”“叭、叭、叭、叭”。其实,这三种不同的意见,恰恰是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的焦点,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烁点。而那位教师没有讲出三种方法的原理及优劣,以及这三种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却用煽情的掌声给予简单的评价。

2、课堂成了少数学生的天地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可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还是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或被几位优秀学生的活跃而迷惑,久而久之,班里就形成了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老师上课的方法不当引起的。

案例2:在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应用”一节计算课时,老师准备了很多题目,先是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分别叫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都正确时,非常高兴,课堂气氛一下子被带动了起来,然后老师很高兴的继续投影稍难的题目,然而马上就有几个学习较好的学生把答案直接报了出来,老师高兴,马上嘉许这几个同学:你们回答的很好,其

他同学做对了吗?其他学生一看有人解出来了,也就随声附和:解出来了。于是,老师接着讲更难的题目,又有学习好的同学很快给出了答案......一直到最后,课堂气氛还是比较“活跃”,因为总是有好的同学把题目很快解出来了,又会有很多同学随声附和。但是,仔细想想,这样“活跃”的课堂,真的有用吗?很显然,所谓活跃的课堂,只不过成了少数学生的天地,其他学生一直在附和,几次以后,学生还有这么高的激-情附和老师吗?到后来,老师想活跃都不可能了,学生只会越来越死,只会越来越闷。

3、嘈杂的课堂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

化学的优势是实验,实验可以很好的调节气氛,但是有些老师却没有好好的利用好这个优势,而用来当作取悦学生的手段,使课堂气氛看起来很好,但收不到实际效果。

案例3:某老师在上《卤素》的时候,课上设计了用苯和四氯化碳分别萃取溴水以及碘水中的溴和碘的实验。当用苯与四氯化碳萃取得到橙红色和紫红色的溶液时,学生非常兴奋,后面的学生连叫“老师快拿到下面来,我看不到。”于是,老师就拿着试管到教室转了一圈。原本这样是好的,学生看不到,教师拿下去可以使全班都能观察得很清楚,可是,这位老师却分别把萃取的4个实验(溴的苯溶液、四氯化碳溶液;碘的苯溶液、四氯化碳溶液)都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教室里同学们都在感叹老师的“魔术”变的真好啊,而老师接下来关于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分析却没有几个学生听得到了,导致了这个实验的精华没有被学生汲取,嘈杂的课堂使学生只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中,失去了真正需要掌握的知识。久而久之,老师上化学课就变成了变相的“变魔术”,实验过后或者遇到没有实验的课就兴趣索然了。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营造课堂氛围的策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 是很难有效地汲取知识的。”这就告诉每一位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仅要课讲得好, 而且还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1、通过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整节课奠定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老师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勾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吸引他们以高度的热情投入课堂。

(1)运用实验创设情景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一定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变魔术”上。这时候就要求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适时把实验形成的良好氛围利用在掌握知识上。

就如上文的案例3,实验设计其实非常好,老师完全可以很好的利用自己创设的情景而进行进一层的教学。总共有4个实验,当学生很有兴趣的看了第一个现象后,老师就不应该每一个都拿给学生慢慢看,而应该尽量的节约时间,并且避免学生起哄,适时的利用学生兴奋好奇的心理,设计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推进课时进度。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把观察实验现象当成看魔术,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2)运用化学史创设情景

化学史是一门漫长的历史,很多化学家把通过毕生努力获得的知识财富都留给了后代,学生对于这些科学家很好奇却知之甚少。这样,我们有时候就可以创设化学史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既能认识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又能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原子的结构》一课,内容非常枯燥,很多内容又是初中提到过的。要让学生轻松学习,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里可以以原子结构的发现和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创设化学史情景,可以涉及到多位为原子结构模型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如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如苯的结构一直是《苯》一课的重点,如何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苯的结构而又不使课堂变的枯燥?我们就可以引入凯库勒的事迹,从他推翻一个一个假设到梦中的结构模型使学生兴趣昂然,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把枯燥的内容变为生动。

(3)运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景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创造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种教育教学软件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灵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课堂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使学生都十分愿意且不自觉地投入到主体性学习中去。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一改传统媒体单调、僵硬的面孔,使教学信息表现为图形、文字和声音的有机融合。

第二,它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运动,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 第三,它对动人情节的感染,精彩场面的再现,诗情画意的欣赏,起到了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作用。

第四,它有利于交互反馈功能的发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交流的弊端,为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起着推动作用。

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变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做微缩处理,对瞬变为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

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来强化课堂效果。如微观物质的放大:原子的结构;电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模拟等。某些不容易做的实验录象如:铯与水的反应;一些化学史的介绍如:凯库勒发现苯结构的过程等等。都可以避免老师“强塞硬灌”,使学生在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

2、运用生动恰当的比喻,营造课堂氛围

把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运用在化学教学中,可增加趣味性、说服性,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使学生在一种熟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4:在《气体摩尔体积》一节中,教学的难点是:在相同状态下,为什么1mol 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物质体积不同,而气态物质的体积却几乎相同呢? 原因是:物质的体积大小决定于三个因素:(1) 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2) 微粒的大小;(3) 微粒间的距离。而构成物质的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抽象的知识。老师拿出八个乒乓球,学生看到乒乓球,立即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球上。于是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把篮球和乒乓球分别代表不同的微粒。首先大家告诉我四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还是八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答案显而易见。再问:“现在把八个乒乓球放一块体积大,还是八个篮球放一块体积大呢?”答案又是显而易见。最后老师说:“同学们,现在抬头看看教室的八个角,如果我们将八个乒乓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然后再将八个篮球分别放在八个角上,你们认为会对教室的体积有无影响呢?”答案当然也是显而易见的。乒乓球及篮球分别代表不同气体的微粒,对于气体来说,微粒数量及微粒间的距离决定了其体积。一个形象的比喻将学生不熟悉的、抽象的知识进行了直观的描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地理解、接受新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运用比喻进行教学,生动形象、贴切恰当的比喻能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通过设计问题营造课堂氛围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当然,老师设计的问题有很大的学问。问题太难,学生解答不了,浪费时间且没有实际效果;问题太过简单,每个学生都会,势必引起学生骄傲情绪,也容易起哄。因此,设计问题要切中要点,就如同学生站在苹果树下,眼看到苹果就在头上,可就是够不着,以激发学生想办法吃到苹果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锻炼思维能力的作用。

案例5:有位老师在上《氯气》课时,讲到《氯气》中一个难点:氯水中有什么成分时,该老师先设计了这么几个方案。方案一,假设1、氯气和水没有反应,则氯水的成分为氯气和水,那水中没有其他的离子;假设2、氯气和水能反应,则氯水中有氯离子和氢离子。问如何检验假设?学生思考后回答:检验氯离子和氢离子,用酸化的硝酸银检验氯离子的存在,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氢离子的存在,当用少量的氯水滴到较多紫色石蕊试液中没有变红时,学生疑惑了。这个时候该老师提出了疑问:是实验失败,是老师操作失误,还是方案不合理?把学生引入矛盾中,然后学生得出可能是方案不合理,那老师又拿出第二个方案,把少量石蕊滴入较多的氯水中,发现石蕊变红了,实验终于成功了,学生也松了一口气,老师又追问:为什么前后两次实验会有截然不同的现象呢?引发学生思索。学生再次卷入矛盾中,经过分析两次的量的区别,终于有学生恍然大悟:必然氯水中有东西可以使石蕊褪色,从而老师轻松引出氯水中有物质能漂白这个重要性质。此时学生的气氛好到了极点于是老师再设疑:到底是氯水中那种成分具有漂白性呢?再设计了方案三:氯气通入干燥的红布条和把氯气通入湿润的红布条得出是湿润的氯气使有色物质褪色,最终得出氯水中具有漂白作用的是新物质――次氯酸。这样老师借一环扣一环的设疑和释疑把学生不断引入思维的矛盾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这节课的一个难点被轻易的突破了。

4、通过合作讨论营造课堂氛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当今已成为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学习形式。

对于上文案例1,其实老师可以很好的利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三个学生的不同见解。可以这样设计讨论,让学生分若干组,分别讨论他们三位同学的解法:1、是否可行;2、如果可行,那哪种最好。学生讨论了以后,再由老师汇总,从而总结出最理想的解题方法。通过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交流、探讨,问题会逐渐由模糊到清晰、由表面到实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开放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讨论和争论的氛围中凸现出来,学生的创新火花不断闪现,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灵活多变,要视各种不同情况加以改变,不能拘泥于某种固有形式。当然,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浅谈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策略2017-05-12 22:02 | #2楼

在当今新课改的形势下,全力实施素质教育,教材难度大幅度降低,但是知识内容并没有减少多少。那么,课堂上我们应该如何教好学生常握知识内容,而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任务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构建高效的课堂呢?课堂对教师而言,就是教学方式、手段。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即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高效发展。作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来浅谈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

在课堂中,教师的眼睛要不停扫视教室的每个角落,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判断学生是否参与听课。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适合问题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 问题情境创设好,就能激发参与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学生就容易接受知识。学习来自于疑问,问题情境往往能造成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要学,因此结合课本教材内容,在导入新课中提问,让学生在渴望答案的情境中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如我在课堂上讲《分子和原子》这课时,我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在春天,同学们在花园游览时,就闻到各种花的香味,这是为什么呢?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课时我这样导入:有人牵着一条狗走进爪哇的毒谷,狗晕倒了,人却安然无恙;当人弯腰欲救狗时,人也晕倒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让学生带着求解疑问的心理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一个班级每位学生基础成绩都不一样,学生回答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答,教师不要一下子否定学生回答的问题,而要寻找学生的优点和亮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点到一名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和氮气?这位学生这样回答用燃烧的木条检验。虽然他答错了但要给他给一个灿烂的微笑作为奖励并加以分析问题及变换一下 1

题型: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和氧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刚才这位同学所答。可见,只有帮助并关心每位学生学习情况,才能使他们大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二、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

现在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讲授课本知识,不顾学生表情如何,教师与学生没有交流讨论,学生之间没有合作交流,这样的教学会使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气氛,学生听后容易打瞌睡。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这种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要有交流,彼此沟通。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想要传递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信息传递至对方,并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过程再反馈给对方,而形成良性的回馈循环系统。由此可见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保证教与学之间顺畅的互动关系。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主角津津有味,当观众的学生却索然无味。课程标准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只有把课堂留给学生,把讲台献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讨论权利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活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的请学生来当“小演员”,学生学习才有劲。例如在《课题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我这样教学: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回答人体所需元素主要功能及来源在全班讨论交流。学生甲:我是钙元素,在人体中只含2%。如果缺少了我,人就会得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等病。我来源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及人工制造的补钙保健品等。学生乙:我是碘元素。老钙兄,我虽然没有你的含量多,但我的功劳可不小。若缺少了我,人就会思维迟钝、得甲状腺肿大病。我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加碘盐中。你家里用的是加碘盐吗?学生丙:我知道加碘盐要防潮、密封储存,等待食物煮好后再放入,而不能把加碘盐放入锅中久煮。学生丁:铁老弟我呢,虽然我比不上你们,但人体缺少了我,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你知道为什么炒菜的锅会用我吗?我在很多食物中存在,如肝脏、蛋、鱼、豆类、芹菜等。这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当“小演员”把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就高。然后教师进一步归纳讲解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例如:硒是生命的奇效元素,有防癌和抗癌作用,能治疗高血压等疾病,但是摄入过量会使人中毒。锌是智慧元 2

素,微量的锌可以强化记忆力,延缓脑的衰老,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样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交流。整节课下来学生心情愉快,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不但学的快,而且记的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课堂上维持稳定好学生纪律

课堂纪律是冷漠,活跃还是混乱,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有的教师细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但课讲的没有那么好。究竟什么原因呢?当然因素很多,但我觉的课堂纪律是关键。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感触很深:良好的课堂纪律环境对提高教学效率将产生重要而长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纪律才可能保证教学质量。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多媒体、游戏、、谜语、故事等形式,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地提高,情绪也会越来越高涨,在这一时刻教师能马上调节学生情绪把他们带回课堂,否则课堂就会混乱。当出现课堂混乱时,教师不要紧张,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可采用安慰、沉默,皱眉、眼神示意、走近甚至处罚等方法处理,让课堂回归稳定的局面。

教师就要投入、倾注一定的情感,讲课时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启发学生善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冷与热、宽与严的关系,使课堂心理环境始终处于融洽和-谐、稳定持久的状态。此时课堂纪律管理能做到收放自如,将会是一节非常完美的课。高效课堂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建设高效课堂尚需解决的问题众多,课堂纪律作为建设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和先决条件,毋庸置疑是这众多问题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要建设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课堂教学中要抓好学生课堂纪律,。例如教学中,有的学生打瞌睡,有的学生开小差,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可采用叫醒、沉默,皱眉、眼神示意、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大声吵闹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按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制止或处罚方法。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

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从根本上讲是教师有超高教学艺术水准的体现,能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助于建设高效的课堂。换句话而言,课堂纪律的功夫要下在“严

管”之外,还要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学生的很多违纪行为都是可以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熟练的教学方法、随机的教学艺术调整。只要教师能够能在课堂中想方设法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会容易地进入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中的违纪行为就可以销声匿迹,从而课堂纪律就稳定,高效课堂便油然而生!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师教学的场所,要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水平提高。而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教学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堂上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课堂上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上维持稳定好学生纪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求真务实、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营造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当然还有很多需要自己去学习思考与探索,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学过程更加精彩,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景等多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当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需要冷静的对待与思考,勇敢的实践,及时的总结教学经验,相信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09-25

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12-09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09-25

市场营销沟通策略背景05-18

双减背景下的研修总结09-02

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反思08-08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反思05-22

新时代背景下雷锋精神的解读05-19

冼启君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09-25